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學期有機會在學校開設公民桌遊社,在高師大開設第三次的教育社會學。
這兩門課看似不同,一個是針對國中生,一個是針對師資生;但對我來說,本質上是一樣的,我們能不能見樹又見林?能不能看見表象裡的真實?
就像週末參加阿普蛙工作坊我選取的牌卡那樣,黑暗裡的審判,天平的兩端。我希望能將自己的體會透過課程活動,協助學生理解影響我們人生旅途的繞路與轉折,或許不是外在的功成名就,而是輕如羽毛的一些生活點滴。但它對我們來說,更有份量。
也許是父母生病倒下了,也許是遇見了貴人,也許是一碗牛雜湯。是這些渺小不起眼的生活累積,形塑了你我:包括選擇與性格還有命運。
犯人是怎麼形成的?
他們的世界,我們知道的太少。我們的無知很可能也是形塑他們世界的重要元素。我直覺的這麼想。那麼當我們知道的愈多,也許故事就能改寫。
2016年5月29日 星期日
訂閱:
張貼留言 (Atom)
【小改變,大成效:遊戲化情境課程分享】
今天前往嘉義輔仁中學分享「遊戲化情境課程設計——學思達與師生對話」。 整個過程總共90分鐘。 我將課程分成三段來進行。 第一段我只問了一個問題,現場的老師如何在學生學習動機低落的時候,引發學生的學習? 也就是如何讓學生從「被動學習」轉變成「主動學習」? 請現場老師兩兩分組,花...
-
文/郭進成 今天我將上週葉老師和學生互動共同發想的記憶口訣簡化成,大老闆(國稅)和土地公(地方稅)。上午212班聽了我的口訣分享後,幾位學生不約而同自言自語、心有所感的點點頭說,哇,這樣好記很多耶。好可愛的反應。 國稅-大老闆:大老闆要如何經營一家公司的呢?首先他要先決...
-
今天在林鉞的介紹與遊戲教育協會的邀約下,前往鹽埕國小分享。參與的夥伴來自不同的領域,有國中小老師、個人工作室、補教老師。 講題是:撲克牌的1001種玩法。 分享了幾款遊戲: 暖身:hit or miss ,請學員回想玩過的撲克牌遊戲。多數人都知道的遊戲加1分,...
-
2013-04-22 寫 2014-03-06 修 當世界變得愈來愈複雜,就愈來愈不可能有兩個人有完全一樣的經驗。「沒有前人經驗可以參考」的情況會愈來愈常見。獨立思考與解決問題的能力,也愈來愈重要。 --蔡志浩,頁17,人生從解決問題開始,2012,寶瓶文化。 ...
[書摘/4%的人毫無良知 我該怎麼辦?(下)]
回覆刪除https://www.ettoday.net/news/20140523/360571.htm
「我也打算用這本書來警告好人:『反社會人格者就在你身邊』,並且協助他們對付這個問題。身為心理醫生,我已經看過太多生命差點毀於少數沒有良心的人。這些少數人不僅很危險,而且難以辨認。
就算他們並沒有使用身體上的暴力──尤其他們又跟我們很熟或是很親近──但他們都擁有足夠的能力毀掉一個人的生活,也都有能力讓整個人類社會變成危險之地。」
[分屍案兇手還有人性?精神科醫師贊成死刑:「有些人」根本沒救,廢死徒犧牲了正義]」
回覆刪除「這些殺人分屍者,事先想的是性侵、事後想的是滅跡,人生過往一堆欺騙的事證歷歷。對人的殺害,給過甚麼機會?甚至冷血的毀損屍體,想逃過制裁,人性何在?這些往往都是『反社會人格者』,從精神醫學的角度,他們往往沒有治療的空間(從極高的再犯率就知道),甚至連想改變的動機都沒有」
http://www.storm.mg/lifestyle/453489
[華山分屍案為何凶嫌犯案後仍淡定?醫師從「病態人格」解析]
回覆刪除「案發後的17天內,陳男都恍若無事的在華山草原自治區照常生活、授課;甚至還在受害女方家屬上網PO文求助協尋時假好心留言,『希望小米看到趕快報個平安,我們都很關心』,冷血、鎮靜的態度令人不寒而慄。」
「『病態人格』的心理與人格特徵,包括一是自戀;二是不容易不安、恐懼;三是常若無其事的進行某事;四是總認為自己勇於挑戰有違倫理的事情,楊聰財表示,他們還會透過說謊來合理化自己不守規範的行為。」
「具有『病態人格』的人,最大的特點是,雖然他們可以看似正常與人社交,但其實心理上卻缺少同理心,有國際研究社區中恐100人就有4人有潛在的『病態人格』心理。」
https://www.chinatimes.com/realtimenews/20180618002737-260405
[蘋論:鄭捷的恐怖自戀]
回覆刪除「鄭捷說殺人時看到乘客驚恐逃竄是『逗他們好玩』,就是極度自戀人格的展現,等於告訴大家『我有刀,我最大』、『你們命運操在我手裡』,滿足上位宰制他人的征服感。 」
「一旦自我受到創傷,就會萌發傷害別人來彌補受傷的自我的念頭。又因為太過自我,因此不會對他人產生同理心。哈佛大學精神醫師瑪莎史圖特在她寫的書中指出:反社會人格是無法矯正的性格缺陷。反社會人格是指患者性格太過僵化,在社會中適應不良,造成自己和他人的痛苦,包括冷血無情的人格疾病、自戀性人格疾病以及強迫性人格疾病。」
「史圖特在書中說,以目前的資料來看,自戀反社會疾病的患者大約有4%,亦即每25個人當中就有一個。他們具有7項特徵中的至少3項:無法遵守社會規範;欺騙、操縱;易衝動;易怒、攻擊;不顧自己或他人安危;持續不負責;傷害、虐待他人不會感到罪惡感。也就是沒有良心、沒有同理心、沒有罪惡感、殘忍無情、道德意識薄弱。 」
https://tw.appledaily.com/headline/daily/20140723/35975436/?fbclid=IwAR0OVMxHApP78pzEnqKRDgNTBdYdkhe_WWwkEidUb-Ys4KozW9CkLw9513o
[當你的孩子是反社會者]
回覆刪除https://www.mplus.com.tw/article/1753
「賓州大學心理學家艾德里安‧雷恩(Adrian Raine)說:『我們或許認為父母的愛能改變一切,但有時父母已經竭盡所能做到最好,但他們仍然如此。』住在德州,現年十一歲的薩曼莎就是典型案例。」
「薩曼莎一開始似乎就是個任性、具暴力傾向的孩子,雖然許多小孩偶爾也會這樣,但從她還非常年幼的時候,就不斷地做出各種糟糕惡劣的事。薩曼莎快滿兩歲的時候搬到德州和養父母一起生活,有次她與托兒所的一個男孩吵架,但很快地就被保姆安撫。儘管問題看似解決,但在當天稍晚薩曼莎卻走向玩樂中的男孩,接著把褲子脫下朝他撒尿。簡說:『她知道自己在做什麼,而且有能力一直等到適當時機再對某個人進行報復。』」
「當薩曼莎再長大一些時,她會掐住、絆倒或推倒自己的兄弟姐妹,並以弄哭他們為樂,絲毫沒有罪惡感。她還曾偷走姐妹的存錢筒,拿走裡面所有的錢。還有一次當薩曼莎五歲的時候,簡因為她作弄其中一個兄弟姐妹而罵了她。薩曼莎後來走到樓上父母的浴室裡,把媽媽的所有隱形眼鏡丟到馬桶裡沖掉。簡說:『她不是一時衝動才這樣做,而是計劃非常周到的預謀行為。』」
「紐約的精神科醫生也提醒他們,薩曼莎的症狀出現得特別早且如此明顯,可能表示她的冷酷特質根深蒂固,或許沒有辦法能永久改善。」
[心理變態是天生的,犯罪與遺傳有關?]
回覆刪除https://news.tvbs.com.tw/ttalk/detail/topic/9329
「就讀長崎縣佐世保市某所公立高中的女學生,被班上女同學誘至家中勒斃後,還被砍下遺體的頭部與左手腕。」
「行兇的女學生接受偵訊時,只是淡淡地供稱:『想看看人體內部是什麼模樣』、『想殺人、分屍』,絲毫未見悔意。」
「事後有許多『有識之士』認為少女之所以犯下滔天大罪,是因為母親去世後,怨恨父親與年輕女性交往、再婚的緣故,甚至提及讓少女獨自生活,與家人分開所產生的『孤獨感』,也是引發殺機的原因。」
「這位女學生的成績很優秀,但她從小學開始便出現解剖貓,或是在貓食混入異物等不尋常行為。」(她國中三年級時,母親因病去世)
「事件發生後,有人供述:『她從國中開始就想殺人。』雖說母親去世一事讓她的身心狀況更糟,但以金屬球棒襲擊睡夢中的父親,顯然是脫序行為。」
「在犯罪心理學上被歸類為心理變態者的孩子,其遺傳率高達81%,環境影響卻不到兩成,而且環境指的不是教養方式,而是來自同儕關係之類『非共有環境』的影響。」
「倘若這項研究結果屬實,便能說明父母面對孩子的極端異常行為,可說束手無策。父母要被追究的『責任』,就是自己偶然具有這樣的基因,並遺傳給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