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12月30日 星期五

建築型態如何影響社區互動?

比起有一百萬人造訪,卻只各造訪一次,不如成為一座一萬人願意造訪一百次的島嶼吧!

——山崎亮,《社區設計》 。





這幾天和學生討論社區參與,有學生提到課文的「居住型態多為公寓、大廈」有沒有可能也是直接造成現代社區欠缺互動的原因呢?

有可能啊,很開心學生注意到這段文字。我立刻和他們分享空間如何影響人與人互動的案例。

也促使我想進一步了解此一議題而找到了這本書。

這樣的課堂討論常讓我激動與驚慌,激動的是學生的思考敏覺,驚慌的是課本往往僅一語帶過,只能自我期許要努力成長與學習探究給予學生更宽廣的公民課。


2016年11月16日 星期三

阿嬤的心意

國一公民上到家庭生活,和學生分享一個家族故事。

對孩子說,很多父母、祖父母對於子女、孫子總是諸多疼愛。

例如我小時候回外婆家,不管何時回去,她總會塞給我一個裝著一千元的紅包。

天啊,二十幾年前唷,那可是多大的紅包。

但後來知道外婆省吃儉用、往往工作一整天還賺不到幾十元時,我問學生,你們覺得老師該不該拿?

有些學生說,不應該拿。

我回學生,我還是拿了。為什麼?

我開玩笑說,因為錢真的很多啊。(學生大笑)

因為這是阿嬤的心意,我拿了,她會很高興。但,我可以把錢再交給媽媽,讓媽媽包紅包再還給外婆。

2016年11月13日 星期日

同志家庭小孩的身份認同危機?

朋友問我對這篇文章女同性戀小孩:「我想要一個爸爸,難道這是恐同嗎?」(參見最下文)的看法以及我會如何帶領學生討論此篇文章?

正在出考題的我,仍然試著回應朋友的問題:

1、可以從多元價值和單一價值來討論。一般人對於非我族類,通常會抱持疑慮和恐懼來對待。

舉例來說,多元性別遇到的處境一向不友善,那麼是誰對他們不友善?無知或價值較單一的人,看見身旁的性別不是男生就是女生,於是他就堅信世界只有這兩種性別,如果有人敢主張自己是第三種性別或表現出他不能理解的性別樣貌,他會開始憤怒。

再舉例來說,萬般皆下品,唯有讀書高,就是典型的單一價值。

所以一個不喜歡讀書的孩子在多元價值的家庭或單一價值的家庭裡,何者可以容許孩子做他自己?

很多社會新聞一再呈現,在單一價值的家庭(萬般皆下品,唯有讀書高)的孩子,在不被理解的情況,最終無路可走的選擇輕生。但其他家庭願意選擇尊重孩子、理解孩子,陪伴與傾聽,讓孩子根據其天賦、性向做他自己,例如唐鳯。

重點在於歧視這件事,是受歧視者應該負起主要責任或歧視的人應該負起主要責任?

如果一個社會價值過於狹隘、過於單一,而一再抹殺多元異質的存在,他只會造成很多痛苦(自己受苦、旁人受苦),而他會一直認為痛苦解除的方式就是消滅(多元異質的)這些人事物,不願意思考改變自身的單一價值框架。

文中的兩位媽媽(同性戀)有沒有可能造成作者米莉‧芳塔娜(Millie Fontana)的身心傷害呢?有可能。但這是因為作者有兩個媽媽的緣故嗎?或者還有其他原因呢?比如說,她的痛苦在正典的異性戀家庭就不會出現嗎?許多家庭因為雙親的離異,成為單親家庭或其他更多元的家庭樣貌而顯然欠缺父親或母親角色時,他們能不能被視為一個家?或法律、社會能不能給予相同的支持與協助?而不是歧視與指責?

也許作者的兩位媽媽真的就是帶給作者深切的苦痛,但這到底說明了什麼?是失去父親的角色楷模?還是母親角色的失能或不適格?還是我們就是對同志的親職角色特別嚴苛?而這些嚴厲指責的背後,只是因為我們很關心所有孩童的權利?

同志和所有人一樣,充滿各種價值認同以及各種偏執缺陷,有些擁抱多元,有些不然。並不是我是受害者,我就不會加害別人。

如果有孩童會在異性戀家庭中受創,那麼當然也會有孩童在同性戀家庭受創,關鍵在於如何避免或減少這些傷害,不是嗎?而不是藉此來攻擊特定的家庭型態,當我們這麼做時,真的是在為這些家庭的子女設想?

我們(教師)要改變的是因無知而產生的歧視,讓更多人願意看見多元異質的社會事實。

無論我們喜不喜歡,多元異質的社會一直都存在。所以同志家庭當然也可能會傷害到子女,就如同異性戀家庭。但奇妙的是成長於異性戀家庭的孩子認為自己被傷害時,他不會說,都是因為父母是異性戀才造成他的傷害。

事實上,更多傷害(家暴)或通姦、小三、外遇等事件都是來自異性戀,但同樣的事也會發生在同性戀當中,新聞卻只會就後者的性取向來作文章。

作者米莉‧芳塔娜(Millie Fontana)如果有被傷害,這是(因為)同性戀媽媽的關係嗎?有沒有可能還有其他原因呢?為何她只歸因於此?

之前我讓學生看了一篇文章...「沒親屬證明,媽媽大體險領不回」。

這篇文章的作者一樣沒有爸爸啊,事實上所有家庭都不是子女可以選擇的。許多家庭的失能或缺少某個親職角色都大有人在,但為什麼異性戀家庭中,子女(或社會)很少去質疑父親角色或母親角色的缺席是因為異性戀呢?

(友人問:米莉‧芳塔娜(Millie Fontana),或說每個人,某種程度都無法選擇自己成長的環境。而環境形塑了我們,而這樣的我們,會有感受,這不是理性層次可以解決的。所以她對於父親的欲求,是不能被否認的。)

沒錯啊,但異性戀家庭中,也有類似的狀況。很多異性戀家庭,父親角色的存在或不存在造成很多子女的傷害。所以,我可以說都是異性戀家庭造成我的傷害嗎?

所有孩子都不能選擇家庭。重點是家庭的本質或基本條件到底是什麼?尤其當一個家庭失去相關功能時,社會該如何協助未成年子女?家庭的健全與否真的是建構在特定性取向的家長身上嗎?而不是其他例如貧富差距、工時過長(勞動權益的不足)導致親子相聚困難等因素上?

很多人都會把異性戀看成家庭的基本條件,但真的是這樣嗎?道理何在?假設有個家庭彼此互相照顧,支持陪伴孩子,但不是(主流)異性戀家庭,可不可以?像「沒親屬證明,媽媽大體險領不回」一文所說的,生父、生母都跑了。反而是生父的原配照顧作者長大。她們算不算是一個家?

太多孩子都受到不當的對待與照顧,他們都來自異性戀家庭。一個孩子輕生了,沒有人責怪他的父母是異性戀。但如果有個孩子來自同志家庭輕生了,妳猜新聞會怎麼報導?

什麼是歧視?就在這些文化氛圍中。

(以上,個人觀點,歡迎對話)

2、如果要帶學生討論這篇文章,我會提出幾個問題讓學生思考:

(1)作者的主要觀點為何?有何依據?

(2)請試著對文章提出一個反駁或問題。並說明理由。

例如,哪些家庭可能缺少父親角色?她說,婚姻並非為戀愛而設計,是為家庭而生。道理何在?那麼頂客家庭可以存在嗎?黃昏之戀呢?

(3)造成家庭中的孩童不幸的原因有哪些?這些因素和父母的性取向有直接相關嗎?

(4)父母的角色一定是刻板的嚴父慈母才會幸福嗎?

(5)父愛和母愛的差異性是什麼呢?


(6)人只能從父母身上模仿來產生自我價值嗎?


女同性戀小孩:「我想要一個爸爸,難道這是恐同嗎?」
作者Kairos |  – 2016年11月9日 今年在澳洲國會公開反對同性婚姻的米莉‧芳塔娜(Millie Fontana),在一對女同性戀的家庭長大。從小被剝奪擁有父親的權利,成長中缺少爸爸使她在身份認同上產生困惑。
面對許多外來者抵毀她忘恩負義、不珍惜兩個母親的愛等等漫罵,她表示自己能站在台上分享,早經過兩位媽媽及親生父親的支持。「冒著被歧視的風險,我的媽媽們仍給予我最大的支持。她們愛我,亳無疑問。」芳塔娜從不否認自己來自一個被愛的家庭,但她想向外界傳達的是:愛並非沒有差別。
「爸爸媽媽這是小孩的基本權利,不應由少數人改變家庭的結構。」
婚姻平權是大人的世界 不屬於小孩
芳塔娜不只一次重申,她尊重任何異性戀或同性戀的關係,不過她也坦言婚姻並非為戀愛而設計,是為家庭而生。「如果戀愛就能結婚,我認為說這句話的人無論性傾向為何,都不適合結婚。」
她以自身為例說,她就是藉由第三方(按:意指捐精或代孕)所生下的小孩。她特別用「訂作兒童」的字眼來形容這是一場交易。大人為了平等獲得一個可愛寶寶,小孩沒有任何選擇。但她坦言最不能接受的是一堆刻意扭曲的謊言。
「我聽過LGBT的片面說詞是,小孩並不在乎他們的家人是誰。男女角色可以互換。」如果獲得小孩是為了滿足自己,那未來一連串的謊言也不就足以為奇了。她表示特別是在上學之後發現大部份的同學都有爸爸媽媽時,對家庭的結構產生疑慮,但兩位媽媽都不願告訴她爸爸的存在、學校也是。
「對我而言,平等就是知道真相,而不是過濾後的資訊。」
LGBT是政治正確的選擇負面的聲音都不該存在
面對外界的撻伐,芳塔娜失望地表示:「我想要一個爸爸,難道這是恐同嗎?」她說,的確有不少單親或同性家庭小孩長大後有出類拔萃的表現,但這並不代表小孩不需要父母。或渴望有父母親的小孩就被貼上「恐同」的標籤。
「LGBT不能拿幾個案例,就說所有的彩虹小孩很快樂,那是不公平的。」她表示,沒有爸爸造成她在成長過程中飽受負面情緒困擾,這些感覺並不是想像出來的,為什麼LGBT卻要她噤聲?
事實上,LGBT群族打著同二代可以幸福快樂又穩定來自樣本極少、沒有經過長時間研究的統計數據。目前為止,品質最好的研究來自1986年美國縱向女同性戀家庭研究(National Longitudinal Lesbian Family Study),針對154位女同性戀母親及78位青春期的孩子調查。仍是樣本數少並缺乏男同性戀家庭的研究。
男女角色可以互換 芳塔娜:這才叫歧視
芳塔娜說,LGBT團體也宣傳「父母角色可替換」的說法,似乎是推翻過去家庭的研究結果。她認為,LGBT漠視父親及母親的互補功能是「去性別化」,是不是也算一種歧視?
耶魯醫學院布魯博士(Kyle Pruett)及全球知名心理學家亨特博士(Brenda Hunter)都曾公開表示父母會提供不同種類的愛。父親往往會訓練孩子獨立及冒險,而母親會給予安定及公平。布魯博士甚至說,嬰兒8週大的時候,就可以辨別父母,各別產生不同的互動模式。
青春節尤其更加明顯。進入密友期後,小孩會透過父母的相處發展人際關係。美國社會學雜誌(American Journal of Sociology)研究父親的重要性及母親的地位時表示,孩童從父親與母親相處中學習對待女性的方式;而從母親身上學習到如何健康看待男性並設立界線,彼此功能及角色無法互換。
歐巴馬視同婚為人類演進 相關研究數據卻不足
美國總統歐巴馬在任期內推動各類的LGBT政策,並視其為人類歷史大演進。芳塔娜認為,過去美國許多針對一夫一妻的家庭均累積四十年以上、統計超過390個的家庭的研究,卻因美國趕著推行LGBT議程被視為「過時」或被不成熟的研究所取代,最後任由媒體大肆宣揚,告訴社會大眾非客觀的事實。
芳塔娜不避諱地說,「演進」是自然發展而非外力干預。顯然在美國蓬勃發展的LGBT議題都由政治主導,先以人為介入再包裝告訴大眾「一切都是自然而然」,讓她不禁詢問,一小群激進人士何以大聲地說代表全同性戀群族,改變家庭結構?
演說最後,芳塔娜再次大力反對政府推動婚姻平權,並要求政府拿出配套的兒童權益法案,讓孩童不淪為婚姻平權下的犧牲品。(謝婷婷/綜合外電報導)

2016年11月3日 星期四

鳥松國中入班授課

有機會到其他學校入班授課,可以和其他學校的學生互動,總覺得很興奮。

為什麼呢?

當然會有點忐忑啊。但更多的是期待,期待藉由這樣的入班授課和議課可以帶給教師彼此對話的機會,也希望讓更多老師們願意多點改變課堂風景的意願。原來如此,原來我期待的是改變的契機。

今天的入班授課,鳥松國中的老師希望我們能示範分組的過程和引導小組討論的過程,所以我透過「地方政府議題拼圖」來分組,一方面結合大聯盟分組,一方面透過拼圖來進行分組,讓學生不知不覺間立刻透過一個小活動進行分組也培養小組合作的默契。



分好組後,再請學生根據完成的拼圖找尋線索,解讀圖片裡的訊息。這七張圖片都和本課主題「地方政府」結合。

之後,再以另一個團隊合作的活動來強化小組合作的默契。

破冰暖身的時間多了許多,因為我希望各組學生能夠感受分組的意義和魅力。暖身活動結束,開始讓學生閱讀課文,並以課程引導問題帶領學生找尋課本裡的關鍵字。



最後,(已經下課許久,學生居然還笑著請我繼續上)我邀請學生共同思考三個問題:

1、地方政府為了完成這些自治事項,有沒有可能會影響許多市民呢?
2、地方政府為了完成這些自治事項,有沒有可能會互相衝突呢?
3、公民該如何因應政府的公權力?

果然在結束入班授課後,學生的回饋單上寫著:

我覺得分組是一個很好的活動,可以一起討論、想辦法。
希望老師下次還能來...

之後再和鳥松國中的校長、老師共同議課,老師們也提出了許多問題和回饋,彼此共同對話。

感謝好夥伴宜岑以及鳥松國中行政團隊的大力協助。希望我們的努力能讓更多學生享受學習與思辨的樂趣。

2016年10月25日 星期二

「教育社會學——從鑽石競標思考社會結構」的課後心得02

徵得學生的同意,和大家分享她昨晚上完「教育社會學——從鑽石競標思考社會結構」的課後心得:

文:高師大楊孟臻國三乙

今天晚上其實滿開心的,而且老師又一次示範了活用的教學可以怎麼做,這個遊戲不管是趣味性、教育性還是上手度都非常合適,在這邊跟老師說抱歉,因為以後要是我能成為老師,這個遊戲一定會被我拿去推廣。

  其實在拿到牌,看到遊戲規則後,我就馬上知道老師想要我們從遊戲裡獲得的核心觀念,而我覺得,透過遊戲實踐,會讓我比看〈勞碌人生〉文本更有感覺,因為文本裡雖然提到了種種階級不平等,但很多東西其實我們出社會後才能感覺到,遠不如遊戲帶給我的衝擊實在。我在同組組員抱怨發牌不公平時,就開始思考一個問題,為什麼我們可以在現實生活中接受各種的不平等(諸如:富二代、財團壟斷等)但是在遊戲裡,我們卻格外在意自己是不是被不公平對待,難道真的是因為遊戲比較純粹,而現實過於複雜和無力,所以我們有時候就「成熟」的忽略被不平等對待的自己或他人了?還是說就是因為現實人生實在太多我們無能為力的不平等,所以我們在能自己掌控的遊戲裡,就想得到一點慰藉,抒發自己的沮喪和想贏的心情呢?

  這個答案我自己也不知道,但我可以確定的是,老師的目的真的達到了,我們在這樣的遊戲裡的確感受到了資源不平等的無奈感,有錢人會一直擁有資源,並且遊戲規則也隨他們制定,所以最終導致的結果,應該就會是我們如今面臨的一個困境:M型社會──富者越富,窮者越貧,然而我們發現這種不公平,想去反抗時,卻發現留給我們的資源是那麼的少,抗爭要錢要人力要毅力,而多數人的熱情來的快去得也快,我在想,如果老師不節制我們玩遊戲的次數,是不是到最後大家就會漸漸麻木,習慣於勝利組一直有錢拿,而我們要做的是撿他們剩下來給我們的鑽石,沒人會想去挑戰勝利組,和勝利組拚資源,因為根本拚不贏,這就如同社會最後把我們「同化」了,習慣於權威並且不想反抗,因為反抗要耗費的心力實在太多了,我們連自己的生活要過好有時候都很難,誰還去管什麼公平不公平?

  這讓我想到前天在臉書上看到的一段珍古德博士的影片,她說,如果她能改變這個世界一件事情,她希望是不要有貧窮,因為唯有人們不再擔心自己不會錢餐不著後餐,才會開始停止掠奪資源,思考什麼是永續,這句話我十分喜歡,並且我認為也符合我們今天所玩的遊戲,因為唯有我們手中的鑽石數目多到一個程度,我們才會開始思考要怎麼去好好運用籌碼,而不是看到只有一塊鑽石,也要用十點的籌碼去得標,因為我們害怕,最後組裡一顆鑽石也沒有。


說實話,其實當初會來上老師的課,完全就是因為教檢必考這科,加上時間剛好合適,所以就選了,而後上課的第一天,老師給我們的開場白讓我腦子瞬間清醒了,我在高師大上這麼多教程課,按照教程以往的慣性,上課不是可以拿來睡覺做自己的事,要不就是拿來小組討論一下,然後還是繼續上課,我真的從來沒上過像老師這樣,必須強迫動腦的課,可以說我生鏽了很久的腦袋又開始轉動了,但是神奇的事我並不排斥,當我意識到這堂課可以讓我學會獨立思考後,我就決定一定要繼續上下去,因為獨立思考對我來說,是現階段的我最欠缺的,這也應證了我個人信以為真的一件事,從來沒有太硬的課,只有不用心的教學內容。感謝老師真的做到了這點,我滿驚喜還有老師會願意花這麼多心思在這樣的教程課,畢竟其實我們都知道,學生會來修有七成以上的原因只是來修個學分的,老師當然可以隨便教分數打很高讓學生涼涼的過,但老師還是很用心的設計了課程,引導我們去思考問題,除了教育熱忱,我不知道還有什麼可以讓一個老師這樣做。

  我其實一直到今天這堂玩鑽石拍賣的遊戲才真的喜歡上老師,在這之前也不過是感謝感恩老師的用心,但是今天的遊戲設計,是真的讓我拍案叫絕,這樣的方式真的太好玩又太認真了,是真的「寓教於樂」,我們根本不需要去接觸底層人民就能強烈感受到資源不公平所帶來的不甘與它可能會造成的危險,隨後的討論也變的自然流暢,我相信不只大學生,這放到國、高中學生身上,他們一樣能感受到我們所感受到的東西,設計這樣的遊戲不管是不是原創,都讓我很驚豔,原來課還可以這樣上,這是我之前沒看過的方法,或者說之前國、高中課堂上玩的「和課程連結」遊戲,都無法讓我對社會議題有這麼強烈的共鳴,十分感謝老師願意這樣分享,對以後要做為老師的我啟發甚大,真的很謝謝你。

「教育社會學——從鑽石競標思考社會結構」的課後心得01

徵得學生的同意,和大家分享他昨晚上完「教育社會學——從鑽石競標思考社會結構」的課後心得:

諮復所李育政

 在今天的鑽石競標活動過程中,或許可以把這個活動單純視為是一個競爭遊戲,但如果把這樣的競爭遊戲視為整體社會間的階級互動,似乎再貼切不過。我的原因是,每個人生來所擁有的能力資源就不平等(如同有的組別的籌碼就是特別豐厚,或有些人天生就是具有策略性的能力),在競爭的過程中,先天較為弱勢的人即使用盡力氣去想怎麼獲得鑽石,但就是矮人一截。事實上,弱勢階級的人們為了生存下去,倚靠僅存的資源努力地在打拚,但過程中卻不斷遭遇挫敗,漸漸地感到灰心。然而,此時優勢階級卻想著怎麼從這個社會競爭過程中累積更多財富,卻忘了他們的財富都是透過一次次地打敗其他階級而來。進一步地,當國家(設立規則的人)無視這樣的情況,甚至給予優勢階級更多豐厚的條件(如給予勝利組別訂定規則),而優勢階級卻直指弱勢階級,就是因為你們不具謀略、錯失時機,才會無法獲得資源,那麼此時弱勢階級只會有更多的習得無助及相對剝奪感,甚至產生階級對立、仇富或更多的衝突行為。

我可以理解社會資源的分配本來就不會均等,有時也需優勢階級的謀略來帶動與促進國家的發展與競爭力,但國家存在的功能之一,即本該確保競爭的公平性,以及每個階級的人們都能獲得基本生活與福祉的保障,而非全向優勢階級傾斜。換另一角度思考,當一個國家沒有嘗試去理解並尊重弱勢階級需求的同時,也不給選擇地要求所有人都必須參與這場不平等的競爭,何嘗不是一種暴力?於此同時,不也是製造階級對立的始作俑者?

老實說,在晚上時間還要一直動腦,真的很辛苦。對我來說,大學層級的課程幾乎不需要這麼累,但這是我頭一次在課程中看到這麼創新的上課方式,每次上課都是新的碰撞和思考的激發,不斷省思個人的生活經驗和社會制度與現象間的關係。大學時期社會學課程所上到的「社會學的想像」,在此時此刻是如此真實地經驗著。很慶幸自己能有這麼一趟教育社會學之旅,謝謝老師!


2016年10月21日 星期五

小男孩的內在冰山

今天第八堂本來沒課,但是同事一直希望我上給她看,她想要知道如何調整課程,我原本一直拒絕,後來才答應。

今天的課程是多元性別的議題。

上課時這個班級有點亢奮,某兩個孩子很浮躁的參與課程,其中一個孩子甚至還被前面的組員投訴他在鬧別人。

我請他到前面講台和我談話,此時其他同學在閱讀文本,只見他不在乎的神情,我問他:「你用東西鬧人家對方會不會不舒服?」

他說他不知道,也沒有感覺到對方不舒服,當下我的情緒就上來了。但是我試著去停頓不要太快做反應,所以只叮嚀他幾句就讓他回座位了。

下課後我請他來找我,突然間我想到他剛剛的動作也許不是在鬧同學吧?也許他是有其他深層的理由?

所以我問了一句,你剛剛是不是希望能夠幫小組回答問題,但是因為對方不理你,所以你覺得很難過?

我才問完這句話,這個小男孩就開始哭了起來。完全止不住淚聽著我的話。

喔!原來是這樣啊!

原來他剛剛在鬧前面組員的模樣,其實是一種委屈,是一種情緒的反應,在他行為背後其實是在乎,對小組的在乎,卻被漠視了!

被拒絕之後他感到生氣、感到難過,卻又不知道怎麼樣處理自己的感受,所以就被組員投訴他在鬧人…

我很慶幸一開始的時候我沒有發脾氣,(主要的原因恐怕還是因為同事在後頭觀課吧?)可是也因為這樣,我當下沒有急著去處理,反而是利用下課時間讓自己整個緩和之後才和孩子做較平靜的談話,才能發現他行為之下真正的動機。

很可惜的是同事似乎還有其他事情,一上完課她就立刻離開了,根本來不及議課,也就無從看見我和孩子的這段談話歷程。

其實像這樣跟孩子私下的談話、互動是課程的必要歷程,我經常在做類似的事,這些是課程之外不為人知的努力,但其實對於課程的流暢與師生關係的建立是非常重要的。

2016年10月15日 星期六

分組的理由?

熱愛教學與渴望專業成長的我們參加了很多教學工作坊。

尤其當主辦單位事前告知要採取分組教學法時,我和馬老師更是期待不已,因為我們很想多學習分組教學的引導技巧,希望從其他講師的帶領中獲得更有效、更深刻的方法或心法。

結果往往到了現場,哇塞,真的有分組桌牌耶。

然後往往到了尾聲,竟然,真的只有分組桌牌。

主辦單位和講師完全沒有好好運用分組!?那為何要我們分組?如果只是要我們坐著聽講師上課,為何要分組?或有講師也覺得說不過去,只好為分組而分組隨興進行了一個讓人感到突兀的活動。

這也是我後來這麼厭惡官方舉辦的教專成長研習和分組合作學習研習的主要原因。

因為這些研習中,我參加了幾場都是如此。擔任講座的教授學者專家校長們根本就沒有好好運用分組,根本就不知道為何要採取分組。他們講了一堆理論,現場一堆老師早就低頭各自做事。

這也是我為何開始主動辦理自主研習最大的理由。就算我們沒有任何資源,至少我們願意反省和帶著滿滿熱情想和許多想改變教學的老師分享我們的一點心得和體會。


不是熱鬧就是翻轉

最近聽到某老師分享同事A的翻轉,讓他感到不可思議。

A老師每次上課都會帶學生玩活動,但學生不明白為何要玩這些活動,甚至也不太明白老師到底在上什麼。

聽到此事,我自己也需要警醒,並不是熱鬧就是翻轉,所謂的翻轉到頭來只是為了幫助學生學習。我走過一小段這樣的過程,但持續的反思讓我沒有走火入魔。

為何反思呢?來自內心的自我質疑。有時,心裡會輕輕的叩問,這樣對嗎?這樣好嗎?

這些聲音通常是輕輕淡淡的,但總是聽得見。以前,會輕視這些隱微的叩問,如今比較懂得珍視這些內在的訊息。

例如某場研習過後,學員的我深深感到困擾。總覺講師忽略了什麼,帶領的過程讓我愈來愈煩躁,一時之間也說不清楚我為何感到困惑與煩躁。

直到剛剛讀到《台灣歷史圖說》(三版),豁然開朗。

作者解釋她為何選擇這些事件來作為理解現今台灣的重要線索。

原來如此。

課程、研習如此,一本書也是如此,我們都需要理解的「背景」。

面對學生和讀者,為了有效傳達我們所關切的議題,不只是將文本呈現出來就好,還要呈現它內在的系統意義。在有限的課程時間內、在有限的書籍頁數裡,我說了什麼或沒說什麼是考量了什麼嗎?我的這些安排能不能幫助讀者或學生更好的理解呢?為何我的讀者/學生應該知道這些事?

圖來自:謝侑真老師
寫完這段文字後,心裡還有一些輕輕淡淡的質問,沒關係,我可以慢慢思考和等待。

2016年10月13日 星期四

跑桌與互評:紅點問題設計大獎

昨天前往彰化田中高中分享,讓我有小小成就感的是少數幾位老師原本在滑手機,隨著課程的展開慢慢放下手機參與課程直到最後。甚至還主動舉手發表。






可惜的是這次的分享,時間沒有控制好,晚了十分鐘下課。既然我自己說上課時,要把握課程核心概念,透過適當的課程節奏切換,來維持學生的注意,那麼我自己就該以身作則啊。即便是三小時的研習,核心概念也要精準、要取捨,就像上課,不要貪心,而是讓學生真正學會,能夠舉一反三。

回家後疲累不已,仍然和馬老師討論了研習內容,發現在彰化田中的課程我還是講太多了,應該留白更多的時間和現場老師針對實作內容進行深度的對話。

另一個需要檢討的地方是在引導老師進行小組討論時,有時我的指令過於精簡,雖然大多數小組都能持續討論互相給予回饋,但少數一、二組卻停留在報告自身的想法,無法進行回饋對話。




比較值得一提的是問題設計討論與發表,這段時間我多半採取跑桌與互評的方式。

以昨天情況來說,大約有33位老師。每組四人,分成八組,共同針對女巫城堡設計問題,為了減輕老師設計問題的難度,我不讓小組將問題分成具體、單元、核心三層次來設計問題,而是請小組分別設計出二題以上的封閉問題和一題以上的開放問題就好。果然這樣一來,各組設計問題的時間少很多。

完成問題設計後,請各組老師用手機拍下自己設計問題的海報,以便進行跑桌。每桌變成五人左右,共七桌。原本每組四人共八組變成七桌每桌約5 人。如何跑桌呢?

1、利用撲克牌讓學員來跑桌,準備好四種花色1~7數字的撲克牌(共28張牌),分成七堆。每堆不要出現相同數字即可,每堆發給一組。

2、還有一組沒有拿到撲克牌,怎麼辦?可請該組老師自行決定並分別加入各桌或由講師直接指定加入各桌亦可。

例如第一組的老師,我給他們的撲克牌為:1、3、4、7(隨機),那麼拿到撲克牌1(不分花色)就到第一桌集合,其他各組拿到1的老師也是都到第一桌集合。依此類推。

3、跑桌就定位後,請各組的代表說明自己小組的問題設計內容與脈絡,再請其他各組的代表給予回饋與提問或建議。直到每組都完成報告。

4、先前我準備了小紅點,每個老師都拿到六個小紅點,作為跑桌互評之用。用紅點來給分,你覺得哪一組的問題設計最吸引你,最讓你欣賞,就請你給他們最高分三個紅點,其次二個紅點,最末一個紅點。不能人情給分,一定要分出前三名。

5、最後,再請跑桌的老師回到原本小組,看哪一組的紅點最多。最多者即是今日紅點問題設計大獎的得主。緊接著頒獎。參與研習的老師都知道這份大獎是什麼了,且讓我賣個關子。



關鍵在於為何要跑桌呢?意義為何?

1、學習設計問題時,到各桌互相分享時,每個人都必須介紹各自小組的問題設計,這個表達過程可以幫助老師自我檢視原本的問題設計脈絡是否清楚、完整?

2、再者透過他者的目光來檢視與回饋,我們往往可以察覺到自身不易察覺到的盲點或問題。

3、在有限時間內,每組都有機會獲得更多元的回饋與對話的機會。

這是我最近一個月到各縣市分享學思達課程設計/問題設計採取跑桌與互評的原因。

因為有老師詢問跑桌與互評機制,所以藉由這個機會大略整理成以上文字,提供大家參考。

2016年10月8日 星期六

分權制衡的目的

對你心中的疑問要有耐心,要試著珍愛這些問題不要急於尋求答案,因為即使給了你答案,你也無法實踐。重點在於,要去經歷教室中的一切,包括經歷極端與衝突,可能你會逐漸地、不露痕跡地沿著漫長的教學軌跡,走進對矛盾統一的理解之中。 
——教學的勇氣,頁100。
原寫於2014/10/08

說說看,為何司考監三院重要官員要由總統提名,再讓立法院同意任命?為何不要讓五院重要人事都由人民直選呢?為什麼?

為什麼呢?

好,你說:分權制衡?權力分立?互相牽制?

其他人也這麼想嗎?還有其他想法嗎?

哇,很不錯唷。

第二個問題呢?那為何不要讓五院重要人事都讓人民直選就好呢?為什麼?

因為我們不認識那些人?但我們也不認識總統啊?立法委員也一大堆人,我們也不認識啊...

所以...

另外,老師再問各位。

分權制衡,這麼做的目的是?到底是為了什麼?

讓權力不要集中在少數人身上?

沒錯,但這不是目的啊。是什麼呢?(短暫沉默。)

好,小組討論一下。試著再看看課本的內容。可以了嗎?

好,妳說,讓人民可以擁有幸福?

可以再具體些嗎?哇,太精采了。

太讚了。沒錯,透過分權制衡,讓權力不要集中在少數人身上,也讓政府部門各有權力能互相牽制、互相抗衡,藉此保障人民權利實現的可能。

今天的課堂,我留意到自己不再焦慮於學生沒有給出答案。或許是因為昨晚讀到的這段話吧......

「對你心中的疑問要有耐心,要試著珍愛這些問題不要急於尋求答案,因為即使給了你答案,你也無法實踐。重點在於,要去經歷教室中的一切,包括經歷極端與衝突,可能你會逐漸地、不露痕跡地沿著漫長的教學軌跡,走進對矛盾統一的理解之中。」

2016年10月6日 星期四

【五感心臟病】與桌遊融入教學



為了讓更多老師體驗如何運用桌遊的機制與情境來融入教學當中,我和我家馬老師陸陸續續分享了許多場相關的研習,期待我們的抛磚引玉能讓老師願意嘗試讓自己的教學更活化一些,讓學生的學習更有趣一些,更有效一些。

我們的桌遊融入教學真的是融入教學,與坊間多數的桌遊社團不太一樣,絕對不是開桌讓學生自己玩桌遊,如果是這樣根本不需要教師,就直接請外面的業者來學校帶領學生玩就好。

既然是桌遊融入教學,教學才是主體,桌遊只是一種協助教學的機制或輔助工具。

所以,桌遊融入教學,絕對不是為桌遊而桌遊。它扮演的角色比較是一種體驗的過程,最重要的還是得依賴教學者的引導與課程設計,讓學生在桌遊或活動體驗後,進一步透過教師的帶領反思、觀察、歸納與具體運用,最終學到我們預設的教學目標。

這一直是我和馬老師看待桌遊融入教學的重要觀點。

畢竟我們的角色是教師,不是桌遊玩家,更不是桌遊業者。但我非常感謝許許多多的桌遊玩家和桌遊老師啟蒙了我。

質言之,從桌遊這一端一直到轉化為教學的一端,真的很不容易,至少對我這個學習緩慢人士來說,更是如此。我比較勇敢的地方是當我一發現可能,有轉化的可能,我會非常興奮、很想實踐。



更興奮的是我一旦實施之後有了一些成果,就想和更多老師分享,就算是自主研習的形式,我和馬老師也樂此不疲。去年暑假和今年暑假都舉辦了一次這樣的分享。感謝我們學校英明國中無私提供場地讓校內、校外六十幾位的老師共同參與。

今年我和校內老師分享的桌遊機制正是馬老師設計的五感心臟病。規則很簡單,主要就是運用心臟病的玩法來結合五種感官喜惡。

1、準備好空白名片。同組顏色要一樣。四、五人一組。

2、每人拿六張空白名片。各自在名片上依序寫上:

2-1、姓名/暱稱
2-2、視覺:你最喜歡的一種顏色,愈具體愈好,例如雨後的黃昏
2-3、嗅覺:什麼味道最讓你安心?
2-4、觸覺:你最不喜歡的觸覺?
2-5、味覺:你最懷念的一種食物/你最喜歡的一種食物。
2-6、聽覺:你最常哼的一首歌

3、寫好之後,互相介紹

4、把同組的牌洗勻,再依人數分成幾堆,例如四人一組,就分四堆,每人拿一堆。不可看自己的牌。

5、輪流丟牌和翻牌。翻開時,只要發現桌上有二張牌都是屬於某一個人的五感,就要拍牌,誰速度最快,就可以把牌拿回去。在這裡,可以有各種變體規則。例如,翻牌時,一面喊自己的名字,如果翻開的牌卡果然對應自己的名字,所有人都要拍牌。還有其他各種創意運用。

6、誰的牌卡最多,誰就是贏家。

這樣的五感心臟病很適合用來班級經營或破冰活動。馬老師是用來教作文、小說的書寫。

我則是拿來幫學生運用在社會科的複習當中。最重要的是讓學生學到這些機制運用在自己設計的牌卡上。

希望以上的說明有助於老師們了解個人對於桌遊融入教學的想法。敬請大家指正。

聰明的人才看得懂

昨天觀課老師說,希望看到我如何上國三的課。暫且讓我用文字分享今天上午的課程吧。

連續兩個週三放了兩次颱風假,社會科老師應該會叫苦連天吧。

我還好。

上午的國三班,好久不見。

學生一進教室,我就熱情的和學生打招呼。

還沒上課,全班都坐定位了。感謝大家。好,我們先來複習一下1-1,我先講一下機會成本的定義,幫各位喚起回憶唷。

接下來,請各組拿出小白板想請教各組一個問題:排隊二小時買一元便當,便宜嗎?理由。

給各組二分鐘討論和作答。

時間到,哇,不錯唷,大家都還記得耶。

沒錯,要看情況,如果你很閒,那麼這一元便當就算便宜囉,如果沒空,就很貴。

各組的答案大同小異,你們班超強。是資優班嗎?絕對不是憂慮的憂啦。(學生笑)

好,我們繼續囉。來,請看1-2,我先大概說明這一節的重點唷。現在請每個人先看課本的內容,2分鐘夠嗎?(學生點頭)

我的問題是請用圖說明什麼是需求法則?第二個問題需求法則和預期心理有何異同?相同點?不同點?

開始。

時間差不多了,各組可進行小組討論囉。用小白板作答唷。

好,請亮牌。

哇,好可惜,差一點點。

喂,你們畫得太抽象了啦。老師,只有聰明的人才看得懂。果然是我不夠聰明。(學生笑不停)

好吧,我換個方式問唷。請問需求法則的示意圖是A圖還是B圖?很好,再來,我想問是價格影響數量或數量影響價格?請各組討論一分鐘,並用符號來表示。

喔,不錯唷。中了唷。大家抓到重點了唷。

現在進入第二個問題,需求法則和預期心理有何異同?相同點?不同點?

很好,都是價格影響數量。購買的數量。但有何不同呢?請亮牌。

是的。時間,一個是未來價格的變化,一個是現在價格的變化。

大家理解力真強。

好,1-3。第一個問題是...

就這樣,在全班積極投入與歡樂搶答的氛圍裡,我們攻進了第二課第一小節。

請問,現在你走進了一家咖啡店,首先你會看到什麼?

小胖思考了一下。店員?沒錯,他屬於何種生產要素?人力資源?讚啦。

你還看到什麼?咖啡豆?沒錯,它屬於...?自然資源。帥唷。

那麼資本呢?是收銀機還是錢?

收銀機!

漂亮,居然沒落入我的陷阱中!

比較困難的是企業才能,這是什麼樣的生產要素呢?應該如何說明呢?我問全班。

一節課。我滿身大汗。在提問過程中,我一再的說,有沒有自己覺得需要多練習想自我挑戰的同學?班上那幾個孩子真的都主動舉手了。

這是這節我最開心看到的景象了。遙想國一時,這幾個害怕舉手表達的孩子們,真的長大了。

第八堂可以不一樣

今天第八堂讓導生班玩五感心臟病,學生玩好瘋。有些小組還自創玩法,也一樣好玩。


今天加上第八堂共上了四堂課,喉嚨有點啞了。

似乎上得太用力了,是因為沒有調整好週三的上課節奏,還是因為太久沒見到週三的班級而過度興奮呢?

雖然是有段考的進度壓力,但我還是採取小組學思達的教學法。就算是第八堂讓導生玩五感心臟病,也一樣。

因為公民桌遊社的教學和修正,讓我今天在導生班操作五感心臟病/醜娃娃順暢很多。

過去總以為自己是概念認知的學習者,或許不只是如此,內向認知的學習風格確實存在,但到頭來,每個學習者其實都有各種學習優勢潛存在自身,只是過往的學習經驗限縮了我們。

面對教學,我好像變得比較勇敢一些,比較不怕失敗,失敗了就用心思考和修正就好。就像公民桌遊社、就像我第一次開始分組教學、就像我第一次開始上主題式教學、就像我第一次開始將桌遊融入教學當中、就像我決定學習輝誠老師開放觀課真實呈現教學的歷程,我真的好勇敢。

因為有了開始、有了行動,所以我就有可能會失敗和之後的情緒,但這些失敗和情緒都是我的資產。

因此,不久前的公民桌遊社活動的經過和問題,都被我收納在心得中、內心裡,甚至被我帶入夢裡試著梳理和解決。有了這些資產,今天第八堂的導生課,我才能這麼順暢的進行活動。節奏更快了,學生依然投入其中。

也在時間限制下,完整的收尾。透過活動的體驗,帶領學生反思,讓他們觀摩各組的變體規則後,試著歸納出活動的要領,最終(未來幾週)則是結合社會科的複習創造個人的桌遊。

我做,故我在。

教師和學生共同學習,我學習如何教學,學生學習如何學習。

附註:天啊,學生玩得太投入,笑得太瘋了,居然找不到適合的照片,我如果公開這些照片,我會被學生恨死。

玉米筍的故事

我想說一個有關玉米筍的小故事。我一直覺得市面上的玉米筍很臭,所以不太吃,家人和身旁的朋友都說我太難搞了,這裡頭的臭味不是臭味,而是玉米筍本來的味道,是它獨特的味道。久而久之,我也開始懷疑起自己是不是弄錯了。

後來,有個臉友送了我阿里山栽種的玉米筍,好像是臉友的親友自家要種來吃的,送了許多給她,她特地拿來送我。

當天,我們立刻做成料理來吃。

吃完後,我太太驚為天人,她訝異的看著我。原來玉米筍這麼鮮甜好吃,一點臭味也沒有。

是呀。我嘆了口氣。

關於教學,我很慶幸我很難搞。


圖片來自網路





開店當老闆


各位老闆,你們決定創業了,請問該注意哪些問題呢?請閱讀完課本2-2(第五冊)內容,參考課文的提示,在小白板上寫出你們的店名,並決定你們要販售的商品,如何生產?有何特別之處?鎖定哪些消費者?理由為何?給各組三分鐘開店。

哇,每組學生吱吱喳喳地興奮討論不已,好像真的要創業了。


時間到。

喔,你們要開忍者咖哩店,想當然爾一定是要賣忍者囉。學生被我逗笑。

沒想到店老闆很認真的回答,不是,我們是要賣咖哩飯。但我們的特色是所有服務人員都會穿著忍者裝。

哇,好有特色,我忍不住回話,最高境界是看不到任何一位服務生,才叫厲害。呵呵。

下一組?你們要開什麼店?卡米可咖啡店?為什麼叫卡米可?原來是漫畫的英文?有意思唷。所以賣什麼呢?

就這樣在不知不覺間讓學生明白了生產過程要考慮的三項問題。

好,接下來,要告訴各位老闆一個不好的消息。

在經過多年的認真經營後,你們慢慢發現你們的業績、利潤下降了,為了改善這樣的困境,你們決定就讀企業管理碩士班,讀到了課文2-3的內容,請先閱讀課文3分鐘,之後再共同討論3分鐘,並說明你們的店面目前遇到了什麼挑戰?你們是怎麼解決的?寫在小白板上。

時間到。來,看看各位老闆到底遇到什麼挑戰喔?

你們的商品因為競爭者愈來愈多?了解,所以打算如何解決?繼續研發新口味的商品?不錯唷。可以再具體的說明嗎?請說。

你們呢?你們考慮將店內的cosplay服裝出租出去,真是好主意耶。什麼?你們還打算提供教導大家如何cosplay的技巧,天啊,真是充分運用你們店內的優勢。

請問這是增加銷貨收入呢?還是降低生產成本呢?還是二者都有。理由?

好,下一組。你們決定將店面開到自家樓下?減少租金?喔,好主意唷。但我有點好奇,你們的店面原本沒有使用嗎?請全班共同思考一下,假設我有個店面本來租給人家當理髮廳,每月租金3萬元,現在我想要開冰果室,決定把店面收回來,所以請理髮廳搬家,我這樣的決定真的比較划算嗎?

各組同學紛紛舉手想搶答。好,你說。

老師,我會損失原本的租金3萬元。所以沒有比較划算。

很好。

最後,請各位老闆們看這一頁,請看...

是的。我們完成了第二課。完成公民的段考進度。這一班聽說其他任課老師反應上課「充滿了挑戰」。

是嗎?會不會還有其他原因呢?

2016年10月4日 星期二

一元便當,買的是體驗

昨天讓學生寫了一題申論題,作為第一次段考的平常成績。

看到其中一位學生的回答,讓我驚豔不已。

我的題目是,排隊二小時買一元的便當,便宜嗎?理由。

這位學生的答案:

***
便宜。

兩個小時排隊,倘若利用此時間,可以完成一至二項家事或單調的文書工作,如果從「時間」切入主題,那麼會覺得「一元便當很昂貴」也是合理的。

但是,一元便當這種稀少而特殊的物件,並非常態出現。如果為了一、兩個小時而放棄,隱藏的機會成本便是「失去一次特別的體驗」。

故我認為「一元便當」是值得我去等待的。
***

學生的思考真的就是對老師最好的鼓勵和獎項。


好書推薦:激發員工潛力的薩提爾教練模式

我們能夠「影響」他人的前提是要能夠「接近」他人。

——激發員工潛力的薩提爾教練模式

最近隨身帶著的書是輝誠老師推薦的《激發員工潛力的薩提爾教練模式》,真的很值得一看。

去參加家族喜宴帶著、開員工會報時也帶著,睡前的讀物也是這本。

很喜歡裡頭的情境對話,只要把主管對員工置換成老師對學生,幾乎可以直接對應。

因為它很具體對我來說很受用。

昨天在電梯間偶遇一位老師,她讚嘆我每天大量的臉書文字。我回她,因為我學習緩慢,需要記錄來反思。

也因為我記性有限,有了文字記錄,過去比較不會消失,過去的我就有機會可以和未來的我對話。我主要是為了自己而記錄,如果我的記錄剛好可以幫助一些老師的教學,就是額外的利益。

就算沒人要看,我還是會習慣的將心裡的思索、看到的疑惑分享在臉書上。

所以這本書的情境對話能實質幫助我檢視我和學生的對話,也更加明白什麼叫引導式的對話。

謝謝輝誠老師的推薦,也和夥伴分享這本書的價值。

http://www.books.com.tw/products/0010694726

2016年9月29日 星期四

蚵寮國中吳玉婷老師的觀課心得

觀課老師:蚵寮國中吳玉婷
觀課班級:一年五班
觀課日期:2016/9/27
授課老師:英明國中郭進成

郭老師您好:

謝謝您精彩的課堂。

教師節的前一天,本應是颱風假的一天,從來沒想過自己會冒著風雨,出現在進成老師的士公民課堂上。現在想想原因有許多,一是課務不少好不容易才調動成上午沒課,二是從實習時恰巧有許多關於自學、學思達、合作學習等等的研習活動,覺得新奇,但是當時心想要忙著讀書考教檢教甄、準備教案備課,試教是要寫板書,於是時間就放在練習板書講述,這些對我來說新奇的概念,在沈寂一年後又浮現。去年回到實習學校任職代理,這年學校社會領域抽中合作學習演示,於是和同事開始參加研習、從網路搜尋相關影片,也課堂上實施分組、加分、討論,這樣的上課方式雖然有趣,也會讓學生醒著,但是操作起來總覺得吃力,比如計算分數、帶領活動容易淪為另一種填鴨或是遊戲、學生適應問題...今年調整以提問加上講述,以及課後小考,仍覺得效果有待改進。

為什麼會想去觀課,是因為覺得在知道學思達、合作學習等等教學策略以後,看來美好,曾經嘗試,但是對於運用在課堂上仍有疑惑,不禁心想真的可以這樣上課嗎?

與其帶著疑惑,倒不如實際到教學現場一探究竟。

進成老師提到很佩服主動前往觀課的老師,事實上被觀課的壓力頗大,至少我是這樣的,反倒是感謝邀請進入課堂的老師們,讓我們能學到更多。

抱持著感謝心態,這45分鐘的課程讓我回味無窮,有太多可以學習的,包括教學策略翻轉,老師與學生的對話、對教學的思考和想法,只能說不虛此行,很精彩。很認同這樣的教學模式,改變的不只是學生,還有老師自己。

簡要條列今日觀察:

1.專科教室情境佈置溫馨。座位是ㄩ字型,主導的學生坐前排。黑板上有海螺計分圖。

2.學生和老師之間有默契,比如上課鐘響完畢即入座完畢和下課等老師指令才離席、書寫小白板和保管加分牌卡以及轉換成海螺記分的學生都能迅速完成使命。

3.學生臉上時時刻刻因為加分、受重視和關心而帶著笑容。

4.不斷切換教學流程:複習上週課程、利用課本說明今日教學目標-生理社會性別角色,閱讀課文→討論畫小白板展示結果兩人一組問答,接著繼續閱讀課文討論寫六個校園實例進行有沒有活動加分。



5.下達指令並計時和提醒剩餘時間。

6.在學生討論時巡視學生討論狀況。

7.展示小白板和進行活動時指定不同學生回答,強調小組合作的重要。

8.遇到學生有疑惑的概念須澄清,以引導討論的方式,先詢問各種不同想法後再總結說明。

9.當學生討論時溝通技巧不佳,也是以引導討論的方式,徵詢同學建議、老師統整建議後,再讓同學演練一次。

10.牌卡、活動加分轉換成海螺計分,抵達終點就能領取獎勵。

11.課堂上只要寫五個字板書。

12.對於趴睡的學生留到下課後,整組留下談話處理。這個我還真沒發現原來是個問題,真糟糕。

課後與老師的議課,老師提到許多值得思考的想法。比如:

1.引導法則,人在恐懼中是無法學習的。

2.從上對下轉換成平等的角度換位思考、同理心。

3.許多學生仍屬於操作型,要讓他們動手做,引導設計問題,多問為什麼,由他們自己說出來。

4.在課後處理情緒問題,留下趴睡小組學生談話,瞭解事情發生原因,核對訊息,也許會花一些時間,耽誤下一節上課,但會讓之後學習更順利。

5.也藉機會請教如何開始分組教學,老師提到課堂上可以先小部份分組,待技巧純熟後再全面分組。

收獲滿滿的這天,期望能將自己的課程變得更吸引人。還有好多問題來不及問,若有機會還得再向老師請教,祝福老師教師節快樂。

***
謝謝玉婷老師的觀課心得。

以下是我當天的課後教學省思心得,提供各位一併參考。


http://fiansekuo.blogspot.tw/2016/09/blog-post_27.html

學生抱怨放颱風假,害她無法上課

看到我們班的新任課老師這麼受學生熱愛,真是為學生高興。居然還有學生因為颱風假上不到那堂課,在聯絡本抱怨,也太可愛了。

一樣是純講述的課程,有學生愛到不行。

也有採取分組合作的課程,學生痛恨不已。

當然不是講述或分組的問題,而是教師在不在乎學生的感受。

但除此之外,我更好奇的是我們的教學有沒有讓學生產生了思考?

之前,我也曾追求過這樣的目標,讓學生喜歡上公民課,最後目標達到了,我卻自認為自己只是在唱獨腳戲,當學生聽完我的課,除了課堂的大笑,他到底留下了什麼?讓人深感不安。

我內心渴望的是在課堂中和學生進行有意義的對話,了解學生的學習需求,進一步去撼動他們的思維,願意探索表象的本質,思考問題的根源。

所以,我再也不想停留在那個「名嘴」般的公民老師。


剛收到畢業學生寄來的小卡。我記得這個學生,她很願意思考。很開心我的課程能引發她的學習興趣。

但話說回來,講述的功力仍然是教師最基本的條件,還有課堂的經營也是,如果一個老師沒有這些基本能力,不管講述不講述、分組不分組,都是一樣可怕吧。

最後,我還想說,只要一個老師能把課上好、上得有趣、在乎學生的學習需求,這麼優秀的老師就算被超額,不管到哪都是都是受學生熱愛的老師吧。


2016年9月27日 星期二

大人的功課

今天高雄上半天課,遇到颱風天,幾天前有位吳老師和我相約要來觀課。原本心裡想今天風雨不小,她應該不會來吧。

沒想到她居然準時出現!太讓我驚訝了。

我擔心的問她,妳怎麼來的?騎車。是喔,那待會回去,風雨可能還會更大耶。

今天吳老師觀課的班級進度是性別角色,我讓學生閱讀課本2-1的範圍。一段一段的帶著學生分辨「生理性別」和「社會性別」的差異,並藉由「有或沒有」的機制讓學生探索校園裡傳達的社會性別概念。

請同學找找看唷。

各組學生振筆疾書,寫了六個答案。

時間差不多後,我請學生發表並挑戰「有或沒有」,有的話挑戰成功加2分,沒有的話挑戰加5分唷。

想當然爾,大多數學生都挑戰5分的沒有囉。也就是小組特別觀察到,而其他小組沒有注意到的現象。

有一組挑戰沒有。

請說?

校園裡的替代役都是男生。

我詢問他,為何認為這符合社會性別的概念呢?小智說,因為只有男生要當兵,女生不用當兵,應該是社會認為男生比較有力氣、適合當兵。嗯,有道理唷。這時,我轉向全班詢問大家的想法。有人質疑,男生本來就要當兵啊。我笑著回應,是啊,但我們沒有一出生就拿著槍啊。所以男生要當兵的想法,應該是後天才有的,也是社會的期待。

我們先討論這個觀察有沒有符合社會性別的定義,認不認同,以後我們再討論唷。

就這樣討論到下課。原本我以為時間到了,要提早結束這個活動,有個小女生還很擔心,怕沒機會加分了。讓我在心裡偷笑一下。讓學生討論課程重要概念,只要改變教學方式,竟然能讓學生反而不想下課。上週來觀課的教官看了也覺得驚奇好笑。

結束課程,緊接著和吳老師進行議課。請她儘量提出問題、好奇、困惑。

她直說好流暢、好精采的一堂課,希望未來還可以再來觀課。我先謝謝她的肯定,也歡迎她再來觀課。

伴隨著我們的議課,校園裡的風雨也愈來愈大。真是很難得的經驗。

她比較好奇的是這一整堂課,她很驚訝我和學生的互動,沒有上對下的姿態,而是平和的對待。而且幾乎每個學生都是笑著上課、投入學習。她想知道我怎麼做到的?

笑笑帶著心虛地回她:我有做到嗎?妳沒有感受到我的殺氣嗎?其實我很努力在覺察自己的情緒。當學生沒有按照我的期待去做時,我常常就有情緒,一直都在,這是我的習性。但這兩年,我似乎比較會多點核對的過程。核對學生的學習困境和需求,核對自身內在的情緒困頓因何而來。多了這些停頓和核對,我比較能理解學生的不一樣。

例如,剛剛有一組一個小女生趴在桌上生悶氣,我當下就有情緒啊。只是我試著提醒自己先了解他們小組發生什麼事。所以一下課,我聽了一下兩邊的說法才知道前因後果,也才能真正客製的給予不同的適合對待。但這幾分鐘的處理(我的支持與陪伴),會讓學生未來三年更願意投入公民課。

所以...(我想了想),接著對吳老師說,這幾分鐘是很重要也很有價值的身教。

議課至此,時間接近11點半,要回導生班處理中午放學的事,必須和吳老師說再見。也邀請她有機會可以來參加本週末10月1日一整天在高師大舉辦的十二年國教社會領域工作坊,也是由我擔任下午的講師。

她立刻回我,有啊,去年她有參加唷。是唷,呵呵,去年我分享了什麼?問題設計和水果自我介紹的小活動。哈哈。我好像忘了我分享的細節。不過,還是邀請妳,如果妳剛好有時間的話。

和吳老師的議課就這樣告一段落,心裡卻還有一些想法來不及說。



這是昨天重讀楊照《勇敢地為孩子改變》一書,相當有共鳴的一段話:

「從孩子身上學到最重要的一件事,就是讓我了解人與人之間什麼叫做『尊重』,以及尊重有多難。尤其當你面對的是『孩子』,這個世界給你那麼大的權力,讓我們可以不用尊重孩子。你不尊重小孩,沒有任何人會懲罰你,甚至有很多的聲音,在贊成、支持你;倒過來,一個孩子不尊重你,他是會被懲罰的;因此在這個不平等的權力關係當中,學會尊重,這不是孩子的課題,而是大人的課題。」


延伸:吳玉婷老師的觀課心得

2016年9月26日 星期一

真實的課堂與入班觀課

同事持續第四週來觀課。

今天觀課後她的第一個感受是好真實。連續一個月的觀課,她看到這個國一班級如何轉變,例如舉手的學生自然而然的變多了。參與討論、想要表達想法的學生變多了。

她看到我如何在問了學生問題後,試著先核對學生的理解。請學生重述一次問題。學生如果不清楚,請他立刻尋求組內的協助。

她回想我們當老師當久了,很多時候都會認為我們講了什麼,學生點頭了,就代表他們聽懂了,其實不一定。第一步踏錯了,接下來的師生互動會出現更多的衝突和狀況,總之我們往往忽略了最基本的訊息核對。



是呀。我忍不住和她分享對我幫助很大的「引導法則123」:

1、核對訊息,接納現況。
2、典範帶領,分享自我。
3、尊重決定,支持陪伴。

所以要先核對學生是否聽懂問題,才能進行下一步的課程活動。當學生了解問題後,卻不知道怎麼回答,請他先求助組內,教師也可以趨前協助,示範如何回答。最後則是尊重學生的選擇,如果他還是答不出來或答得不好,我們再一次給予他協助,但要記得情感的聯結與同理。期待學生在安全氛圍的課堂中獲得成功的經驗與感受。

「尊重決定」也意味著給學生練習的機會,意味著獨立摸索的機會,我們要試著在課堂上、日常中放手讓學生真正的學習與試誤。為師生關係畫出一道健康的人我界線,而不是無形中事事干涉卻又質疑學生的判斷不夠獨立。

這門功課,真的很難。有時,引導法則123不只是在引導學生,也在引導著教師的內在自我覺察。

這不代表我不在意課堂規定,或不要求學生尊重課堂規定。我當然在意也會要求,但如何用更建設性、正向的方法策略來要求,是我不斷學習的功課,也是恒久的功課。

2016年9月20日 星期二

桌遊學思達

公民桌遊社的課程安排,第一個月大致如下。

我大概是以一個月四週來進行一個主題。第一個主題是醜娃娃或心臟病。

第一週讓學生直接動手玩。

第二週讓學生發想,各組要設計出一個自製桌遊,運用醜娃娃或心臟病機制來進行。

第三週讓學生具體化他們的發想。包括牌卡製作、規則說明書等等。


第四週讓各組學生進行試玩。


但每一週,我都會準備一個小活動來穿插,讓學生好好玩一下。例如第二週讓學生玩歷史長河。第三週玩人人賓果。活動的過程也會結合公共議題的討論。

另外,每一週的課程進行,基本上我都是依循學思達的課堂流程來進行。確保學生能後設認知這些活動的意義與學習遷移。


我的角色主要在各組間給予提醒和回饋,或引導小組合作。各組都有許多大大小小的突發狀況或意見不合,其實很有趣。但這也是教師存在的價值,排解學生的衝突,示範人際互動的要領。


目前的感受是很驚豔,只要給學生一個揮灑的舞台,孩子的投入往往就能比我們預期的還多很多。

2016年9月19日 星期一

沒有平常考

今天兩位教官來觀課。一位是葉教官,她觀課後對於課堂的學習氛圍感到驚豔,更不敢置信,我沒有平常考這件事。

國中耶,怎麼會沒有平常考。

胡教官則好奇眼前的國一生上課無論自學或表達都這麼進入狀況,問我到底上了幾堂課了?

我對她說第三堂左右吧?怎麼了。(剛剛又查了一下日曆,應該是第四堂。)她很訝異,各組的表現都很棒,多數學生在自學時,真的就是立刻進入專注的閱讀狀態。回答問題時,一群孩子高舉著手。真是令人印象深刻啊。

她說:學生認真又主動的學習態度,令我印象深刻........最厲害的是,下課鐘響,學生依然熱烈舉手搶答及討論,沒人想下課,還是老師先說,可是下課鐘聲響了耶!

我回覆她說,這些孩子到了國三也是這樣唷。因為我現在的國三班就是如此。我常問孩子一些需要仔細思考的問題。有時,學生答不出來也沒關係,只要這些問題引發他們思考就好。很喜歡他們露出若有所思的神情。

葉教官驚訝的對我說,真的很令人感動。她還是不斷追問,沒有平常考,真的可能嗎?

我笑了笑。

謝謝妳。雖然沒有小考,但我其實常常在用其他的方式來了解學生的學習狀況啊,就是課堂提問。



議完課後回到班級陪學生午餐和午休,我靜靜的改著聯絡本。

一個導生留下這段文字:

「以前我以為國中生活就是不斷的考試,現在我發現我錯了,到了國三才是天天不斷的考試。」

她再問我,「老師,上課時某科老師讓我們寫講義,我也想寫,但不知道為什麼就是忍不住放空。我該怎麼辦?」

親愛的孩子,不是妳的問題,這不是該有的上課方式。終究我說不出口。我說不出這些話。

我期待隨著更多老師的自覺與理解,你們的學弟妹或許可以有不一樣的國中生活。能樂於學習,而不是被迫補習。我很努力想影響更多老師,你們寫的日記一直在提醒我要更努力。

欣賞自己的不一樣

今天和學生複習迦納的多元智能,我請學生思考什麼是內省,什麼又是反省?這二者一樣嗎?

澄清後,我再追問學生,如何用圖來表示這二者的異同呢?可以怎麼做?

各組開始動腦。有二組想出了二個可能,我都先給予肯定,並說明這兩組好在哪。最後才提供我的想法。

另一個班則是和他們進一步討論,李安曾經說他是很脆弱的人,但他勇敢的接納他的脆弱,才使得他的電影這麼動人。請問這句話展現出何種智能?理由是?

國一生紛紛舉手搶答。呃,好難選唷。沒錯,是內省智慧,但為什麼呢?很好。

但李安曾經深以為苦唷。我很好奇,你會如何看你自己的特點?你了解自己有何特點呢?請注意,我沒有用優點或缺點來說,而是特點。每個人的特點,就是構成你獨一無二的地方,它本身沒有好壞,只看我們能不能了解如何在適當的舞台上發揮、發光。例如李安是一個內在智能很強大的導演,所以他可以拍出那樣的電影,但可別忘了,不同特質的導演可以拍出不一樣的電影啊。



很喜歡這一剎那,好幾個學生眼睛亮起來了。好像領會我的激動。這幾個孩子在組內頻頻點著頭。是特點,不是優點或缺點,不要由別人來定義你。但我們可以去體諒別人的感受。

好,我想請教大家,不要勉強唷。也許你還在思考,你是一個什麼樣的人。我一邊講,一邊安撫不斷舉手想分享的學生們。真是太可愛了。

終於,小夏舉手。請說。老師,我是一個很愛笑的人。喔,妳什麼時候發現的?我一出生的時候。

聽完她的自信發言,讓我大笑,全班也跟著大笑。妳果然是一個能帶給大家歡笑的人耶。

一個又一個孩子舉起了手。一個小男孩也舉起了手,老師我是一個很怕黑的人。老師,我是一個很愛哭的人。老師,我是一個很開朗的人。老師...

天啊,這是多麼美好的一堂課。我們分享著彼此的祕密,又彼此接納彼此的特質。

2016年9月14日 星期三

同行的夥伴

偶爾會在意外的時刻收到這樣的訊息。謝謝同行的夥伴,你的來信深深鼓勵著我,也將鼓勵著即將上路的夥伴:


親愛的進成老師
今年是我看完你的課 開始分組教學後
第二次Run七年級的課
感覺自己更能掌握課程的節奏
也能更有技巧引導孩子進入這樣的上課模式
能更有秩序,更有效的上完課程進度
很高興自己就這樣誤打誤撞
一股衝動就開始了這一切

雖然還覺得好多不足
可是覺得自己進步了
也覺得自己更享受這樣上課的氛圍

很想讓你知道
我很感謝你
以前我只知道自己想給孩子不一樣的教育
不想只有這樣
所以第一年教書亂試了一些方式
覺得有點糟
後來知道了老師您的上課
開始了這一切
看見你的課
讓我很確定 這就是我想要的教育

因為有你讓我有了方向
知道了方法
也因為你經常在臉書分享課程紀錄與省思
讓我更能堅持,沒有放棄
也一直思考自己的教學

今天上課讓我很有感覺
所以很想感謝這一切

祝你中秋節快樂

2016年9月13日 星期二

氣是為了不氣,教是為了不教。

說在前:其實我應該多描述些我在這堂課看到的美好,但教學對我而言始終不是這樣。它是我內在的真實映照,同時併存著黑暗、焦慮、恐懼、歡喜、興奮等各種能言或難以言明的感受匯集——比較值得慶幸的或許如今的我比較不再過度糾結課堂裡的負面情緒,就像當下我也體會到其他良善感受。它們都是課堂裡的一部分:有那難以預料的美好,同時也存在著難以預期的狀況。我不想逃避,希望自己都能看見和接納,進行省思與調整。

楊照的新書提到他只想為無用的目的開課。希望來上課的學生是為了自己,只是單純為了求知。

而不是被誰強迫而來。更不希望自己的教學熱情與寶貴時間被浪費。

讓我想到我的公民桌遊社團課,我想我可以往這個目標前進。

老實說,每次看到學生在課堂死氣沉沉的模樣經常會讓我大怒,雖然心裡想著她一定有她的生命脈絡,不要太介意,但就是無法放下這份情緒。但也因為有這樣的在意和情緒,這幾年來才會自我要求先改善教學再來要求學生。

上週提到的公主與王子就是這樣,明明給過他們選擇的機會,完全不搭理,最後才辯解他/她沒有選擇。整個人火大。

聽完二人的說詞後,我的眼神散發出殺氣,冷冷的看著他們兩人,兩個學生彷彿感受到了什麼而收斂不少。某生隨即陪笑,對我說,啊,老師我生理期來了。

請搞清楚狀況。這是社團課,是選修課。如果這門課和妳的預期有落差,快轉社吧。對彼此比較好。

沒想到今天第二週的社團課,公主和王子居然就進入狀況,或許知道這個社團老師好像不是來混的,願意積極參與課程了。

我不是溫良恭儉讓的人。擁有一身白目的力量。喜憎愛恨一直很明顯,在我眼中,你是學生、你是老師或家長都好,彼此都要自重與自愛,才會得到我發自內心的敬重。

處理完上週的公主與王子。這週等著我的是傲嬌女。她任意在組內發脾氣,其他三人任她發洩。我默默的觀察她二堂課。

相較於其他小組搶著要上台,她們小組的上台發表卻是四人推來推去沒有人要上台。很好。全組都上台吧。我先讓他們在台上站一會。下課再來處理。


即便有這些小白們對我的考驗,都無損今日我對其他同學精采表現的欣賞。在下課鐘響之際,我邀請全班為自己鼓掌,妳們今天的表現太棒了。希望下週可以看到大家的完成品。

(甚至我迫不及待和馬老師分享接下來我要如何引導學生創作他們自身的桌遊。)

全班離開後,我看著她們。我先說我對她們的觀察與欣賞,可惜妳們的努力沒有為小組產生貢獻,對嗎?講到這裡,傲嬌女防衛的姿態柔軟了許多,我接著對四人說,下週要改變。明白嗎?

氣是為了不氣,教是為了不教。

我要了解自己的情緒為何產生,讓它幫助我檢視內在的挫折如何產生,而不是停留在情緒本身。學生的學習從來不是只有學科,看著這些孩子在團隊中的互動與表現,我知道我也在學習和思考如何協助他們學習各種重要的能力。

這堂公民桌遊課,對我真的是很可貴的體驗,期待慢慢的也能讓學生有相似的感受。我也要不斷提醒自己,學生畢竟還是孩子,我要更柔軟一些。

2016年9月8日 星期四

生命還有其他更重要的價值

這幾天關心年金議題,才知道很多人當老師是因為它的福利很好,退休金很好。現在覺得被騙,感到委曲難過。

我仔細回想一下,我當初想當老師主要是覺得這是我很想做的工作。可以買很多書、讀很多書,然後和其他老師組讀書會共同成長學習,再和學生分享自己關心的事和喜歡的書。

當然,最讓人驚喜的地方還在於我做著自己喜歡的事,居然還有薪水可以拿。

其他的,就沒想太多了。

到目前為止,我的想法還是一樣。熱愛教學、努力學習,記得愛與榜樣。做一個像樣的老師,才可能影響我的學生對這個世界、對這塊土地多點關心。



真的,錢多是好事,但生命還有其他更重要的價值。



2016年9月4日 星期日

軍公教很苦?軍公教子女更苦?

我不是軍公教子女,很多人都不是,他們的辛苦又有誰聞問。國中時期因為了解家中經濟,我自願放棄國中畢業旅行,我沒有機會讀幼稚園,我們家孩子就讀沒有任何政府補助。老妹沒考上公立大學,她自己想辦法工讀去賺錢,一直要到出社會幾年後才付完她的大學貸款。很多人、很多基層眾多的勞工子女都是像我們家這樣自己走出一條路的。

而政府過往且長期對軍公教家庭的種種補助,經費是天上掉下來的嗎?

有人認為政府應該多了解軍公教家庭的辛苦,我想不只如此,政府應該多了解所有弱勢的家庭。將有限的人民稅金做更有公義的分配。

如今我是公立學校的老師,我希望未來的社會更公義,不希望自己的退休金必須建立在剝奪其他資淺教師或各行各業年輕人的未來之上。

有許多資深教師想提醒資淺教師,政府如果現在會砍他們的福利、退休金,不要以為以後不會砍年輕老師的?

以利之名來警告年輕教師?

我多渴望這些長輩們能給年輕人一種理想的鼓舞。

以義之名來鼓勵年輕教師!

告訴我們,只要是不公義的制度,就算我受益,都應該仔細檢視並改正。

如果未來我的退休金還是應該再調整,再減少,又有何不可呢?只要是不對的,就應該改正啊,這不是我們對學生的言教與身教嗎?

重點在於:只要是不公義的制度都應該改。管他高官或小吏。

2016年9月2日 星期五

在升學主義下,如何堅持教學改變?


當我們的學生有個夢想或目標卻遇到了阻礙,我們會如何陪伴他呢?我們會如何和孩子討論呢?有沒有可能我們也可以用相似的方法陪伴自己和提醒自己。

如果我們都不會叫孩子直接放棄夢想,我們更該如此。不是嗎?

這三年的教學改變一直存在許多來自同事或家長的質疑,一開始我很憤怒、很挫折甚至想放棄,直到聆聽到輝誠老師和一些老師的分享後,我才恍然大悟,既然我認為我做的是對的,為何不堅持,為何不邀請質疑者來觀課?現在,當我遇到其他人的質疑時,我比較心平氣和了,反而會期待有進一步互相對話的時刻,邀請他們入班觀課,觀課後再和家長或同事進行對話。

可惜到目前為止,質疑我的家長一聽到我邀請他來入班觀課,似乎就放棄了。質疑的聲音就不見了。很好奇。是因為我們不習慣對話嗎?

總之,家長有質疑是正常的,這也是我自我檢視的時機:我一定也有盲點,改進就好了;如果是誤解,澄清就好了。除非是敵視,我自然無能為力,但沒必要改變自己認為對的目標和做法。



面對校內的質疑,我受到何耿旭老師的影響很多。因為他,我開始主動進行校內分享,但有一個重要前提,就是請校內不要強迫老師來參加。我願意且樂意主動分享,不要鐘點費,給我場地就好,所以去年和今年我陸續在校內分享了三、四場,也請學校開放校外有興趣的老師參加。

所以我在想,即便只有一個人,例如輝誠老師長期以來的努力,也能做很多改變或影響很多人。



國一生的第一堂公民課

國一生的第一堂公民課。

這幾天為國一上課,一定會引導他們去思考,公民和國民有何不同?

公民最大的意義就是主動關心公共事務,試著用道理互相溝通,而不論彼此的年紀、階級或各種身份。

例如,你們是國中生,但只要你說的有道理,就應該被看重,我雖然是老師,但如果我說錯了,也請大家給我指正唷。

你們應該有發現公民課的上課方式很不一樣,因為我希望你們多表達自己的想法,講錯也沒關係,大家互相討論。

好嗎?

好多孩子慎重的點點頭。

這一屆的國一,每班平均人數24人,天啊,夢想成真。渴望多年的小班教學,終於落實,而我也準備好了。

第一堂課的課程目標除了引導學生思考公民和國民的差別外,還包括引導學生學習如何進行小組討論和勇敢表達自己的想法。

看到小國一生互相交頭接耳討論的模樣真的好可愛。

為了達成這樣的目標,我設計了一些小活動和學習任務讓各組共同投入和讓每個孩子勇於發表意見。

有的班級進行「讓子彈飛」,有的進行「有或沒有」。有的則是玩「五感心臟病」,或進行「快問快答」。一年級共有九個班,都是由我來上課,如果他們有機會互相交換公民課的上課內容,應該會有點訝異,怎麼每個班的活動都不太一樣。

而且每班幾乎都出現全班同時舉手的畫面,讓我好苦惱唷。一直對學生說,你們這樣程度太好,害我很沒有成就感。(笑)

一樣的地方大概是每個班級都學(玩)得很熱烈。有的笑到不行。重要的是他們多少開始了解有一堂課的老師是鼓勵他們發表意見,不要怕講錯話。

第一週公民課教學心得報告完畢。下週見。

2016年8月29日 星期一

105學年度上學期公民觀課課表

文:高雄市英明國中郭進成

歡迎各位熱愛教學的夥伴透過開放彼此的教室,讓彼此教學專業能更加成長。

我目前在高雄市英明國中任教,任教科目為公民。

只要您對學習共同體或學思達教學有一點興趣,也渴望改變教學的可能,希望您來我的課堂觀課。彼此互相對話交流。

我想,相關的教學法(學習共同體/分組合作學習/學思達教學)關鍵應該不是技術上的困難,而是如何轉換我們教師的思維,如何思考以課程為中心的教學來協助學生學習、甚至自學。

以下是105學年度上學期開放觀課的課表,觀課完的下一節即為彼此共同議課的時間,如果您不方便議課,請勿前來觀課。這是為了觀課後,彼此能有進一步對話共學的機會。



補充說一下,為何想打開教室讓人觀課,除了受佐藤學、張輝誠老師感召外,還有就是希望藉由教師彼此的教學專業交流,能讓更多的學生受益,重視培養學生思辨力這件事。

觀課須知:

1、請要來觀課的老師們至少前二天透過臉書或來信通知一聲,以便了解觀課人數或避免學校有其他安排,如調課,讓您撲空。

另外,也拜託各位觀課夥伴能先看過張輝誠老師的學思達教學影片與資料或上網找一下「學思達短講」關鍵字可看到許多相關短講影片唷,對於學思達教學能有基本概念。

學思達教學平台

http://goo.gl/YPi9Yd

欲來觀課的朋友,請直接到英明國中警衛室換證即可入校(說明前來觀課)。

2、觀課時,請儘量於課堂鐘聲前入座。不要錄影、攝影。觀課請不要介入學生的討論。在不影響課堂活動下,如果老師們想近距離觀察學生的小組討論,請自便。

3、請不要帶禮物過來。謝謝。

4、我的上課教室在本校霑雨樓五樓E化教室五

5、如無法到現場觀課,也歡迎彼此在網路上(例如:臉書——學思達教學社群)交流。

6、觀課後請mail觀課心得給我,以利我了解該堂課老師們觀察到之收穫/疑惑/建議,夥伴們的回饋與討論是我寶貴的成長機會,我的e-mail是fianse.kuo@gmail.com。

信件主旨內容:您的姓名+觀課心得+觀課日期即可。感謝。

2016年8月27日 星期六

加法心臟病

中午吃完飯,剛要唸小一的兩個外甥女忽然掏出了一副撲克牌要我陪她們玩。(外甥女經常出考題給久久)

沒問題。


我立刻陪她們玩加法心臟病。

只要看到撲克牌是10或兩張加起來等於10,例如第一個人出3,第二個人出7,這時大家就要趕快拍下去,最快拍下去的人就可以得到桌上的牌,得到最多張的人就贏了。(我先把11、12、13等大牌抽掉,避免她們計算困難。)

開始。

讓她們一邊開心玩,一邊練習加法。兩個外甥女玩得好嗨啊。玩完一輪後,試著增加一點難度。

接下來,我們來玩3、6、9,只要桌上的牌出現3、6、9等數字,或連續兩張牌的數字加起來等於3、6、9也要拍下去。可以嗎?

開始囉。外甥女努力心算著,我也在旁適時停下來協助她們判斷如何相加。又玩完一輪囉。一樣好刺激。

最後,我和她們玩偶數心臟病。這一次只有連續兩張牌卡相加為偶數,才能拍,如果只有一張牌是偶數反而不能拍。而且拍下去時,還要說出它們加起來的答案唷。比如說,2加2是偶數,要說出4才能拿走所有牌卡。如果先拍的人和說出答案的人不同人,兩人要平分牌卡唷。

就這樣和外甥女們在餐廳玩得不亦樂乎。

和大家分享囉。

2016年8月26日 星期五

溝通一定要透過語言嗎?——輔英科大分享

鴨子生鴨蛋生到一半、流浪漢全身光溜溜。這是我今天在輔英科大分享時聽到的故事。

令人印象深刻。


波依斯相信「人人都是藝術家」,我也覺得人人都是說書人。

如果可能,我想暫時卸下講師的角色,在小組裡專注的聆聽這些迷人、詭奇的故事。有每個人內心深處無法捨棄的記憶與情感。我想捕捉這些故事,放進記憶裡,像是我就在現場。可惜不能啊。我必須壓抑聽故事的渴望,繼續帶領老師們進行課程。


結束上午的課程,一位老師對我表達感謝,她直說好精采,以前參與類似的課程,講師只分享了活動或概念,卻沒有像今天這樣也帶領了她進入課程的轉化與運用。我也連忙謝謝她的肯定。

下午是馬老師的課程引導問題設計。


她先透過「桃花源記」問題設計的範例展示讓老師們先理解什麼是「課程引導問題」,隨後再藉由女巫城堡影片的欣賞讓各組老師們練習問題設計。

令我撼動不已的是一位老師的分享引發我的回饋,我試著將她們小組的問題重新整理如下:

溝通一定要透過語言嗎?

因為這位老師觀察到主角和女巫在城堡外,早就展開無聲的溝通了,從主角看著王子們採取攻擊一一的失敗收場,主角看出了女巫所要傳達的訊息。即便她們之間沒有任何言語,主角卻已經心領神會。

聽完她的分享,我整個人起了雞皮疙瘩。哇,好像呂世浩在分析黃石老人和張良之間的應對那樣精采啊。

好喜歡這樣的課程互動,每次的參與總是讓身為講者的我們體會更多、對文本的感受更深刻。

今天和馬老師在輔英科大的分享,真是收穫滿滿啊。

2016年8月25日 星期四

fun桌遊微翻轉:英明國中校內分享

謝謝大家下午來我們學校共學、對話,很開心盡興的時光。

今天總共和大家分享了三款桌遊機制:

1、五感心臟病:藉此和老師們分享如何從桌遊中抽取出適合的機制,運用在實際的教學現場中。


2、妙語說書人:透過故事的交換以及牌卡作為媒介的運用,帶領老師們去思考「教學」作為一種專業的「技藝」如何可能?需要我們關切哪些要素?


3、hit or miss:最後,再運用此機制結合觀賞一部影片讓老師複習上述要素,並說明此機制如何有助於班級組間的討論或對話。

除此之外,我還利用十分鐘介紹了學思達的課堂流程,一吸引老師專注課程,立馬就開始推銷學思達教學。呵呵。

希望未來能和大家分享其他的遊戲機制。敬請期待。

2016年8月7日 星期日

公民教育劇場研習心得

文:高雄市英明國中郭進成

8/6日~7日來桃園高中參加二天的【以戲劇手法進行公民教育--「教育劇場」教師研習工作坊】,收穫甚多。這次工作坊的主題是「移工」。



先來分享週末的部分。

1、暖身活動:自由散步>散步加凝視、懷疑、握手、打招呼等等。

2、角色扮演:二人一組,一人當啞巴,另一人當瞎子。啞巴引導瞎子在會場裡走動。再互換角色。

3、角色扮演:再換組,二人一組,一人當汽車,另人當司機。可以講話,但不能使用語言。之後再互換角色。

上述活動結束後,涂繼方老師都會帶領學員進行討論。討論脈絡大致與Kolb的經驗學習發展理論相似。因為主題是移工,所以講師會把討論的方向連結到彼此之間的信任與溝通、主導與權力等主題上。

之後講師開始介紹許多的教育劇場互動方法、元素。

1、百寶箱:透過主角個人的小包包或主角的房間邀請觀眾來探索主角的身世、個性等等。

2、雕塑劇場:在演出某關鍵情節時,可請演出者停格,再由主持人來探索演出者當下的心情或想法或感受。

3、兩難情境:教育劇場在設定劇情時,要透過兩難情境的安排讓觀眾與演員產生互動。

4、主角獨白:安排主角或某角色獨白來表達其內在感受。

5、即興演出:透過某主題的相關照片或文本讓學員立刻分組上台演出,可請其停格,再加演一分鐘或前後三分鐘。



這些元素真是很好用啊。馬老師雖然沒上到課,但透過我的轉述也是滿滿的驚喜,直說要邀請講師去她們學校分享。

真是很棒的工作坊。讓我對自己身體的覺察更多一些,對未來教學帶領學生進行分組活動、小組動力的感受也更敏銳了。

第二天的教育劇場工作坊,我又學到什麼呢?



0、打、痛、笑:繼方老師透過此暖場活動,讓學員了解什麼是演員的互動節奏,要避免因為熟悉劇情而搶拍失去了戲劇的真實感。

1、坐針氈:讓主角坐在椅子上,邀請現場觀眾與他對話,藉此更加了解主角的內在心境,但要注意的是主持人的角色是橋樑,串聯觀眾與主角的對話,而擔任主角的教演員(教師也是演員)必須試著利用對話的機會去促發觀眾(學生)進行思考。

2、論壇劇場:在關鍵時刻停格,通常是兩難情境下,主持人邀請觀眾集思廣益,進而上台擔任主角演出,產生另種對應的可能。

3、教師的自我定位:透過這兩天擔任主持人的過程,讓我更加了解教師在以學習者為中心或期待讓學生更積極學習的過程裡,教師該如何自我定位。如何扮演全班對話的串聯者與引導者而不是指導者與解答者。

4、問題設定的時間點:也可以說是學習任務的設定時間點其實很重要。以往在設計課程引導問題時,我已經會注意課程的整體性,但時間性是我所忽略的,透過今天兩組人馬教育劇場的排演,讓我有種豁然開朗的頓悟,幫助很大。一個好問題也要考慮課程的節奏和時機點。如果時機點不太恰當,就算試圖引發學生進行討論,也會事倍功半。相反的,如果問題(兩難情境)放在對的時機點,反而會事半功倍。

5、從做中學:透過這兩天的歷程,我更加深刻體會Kolb的經驗發展學習理論的意涵,如何讓學習者更能轉化與內化外在的知識成為自身的經驗。體驗的同時需要教師的引導反思,才能讓學習者親自將相關學習賦予意義。

強烈推薦大家有機會參與工作坊或前往參加其互動式的劇場:

CATT青年團2016論壇劇場製作:「即時製造」
   
地點:牯嶺街小劇場2樓藝文空間 ( 臺北市牯嶺街5巷2號 ) 
演出時間:
9/2(五) 19:30
9/3(六) 14:30、19:30
9/4(日) 14:30、19:30
   
票價:
全票500/學生&團體票八折/牯嶺街小劇場會員七折/身心障礙五折
購票傳送門:https://goo.gl/1xyKn3

【小改變,大成效:遊戲化情境課程分享】

  今天前往嘉義輔仁中學分享「遊戲化情境課程設計——學思達與師生對話」。 整個過程總共90分鐘。 我將課程分成三段來進行。 第一段我只問了一個問題,現場的老師如何在學生學習動機低落的時候,引發學生的學習? 也就是如何讓學生從「被動學習」轉變成「主動學習」? 請現場老師兩兩分組,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