我們都太含蓄。太客氣。所以不知道該如何說明。一針見血怕傷到人。
可是這段時間以來,我們宅配夫妻一直在不斷省思「表達」與「教學」這件事。我們發現有太多的講師和老師很不在意這些事。
陳為廷有一篇文章說,他希望有更多的人關心他在乎的公共議題,但同時他也認真的反省自己,那麼在期待別人關心他在乎的事之前,他關心他們嗎?他了解他們嗎?他該如何切入、該如何表達、該如何做才能讓更多漠不關心的人也開始關心這些公共事務呢?
連我的學生上台報告都知道要懂得炒熱氣氛。 |
他的結論,我記得是這樣說的,那麼就從這些人也在乎的事談起吧。只有從別人心中在乎的小事開始談起,直到連結上我希望他們也關心的事,那麼我才有機會影響他們。
天啊,說得太好了,不是嗎?教學不正是這樣的一件事嗎?
這段時間,我們宅配夫妻依然各自或一起去參與許多研習。依然失望居多。
不免覺得我們的時間被浪費了。現場聽眾的關心與時間被浪費了。
那怕妳關心台灣歷史、那怕妳關心核電真相、那怕妳關心女權、那怕妳關心教學,那怕妳在乎多元成家,那怕妳關心十二年國教、那怕妳關心教師專業評鑑,那怕妳關心環境保護議題都好,都沒關係,但可不可以請妳在乎我們,在乎現場聽眾的感受、在乎聽眾的需求,試著從這些人的角度與立場出發,才可能影響這些原本漠不關心的聽眾呢?
老婆說,她氣到不行。
安排了這樣的場合,讓社運人士、環保人士來講,這些大學生很可能這一生就這麼一次聽見這樣的多元異議聲音,結果講者完全不在乎表達與教學安排,自顧自的講完了,學生也幾乎都沉迷在自己的手機裡。
多麼可惜、多麼遺憾。
我也是失望的,但我的回應是靜默。一句話都不想說,因為我試過了。
老婆問我,什麼時候我們老師才能真正理解並覺醒到,必須以學生為中心的教學才能讓學生有所學習呢?
而不是講者或教師佔據講台完全不管聽者或學生的反應?
我對她說,至少我們在努力了。也許這些老師有一天會發現。可惜與遺憾的是他們的學生沒有機會了解學習是一件多麼快樂的事。經由學習,進而產生思辨時,又是人生裡多麼難以言喻的滿足。
我開始領略這樣的快樂與滿足是經過,前八年的摸索與探究,加上這兩年的成長與開竅,前後也花了快十年,不是嗎?現在的我面對自己的學生,才稍稍感到自己不愧欠、不心虛。
但是覺得好可惜、好遺憾。
這封信該寄給誰呢?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