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10月31日 星期二

《大貧民》體驗課程

謝謝今日來觀課的夥伴。

謝謝自己為了要完成這個體驗課程設計《大貧民》(學生的命名,謝謝孩子的回饋,在不到十分鐘內就發想了許多有趣且有深意的名字),刻意公開宣告邀請夥伴來觀課,給自己一個更強烈的動力。

終於。

因為宣告後,才發現這一週我站導護,才發現我的課務和其他事務這一週如此之多、之重。我居然還請觀課老師先到宅配家休息,等我站完導護再議課。

發想過程裡,有好多創意,但也一一捨去或修正。

上課時,學生的參與還算投入。反而是我的設計和引導仍然有好多問題。這個課程實踐對我來說是第一次,我很貪心想帶入許多「體驗目標」。

令人興奮。

果然還是要實踐行動才行。一口氣又讓自己的經驗值上升很多。


例如,上次看過心儀的課堂實踐後,就一直在思考如何讓「共好」的思維種進學生的心中。

與其說「共好」,不如說是我希望學生能體會到個人與集體的系統連結。

所以我在腦海裡、書房裡翻箱倒篋找尋各種可能的點子。

終於。

我想出了一個機制和配件:職業卡的設計。

就是當有災民住院(每回合結束沒有足夠的瓶裝水)的同時,必須揭露自己的身份。

他可能是警察、他可能是重器具操作員、他可能是護理人員或送貨員,因為他住院了,所以職業卡會這麼敘述:

下回合瓶裝水送貨量將減少一半。

也就是一個人的生病會影響到其他人,只是我們經常看不到這樣的存在,但不代表它不存在啊。

課程的最後,我帶學生進行焦點討論。在決定性問題,我請學生也為這個體驗課程設計一張職業卡:

有學生寫:救難人員/沒有他,每回合增加3名災民。
有學生寫:公民團體/沒有他們,弱勢者無法尋求管道協助。(這張職業卡也太催淚了)
有學生寫:農夫/沒有他,我們就沒糧食吃,糧價暴漲,要花更多錢買糧食,每人減20元。
有學生寫:電線維修人員/沒有他,全體交易時間少一半。
有學生寫:商人/沒有他,災區的水資源會減少。

天啊。

學生看見了。這實在太迷人了。

好開心我這麼衝動。即便在這幾週這麼忙碌的情況下,仍然讓自己從觀摩者變成行動者。即便在課程仍然充滿不確定性與各種問題狀況下,我還是衝動的邀約大家來觀課。

希望我這樣的衝動可以鼓勵更多夥伴打開自己的課堂,讓彼此在這樣的教學現場上進行更深入的對話。

謝謝公民跨校共備社群的共學。

謝謝前來觀課給予回饋的夥伴。

我迫不及待想進行再一次的課程實施。因為一定會愈來愈好。我應該來借課,利用三年級的第八堂來上這個課程。哈哈。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小改變,大成效:遊戲化情境課程分享】

  今天前往嘉義輔仁中學分享「遊戲化情境課程設計——學思達與師生對話」。 整個過程總共90分鐘。 我將課程分成三段來進行。 第一段我只問了一個問題,現場的老師如何在學生學習動機低落的時候,引發學生的學習? 也就是如何讓學生從「被動學習」轉變成「主動學習」? 請現場老師兩兩分組,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