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郭進成2014.10.18
本週四我們社會領域輔導團(支持教學團隊)到前鋒國中與學校的老師們交流與對話。
蔡宜岑老師先入班授課,之後就是觀課老師與輔導團的座談時間。
帶隊的輔導團俊哲校長問大家有沒有問題,現場是一片的沉默。後來校長cue我,我接棒說:「各位老師,你們有沒有似曾相識的感覺?此時此刻我們的狀況像不像教學現場,老師問學生有沒有問題,但大班上課的學生會真的聽了老師問有沒有問題,就開始發問嗎?也許分組不是沒有狀況,但至少學生在小組裡面,比較敢問,只要我們分組得宜...好,我先簡單說到這,請問各位老師有沒有問題?」
我一說完,現場老師們都笑了。之後一位老師開始提問。
現場老師的提問主要是關於上課進度與上課時數不夠。我問了現場十幾位觀課老師一個問題,各位知道社會領域曾有段時間是每科每週都有三節課嗎?當然是好久以前的事,但那時候社會科老師所反應的問題是什麼呢?
聽到這,有些老師開始了解我想表達的意思。
我繼續說,是的,那時候社會科老師最大的問題也是上課進度與上課時數不夠,我們想一想,三節課時,我們一樣在反應這樣的問題,後來變成二節課,我們還是在反應時間不夠,現在與未來隨著課綱的確定,就只剩一節課了。
所以...各位老師,我們該怎麼辦?把講話的速度變快嗎?現在已經是資訊爆炸的時代,資訊多就是好嗎?
或者讓我們試著以教授學科的核心概念為主呢?並讓學生有表達的機會?
因為隨著全球化社會的形成,兩岸三地常有互相交流的場合,我們的學生、大陸的學生、新加坡的學生經常有互相交流的機會,在這些交流機會中,我們往往可以看見他們的學生落落大方的表達想法,條理分明的陳述觀點,反觀我們的學生卻是扭扭捏捏、支支吾吾。如果這是應徵/甄場合,我們的學生還有機會嗎?
太棒了,宜岑老師!
回覆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