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11月14日 星期五

不要為分組而分組?

文/郭進成

今天上午第四堂有兩位老師觀課108班。因為想把握和觀課老師對談的機會,所以來不及和學生午餐,看完午休後才去買便當。











兩位老師的問題,大致如下:

段考進度問題,學生成績問題。

我的回應是,我們教師到底認為學習是什麼?學科核心價值是什麼?如果我們教師自己沒有先學思達,經由自主學習(教師的自我充實、終身學習)、獨立思考…深度思考,最後將我們的思辨結果「表達」在教學上,學生可能也很難學思達。

我的意思是學校的段考品質夠嗎?它的內容到底能考出什麼?教師的教學進度難道就等於學生的學習進度嗎?教師的教學進度,或許可以透過教師加快講述速度來提升,但這究竟代表什麼?到底滿足了誰的需求?學生真的能隨著我們的趕課而學到他們應該學到的內涵嗎?

所以又回來「學習是什麼?」這個問題,要回應這個問題又必須認真思考我們學科的核心價值/大問題/大概念/核心問題到底為何?到頭來,這些問題只有每位教師透過內在的自我統整才能回答吧?恐怕無法透過別人來獲得答案。

就像,有人質疑不要為分組而分組時,我總是想回應,那該不該為講述而講述呢?分組也好,講述也好,關鍵在於是否有益於學生的學習。但學生的學習又是指什麼呢?只是資訊的背誦嗎?還是更高層次的思辨能力的培養?

當然知識(不是資訊)的學習與思辨的培養二者不是背道而馳的,只是在授課時間有限的情況下,我們必須好好揀選與審視我們教授的概念,透過教授學科最精要的知識概念讓學生同時獲得上述二者:知識的學習與思辨的培養。

學校同儕、家長的質疑與壓力多少會存在,我應該也有。但我想,目前我的做法與回應是這樣的:不是用學生的成績來證明自己,而是邀請他們來觀課,我也可以去他們的課堂觀課,彼此進行深度聚焦且專業的教學對話,思考到底怎麼安排課堂活動才能讓學生專注學習。

下午第二堂110班生涯規畫,則是一對夫婦來觀課,何老師在大學任教,她先生陪同前來觀課。一樣在觀課後,我剛好有空堂,所以也進行快一堂課的對話。




















她和我分享她在進行日本文學課學思達時,某堂課有點卡卡的。她希望讓學生透過文本進行死刑議題的思辨,聽著聽著,我稍微打斷她,詢問是大幾的課呢?她回我,大三。我接著問,妳的學生對於死刑議題有任何先備知識嗎?例如關心這個議題?或修過法律的課程?她說沒有。

我:嗯,那從日本文學過渡到死刑議題的討論,對於學生來說,會不會挑戰太大了?他們又不關心,也沒有相關背景,如何進行討論呢?倒是妳剛剛提到的羅生門(竹藪中),它的核心議題是在探討為何有人即便要付出死亡的代價也要說謊呢?這門課,妳認為妳帶得不錯,是不是因為這個議題比較能和學生產生共鳴?哈哈,大家都有過說謊的經驗,但它又帶著懸疑,明明代價是死亡,大家還拼命說人是他殺的?

何老師忽然靈光一閃的回我:啊,我知道了,可能也因為這篇文本羅生門(竹藪中)的問題脈絡我抓得很清楚。而死刑的討論,其實我是有些跳躍了。太過開放了。所以學生無法深入討論。

藉此,我也和何老師稍微討論了一下,這段時間我對於如何設計課程引導問題的一些看法。

然後,何老師夫婦要接小孩就先離去了。我則是繼續等著上第八堂。

感謝和觀課夥伴對話的時刻,藉由彼此的教學對話,能進一步澄清各自的思考與問題。

2014年11月12日 星期三

10/13週一第六節/206/福山國中-數學-李姵晴觀課心得

姵晴,謝謝妳的回饋

摘:疑問:進成,你是否有做過類似訪談或調查學生對你的上課方式有何看法?(好奇)

我沒有訪談學生耶。因為學生和我都上得很開心。也看得到學生都能投入學習,覺得應該可以繼續這樣下去。

摘:直接進入討論三權分立與五權分立的相同、相異點討論,原本以為還會再前情提要一下,結果立馬討論,但學生完全沒任何反抗,有組別一聽完馬上討論,但也有一二人還在閒聊(大概一分鐘),後來還是進入討論主題。

哈哈,完全沒任何反抗。好有趣的形容,其實有時候同一班學生也會有小狀況啦。但有狀況出現時,我們就觀察與省思,然後再去面對唷。

10/13週一第六節/206/福山國中-數學-李姵晴觀課心得
收件者: <fianse.kuo@gmail.com>

進成你好:

跟你分享一下我那天觀課的心得,首先先感謝你可以留下來與我們對話,這樣的過程讓我覺得很棒。

1.雖然在五樓但學生在下課時就陸續就座,鐘響前除了有事的學生,其餘皆入座完畢。

2.直接進入討論三權分立與五權分立的相同、相異點討論,原本以為還會再前情提要一下,結果立馬討論,但學生完全沒任何反抗,有組別一聽完馬上討論,但也有一二人還在閒聊(大概一分鐘),後來還是進入討論主題。

3.各組發表時主動舉手,組長回答時感覺不太緊張,說得不清楚老師會引導他把重點講出來。

4.若同學未能回答出最正確答案,老師也會給予鼓勵,並請其他組別"補充",這個話術要學起來太棒了。

5.老師請同學畫圖時,每個人都十分專注,很少有交談。

6.後來有幾位同學入座,馬上被組員要求抄寫未完成的圖表,安靜未干擾原本的課程。

7.課程很滿、題目很多,舉手的也很熱烈,學生的反思及提問都很有趣。

8.雖然下課時間超過 ,但學生仍坐定未浮躁。

9.上課氣氛雖安靜但偶有小笑點,學生也會和老師互動微笑,沒人打瞌睡。

疑問:進成,你是否有做過類似訪談或調查學生對你的上課方式有何看法?(好奇)

姵晴

10/13週一第六節/210/福山國中-綜合活動-陳秋萍觀課心得

其他疑問
1.有時候提問後的候答比較倉促,又或者同時有其他學生等著搶答時,是否可以引導大家先耐心等候回答的學生答完?
2.大家急著搶答或找答案時似乎未能仔細聽回答的人的答案(但一般課堂也很容易這樣)。
3.原本覺得學習的過程很忙碌,而且似乎無法在課堂上就完成學習。但若根據不同程度學生設定所謂的「完成學習度」,似乎是可達成的(例如程度好的完成學習度:回去再主動複習;程度中的:能理解及記憶所學;組長們:樂於完成課堂討論)。
4.(承上題~打完忽然想到)那學習結果是否僅能符應學生能力,而無法讓每個人都達到“卓越”(我指的不是同樣的分數…..不知道老師是否能了解我的意思)?

進成答:

有時要掌握課程時間,我確實不會給太多時間答題。但我正在學習要讓學習較弱的學生儘可能擁有成功答題的成就與機會。

至於卓越是值得追求的目標,我預想的是學生藉由課程能掌握思辨的能力。也就讓學習不要只停留在知識的獲得。

主旨:10/13週一第六節/210/福山國中-綜合活動-陳秋萍觀課心得
收件者: <fianse.kuo@gmail.com>

進成老師您好:

非常開心今天能有機會跟您的學生一起上課,雖然您身體不適,但觀課本來就是要看最自然平常的樣子,我們也都會生病呀,如果您狀況不好的時候都能有這樣的授課品質,那是更值得我們學習的。

以下是我的觀察及回饋。

一、學生學習
1.能參與課堂發言的人多。
2.面對問題,學生有的討論、有的翻書,皆能有自己學習的方式,分工合作,又互相幫忙。
3.很踴躍發言,很認真找答案。
4.能力不是很好的也能在老師的引導下分段思考再回答問題。
5.投入學習的程度及比例很高。
6.下課鐘聲響了仍熱烈討論一直到進度結束,沒有人急著先走。
7.學生從學習內容提出自己的想法並勇敢提問,超棒!

二、老師提問:
1.不斷丟出問題讓孩子思考回答課本的文字內容。
2.加深的問題會增加舉例讓學生理解再進行回答。
3.發問後不急著讓最快舉手的人回答,而是等大多數的人都能明白問題及找到答案後才選擇要回答的人。

三、其他疑問
1.有時候提問後的候答比較倉促,又或者同時有其他學生等著搶答時,是否可以引導大家先耐心等候回答的學生答完?
2.大家急著搶答或找答案時似乎未能仔細聽回答的人的答案(但一般課堂也很容易這樣)。
3.原本覺得學習的過程很忙碌,而且似乎無法在課堂上就完成學習。但若根據不同程度學生設定所謂的「完成學習度」,似乎是可達成的(例如程度好的完成學習度:回去再主動複習;程度中的:能理解及記憶所學;組長們:樂於完成課堂討論)。
4.(承上題~打完忽然想到)那學習結果是否僅能符應學生能力,而無法讓每個人都達到“卓越”(我指的不是同樣的分數…..不知道老師是否能了解我的意思)?
再次感謝您今天讓我們觀課,有機會的話也希望可以邀請您來我課堂上給予指導,謝謝您。
敬祝 順心愉快
~~~~By 秋萍~~~~

戴港雄先生的觀課心得

今日2014-11-12週三208來觀課的朋友不是教育圈的唷,但與他的對談中,發現他對於學習弱勢者的關心與同理,與我這兩年採取分組學習後的關注是一致的。

摘:我第一個疑問,她為什麼會如此不在乎?明明絕大多數的同學都很投入,沒吃早餐?生病?跟同學吵架?家裡出了什麼事嗎?......

謝謝戴先生的回饋,這幾個面向都值得我去考慮。

戴先生所掛心的那小組,到了下午改善很多唷。


以下是他的觀課心得:

對於改變,我存在了許多問題,今日我將一探<學思達>在校園中的實況,課程一開始電子白板出現的就是一個問題,問題會激發我去找尋找答案,太有意思了!我從沒有上過這樣的課,我想活了四十年來,累積了許多知識與見識,應該能跟著上這堂課吧!

我心中假想,我也是課堂中的一個學生,每當老師丟出一個問題,手中雖沒有書本,腦海仍會湧現許多答案,要是沒有忍住,可是會和學生一樣一直舉手搶答;要想起25年前,國中時上課的情景,可是會很吃力的!是不是我老到一種接近痴呆的地步!? 漸漸想不起以前的一切,可是,我又很清楚的記得每一個國小時的老師及同學,就是國中的一切,都驅於<空白>~ 只剩老師鄙視的眼神和應付著念課文的穚段~

課程仍在進行著,問題~討論~好幾答的迴圈不斷進行著,但很明顯的有一個小組,反應常常跟不上,討論時同學間也很冷淡,課程到了中後段,似乎有著要放棄搶分的心態,我心中暗自對他們焦急~尤其是其中的一位女同學,不在乎同學的指導,竟也不在乎老師賣力的演出,更不在乎今日有外人觀課,我第一個疑問,她為什麼會如此不在乎?明明絕大多數的同學都很投入,沒吃早餐?生病?跟同學吵架?家裡出了什麼事嗎?......

下課後,這一組被老師留下,老師請他們這一組的要改進,要學習和其他組的討論方式,並期待下次可以看到他們的進步.

課後,和進成老師交換了意見,對於整個課程我是非常認同,我從沒上過時間過得那麼快的課程,就像和女朋友約會一樣,咻一下~時間就過去了,進行中的過程內容,都被問題一個一個刻進腦袋瓜裡,想忘一時也忘不了,或許那一天失智時,才能全部忘記吧! 哈~ 哈~ 哈~

對於<改變>我又有了一些新的看法~指出現實問題是容易的(思),在工作岡位努力改變現況(學,達),才是<改變>的整套解決方案~

高雄餐旅大學蕭米棋的觀課心得


哈哈,我完全忘了我的第一句話竟然是問...「有誰需要去廁所的?」

這是上上週高雄餐旅大學師培生蕭米棋的觀課心得。
翻轉教室─郭進成老師學思達觀課心得
觀課日期:2014年10月29日週三第一堂208
觀課地點:英明國中公民教室

一、 觀課情形
一早進入已經遠離我近十年時間的國中教室,印入眼簾的是U型座位安排,緊接著是教室後方公布欄、前方黑板旁及教室左右柱子上掛著的學生作品,心智圖,第三個吸引我注意的就是黑板上右邊用粉筆畫的如蝸牛殼一格格的圖案。

鐘聲還沒響,同學陸續進入教室,是安靜的,是有秩序的一一坐到自己的位置,一兩位同學自動的到講台上將數字磁鐵放到蝸牛圖案1的位置。百分之八十的學生已經入座,鐘聲響後開始上課了。

郭老師的第一句話是:「有誰需要去廁所的?」,「你們ready好要上課了嗎?」。接著發下一張A4大小的紙張後,便開始了第一張的投影片。第一個投影片的一張圖,讓同學思考思考其關連性並透過小組在各組的小白板(教具)上寫下答案。短短3分鐘的時間同學亮出了各自的答案,並且得到了榮耀的撲克牌,一一討論過各組的答案後,郭老師接著統整了各組的答案後最後做了些補充,並請同學寫在剛剛發下的A4紙張上,才發現原來那張紙就是類似學習單的重點筆記,也是評分依據。

接著,開放3分鐘的時間閱讀課本內容,各組做下重點摘要,先完成的組別給牌加分。看到同學認真的閱讀與討論,更蓄勢待發的準備回答,很少有漏網之魚或是邊緣人物。從各組的答案中再讓全班思考,也一樣用統整規劃的方式讓同學自行記錄筆記。

在閱讀課本過後郭老師丟出一個時事題(高雄氣爆案件),讓同學思考其中與課本所提的內容做分析,再次記錄在小白板上全班思考討論郭老師再補充。

數數撲克牌張數,一兩位同學到黑板將數字往前放,才知道數字原來代表組別,一格格的就像大富翁一樣往前進,最前面者下課可得小禮物。一樣的方式,持續循環著,教室裡也持續充斥著討論的聲音…。


二、 感想心得反思

一堂公民課下來不知不覺下課了,同學也在閱讀與思考中進步了,我更是從郭老師的教學方法中思考未來的我要如何將這樣的教學帶入餐飲教學中。回想起自己國高中時期,記憶中老師告訴我們知識比我們思考的機率來的多。從郭老師的課堂上,我看見學生的學習動力以及組織統整能力,這些都是無形的,也是我們過去很少接觸到的上課景況,觀課後不難聯想牆上學生畫的心智圖是如何而來的。也相當喜歡老師的學習單作法,透過A4的紙讓同學慢慢累積自己的課堂筆記,訓練學生紀錄重點摘要統整,這也是一種學習歷程的做法。

課後詢問了郭老師學生參與力的部分才知道,原來每個小組的組長、教練、助教的制度使學生之間互相拉拔進步,因此才有這樣的學習動力。不過這也同時讓我思考,在未來教學場域中的學生是高中生,面對已是小大人的高中生來說要如何引起他們的學習動機以及如何將翻轉教室運用在餐旅教育中的實作課更是一大挑戰,但不管最後是否能成功將教室翻轉到餐旅課程中翻轉到學生的心中,都讓我明白一個最根本的重點,就是引發學生思考取代填鴨式的教育。

高雄餐旅大學蕭郁翰的觀課心得

這是103-10-29觀課後,高雄餐旅大學師培生蕭郁翰的觀課心得。

觀課&演講心得

蕭郁翰

在觀課前為了瞭解學思達教學法,看了張輝誠老師的翻轉教室講座,主要提到讓學生透過自學的方式,進行思考,然後表達。而郭老師上課中可以發現會不斷的在觸發學生思考,會一直給學生問題引導他們一步步地建構越來越完整的答案,而這不只是對個人,當在引導眼前的學生的同時也在觸發其他在場的同學有更多的思考與火花。

在進行課程中老師掌握時間很重要,而每組分別有擔任不同任務的同學踴躍發言,可以看到學生非常的投入在課程中。而答案如果老師回應同學答錯了會告訴他們可以反駁跟辯論自己的答案,這部分我自己很喜歡。

對於班級秩序老師也有一套,譬如在大家過於熱烈討論失控,老師舉手比了3,安靜停下討論老師一起比3的那組會加分,這時就可以發現場面冷靜了下來,這跟之前在國小看到老師會制約同學喊注意的意思一樣,發現在教學現場會總和所有的教學方式,但不管怎樣都是要達到學習最好的效果。

觀完課也聽了郭老師的演講後,對於受過學思達教學後的學生可以自學並達到終生學習,我覺得是可能發生的。雖然原本自己聽了些關於翻轉教室的講座都會有種熱血沸騰但又覺得是否太理想化,因為聽到的都是演講者說因為他的教學方式實施發現學生的反應不錯,因此想分享給大家,但自己還是有所存疑覺得真的有這麼好嗎?但是今天實際觀課覺得自己所想太過消極,學生是可以轉變的,而老師的教學方式可以影響他們的態度跟面對這門課的積極度,雖然我不知道會不會跟授課的老師所擁有的人格特質有關,但是在這種讓同學互動思考又良性競爭的上課方式,我會想實施在之後的任教科目,雖然職業科的實用科目可能不太適合,但我想一些理論課程或許會有不錯的效果,當然也盡量不本末倒置會以學生最適合的方式教學不是只為了翻轉而翻轉。

進成答:那天的分享,我也有提到,即便是職業科的實用科目,也應該培養學生思考的習慣。但如果教師沒有這樣以問題來引導學生思考的話,可能學生會不知其所以然的依樣畫葫蘆唷。

真的在早上的一小時觀課加兩小時演講上獲益匪淺,也開始思考餐旅課程的核心是什麼,不知道能不能找到像郭老師定義公民課程的核心是正義與批判思考這個讓人滿意的答案,因為目前除了當天演講同學們提到的答案像是與人溝通合作的態度、虛心求教的態度、服務的態度、團隊合作、自主學習的能力、解決問題的能力、職業倫理等,總括來說基本上是態度、自學、溝通與合作的能力,我認同這些真的是很核心的能力,但餐旅的好像還少那麼一點,因此自己課後還是繼續思考,或許現在自己沒答案,但或許在某天某課會有個靈感乍現給自己解答。

最後真的要感謝郭老師的熱心分享,還有雅慧老師的安排此次活動,跟同學們的接洽幫忙,因此有了這麼精彩的體驗跟學習,真的非常謝謝郭老師跟其他在前線奮鬥的前輩的推廣讓大家認識,希望翻轉教育可以改變台灣教育,讓學生們不在被動只為考試而學習。

2014年11月10日 星期一

第八堂談自知之明

文/郭進成

週一第八堂108班,和學生談自知之明。

就是這篇文章:

1、到公司工作快三年了,比我後來的同事,也陸續得到了升職的機會,我每天不停加班,為公司付出這麼多,卻原地不動,心裏頗不是滋味。

2、有一天,終於冒著被解聘的危險,我去找了老闆傾談。「老闆,我有過遲到、早退或亂章違紀的現象嗎?」我問。老闆乾脆地回答:「沒有。」「那是公司對我有偏見嗎?」老闆先是一怔,繼而說:「當然沒有。」

3、「為什麼比我資歷淺的人都可以得到重用,而我卻一直在微不足道的崗位上?」老闆一時語塞,然後笑笑說:「你的事咱們等會再說,我手頭上有個急事,要不你先幫我處理一下?一家客戶準備到公司來考察產品狀況。」

4、老闆叫我聯繫他們,問問何時過來。 「這真是個重要的任務。」臨出門前,我不忘調侃一句。

5、一刻鐘後,我回到老闆辦公室。

6、「聯繫到了嗎?」老闆問。
「聯繫到了,他們說可能下周過來。」
「具體是下週幾?」老闆問。
「這個我沒細問。」
「他們一行多少人。」
「啊!您沒問我這個啊!」
「那他們是坐火車還是飛機?」
「這個您也沒叫我問呀!」

7、老闆不再說什麼了,他打電話叫朱政過來。朱政比我晚到公司一年,現在已是一個部門的負責人了,他接到了與我剛才相同的任務。 一會兒功夫,朱政回來了。

8、朱政答道:「他們是乘下週五下午3點的飛機,大約晚上6點鐘到,他們一行5人,由採購部王經理帶隊,我跟他們說了,我公司會派人到機場迎接。另外,他們計劃考察兩天時間,具體行程到了以後雙方再商榷。為了方便工作,我建議把他們安置在附近的國際酒店,如果您同意,房間明天我就提前預訂。還有,下週天氣預報有雨,我會隨時和他們保持聯繫,一旦情況有變,我將隨時向您彙報。」

9、朱政出去後,老闆拍了我一下說:「現在我們來談談你提的問題。」

「不用了,我已經知道原因,打擾您了。」
***

這次我打算換個方法來帶國一學生讀這篇文章。

先由我指定某一組共同朗讀,讀到第二段時,我請學生停下來,開始問學生,如果你是老闆,你的員工對你說這些話,你會有何感受?記住唷,你是一位見過大風大浪的大老闆唷,你會有什麼感受?

學生說,不開心啦,生氣啦。

我再次提醒,這樣的感受會是一位大老闆的感受嗎?

好,我們繼續。讀到第四段時,學生遇到「調侃」二字停下來了,所以我問學生什麼叫「調侃」呢?有沒有人知道?

有位學生略帶遲疑的說,嘲諷的意思嗎?嗯,很棒唷,大概是這個意思。

這表示「我」有何感受呢?

我指定問了幾個學生。確定他們明白「我」的感受。

唸到第六段,我讓班上各組都唸一行。

到了第七段,我問學生,為何老闆要找朱政呢?為何是朱政,而不是公司其他人呢?

請同學從第七段裡找線索。好,你說,我從一堆舉手的學生當中找了一個平常較少發言的。

朱政比我晚進公司一年?嗯,沒錯,這是一個很關鍵的線索,但不只是這樣唷。有沒有人要試試看?

啊,老師,我知道了。因為朱政很細心。

大家先不要看第八段,就在第七段,最關鍵的線索就在第七段唷。

有三、四個學生快要站起來地舉著手。

好,你說。朱政已經是某部門的負責人了!

哇,你好棒,答對啦。班上其他同學也露出豁然開朗的神情。

為什麼老闆要找朱政?而不是其他人呢?大家明白了嗎?

來,第八段,請大家自己看。

好,來囉,第九段,你們覺得「我」還有沒有救?有救?為什麼呢?請各組討論二分鐘,再偷偷告訴我。

我走近各組,請各組學生悄悄附耳說明:嗯,老師,「我」有自知之明啦,所以還有救。

太棒了。加分。

其他各組也幾乎都得出相似的答案。

那麼,各位你們覺得這個老闆有沒有智慧?他完全沒有批評「我」唷。就讓他明白了他的問題所在。你們呢?如果由你們來處理這件事,你會怎麼做?要不要試試看?

來,各組討論三分鐘試著找出一個更有智慧的方案,寫在小白板上,並派一個人表達。

有一組說,老師,如果是我,我會讓請朱政當他的祕書一個星期,之後再請他分享他的感受。

嗯,不錯唷。來,請各組手指給分。

來,下一組,你們呢?...

各組輪流報告...10分鐘後。

最後,請問各位有沒有發現,這篇文章有沒有標題?沒有吧?
好,現在請你們當一下記者唷。假設這篇文章是你採訪到的,是不是很希望能有更多人好好讀這篇文章呢?那你該如何下標題?才會吸引人?請各位想想,什麼標題的小說、文章、電影會吸引人呢?

有人願意分享嗎?飢餓遊戲?移動迷宮?鐘聲...

哇,四十五分鐘的第八堂又在學生熱烈的討論當中結束了。

學生下課後還包圍著我:老師,我又想到一個很棒的標題了....好好好,週五再請你們和我分享啦。

【小改變,大成效:遊戲化情境課程分享】

  今天前往嘉義輔仁中學分享「遊戲化情境課程設計——學思達與師生對話」。 整個過程總共90分鐘。 我將課程分成三段來進行。 第一段我只問了一個問題,現場的老師如何在學生學習動機低落的時候,引發學生的學習? 也就是如何讓學生從「被動學習」轉變成「主動學習」? 請現場老師兩兩分組,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