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7月23日 星期一

教孩子之前,先和自己的內在情緒相處

回國前,家人排隊準備寄放行李程序。


唸幼稚園的外甥女樂樂靠了過來幫忙推行李,其實是在玩耍。

才一會就撞到別人,打算和樂樂對話前,我先觀察自己的內在是否如常平靜。

確定如常後,我才彎腰低頭語氣平和的對樂樂說,樂樂,這裡是排隊的地方,不可以玩。

聽了我的話,樂樂停止了玩耍,沒有太多情緒反而是撒嬌的靠在我身上,之後也能自律,直到排隊結束。

重點是我的應對姿態,以前我絕對會帶著怒氣指責孩子,如今了解一些對話和大腦神經科學後,我明白了更好的做法。我沒有指責、沒有說教、沒有討好,當然也沒有打岔。

樂樂雖然活潑、雖然還小,但和多數的孩子一樣,即便是要教導規則,只要語氣平和,簡單敘述明確的訊息,孩子通常就能接受並配合。

過程裡,我沒有因為樂樂撞到了人,就對他說:你看吧!剛剛就叫你不要玩。(指責)一旦我這麼做了,我的語氣和語言,很容易讓他以為是威脅,樂樂的情緒腦會讓他開始產生防衛或抗拒,那麼我想告訴他的訊息,就不容易被他接收內化。

這只是一件日常的小插曲,但自己卻深深明白,最不容易的是我的改變。因為我開始學習和自己內在負向的情緒相處,不再輕易自責或漠視、壓抑這些情緒。

即便還有很大的進步空間,此時此刻,我很欣賞自己的變化。

原來,教孩子或學生之前,應該先和自己的內在情緒相處,整理自己的內在,而不是急著教。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小改變,大成效:遊戲化情境課程分享】

  今天前往嘉義輔仁中學分享「遊戲化情境課程設計——學思達與師生對話」。 整個過程總共90分鐘。 我將課程分成三段來進行。 第一段我只問了一個問題,現場的老師如何在學生學習動機低落的時候,引發學生的學習? 也就是如何讓學生從「被動學習」轉變成「主動學習」? 請現場老師兩兩分組,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