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11月25日 星期二

研習雜感:薩提爾內在冰山

文/郭進成2014-11-25

雖然不是當事人,不過,我也跟著過程自問,我有被愛的感覺嗎?

有啊,就在小學每天放學回到家時,冰箱裡的一份點心。仙草、旺來水、愛玉等等各種台式的點心,不是便利商店賣的那種永遠不變質的點心唷。

每次我看蠟筆小新,看到他理所當然翻著冰箱的點心時,都會忍不住嘴角上揚。

後來才慢慢明白,原來,這樣的理所當然完完全全不是理所當然。

至少我們家馬老師為了吃點有的沒的,有時還得和她媽媽,也就是我岳母鬥智呢。

這份愛的記憶,在我心裡駐紮下來。雖然不是那麼轟轟烈烈,但仍然是一份愛的味道。

成了我一份很寶貴的資產。我想,所以,我可以在看星際效應時,放心的在戲院大哭。那樣不顧旁人眼光的接納自己。我愛哭,我愛笑,我不擅人際,我珍惜這樣被老婆喻為「很難處理」的自己。

謝謝妳,老媽。
***


昨天聽了李崇建老師的課後,立刻訂了好幾本書。

我明白了一件事。原來,我一直沒注意聽內在的聲音與需求。它嗡嗡地一直都在。可惜,我總是聽不見。放鬆時,能聽見。落淚時,能聽見。紛擾裡,卻聽不見。或者,聽到了,卻不相信。

我想成為一位善解的老師,能好好提問的老師。這表示老師必須夠沉靜,才可能幫助學生。

今晚沿著剛開通的凱旋路上,我很篤定的對馬老師說。

我找到了,我明白了。

我不想只成為看戲的人,我想成為導演。我想成為那條通道。我想真正幫助到需要我的學生。

在那之前,仔細覺察,覺察仔細。


***

李崇建老師的分享讓我印象深刻的地方還有一個就是薩提爾的四種姿態/語態。

分別是討好、指責、超理智與打岔四種姿態。

猜猜看,我們教師族群最常出現的姿態是哪一種呢?

***

今天最大的省悟是,學生的問題,我可以不要視為問題,而是看成讓我練習的機會。學生透過他們的生活與生命處境,讓我練習好好說話、好好覺察與整理內在的機會。

這二天和學生對話時,有點難度。

因為經常覺察到自己的語言裡多半帶有指責的姿態,這時,我會在心裡扮個鬼臉。但另方面,也發現說話較有品質了。

不討好、不指責,說話姿態放鬆些。
***

去靜宜大學的這兩天研習,讓我持續思索的一件事:課程引導問題三層次和黃金圈、薩提爾的冰山理論之間似乎存在某種內在相應之理。

剛剛看著內在冰山隱喻圖,忽然豁然開朗。課程核心問題所探尋的其實正是內在冰山隱喻圖最深處的概念啊!也就是追問人類共有的渴望、意義與價值。

當教師在這種層次進行提問時,它不只是在探討學科的核心概念(核心問題),這時與它和關連的「單元問題」與「具體問題」才有意義、才有重量;另一方面,它更會召喚我們參與一場永不停歇且令人心馳神迷的對話。例如文學永恒命題(情愛、背叛)…公民學科對正義的探詢。

如此,當學生閱讀文本時,不再只是為了應付考試、不再只是處理支離破碎的資訊。學生自然比較容易被召喚投入思考的偉大歷程。

有時我和一些老師分享時,他們不能相信。反而讓我陷入困惑。為何老師不相信學生可以參與思考與對話?

會不會是我們的課堂沒有營造好這樣的課堂氛圍嗎?會不會是我們不曾給予學生這樣的對話機會?

我的學生,只是國中生,在他們身上,我經常看見這樣的可能,師生共同在課堂中進行類似的思辨,讓我驚豔與受益。為什麼,會有老師認為他的高中生、大學生不可能呢?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小改變,大成效:遊戲化情境課程分享】

  今天前往嘉義輔仁中學分享「遊戲化情境課程設計——學思達與師生對話」。 整個過程總共90分鐘。 我將課程分成三段來進行。 第一段我只問了一個問題,現場的老師如何在學生學習動機低落的時候,引發學生的學習? 也就是如何讓學生從「被動學習」轉變成「主動學習」? 請現場老師兩兩分組,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