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好像隱約明白了社會學科存在的價值。
也就是教師的教學一定要有自身體悟後的觀點。不是教科書的,而是自身生命的實踐。不是段考進度的,而是我們對學科的鍾愛與對生命的熱情。
如果沒有觀點、沒有鍾愛、沒有對生命的好奇與熱情,學習/教學是毫無意義的。只是應付學科考試的瑣碎知識。
但有了生命關懷的觀點,也就是當社會學科(歷史、地理、公民)的學習能夠提供學生一種看待生命、社會、自我的視野與觀點時,這樣的學習/教學才有價值。才能讓學生感受與感動。
講述式教學未必不好。它看似能快速教授大量的濃縮知識,但當師生間沒有課堂知性的互動或串聯時,學生其實不太容易會有共鳴。
他不會有學習的熱情,他不太明白為何要學這些?除了應付考試外,為何我需要這些?
透過傅老師的分享,我第一次感受到地理科的意義。我的老天,原來從地理的角度來看待台灣的美麗與哀愁這麼深刻、這麼有啟發。
就在研習會場聽講的同時,我試著回想學生時代的地理老師們,真的,我忘了。我一直以為我討厭地理,原來,是我的學習沒有過觀點。
傅老師客氣了。他說他是學特教的,在我看來,他讓我明白地理作為一種學科如何能具有生命教育的觀點。我總算上了一堂真正讓人感動的地理課。
他讓我明白了,即便只是講述式教學也能啟發學生。但前提是教師要有動人的觀點,要有自身深刻體驗後的觀點。
感謝您的鼓勵和支持!
回覆刪除copyboy
感謝您的鼓勵和支持!
回覆刪除copybo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