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3月6日 星期一

生命的複寫:沈芳序老師的生命史書寫課

原本報名蔡淇華老師的課,因有臨時狀況,主辦單位安排大家去上其他教師的課。一看到某間教室牆外的海報講題,居然是楊索,立馬走進去上課。




沒想到這偶然意外相遇的課程,很有收穫與觸動。

在芳序老師的分享裡我的淚水不受控制一再滑落。



沈芳序老師透過楊索〈回頭張望〉一文的閱讀與討論,讓學生架構楊索的生命史作為練習,最後再讓學生學習如何書寫自己的生命史。

沈老師的分享讓我想起寒假在台北三天的薩堤爾工作坊,期間崇建老師也曾派給我們類似的作業,讓我們回溯個人的生命史,藉此探索過往的經歷對現今的我產生何種影響。

今日沈老師教案分享時,她笑說大學生在課堂上開始書寫自身的生命史常有的反應之一是困惑,發現這麼年輕的自己居然想不起來過往發生了什麼事。

下課後,有機會和芳序老師對話,我們很有同感的是經歷過國中、高中體制的孩子很多感受的失去會不會和這段時期過度忽略情感的教育緊密相關呢?

這時她會進一步引導學生省思,記得或遺忘的事很可能都是很重要的事。只是有時這些事件對個人而言太沉重了,我們選擇遺忘。

然而遺忘從來不能。

我們成長之後往往「複寫」著那些給我們生命的家人。

經常是大的「複寫」,即便我們刻意逃離,依然是這些家人的身影。生命的主旋律悠悠地播放,直到我們願意面視停駐下來省思。

才有可能解除封印。

最後,芳序老師展望未來如何進一步協助學生成長與學習。真的很有觸動。

直覺她的課程設計可以幫助更多學生對自己的生命過往在感受與經驗裡有更深刻的覺察,很期待芳序老師未來在課程上進一步的擴展。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小改變,大成效:遊戲化情境課程分享】

  今天前往嘉義輔仁中學分享「遊戲化情境課程設計——學思達與師生對話」。 整個過程總共90分鐘。 我將課程分成三段來進行。 第一段我只問了一個問題,現場的老師如何在學生學習動機低落的時候,引發學生的學習? 也就是如何讓學生從「被動學習」轉變成「主動學習」? 請現場老師兩兩分組,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