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1月30日 星期三

學思達共識營:我學到了什麼?

這三天的學思達共識營讓我很有學習的地方是輝誠的主持與摘要。

輝誠會在每個課程段落將這段課程的亮點摘要出來,幫助核心教師學習。

例如,楊醫師和夥伴的對話,雖然夥伴沉浸在情緒中,楊醫師卻用了一個提問「你在這個過程中學到了什麼?」幫助當事人從情緒腦回到理性腦當中,確實是很有效的問題。

我在內心嘆服不已,在《心靈的傷,身體會記住》這本書裡,提到這是一種「由上(理性腦)而下(情緒腦)的路徑」,一種協助對方的情緒較為平靜的方法。

正當我這麼想,輝誠就接手麥克風特別註解了這一段對話的意義。

但第三天共識營的課程內涵,我在思考有沒有可能透過學思達的課堂流程讓它更有學習效益?

例如讓更多學員可以參與進來,印象更深刻?

舉例來說,楊醫生團隊安排的特殊生情境演練非常精采,但如果可以在演練到一個段落暫停,先讓各組老師開始思考與討論「如果是我」如何處理較恰當?



再請各組上台演練或報告,先不揭曉答案,最後再由楊醫師給予專業的回饋,相信底下的老師們會有較大的震撼與衝擊,或許學習效益會更大。

另外,在講師與學員的互動當中,楊醫師團隊如果可以給予願意上台的老師更具體的回饋和更正向的肯定,或許也可以讓現場夥伴有更多的學習和積極的參與。

2019年1月19日 星期六

【學思達教學是很容易實踐108課綱的教學法】

【學思達教學是很容易實踐108課綱的教學法】

今天在藝文輔導團的邀請下開始未來一學期共五場的第一場共備。



前段時間特別約琇璘、長青進行共備討論未來一學期如何帶領這五場研習內容。在這次會議中,我表達了我的期待,希望輔導團的輔導員可以分別在這五場共備研習各自帶一次破冰,他們很爽快的答應了。

今天是由琇璘上場,實在精采。

他的破冰帶領行雲流水,精準而俐落的口語引導一下子就讓所有學員熱絡起來,而且完全是藝文領域特有的破冰方式,結合了肢體、韻律和音樂,同時還包含了競爭、合作與自由詮釋,著實讓我大開眼界、深受震撼。也因為太吸引我了,要不是今天琇璘還有其他行程,我很想請他幫我補救教學啊。我的學習太慢,只能期待琇璘日後有機會可以用文字幫我複習如何帶這樣的破冰。


結束破冰活動後,換我上場透過藝文咖啡館的帶領,讓現場來自各校的藝文老師彼此交流與對話。我設定的五桌討論主題如下:

1、開學第一堂課
2、下午第一堂課
3、期末的一堂課
4、學生作品展覽
5、我的授課亮點



對我來說,前來共學的夥伴身上往往都有著令人驚豔的亮點,能透過這樣的咖啡館跑桌讓彼此深刻對話學習,真是再重要不過了。

我也很欣賞自己和夥伴共備後設定的這五個題目。

咖啡館跑桌活動結束後,我詢問這樣的安排真的很花時間,但會不會讓大家覺得浪費時間呢?

其實我不用多問這個問題,答案很明顯,從每輪每個學員欲罷不能的貢獻分享自己對該主題的想法,就可以知道他們有多麼投入。



更令人感佩的是輔導員真的很熱情、也很專注,我請他們擔任各桌的桌長,他們相當認真的彙整大家的想法。我在最後也特別表達我的期待,希望輔導團能協助整理今天大家的集思廣益,相信整理完的文字檔一定可以幫助更多老師更容易面對未來這五個挑戰。

最後半小時,我和大家分享,我深信學思達教學是很容易實踐108課綱的教學法,而且也很容易複製運用在自己的學科中。



為了說明我的觀點,我用了三張圖片讓大家思考,這三張圖在表達什麼?如果由你來下標題,你會如何下標題呢?這三張圖又和108課綱有何關係呢?和教學有何關連呢?



重點是隨著我的上述提問展開課程,我們自然而然已經在操作學思達了。不是嗎?

#2019分享
#第三場
#情境式課程設計之藝遊工作坊

2019年1月17日 星期四

「我是誰?」

放寒假前任課班最後一堂課,我準備一個課堂活動。

「我是誰?」短文發下去,同時對學生說,這是老師想送給同學的寒假禮物。先請你們閱讀,五分鐘後可以提問,只能用封閉問句問我。

***

【我是誰?】

我是與你永相左右的伴侶。

我不是你最好的幫手,就是你最沉重的負擔。

我可以推促你勇於直前,或是引你走向失敗。

我完完全全聽命於你。

當你把事情做了一半,你只管放心交給我,我會以最快的速度正確無誤地把它做好。

我很好掌握,你只要嚴格要求我,告訴我你希望事情怎麼做,我一定有樣學樣、自動自發將它完成。

我是所有偉人的忠僕,也是一切失敗的根源。

對那些成功的人來說,我是功臣。對那些失敗的人來說,我是罪魁禍首。

我不是機器,但我做起事來比機器還準確,比人還聰明。

你可以利用我賺錢,或是受我影響步上毀滅;對我來說,這兩者毫無差別。

接受我,訓練我,堅定地掌握我,我可以為你贏得全世界。

如果你放縱我,我就會毀了你。

我到底是誰?


***

原本以為要上課有些抗拒的學生,這時開始有了好奇。紛紛提出問題參與課堂了。

老師,可以吃的嗎?

喂。

老師,是抽象的嗎?我反問,你的抽象是什麼意思?

老師,是實體的嗎?另個同學換個問題詢問。不是。

老師,每個人都有,但每個人都不一樣嗎?沒錯。

第一階段提問結束,有沒有同學想猜猜看呢?

想法?內在?喔,怎麼覺得是這些答案呢?可否解釋一下?你是根據文章的哪個段落?

嗯,目前沒有人答對。

第二輪提問開始。還記得這學期一開學時,我對各位說在AI新世界來臨的時代,大家要學習思考嗎?如何思考呢?從懂得提問開始吧。

第二輪提問結束後,請各組以小組為單位在小白板寫下你的答案。

嗯,還是沒有人答對。

好,最後一輪開始提問。結束提問後,我請每個學生根據以上的討論來思考可能的答案是什麼。每個人都要寫下一個答案,寫在學習單上。

這時,我知道全班都在思索了。

全班最後真的有一位同學答對了。

在公佈答案前,我和全班分享了美國大法官金斯伯格的故事。


https://www.ntdtv.com/b5/2013/07/05/a925877.html


他始終為人權而奮鬥著,為了能堅持他的理念,他透過保持運動的「習慣」來維持體能和健康。

是的,習慣。

是「習慣」幫助了我們有所成就,但也可能讓我們陷入困境。請各位在寒假好好思考一下,你身上有何習慣可以幫助自己變得更好,或相反?

接下來的問題是如何培養好習慣、遠離壞習慣。

這就是老師想送給各位的寒假禮物。

寒假愉快。

https://www.bbc.com/zhongwen/trad/world-46177790

2019年1月13日 星期日

台師大實習老師符中薇的觀課心得

台師大實習老師符中薇的觀課心得

(進成案:中薇是自然科老師,這學期來英明國中實習,開學不久他經過我的教室好奇我的教室座位安排,問了我一聲,可否讓他觀課,我立刻答應了,沒想到他就持續來了一學期。很欣賞中薇身上的很多特質,例如對教學與學生的好奇、主動積極、樂於實踐以及自我內省等等特質,都讓我印象深刻。以下是他持續觀課一學期的心得)

老師個人
 老師個人氣質:
老師給人相當平靜的感覺,因此課堂步調總非常平穩,上課中也鮮有大幅情緒起伏。這樣的自我情緒管理不僅有利課堂節奏(不忽快忽慢)、建立良好且穩定的課堂氣氛,也能影響學生平靜不浮躁的學習。

 老師擁著細膩觀察力:
進成老師是位非常願意關心、同理學生、觀察入微且總是hold住全場的一位老師,所以在上課中任何細小變化老師都能夠馬上察覺並給予相對應關心和慰問。這樣的特質很能助於師生間信任的關係建立、良好的教學氣氛形成,和課堂間的師生良好互動。

 老師情緒控管:
任何時刻老師都能非常彈性地將情緒分離,不會有所牽拖,很是值得學習之處。

 師生間互動:
師生間互動相當良好,我覺得良好的關係主要奠基於師生間的互相尊重吧!課堂中,學生是主角,學生發言時老師絕對以身作則同時也要求全班同學都必須要安靜專心聽,我想發表的同學,會因為獲得大家的尊重,而獲得成就感和自信心吧!

此外,進成老師也從不要求同學們以老師所講的方法為主,反倒像是師生間的教學相長。老師會先讓同學們想想看精緻性的記憶法或是遊戲的規則制定等,檢視各組討論結果時,不僅會不吝於給予讚美,且在討論後老師述說自己的想法前,總會聲明「老師的想法只是給同學們參考」。進成老師願意停下腳步聽聽大家的聲音給予尊重和讚美,這不僅是對學生們的學習方式的尊重同時也是對大家的想法給予尊重,因此學生也相當樂意饋予進成師相對的尊重。


課堂
 上課內容:
內容雖以課本為主,但總會引入許多生活中的例子加以舉例。這點相當值得學習,公民本與生活息息相關,學生們學習這個科目本來就是為了培養國家未來良好的「公民」,如果生活與學習內容沒有所連結,那麼也就沒有學習的必要了吧!

課堂中,進成老師的千言萬語都抵不過一個淺顯易懂的例子,只要例子一出手,便知有沒有。看到這樣的景象,切實讓我感覺到課程的內容與生活結合的重要性。公民與生活息息相關,那自然科又何嘗不是呢。

進成師也會適時結合新舊經驗,結合方式又相當多元,會用比較、迷思概念等方式。其中我個人很喜歡「使用迷思概念」的方式,因為在看清自己迷思的當下會令學生驚訝且印象深刻,如此可有效率達到教學目標。

進成老師重視形成性評量,評量依據主要是學習過程,小考成績等,學期成績並非均由段考成績決定。我覺得這不僅能夠讓老師看見學生的參與度,更重要的是在老師加分或是學生看見自己的小考成績時,當下的成就感和自信感也是能夠內化成學習的動機。曾有老師表示佐藤學的學習共同體雖然出發點很好,但是要真的上手卻有點難度,其實我覺得將孩子帶回課堂的方式可以有很多,從使用形成性評量著手也是個不錯的選擇。

 老師上課方式:
進成師教學方式主由「學、思、達」貫穿。看似簡單容易,然而自己實際運作過程中,從頭到尾都困難重重。

首先「該如何讓學生自學」就是我的第一個關卡。天真的我一開始不知哪來自信,非常放手地讓學生看完一整段課文,並圈出不懂的字詞,學生們幾乎都沒圈,然而進一步詢問才發現根本不是因為沒有問題而沒圈,而是不知該從何圈起,並且也沒有閱讀習慣。此時,我感受到進成老師運作時讓學生們循序漸進的閱讀的重要性。

接著思考的階段,面對各組學生所寫的答案,老師該如何應對,該如何引導又是另一門大學問。考驗的不僅是老師的教學功力和教學經驗,更是老師對於自己教學目標精熟度的考驗。

一開始的我也不知道該如何引導,根本無法給予良好的回饋,只能膚淺的讚美「寫得很棒」、「老師覺得不錯」等表面之詞。在透過不斷修正,我發現當老師自身相當清楚自己為什麼而問,就自然而然知道如何引導學生。從這個部分我也體悟到以學生為中心的課堂並非代表全然開放,而是需要經過老師課前系統和結構化地設計課程後,在課堂中拋給學生開放性問題,並時時清楚教學流程和方向是否處於正確道路上,否則課堂如偏離正軌沒有及時拉回,易使得不僅無法達到思考表達的目的,反而造成學生對於課堂的迷惘。

最後是表達。「老師不一定是事實的化身,也不是百科全書代表,教學並不是單向的教與學而已,而是互相的教和學,大家一起打開看見更廣闊世界的眼睛。」是我從老師的課堂中所學習到的精神,同時也很常是面對學生的恐懼我所給予鼓勵的話語。此外,我也模仿著進成老師,並練習為我的學生們建立支持和安全的學習環境,很開心地漸漸學生願意打開心房,到現在已經相當願意與全班同學們侃侃而談。

看著老師上課,我也感受到可以「亦師亦友」但仍須堅守教師在教學時的自我原則。當教師沒有堅守自我原則時,那麼將真的變成「以學生為中心」的課堂了,然而這樣的轉變卻非常不利於教師教學和學生的學習。因為將導致學生不尊重老師、以下犯上、為所欲為不理會老師,課程方向老師無法控制等。教師也易因此產生個人情緒,不利於師生關係也不利於教室氣氛。

因此年輕的教師們總抱持著「亦師亦友」想法,但我覺得應該先想一想為何想這樣做。大多數的人因為想與學生親近、沒有距離,然而從我自己的課堂和進成老師的課堂中我看到了,適時地與學生保持適當距離並遵守自我原則才是最恰當的。對我來說亦師亦友是為了建立與學生間的良好關係,以利課堂中的良好師生互動以及學生在面對困難時願意主動與老師傾訴。

 板書撰寫方式
進成老師的板書總以表格、圖像化方式呈現,淺顯易懂也非常具有組織性。

此外,在講解許多各相關的概念,進成老師會傾向以同一件事情中的連續步驟來加以舉例,例如:BOT的例子。

事實上,老師本身沒有太多的板書,因為課堂中的大部分概念形成均是由學生自學、討論、思考,最後透過老師總結而形成,板書的使用只是在某些延伸觀念,或課本內容太過雜亂,老師用版書先做一整理有助學習,如此而爾。這樣的板書使用率我覺得恰到好處,因為本校的學生乖巧,雖然他們願意乖巧坐著並靜靜的聽著老師講同時抄寫筆記,然而吸收率一點也不高,老師上的心安,學習效果卻常不佳,我想也正因為這樣,才會讓許多學生產生「自己為何要學」這樣的疑問。再者,進成老師課堂中的多元學習方式,也有助學生因專注目標不斷更替,而能確保其專注長度。

在段考後,進成老師老師會有小故事的閱讀和討論活動,我非常喜歡這樣的課程設計。因為我覺得學習本就不是僅限於課本之內容,相反地相對於知識,學生的態度和價值觀常才是影響個人的關鍵因素。而老師活動後的個人反思總是相當有深度,老師也有推薦我幾本值得閱讀好書,有助日後教學。

 老師講義設計方式
講義當中老師注重的不只是ABCD,而是需要清楚知道學生為何而選。上課中老師不只會口頭邀請回答的同學再多說一點,且老師本身也會針對選項親自進行修改,讓選項本身就不是只有數字或答案,而是希望學生依照正確的計算方式進行選擇,在這樣的設計下,學生答對也就代表著對概念的理解了。

此外,講義也是設計得相當細心。從老師的講義當中我學習到了「該如何以淺白且接地氣的方式,撰寫概念內容,以助學生能夠確實達到自我學習的效果」。並且老師的整個安排也是相當細膩。為達學生能夠自行閱讀的目的,所以老師的問題描述不會臭又長,以及各題下面也沒有留有非常寬廣的空白作答處,如此一來學生在作答時就較不會有所畏懼作答。又或是題目描述後方,可以不需要特別註明「請說明原因」,僅藉事後口頭詢問即可,如此一來也較能提升學生的回答意願。

老師講義中的活動設計也非一成不變,概念描述內容總貼近學生生活、檢驗方式相當多元又很有趣,這就是我仍持續想向老師學習和精進之處。

學生
 差異化分組
在差異化分組中,組長由程度相對較為弱的同學擔任。我對此感到新奇,但也相當贊同。擔任組長時,可以幫助這些同學們給予自己適當的自信心,並且同時也覺得自己有義務要振作起來,將「組長」這個角色扮演好,主動願意學習,回到課堂中。

此外,在課堂中我時時見到進成老師對於學生們的不同能力給予尊重。舉例來說,老師會請學生們「以自己的速度」念課文。因為每位學生理解速度不同,學習本該依照自己的步調學習,不需整班整齊劃一的一起念,這也只是為了滿足老師個人舒心而已。而學生們在唸完課文之後,的確大部分的同學們也都了解了該範圍文字敘述所想要表達的意思了。如此一來即便大家念的速度都不一樣,仍然達到所設定的教學目標。

 師生間對話
除了與課堂有關或個人危險行為,有立即制止的必要性,學生在課堂上犯錯時,老師幾乎會以非常平穩地與該位學生表示:下課想跟他/她聊一聊。進成老師選擇不當眾責備,就是給予學生尊重的一種做法。尊重並不是單向學生對老師,而是應該雙向地師與生間的互相尊重。老師在與學生溝通時,同樣也不會帶有個人情緒,一定是針對該項事件並且先搞清楚原委後,師生彼此述說心中想法,真實地將學生當成「學生」的溝通方式,我想這也是學生們總是相當愛戴進成老師的原因之一吧!

 感謝的話
時光飛速,半年就這樣飛過了,在我「畏頭畏尾」的看著學思達教室,老師無私的邀請我一起進入課堂的這一天彷彿如昨日。您的教學方式千變萬化,創意也總層出不窮,讓我感覺到自己的不足以及激起我想要持續學習、精進自我的力量。實習的半年中,您是我遇過最盡力盡心指導晚生的老師,即便我不是您的指導學生,然而您卻仍待我如學生般,願意在課後餓著肚子的與我討論對於上節課堂的想法,並適時給予相關建議或想法補充,不只給了我教學上的靈感,同時也能成為我未來教學路上盡善盡美的助力之一。

與老師的議課常不只是議課,這樣的形式會鼓勵我在觀課中,自行想一想如果是我會怎麼做或如何回答。我也很感謝老師願意給予我講義,也讓我看一下教材設計或課本的內容,待我如學生一般,沒有分別。

我時常聽水錦稍提您特殊的班級經營方式,我覺得您真的是一位值得令人敬佩和瞻仰的老師,看著在課堂中學生與您的侃侃而談,學生的歡笑聲和討論聲不斷,這美麗的景象也是我對於自己教學的期許。真的非常感恩和感謝老師這一學期的多方照顧,先預祝老師新年快樂,身體永保健康,健檢報告書上的紅字消光光~😄

PS.)老師不好意思,觀課心得真的拖得有點久……

此外,我想讚美老師,真的是一位很有毅力,且為終身學習實踐者的良師典範!
                                                    中薇 2019/01/10

2019年1月12日 星期六

輔英科大分享「薩提爾對話練習」

今天和琇芬前往輔英科大帶領一天的薩提爾對話練習。

富春老師特別介紹今天研習有個很特別的地方,就是擴散。怎麼說呢?因為報名研習的老師,從幼稚園、國小、國中、高中一直到大學。很少看到這樣的畫面,真的不尋常。



我還喜歡建蓉老師最後邀請大合照所說的一句話,他發現進成的研習有個特色,現場一定會有小孩。



建蓉的觀察令我感到有趣,真的是如此。因為我們所做的事正是為了他們,為了孩子們。

今天最想分享的是,如何讓溫暖好奇的對話成為一種日常。

透過更多人的學習與擴散或許就能取代上個世代我們成長時受到的粗暴對待。

慢慢的、緩緩的,我想影響更多的自己。只要有夥伴願意,我就想協助他們學習,甚至鼓勵他們出來分享。

就如同我很喜歡的這句話:

「在你所在之處,用你所有,做你能做。」——《情緒靈敏力》,頁186。

更多人做一點改變,那麼這樣的改變就會變成真實的世界。

結束時,一位國小老師靠近我,對我說他第一次接觸這樣的研習,是主任推薦他來的。他收穫很多很多。問我可不可以和我們夫妻合照?

當然好,謝謝你特地上前回饋我,讓我知道你從中受益許多。

很開心。

還問我,可以從什麼地方獲得更多的訊息呢?

我邀請他加入「學思達與薩提爾的對話」。

#2019分享
#第二場分享
#學思達與薩提爾的對話

https://www.facebook.com/groups/312174926293484/

2019年1月7日 星期一

屏東南榮國中分享「學思達有感教學」

成功的反義詞不是失敗,而是什麼都不做。

─松浦彌太郎

好喜歡這句話。

謝謝我一路上的教學改變明明很害怕失敗,仍然願意不斷冒險與挑戰。

今天上午去屏東南榮國中社會領域分享「學思達有感教學」。

分享到最後,邀請現場老師提問或回饋。

A老師問如何在課堂上和學生討論時事,但不會太政治化?

我的回答是找出上位概念結合國外議題,例如探討法律與人權的議題,或許可用外國種族歧視等議題來和學生討論法律存在與人權保障的關係。

B老師告知幾年前他也在英明國中代課,在教學遇到困頓時特別來觀我的課,感謝我在當時觀課後給他一些回饋,讓他知道社會科教學不是只有記憶背誦,還有更重要的價值引導。他的教學改變雖然不多,但他一直持續往這個目標努力。

好驚訝在這裡遇到幾年前的同事,也很開心他願意告訴我他的堅持。

C老師則說他原本以為今天二小時的演講會很漫長,沒想到今日時間過這麼快。

好大的肯定。

D老師說終於知道什麼是學思達?和他原來的理解有些不同,讓他更願意進一步去了解。

由有所保留到願意深入了解。

E老師詢問有何網路資源?

我回答學思達教學社群、公民教學社群、夢想社計師等等。

F老師想知道如何進行改變?改變的過程會不會壓力很大?

我建議他小改變多練習,給自己和學生慢慢調整的空間。

謝謝現場老師的諸多詢問與欣賞肯定。

#2019第一場分享

【小改變,大成效:遊戲化情境課程分享】

  今天前往嘉義輔仁中學分享「遊戲化情境課程設計——學思達與師生對話」。 整個過程總共90分鐘。 我將課程分成三段來進行。 第一段我只問了一個問題,現場的老師如何在學生學習動機低落的時候,引發學生的學習? 也就是如何讓學生從「被動學習」轉變成「主動學習」? 請現場老師兩兩分組,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