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6月13日 星期三

如何觀課

那天去桃園壢商協助觀議課時,壢商的老師問我一個問題。

觀課的重點是看老師或看學生呢?

我覺得不是看誰的問題,而是觀課者如何看。

如果觀課者能用一種「成長型思維」來觀課,他就能欣賞授課老師的教學脈絡,也能看見學生的學習歷程。

每個教學現場都是教師此時此刻最好的安排,這個意思是說,如果教師明明知道還有更好的教學安排,也是他可以呈現的教學策略,他會故意放棄這樣的可能嗎?一定有他的考量,有他的困難。


事實上並不存在完美的課堂,但我們可以試著微調讓自己的課堂更好一點。

這也是我們期待更多老師願意透過共備、觀課與議課這樣的歷程來共學與分享的原因,當我們這麼做了,並且變成一種教學日常,那麼我們就更可能跳躍原本的課堂限制,進而幫助學生更能深入學習課程的核心知識。

什麼是成長型思維,或許可以用愛迪生的故事來表達:

當愛迪生經歷九千九百九十九次失敗後,有人問他:「你是否還打算嘗試第一萬次失敗 ?」 愛迪生回答說:「那不叫做失敗,我只是發現那些方法做不出電燈來。」

我在想如果更多老師能這樣看待我們遇到的諸多困難,不論是教學上的困難、學生學習的困難甚至師生互動的困難,我們其實都是走在成長的路途上。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小改變,大成效:遊戲化情境課程分享】

  今天前往嘉義輔仁中學分享「遊戲化情境課程設計——學思達與師生對話」。 整個過程總共90分鐘。 我將課程分成三段來進行。 第一段我只問了一個問題,現場的老師如何在學生學習動機低落的時候,引發學生的學習? 也就是如何讓學生從「被動學習」轉變成「主動學習」? 請現場老師兩兩分組,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