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來輔導團參加媒體識讀的研習,上午的主題是【媒體素養與媒體監督】。
一面聽著講者分享各種媒體業界的內幕消息時,我一面試著思考他的分享是否確實讓學員了解了什麼是媒體素養以及如何進行媒體監督。
他總共花了3小時來講這個議題。本來預定二小時,但後來他又多要求了一個小時。
其實有點失望。身為一個媒體教育的工作者甚至是媒體教育的教學者,他呈現的投影片(媒體)過於紛亂、訊息過於龐雜。講者似乎一點都不在意製作投影片的基本概念,彷彿只要把文字放入PPT就叫簡報了。於是這三小時,我只看見一大堆我在台下幾乎都看不清楚密密麻麻的簡報內容。
透過三小時的主題分享,學員的我至少應該了解什麼叫媒體素養,以及如何判斷什麼叫優質的媒體。
但聽完三小時分享後,我甚至會以為只要跟媒體有關的事就是媒體素養。然後我們要勇於打電話去檢舉不當的媒體內容就叫媒體監督。但真的是這樣嗎?
而我更關心的是媒體素養到底如何融入教學當中,三小時沒有得到較具體的建議。如他所說,他好早以前就已經無法和國小學生或國中學生對話了。
關心一個議題是一回事。但如何把我們的關心轉換成他人也關心又是另一回事。
我忍不住想如果給我三小時來分享相同主題,除了我沒有他的業界爆料外,我能不能更有效的讓學員了解這個主題呢?
身為一個教學工作者,我不斷提醒自己這個觀念——
如果我希望對方關心我的關心,那麼我應該先關心對方的關心。
以他準備的大量內容來說,他如果能思考如何有層次、結構的安排演講內容應該會讓學員更容易理解吸收,而不是想到什麼就講什麼。然後一直說,啊,(他正在講的內容)我忘了放進去(投影片當中)。或只是要求,再給我半小時,結果是超過一小時。
他說了一句話,我倒是很認同。
他說媒體的惡質幾十年下來始終如此,令人感到悲哀。
同樣的,許多教授對教學的輕視幾十年下來依然如此,真的很令人感到困惑啊。
今天參加研習最大的收穫,應該是想出了這張「課堂的四種風景」象限圖。
畢竟假日願意來參加的老師都很認真,都是準備好的學生。但我這二年到各地分享超過了一百多場,也發現一些學校參與研習的氛圍實在令講者身心俱疲。(每個老師不妨自問,對講者們來說,我們的學校研習氛圍多半是在哪個象限呢?)
所以聯想到每間教室的風景或許都有可能會出現這四種組合吧?而這四種組合,各位又會如何形容或稱呼呢?好奇。
2015年11月28日 星期六
訂閱:
張貼留言 (Atom)
【小改變,大成效:遊戲化情境課程分享】
今天前往嘉義輔仁中學分享「遊戲化情境課程設計——學思達與師生對話」。 整個過程總共90分鐘。 我將課程分成三段來進行。 第一段我只問了一個問題,現場的老師如何在學生學習動機低落的時候,引發學生的學習? 也就是如何讓學生從「被動學習」轉變成「主動學習」? 請現場老師兩兩分組,花...
-
文/郭進成 今天我將上週葉老師和學生互動共同發想的記憶口訣簡化成,大老闆(國稅)和土地公(地方稅)。上午212班聽了我的口訣分享後,幾位學生不約而同自言自語、心有所感的點點頭說,哇,這樣好記很多耶。好可愛的反應。 國稅-大老闆:大老闆要如何經營一家公司的呢?首先他要先決...
-
今天在林鉞的介紹與遊戲教育協會的邀約下,前往鹽埕國小分享。參與的夥伴來自不同的領域,有國中小老師、個人工作室、補教老師。 講題是:撲克牌的1001種玩法。 分享了幾款遊戲: 暖身:hit or miss ,請學員回想玩過的撲克牌遊戲。多數人都知道的遊戲加1分,...
-
2013-04-22 寫 2014-03-06 修 當世界變得愈來愈複雜,就愈來愈不可能有兩個人有完全一樣的經驗。「沒有前人經驗可以參考」的情況會愈來愈常見。獨立思考與解決問題的能力,也愈來愈重要。 --蔡志浩,頁17,人生從解決問題開始,2012,寶瓶文化。 ...
網誌管理員已經移除這則留言。
回覆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