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10月18日 星期五

一位教師的全球經濟之旅?

來明華國中參與歷史教學讀會會。

今天共讀的書是「一件T恤的全球經濟之旅」,經焦婷婷老師導讀完後,個人想試著整理自己的心得。




為何是T恤呢?而不是其他物品呢?是否是因為棉花產業與衍生的相關技術、產業與工業革命歷史的密切糾葛。

全球化與自由貿易對於開發中國家、第三世界國家人民的處境影響究竟為何?真正的自由貿易其實不存在,全球化更多是與大國政治運作息息相關,例如相關產業的政治遊說、動員,政府不能無視於這些選票/動員/遊說,所以在自由貿易的口號下,更多是貿易保護政策的實行。第三世界的人民到頭來似乎很難改變其命運。

透過此書的脈絡,來看看台灣的產業處境或年輕人22k的問題。我們可以獲得何種啟示呢?我們也保護了或補貼了很多產業,例如工業用電的補貼、科學園區水電、土地、稅金的優惠等等,一樣是補貼,為何美國棉花產業二百年屹立不搖,我們的相關產業大賺easy money之餘,換得的卻不是像美國棉花產業自我提升,反而是年輕人薪資低落的惡果?為什麼呢?是教育嗎?是歷史文化嗎?是企業家精神嗎?

如果是教育?哪是什麼樣的教育?讓美國的人民/棉農懂得團結?運用工會的力量?去遊說政治人物?去創新?

對應可能的解答,我們這群關心歷史教育的老師們該如何將相關文本的閱讀沉澱轉化為教學的能力呢?

也就是身為教育工作者的我們又能如何在教學現場上對於上述現象或問題有所對應呢?例如改變我們的教學模式?以教師為中心的講述模式翻轉成以學生為中心的討論/問答方式?或者我們仍然順服教科書的安排、段考進度的安排?成為政府政策,甚至西方中心主義/資本主義的再製者?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小改變,大成效:遊戲化情境課程分享】

  今天前往嘉義輔仁中學分享「遊戲化情境課程設計——學思達與師生對話」。 整個過程總共90分鐘。 我將課程分成三段來進行。 第一段我只問了一個問題,現場的老師如何在學生學習動機低落的時候,引發學生的學習? 也就是如何讓學生從「被動學習」轉變成「主動學習」? 請現場老師兩兩分組,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