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11月9日 星期日

國稅與地方稅記憶口訣

文/郭進成

今天我將上週葉老師和學生互動共同發想的記憶口訣簡化成,大老闆(國稅)和土地公(地方稅)。上午212班聽了我的口訣分享後,幾位學生不約而同自言自語、心有所感的點點頭說,哇,這樣好記很多耶。好可愛的反應。

國稅-大老闆:大老闆要如何經營一家公司的呢?首先他要先決定賣什麼貨物(貨物稅),於是他從國外進口IPONE6通過海關(關稅)來賣,之後就可以正式開始營業(營業稅)囉,為了促銷商品更舉辦了抽獎活動(贈與稅),賺了好多所得(所得稅),可是因為過勞一命嗚呼,留下遺產(遺產稅)。



地方稅-土地公:土(土地增值稅)地(地價稅)公住在土地公廟(房屋稅),祂身上掛著信徒還願的金牌(使用牌照稅),有的信徒為了還願則是請歌仔戲班來娛樂祂(娛樂稅)。


2014年11月8日 星期六

好書推薦:人類大歷史

介紹一本很棒的書:人類大歷史。

我們之所以「文明」,人類之所以能夠合作,靠的是我們擁有能虛構的語言能力。我們能相信虛構事物的價值,願意擁抱這樣的價值而共同合作。例如貨幣、宗教、思想等等。

在歷史長河裡,我們虛構了一個又一個價值典範取代一個又一個的價值典範。每個年代、每個族群又都虔誠相信我們的才是真的。

漢摩拉比法典相信人天生是不平等的,這是永恒不變的真理。
美國獨立宣言相信人生而平等自由,這也是永恒不變的真理。

但,真理,只是人類歷史洪流裡的一個泡沫。它當然是真的,尤其當我們同時身處在泡沫其中,我們必須相信,也共同編織了我們的夢。只是,有時,有些人看到另種顏色。她厭倦了白人的泡沫,像羅莎派克那樣。

也或者像國民黨返回祖國的泡沫,或者像民進黨獨立建國的泡沫。他們的泡沫裡,看似沒有彼此。其實同在一個更大的泡沫裡。父權的?資本主義的?全球化市場的?

摘:農業帶來的壓力影響深遠,這正是後代大規模政治制度和社會制度的基礎。...他們(農民)生產出來的多餘食糧養活了一小撮的菁英份子:國王、官員、戰士、牧師、藝術家和思想家,但歷史寫的幾乎全是這些人的故事。於是,歷史只告訴了我們極少數的人在做些什麼,而其他絕大多數人的生活就是不停挑水耕田。(人類大歷史,頁119。)

http://www.bookzone.com.tw/event/BCS164/index.asp

好書推薦:教學的勇氣-探索教師生命的內在視界

從一粒細沙看世界
從一朵野花見天堂,
把無限握在手掌中
永恒不過是一小時的光景。
To see a world in a grain of sand
And a Heaven in a wild flower
Hold Infinity in the plam of your hand
And Eternity in an hour
--英國詩人William Blake(1757-1827)

再度推薦:教學的勇氣-探索教師生命的內在視界。



我的簡報牆滿滿的是這本書的觸發。接下來幾年,我想準備這本書和老師們分享。



但也許,對方收下後會放在書架某個角落。

一直是這樣,只有在對的關鍵時刻,我們才能領悟一份珍貴的禮物,看著這本書,不禁想著如果早幾年我手邊有這本書我會看嗎?

我看得懂嗎?我究竟能體會多少?

如果不是經歷過教學的喜悅與挫折,如果不是選擇相信教學提升的可能,如果不是參加過INTEL創新思考教育計畫、如果不是接觸過人本基金會的教師研習營、如果不是心教育工作坊、如果不是佐藤學的學習共同體、如果不是對人性的濃厚興趣,一路跌跌撞撞過...

這本書在我手上,我能明白它的價值嗎?

有趣的是它向我揭露的許多建議,正是我這兩年在學習與分享的。

像是大課題,核心提問,教師專業成長社群(非官方的)、見微知著的教學......

「在每一個歷史階段,一定有一個歷史事件,理解了這一事件,你不但了解了歷史學家的治學方法,對整個歷史時期的興衰也洞若觀火。在每一個哲學家的著作中,一定有一個最關鍵的思想,理解了這一思想,你就了解了他的體系和思緒。...見微知著的教學...我們不再簡單地把資訊的沙粒傾倒在處於知識鏈末端的學生身上,而是幫助他們了解這些資訊的來源,以及它們所代表的意義。我們尊重我們的學科和學生,因為我們教會了他們如同歷史學家、生物學家、文學評論家那般思維,而不是鸚鵡學話般重複他人的結論。」(教學的勇氣,頁142-3)

http://www.books.com.tw/products/0010433380

2014年11月7日 星期五

無論怎麼教都對嗎?


《重理解的課程設計》第一章讀書心得:無論怎麼教都對嗎?

文/郭進成

我家馬老師問我在讀什麼?

我回她,就《重理解的課程設計》這本書。


本圖來自博客來


它提醒我們教師想教的和預期學生應該學到的,這之間的關係應該要密切聯結。

教師必須自問,為何我要教這些?學生為何要學這些?我希望學生最後學到什麼?而我的教與學生的學有沒有因果關係呢?還是我只是單純期待一切水到渠成(如同一種飄緲無際的幻想),實際上我的教學根本是無頭緒的,教科書有什麼,我就教什麼?甚至「我的教」到頭來只是讓學生學會了聽說讀寫,卻誤以為我教了學生如何思考。




我的課堂活動有沒有幫助學生學習「如何學習」(自學)這個重要目標呢?有沒有讓學生真正掌握我們教授的學科的核心概念呢?我準備的教材應該只是幫助學生學習的工具之一,所以我為何要讓學生讀它呢?我原先設定的目的/教學目標為何?我原本預期學生從這樣的文本閱讀中獲得什麼樣的學習效果呢?當我的學生閱讀完後,他應該有何理解或表現(評量)才算是達到教師原先設定的教學目標呢?

與教材對話

一言以蔽,教學不該是內容取向(教科書有什麼,就教什麼),教師絕不會說我們總是照本宣科,那麼我們有試著去分析課本內容的知識概念以及它們背後所隱含的價值觀念(偏見)嗎?

比如說,為何要教二二八事件,而不是其他歷史事件?二二八事件的本質是什麼?它的核心概念是什麼?學生藉由這項 歷史知識的認識,教師預期他們應該學到什麼?

當我們說學生已經理解二二八事件時,這意味著什麼?是他們能夠記憶大量二二八事件中人、時、地、事、物等各種大小事實、知識、概念嗎?(網路蒐尋約有 1,340,000 項結果,2014/11/8)或者不是?而是學生能夠理解二二八事件的本質是官逼民反?族群衝突?文化落差?(李筱峰,二二八事件的歷史解釋,2010-02-28,自由時報)

如果我們期待學生能穿透浩如繁星的歷史知識、事實,看見歷史的本質,我們又該如何教學呢?是否應該設計合適的課程引導問題呢?

更重要的,我們教師有何觀點呢?亦即分析之後,我們如何調整與安排教學活動以及教科書概念的教授比例呢?

另一方面,教學也不該是活動取向:有趣的課堂活動未必等同有效的課堂活動,例如讓學生粉墨登場重演二二八事件裡的寡婦林江邁販賣私菸而被查緝這段史實。上述這二種教學取向能否有效教學,教師要慎重以對。

換句話說,當我們思辨什麼是有效教學時,我們必須將焦點放在教學產出上,也就是學生的學習效果究竟如何。學生的學習結果到底有沒有如教師原本在進行教學活動之前所設定的教學目標/學習目標那樣呈現?




如果有,才算是有效教學。如果沒有,那麼我們安排的課堂活動,再活潑有趣,終究是無效的教學。

教師當然可以自我安慰,至少學生有參與了,所以應該有學到什麼才對。但他們究竟參與了什麼呢?他們學到什麼呢?

如果課堂活動是一趟旅行,我們自然期待交通工具(教學活動)能有效(亦即舒適、快速的旅程)的將我們由甲地/高雄(學習起點)帶到目的地乙地/台北(教學目標/學習目標);但總不會說,我們原本預期二小時就能抵達的目的地,卻花了十幾年後才抵達,卻依然自我安慰說這仍然是一場有效的旅行。


甚至,很多時候我們教師一直毫無頭緒處於迷路當中,卻信心滿滿的往前行呢(無論教師怎麼教都對)。

第二章讀書心得,請點我。

我說妳猜

文/郭進成

剛剛第八堂,學生一進教室就熱烈的問我,老師,上次你不是說要玩遊戲嗎?為何你請假啦。

唉呦,老師是請喪假,人生有許多事不是我們可以預料的。

好,今天我們來玩兩個遊戲吧。

好,請已經到齊的小組到前面加兩分。(只要鐘響前小組到齊,各組即可自行派人到黑板利用海螺計分表加分)
另外,全組都有帶課本的,再加兩分。

只見此起彼落的哀怨聲、歡呼聲:你為什麼不帶課本啦。耶,我們全組都有帶。

好,我們開始進行遊戲囉。

第一個遊戲叫,我說妳猜。老師先說明一下遊戲規則。字卡上面寫著一些親屬的稱呼,比如舅舅、舅媽、姑姑、堂妹甚至妯娌。

然後,我們全班八組分成兩邊進行對抗唷(左右大對決,我是左派,左派加油,喂~~)。 待會,請各組輪流派一人上台負責說給其他組員猜,說的人不可以講到任何謎底相關的字詞唷。 負責猜謎的組員,必須同時說出他正在講的人是誰(阿古)?而且是屬於什麼親屬關係(旁系血親)? 才算答對。

計分方式如下:如果負責出題的組員順利完成任務,也就是讓同陣營猜對題目,該組就可加兩分,而答對的小組也可加兩分唷,同陣營則加一分。了解了嗎?要不要稍微複習一下課本?不用?你們確定?好啦,複習一下啦。給各位三分鐘(實際是5分鐘)。計時開始!

正式開始遊戲之後,學生都好激動、好投入。猜對時歡聲雷動,猜錯時有人還哭了。只差一分...

令我始料未及啊。

小插曲,一位學生抽到連襟。她想了一下,提示同陣營的說,就最難的那一個。(這樣也行唷...)

有人立刻答說,連襟,姻親?我一說,答對了...

又是一陣大歡呼。哈哈。

小插曲二,有人抽到妹夫,竟然脫口說,妹妹的丈夫,喂,根本是狀況外。馬上被吐槽下台。

二十分鐘後...

好,繼續第二個遊戲囉,我繪我家。請各組同學針對課文介紹的各種家庭型態,用畫圖的方式來表現讓別組猜猜看你們小組畫的圖是哪一種家庭?不可以出現文字唷。

畫的圖不可以太簡單被全班猜中,也不能太難沒有人可以猜對。如果被全班猜對或猜錯,出題小組零分,其他則是一分。
但如果只是部分小組猜中,那麼猜中小組與出題小組都加三分唷。

知道了嗎?

好,給各位三分鐘出題囉。開始。

三分後。來,老師先發下一張答題紙,請各位寫上題號,共八題。請先在自己小組組別那題寫上你們小組畫的正確答案。

好,第一組請出題。來,各位猜猜看,第一組畫的圖是什麼家庭?

(等各組都在答題紙寫好答案後)

請第一組公布答案,是核心家庭。

天啊,教室快被掀開了。答對者大聲吼叫。還握拳咧。

我根據遊戲規則給分。最後,共有四組順利抵達海螺終點,超過20分,可以領取好棒棒的棒棒糖一支唷。

這是今天第八堂的操作流程,幫學生複習一下課程概念,也讓學生玩一下囉。

是說,為何要哭啦,不過就是遊戲嗎?

來來,猜猜看這是什麼家庭?



2014年11月5日 星期三

多元家庭的思辨

國一第三課談多元家庭。

課堂大致流程如下:

1、帶學生朗讀3-2課文。點人朗讀,了解國一生的閱讀能力,也促進學生專注聆聽。請學生將課文重點圈選起來。

2、3-2後半部課文請學生自學,五分鐘(三分鐘自學,二分鐘小組討論),告知我會問他們每種家庭的意義為何。例如什麼是新移民家庭?

3、五分鐘後開始進行問答。確定學生已了解課文的內容。

4、請學生思考一下課文對於現代家庭的舉例,是否已經包含了各種家庭的型態了呢?如果不是,請各組寫出各種未被討論到的家庭型態。

5、有人寫,一夫多妻家庭...,同志家庭...;嘿嘿嘿,學生果然都有在看報紙唷。開始和學生進行問答。









剛剛有人問,家庭的意義到底是什麼?很好的問題,有沒有人可以回答?課本怎麼說?民法怎麼說?你們呢?想要永久共同生活...,不錯唷...還有呢?

好,現在讓我們來討論一下各組提出的各種家庭型態。來,這個...一夫多妻家庭(我很努力忍住笑),算不算是一個家?在法律上,有可能構成重婚罪,但如果他不要觸法,大家和樂住在一起,算不算是一個家?可能會發生什麼問題?法律層面?(不過,社會上有些團體好像不怎麼關心這樣的家造成的社會問題呢...)好,你說...@#$%,還有其他人嗎?

再來,同志家庭。為什麼許多同志渴望有法律的保障?如果沒有法律的保障,會對於同志家庭產生什麼影響?有人想說說看嗎?

另外,還有一些人士反對同志組成家庭的權利,或反對同志婚姻,為什麼?有人想說說看那些人的觀點嗎?

喔,因為同志不能生小孩?好,加分。但請全班同學看一下,我們課本提到頂客家庭,有沒有生小孩啊?全班齊聲:沒有。那他們可不可以結婚啊?學生:可以。

還有喔,黃昏之戀。你們知道什麼是黃昏之戀嗎?在黃昏底下談戀愛。我提醒:不是啦。是指老爺爺和老奶奶年紀雖然很大,因為失去另一半,很幸運的又遇到相愛的另一方而在一起,他們很可能也沒有生育的能力了,你們認為我們法律會不會阻止他們結婚的權利呢?

學生:不會。

我:所以,如果有人用這個不能生小孩的理由阻止同志組成家庭或結婚,合理嗎?

好,還有人知道其他理由嗎?

學生:同志家庭收養的小孩可能會被歧視。

我:很棒唷。來,加分。確實有人用這個理由來反對同志組織家庭。

首先,老師想問各位,需要被收養的孩子是怎麼來的?是來自異性戀家庭?還是同性戀家庭?有人說,當然是前者啊。小胖語出驚人的說,那可不一定唷。全班大笑。

好,當同志願意收養好好愛護另一個孩子時,他們的孩子卻被歧視,是歧視者的錯,還是被歧視者的錯?歧視者的錯。就像我們之前在談論性騷擾時,發生性騷擾時,是騷擾者的錯,還是被騷擾者的錯?當然是騷擾者的錯啊。

很好,所以...(鐘聲)

為什麼有人要反對同志家庭呢?請各位不妨再仔細了解一下反對者和支持者的理由唷。看看哪一方比較有道理。

2014年11月2日 星期日

課堂小小事

國一生為了搶分,搶得很激烈。甚至開始責怪沒有積極舉手的組長。

我湊過去低聲說,鼓勵組長就好。別給她壓力。好嗎?助教仍然很在意,臉臭臭的。

也許小組競爭機制太成功了,反而造成學習步調較慢者的壓力。

該怎麼辦?

過了一會,發現助教仍然主動協助組長學習,我立刻過去給她口頭肯定並加分,謝謝她願意這麼做。

該怎麼辦?這時,我可以試著將答題方式改成抽號,讓各組緩和一下情緒。

答題方式有很多技巧,需要教師不斷在教學現場進行微調。有時小組競爭,有時小組合作,有時個人搶答,有時全組答題,有時口頭回答,有時白板作答,有時開放搶答,有時指定回答,教師必須視教學現場的學習氛圍來調整。

另一班,是國二班。本來有二位組長頭痛趴著休息,但隨著課程的進行與教師的叮嚀,他們陸續也加入了課堂討論,其中的小郭在組員的協助下跟上進度主動抄寫筆記,令人欣慰。

回顧這兩個小事件,我做了什麼?或沒做什麼?我選擇信任他們,但仍給予期待。提醒他們的責任,但最後尊重他們的決定,斥責組長或鼓勵組員、趴著休息或參與課程。

很慶幸今天我做了比較好的決定。

【小改變,大成效:遊戲化情境課程分享】

  今天前往嘉義輔仁中學分享「遊戲化情境課程設計——學思達與師生對話」。 整個過程總共90分鐘。 我將課程分成三段來進行。 第一段我只問了一個問題,現場的老師如何在學生學習動機低落的時候,引發學生的學習? 也就是如何讓學生從「被動學習」轉變成「主動學習」? 請現場老師兩兩分組,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