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閱讀這本書前,我一直很排斥閱讀清末民初的歷史,為什麼呢?從過往的歷史教科書或歷史教育中,總覺那個時代的人們怎麼會如此愚昧無知到那樣的地步,總覺那個時代的悲劇實在讓我無法理解與同情。
但看了這本書,我開始同理也同情了這段歷史的人們。
讀橡皮推翻了滿清,感受到人們深深受到時代文化的框架限制。換句話說,我們恐怕也是如此,我們一樣是很難跳脫時代的框架。比如說十二年國教的核心理念,九年一貫的主要觀念,其理想性自不在話下,甚至傳承一致,但一而再、再而三被我們大多數人(教師、家長、社會、主政者)固執於過去,堅持己見的沿襲過往考試、升學的路途,因而無法真心相信教學改變的必要。
令人玩味的是有識之士要促發社會改變,必須超越時代限制,才能看見問題所在;但要看見社會改變,卻絕對不在他們有生之年可以看見,因為他們的目光超越時代太多太多了,反而很難讓跟隨者或抗拒者理解。
有一種悲憫的感覺,同情心;覺得真正的歷史教育會不會就是透過這種對過去歷史的同情和理解和多一點點的寬容,讓活在現代生活中的我們也能寬容的、多面向的、包容的去理解我們所身處的時代以及人們。
雖然黑格爾說:歷史給人最大的教訓就是人類永遠無法從歷史中學到教訓 。但為什麼呢?
會不會就是因為活在現代的我們總自以為是進步的,或至少不是保守派,我們也都認為自己是願意學習與成長的,但當我們在說什麼時代的框架、自我的盲點時,我們真的了解這些盲點與限制有多麼的嚴重、多麼的可怕嗎?
例如林則徐其實也是守舊派,但他只是翻譯了一些西方的書籍,就被認為是革新派。
作者的敘述讓我試著反省自己或者去思考我們每個人會不會都是守舊派,卻自以為是開放、願意接納別人想法的人呢?
這一本書讓我非常喜歡的一點是它讓我可以反省我們是如何看待過去的呢?
如果我們都是以一種自視甚高或者說高高在上的角度來看待過去的歷史……例如清末民初這一段;當我們用這種眼光來看待時,會不會和清末民初的人一樣犯下了極可怕的錯誤?
這種錯誤就好像是我們自以為掌握了更全面、 接近神祗的眼光,那麼當我們採取這種角度來看待前人的生存、爭扎、失敗與成就時,我們自然沒有辦法學到任何歷史教訓~~因為他們的失敗彷彿都是理所當然的、咎由自取!
是嗎?
我們……此時此刻的我們真的擁有超越時代框架的眼光嗎?
http://www.books.com.tw/products/0010566586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