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7月10日 星期三

一思二案

松浦彌太郎的這本書「思考的要訣」,讀完後有幾個重點值得和大家分享。

思考的要訣

1、妨礙思考的,往往是知識。......思考與知識的具備,如水與油似的不相溶。思考,是自行創造出什麼;而知識,則是一股腦兒地蒐集他人的產出。頁35。

對照這幾天,我為了參加某個甄試重新回顧九年一貫的精神原則時,偶然間讀到約十年前台大陳泰然教授受訪說的這段話:


我覺得現今的基礎教育,若能培養學生具備生活能力及學習能力就夠了,知識的學習是一輩子的事,人的一生在學校的時間僅一小部分,在學校裡能學到的知識其實相當有限,如果學了知識不會用,又有什麼用。因此我對此次課程改革的詮釋是這樣的,九年一貫課程雖重能力的培養,但並不代表知識學習不重要;知識學習當然重要,沒有知識,什麼都不必談了。但是處在知識爆炸的時代,知識來源多元化,學校、家庭、師長、同儕、媒體、網路……不一而足。因此,培養求取知識的能力,培養分析知識的能力,培養組織知識的能力,培養應用知識的能力,恐怕比所學習的知識本身更重要。在人生最黃金的時段裡,最重要的事只是在學知識嗎?當然不是!但是現在的課程標準和教育目的好像僅注重在學知識、考知識,這樣的學習將流於記憶性的東西;教學和教育目的彷彿把課本的知識教完,會考試就好了,完全扭曲教育的目的是在培育人才的本質。

松浦彌太郎和陳泰然、佐藤學甚至Ken Robinson的想法幾乎都是不謀而合。

可是啊,十年過去了。讓我們心平氣和回到校園裡的課堂中,我們到底能看見什麼變化?社會、家長啊,我們又有什麼轉變呢?愈到國三,放棄學習的學生愈多,一屆又一屆,我們身為教育前線的工作者到底該如何自處?教師不應只扮演著知識灌輸者的角色,甚至連扮演這樣的角色都頗顯吃力!因為知識/資訊的演變太快了,其積累也太龐雜且多元。我們不能不轉變與調整呀。可惜的是,生活待遇被妥善保障的公立學校教師似乎沒有太多的誘因被引導改變。教學現場的大多數教師幾乎很少去省思與質疑這件事:「教師」=「知識的灌輸者」=「知識來源的唯一窗口」?是這樣嗎?

2、一思二案。頁45。作者在進行思考時,他習慣為思考中的問題準備二種答案或解決方法。我看到這一篇文字,受到很大的啟發。真實人生的問題也好,甚至學科內容的問題也好,本來就不會只有一種標準答案。習慣「一思二案」的思考傾向,真的是一件很棒的習慣!會讓我們保持彈性權變,身心狀態也會比較放鬆,不會太固執。同時觀看事物的發展或樣態似乎也會比較周全。

3、松浦談資訊:

對我而言,資訊是自己的親身經驗,而不是經由檢索獲得的東西。我認為,「自己經歷過的事情,才稱得上是資訊。」

自己的體驗、感覺、發現和靈感,這些對我而言,才是呈現真實狀態的資訊與經驗。把獨有的經驗當做資訊,從中編織出新的答案。看起來再怎麼不體面、不高明,我都想執著於這樣的原創。頁52。

這段話用Piaget的認知發展論或Vygotsky的近側發展區來說明,大家一定不陌生。我自己也頗能認同。人往往只有親身參與學習,才會印象深刻。而不是被動的聽講。

學生如何透過自身原有的認知基模來習得新知識,應該是教師在教學中念茲在茲的首要之事吧?同時,每個學生的認知基模又會受到他極為個人的經驗、感官狀態所影響,教師如何以一種工業化的教授模式來授課呢?除非教師多少去觀照到每位學生不太一樣的學習狀態,或至少容許學生以多元的學習特質來進行學習。

4、松浦談想像力:

思考,是在自己一個人的世界中進行的活動。工作,則是在社會中的行為。連接自己與社會的橋樑,不正是想像力嗎?頁70。

在鍛練想像力之前有個原則,那就是不灌輸任何知識......。因為人一旦有了知識,就會誤以為「自己已經知識」,而不會想要發揮想像力。頁74。

要發揮想像力,最需要的就是好奇心。......但是,人如果生活太忙碌,過得不夠從容,好奇心便會萎縮。而且成人之後,沉重的知識盔甲偶爾也會壓抑住我們柔軟的好奇心。頁81。

那該怎麼辦呢?作者建議就從練習「如果是我的話,我會怎麼做?」開始日常生活的想像力練習,如果我是那位媽媽,我會怎麼處理比較好?如果我是那位服務生,我會怎麼做比較好?如果我是主管,我會怎麼面對屬下的質疑呢?等等,將會幫助我們恢復寶貴的好奇心,也會鍛練出很棒的想像力,更能有助於職場的思考力與工作表現!

最後,用作者如何培養想像力的建議作為本文的結束:

經常觀察他人、周遭狀況、自然等,養成經常想像「接下來會怎麼樣?」的習慣,想像力就會變得很豐富。

總之這是一本閱讀起來很容易、很輕快的小書,但字裡行間讓我興起許多共鳴,介紹給各位。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小改變,大成效:遊戲化情境課程分享】

  今天前往嘉義輔仁中學分享「遊戲化情境課程設計——學思達與師生對話」。 整個過程總共90分鐘。 我將課程分成三段來進行。 第一段我只問了一個問題,現場的老師如何在學生學習動機低落的時候,引發學生的學習? 也就是如何讓學生從「被動學習」轉變成「主動學習」? 請現場老師兩兩分組,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