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如說今天在檢討考卷時,講到關廠工人,學生都很意興闌珊。我本來有些情緒,但當下試著讓自己冷靜下來。不是學生的問題,是我沒有做好準備。愈是有狀況的班,我本來就更該多付出一分心力來準備。我卻只是以一般的心力來面對。難怪,總是惡性循環。
段考前學生只關心課本、分數,是必然的,我希望學生關心公共議題,我就該扮演好推銷者的角色,學生沒有必要該主動關心這件事,畢竟我們的社會、家長、教育從小到大根本就不在乎學生是否真正關心這些很「政治」的事,唯一可以很政治的事就是去當志工。
老實說,我在乎這些議題的話,我就該更在乎我的教學品質才是。是我努力不足才使得學生無法關心這些議題。
我也證明過只要我充份準備的話,學生是願意傾聽與關心的。
最後,我看著今天最後一位離開教室的女學生,安安靜靜的一位女學生,忽然問自己,她是誰呢?為何我叫不出她的名字?班上放棄學習的學生、老是出狀況的學生,我反而記得他們的名字。而這位學生所代表的族群總是安安靜靜的坐在教室,會看著我們,會聽著我們,我,竟然已過學期二分之一了,依然叫不出她們的名字。
在我情緒失控大聲咆嘯時,在我自娛娛人說學逗唱時,她們當時的表情是如何呢?我怎麼都想不起來呢?
還挺自責的。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