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10月29日 星期三

餐旅教育學思達

文/郭進成

今天上午第一堂高雄餐旅大學蘇雅慧老師帶著七位師培生來觀課。結束第一堂課後,再搭蘇老師的便車前往高雄餐旅大學和其他無法前來觀課的師培生再分享二小時的「學思達教學法」。

蘇老師提醒如果可以,請我試著將餐旅教育融入講題中。

哇,好有挑戰性的講題唷。

一開始我還有點擔心無法勝任,但後來產生許多靈感希望不負所托。我有感而發對三十幾位的師培生說,這不知是幸福還是悲哀,每天都有像食安風暴的公共議題可以讓我們公民老師發揮啊。師培生們一陣笑聲。

今天分享的流程大致如下:

1、我覺得不論我們教什麼學科,我想這句話都是成立的:

Michael J. Sandel:學習的本質,不在於記住了哪些知識,而在於它觸發了你的思考。

所以,雖然我是國中公民老師,但希望今天的分享也能對各位同學/未來的老師有所助益。

2、對我來說,透過問題來思考是一項習慣,今天的分享希望能邀請各位共同參與這樣的思考與對話。好,請問大家:

請問您們學科的核心價值是…?

請每個人先思考您的想法,將它寫在便利貼上。待會再和妳的組員分享。

三分鐘後。

好,現在請各位進行小組討論。並請各組推派出一位發言人,統整各組的看法。

好,現在請各組花一分鐘時間說明,你們小組較重要或較能代表大家的觀點,請問您們學科的核心價值是…?教會學生什麼核心能力?

請說。態度?什麼態度?與人溝通合作的態度、虛心求教的態度。服務的態度。因為我們是以服務業為主。如何細緻的服務、體貼顧客很重要。很好。下組請說。團隊合作。嗯。自主學習的能力。哇,不錯唷。解決問題的能力。職業倫理。喔,為什麼?面對老闆的不法行為,仍然能堅持原則。最近的時事新聞讓你們有所感。

剛剛好多組都提到態度、自學、溝通與合作的能力。真的是很核心的能力。

但,想請問大家,如何在課堂上達成這樣的可能?我們的教學如果繼續只是大量的講述教學,我們的學生有可能學到我們預設的核心能力嗎?

就算有一天,他們不是餐旅人,他們是否依然擁有一些能力?

其實餐旅界有許多典範,這些人甚至不是來自餐旅本科的。但他們卻對我們台灣社會造成很大的影響。

來,這三個字猜一個人:視野? 品味? 溫度?

有人說:嚴長壽、阿基師、吳寶春。




很棒啊。如果我們在座的每位同學都能記得剛剛的分享,你們學科的核心價值。我們想要栽培的學生不就是這些人嗎?

前兩天我看到一個說法,也許可以作為餐旅人的核心能力…

輕鬆(優雅)化解問題的能力。

不曉得各位同不同意?你們的學生出社會後每天不就是在職場上面對著各種大大小小突發的問題(顧客的質疑、不滿等等),而考驗你們學生是否專業的標準,就在於此:

輕鬆(優雅)化解問題的能力。

3、現在我們應該取得共識了,不管什麼學科,我們都要努力讓學生獲得帶著走的能力,不管他未來是否是餐旅人。他都能將學校所學用在他的生活中甚至生命中。那麼,我們第一步應該如何做呢?

請問各位?我們該如何做呢?請說。觀察?觀察什麼?

是啊,觀察我們課堂裡的學生。也就是看見我們的學生。請問怎樣叫看見我們的學生呢?

請看這則曾佇立在西班牙街頭的廣告。你看到什麼?為何這個廣告這樣設計呢?沒錯,以需求者為中心。我們的課程也該以學習者的學習為中心啊。

4、什麼是學思達教學?什麼是學習共同體?就是重視學習者學習的一種教學法。所以是將教室座位排成ㄇ字形?這是重點嗎?當然不是。它是希望訓練學生:

自學
思考
表達

而學思達具體操作流程,就如同張輝誠老師分享的:

學生自學
思考問題
討論
表達
老師補充

所以設計課程引導問題就變得很重要。例如,各位聽過緩慢民宿嗎?(我開始詢問現場師培生,如果你是經營者,你該怎麼做才能營造慢活的感受?軟硬體該如何搭配?成本如何考量等等。)

我們就可以利用這個民宿案例來設計課程,用問題來引導學生思考解決的策略。

再來,未來進入教學現場後,一定會開始關心進度。

進度

但是何種進度?

教學進度 vs. 學習進度,前者或後者呢?

如果是前者,講述的速度加快似乎就可以解決。但一個人講話且讓人感到舒服的速度大概是每分鐘200個字,一節課50分鐘最多10000個字,前提是你的學生非常愛妳、非常專注,你的字字句句深深打動著她們。

但如果你關切的是後者該怎麼辦?

我們要不要來試試看閱讀的速度呢?

「這就是德國沒有餿水油的原因」一個德國媳婦的親身體驗

讀完需要多久…

讓我們實際來操作一下。開始計時...

(七分鐘後,我喊停。)全班大概有三分之二的同學看完了。有些人沒看完,沒關係,這時,我們可以透過小組討論,設計問題讓所有人經由討論更深刻掌握文本/資訊內容。

例如,我想問各位,這篇文章是如何說明德國沒有餿水油呢?作者的主要論述為何?來,請說...很好。

再請問這篇文字有多少個字?大概有4300個字。如果用講述的呢?至少要20分鐘,但透過剛剛的學思達教學。我們才花了多久?是的,才10分鐘。

而且,學生經由閱讀,主動式學習,他可以任意停留在某一段落反覆思考。而不是全班跟著老師的講述速度來前進,錯過了,也無法要求老師倒帶啊。

所以...

5、談如何分組

6、最後是20分鐘的問答時間,在場的同學都很積極的提問呢。我想,今天的分享應該算很學思達吧?

2014年10月24日 星期五

自以為是的研習講座們

前兩天好友和我討論分組教學的困惑,我也同意她的觀點。

我的回應是,不要為分組而分組,也不要為講述而講述。關鍵是以學生的學習為主。

對於願意改善教學的老師們,讓我們多一點鼓勵。

是啊,不要歌功頌德,但也別自以為是。




上圖說明:請各組學生自學課本3-1地方政府的職權。請問地方政府和中央政府有何異同?其中三組學生的回答。

我在教學現場擔任導師、兼任輔導員,一週課數為15堂課。偶爾被邀請到校外分享一些教學心得時,擔任講師總是戰戰兢兢,深怕浪費與會老師的時間,更深怕自己擔任研習講師根本沒有說服力,又如何引領教師產生意願改變教學呢?

這是為什麼我對於有些學者專家教授主辦或規畫「有效教學」、「差異化教學」相關研習,自身的研習完全沒有說服力,準備度不夠,根本不差異化、根本不有效,卻回到研究室對我們這些堅守教學現場崗位的教師指指點點時,非常厭惡的原因。

要我們日復一日教學要努力精益求精,但他們的研習卻亂七八糟呢。至少我上過他們的研習,他們有來看過我們的課嗎?有想過我們在教學現場如何被磨損嗎?尤其是有心改善教學的老師愈是如此。卻還在苛責我們這樣的老師。如果這不是自以為是,什麼才是自以為是!

要深切自我提醒呀。

2014年10月21日 星期二

備課的時間

文/郭進成

之前到別校中山附中入班授課以便其他老師觀課,座談時間學長問了我一個問題,你備課的時間有多久?

同樣的問題,記得大學同學開玩笑的說,他是在進教室後,學生喊起立的那一刻,開始備課的。哈哈。

面對現今已是校長的學長提問,我想了一下,回學長:嗯,無時不刻。

他笑著說,他也這麼想。

當老師的,不就該如此嗎?不就是因為我們受到某學科的召喚,而成為這一科的老師嗎?我們深深被它的內涵所吸引。被它的知識與核心概念、永恒提問所吸引嗎?

每教新的一課,還是會緊張、也會很期待,雖然我已經教了十年以上,還是不斷在和教材對話。省思著我應該怎麼教才會更觸動學生。讓他們開始思考我希望他們思考的議題。

然後,也會覺得自己對自己很殘忍。去年的講義,或已經做好的投影片幾乎完全捨棄不用。習慣性的砍掉重練。

讓自己陷入痛苦中。不斷的思索,為何學生要學中央政府呢?已經有了中央政府了,為何還要有地方政府...

學生為何要學這課呢?為什麼呢?

很痛苦,但想通了一點時,很痛快。

沒錯,第三課的核心問題就是「已經有了中央政府了,為何還要有地方政府...」

2014年10月18日 星期六

外行人磨課坊十月份聚會

今天的磨課坊,主要是由石佩蓉老師和我們分享她的音樂學思達心得。

她被邀請去音樂學科中心講四場,未來將在全國北中南東各講一場。對象是全國有報名研習的高中音樂老師,分享內容則是她的音樂翻轉教學心得。

她說音樂老師一向扮演著推銷員的角色,推銷各種音樂流派。但到底有沒有教學效果呢?

對她而言,所謂的有效與否在於:我給了學生我想給的 而且 學生也吸收了我想給的。

那為何有時會產生教學無效呢?她指出無效的原因,可能有三:

1.我講了學生沒在聽。
2.學生聽了可是很快就忘了。
3.學生聽了也記得但是這些根本對他沒有任何意義也不會有任何作用。

如果能消弭上述原因,教學將更為有效。

在佩蓉老師的分享過程中,讓我印象深刻的地方是她提到她的小孩原本在國文課堂是沒有學習成就的,但換了一個國文老師後,新的國文老師總是在課堂中製造機會讓每個孩子獲得肯定,讓不同學習特質的學生都能在國文課堂中得到成功的經驗,她兒子的國文成績開始好轉。

孩子的求學困境與轉變讓她有所體會。她也希望在她的音樂課堂上,提供相同的教學空間:讓不同稟賦的孩子都有機會被看見、被肯定。

這時,我提供了一個外行人的回饋。

我覺得這點很重要耶。因為我是一個音痴,沒有音感的人,妳的做法可以幫助像我這樣的學生,就算我沒有音感,我還是可以欣賞動人美妙的鋼琴曲。讓沒有音樂耳朵的學生也能用其他的方式「感受」音樂。

例如佩蓉老師會和學生分享一位音樂家的成長故事。介紹作曲家的時代背景、愛情故事等等。

原本我都不知道,也不會有所感受。

但因為佩蓉老師的分享,我好想進一步了解唷。

她還分享許多她這學期在課堂上的操作,例如運用分組合作學習、學思達、音樂咖啡館,還設計了課程引導問題等等。
例如:課本列出的這一堆作曲家裡面有一個人幫貝多芬抬過棺材,猜得到是誰嗎?提示:貝多芬是哪一國人?貝多芬逝世的年代?

藉由小組競爭機制讓學生上音樂課時,更加專注聆聽。

另外,莊媛媛老師(生物老師)還有王惠嫻老師(國文老師)以及其他磨課坊夥伴都提出很寶貴的意見與觀點。

可惜的是今日聚會長達五個小時(一點到六點),除了討論佩蓉老師的課程外,也不時就教學的其他議題延伸出去討論,這些精采的對話,就請其他磨課師來補充分享了。

但身為主持人的我沒有控制好時間讓其他夥伴好好分享她們的備課,無論如何真得是令人扼腕啊。

只能期待下次的外行人磨課坊惹。



照片是佩蓉老師在杯墊上的塗鴨。哈哈。

2014年10月17日 星期五

可以讓老師陪妳走一段路嗎?

一年級某班進行段考後新的分組。

有一位小女生經過一番轉折成了教練,直接表示她不想選其他人進來當助教。

唉呀,好久沒遇到這樣的問題了。

因為她不想選,由我來選。結果被我選上的某位男生反應也很不好,完全不想加入那個小組。

這時,我情緒上來了。

但為什麼呢?學生有自己的主見與想法,我為何要有情緒呢?

下課後,我請那位反應很不友善的男學生留下來詢問:為何不想加入那個團隊?他低頭不語。

我試著告訴他,我之所以選他加入那一組,是因為我很欣賞他的某個特質。說明之後,他的表情有點改變。較柔和了。

比較讓我掛懷的是那個小女生,很沒自信的小女生。開學至今,她的改變很大。

她深深認為一定是自己的原因,但在我眼中,她上課回答問題,條理分明。

她一下課就跑來對我說,不管她選誰,別人一定都不願意加入她們那組。我看著她眼眶泛紅的模樣。

其實是我分組過程裡,有些地方疏忽了,才造成今天的結果。而她又是一位很敏感的孩子,也是不太懂得為自己發聲的孩子。

我有些自責。今天的分組過程裡,一直覺得卡卡的。但沒有細想好。也感到不捨,她上國中才一個多月,就從開學時很有想法、大方舉手的孩子變成今天反應怯生生的孩子了。

看著這段時間的變化,好奇發生了什麼事。

因為我採取分組,對於學生之間的微妙人際關係,觀察更深入。也察覺到問題,如果不是這樣,我就只是一個課任老師。永遠不會知道發生了什麼事。

放學後,再度巧遇那個小女生,我走上前,問她,可以讓老師陪妳走一段路嗎?

我問她,妳怎麼會認為別人不想加入妳們那一組,一定就是因為妳的關係呢?也有可能是因為其他的原因唷。至少我問過那男生,他說不是因為妳。......

一時之間我不知道我到底有沒有表達好我的心情,總之,我陪著她到學校後門,她家長在後門等她。分別前,對她說,妳上課的表現很不錯,要相信自己唷。還對她比了讚,為她打氣。

也許很多老師們不喜歡為學生分組的原因,就是怕出現上述類似的情況吧?

但我不這麼想。

我反而覺得:出現我們不希望出現的狀況時,才是我們教育的機會。

這些偶發的狀況,才是真實的生命課題。

就像分組前,我都會和學生進行為何要團隊合作、大聯盟選秀之類的問答呀,每個學生都很會說啊。

然後呢?一分組後,有些班級真的和樂融融,有些班級就原形畢露呢。

我想...日後還是有很多狀況會持續發生在教學現場,因為這樣、因為那樣的緣故,無論如何,我都會慎重以對。我會努力增能與成長學習面對這些大小不一的教學問題與困境,因為我是教師,我擔任的工作是一件很重要、很困難的工作,本來就是一件需要智慧的工作。

對這份工作來說,有問題是常態,沒問題才是變態。

更何況相較於美國民權運動之母羅莎派克遇到的困境、印度國父甘地處理的問題,我們的問題與困境也沒什麼大不了的吧。哈哈。



照片是蔡宜岑老師2014.10.16週四下午到前鋒國中入班授課時的分組情形。

教授學科的核心概念

文/郭進成2014.10.18

本週四我們社會領域輔導團(支持教學團隊)到前鋒國中與學校的老師們交流與對話。



蔡宜岑老師先入班授課,之後就是觀課老師與輔導團的座談時間。







帶隊的輔導團俊哲校長問大家有沒有問題,現場是一片的沉默。後來校長cue我,我接棒說:「各位老師,你們有沒有似曾相識的感覺?此時此刻我們的狀況像不像教學現場,老師問學生有沒有問題,但大班上課的學生會真的聽了老師問有沒有問題,就開始發問嗎?也許分組不是沒有狀況,但至少學生在小組裡面,比較敢問,只要我們分組得宜...好,我先簡單說到這,請問各位老師有沒有問題?」

我一說完,現場老師們都笑了。之後一位老師開始提問。

現場老師的提問主要是關於上課進度與上課時數不夠。我問了現場十幾位觀課老師一個問題,各位知道社會領域曾有段時間是每科每週都有三節課嗎?當然是好久以前的事,但那時候社會科老師所反應的問題是什麼呢?




聽到這,有些老師開始了解我想表達的意思。

我繼續說,是的,那時候社會科老師最大的問題也是上課進度與上課時數不夠,我們想一想,三節課時,我們一樣在反應這樣的問題,後來變成二節課,我們還是在反應時間不夠,現在與未來隨著課綱的確定,就只剩一節課了。

所以...各位老師,我們該怎麼辦?把講話的速度變快嗎?現在已經是資訊爆炸的時代,資訊多就是好嗎?

或者讓我們試著以教授學科的核心概念為主呢?並讓學生有表達的機會?

因為隨著全球化社會的形成,兩岸三地常有互相交流的場合,我們的學生、大陸的學生、新加坡的學生經常有互相交流的機會,在這些交流機會中,我們往往可以看見他們的學生落落大方的表達想法,條理分明的陳述觀點,反觀我們的學生卻是扭扭捏捏、支支吾吾。如果這是應徵/甄場合,我們的學生還有機會嗎?

2014年10月6日 星期一

對我來說,這就夠了。

文/郭進成2014/10/06週一

上週末去教師會分享「勞動教育學思達」,座談時幾位與會人員提到教學現場這麼多議題要融入,真的有點困難。

輪到我發言,我這麼說:

雖然議題很多,但我想這些議題很多時候本質是相同的。比方說,關於性平、關於勞動教育,它們都涉及了權力的關係、結構的問題。這些權力與結構的問題,可能會不斷出現在許多議題中。我們應該教導的是像這樣的核心概念,透過一些議題,教給學生一種穿透這些議題背後本質的能力。這些問題不只是個人的問題,還需要更多公民的關切與監督。




所以,剛剛我的分享,不只是希望透過我們的教學讓學生懂得爭取工作權益,(停頓一下)我還希望他們因為我的教學能培養出更敏覺的觀察力。

也許有一天他和他的伴侶走在路上,看見別人在抗議,他的伴侶忍不住叨唸有什麼好吵的,他卻輕輕拉住伴侶的衣角,對他說明,為何有人要抗議。


(希望有天我的學生能夠看見,能夠選擇和這些弱勢者站在一起。)

對我來說,這就夠了。

2014年10月5日 星期日

權力遊戲之大宅院

文/郭進成

2014/10/07修正:發現學生自行閱讀課文後,仍不太理解中央政府的職權與關係。例如當我提問:什麼是「議會」?為何司法院、考試院等重要人事的產生要由總統與立法院共同決定呢?學生的表情是困惑的。

所以,今天我採取重點講述,之後再進行小組問答/個別抽問/白板作答等方式。但未來,我想試著加入時事情境題讓學生運用與思考。

至於以下的遊戲設計,我目前想到的解套方式是先由教師設計好卡片,再讓各組扮演各種角色。請拭目以待。


針對公民第三冊第二課中央政府的課程設計:

我想將中央政府裡的五院,當成是五大家族。總統還有立法委員先由各組選舉產生。再請立法委員該組選出立法院長。

之後,請總統那一組開始思考要由哪一組擔任何種職務。其他小組也得仔細研讀遊戲規則(課文)作好準備。

請各組學生扮演其中一個家族。一開始先請各組根據課文內容找出各家族的重要人物。例如,行政院家族,族長是行政院院長。

每組必須設計出每個家族的必殺技。這些必殺技就是從權力分立與制衡的關係裡找出。(攻擊卡和防禦卡,張數由各組學生自行判斷並從課文找出,只要能合理說明理由,就可製作攻擊卡或防禦卡唷。)

比方說,立法院可製作「倒閣」卡用來攻擊行政院。但行政院也可製作「同歸於盡」卡(辭職並呈請總統解散立法院)......

因為我的學生有七組或八組。所以,我在想,剩下的組別就當鎮民,他們可以決定每一回合要把票投給哪一個家族,代表民意?獲得票數最多的家族,就可獲得權力值一點。但鎮民要做的事,就是儘量讓各院的權力均衡,如果沒有均衡的話,那麼鎮民就死定了。哈哈。

其他家族要想辦法根據課文的敘述找出對抗其他家族的方法製作出牌卡並攻擊對方。同時,他們也不清楚別組會有哪些攻擊卡和防禦卡,所以要仔細閱讀課文。

然後教師可以出一些狀況題。例如發生地溝油事件,請問哪些家族會受影響?為什麼?能完整說明者,即可獲得權力值一點。

發生張險藥國安事件,代表哪些家族正在惡鬥?其他家族如何從中獲利?

遊戲名稱不妨就叫作「權力遊戲之大宅院」?

對了,各組也可出一題狀況題來挑戰其他組別。


勝利條件:

1、總統與五大家族,誰的權力值點數領先超過其他組別三點以上,即獲勝。

2、鎮民的勝利條件則是要確定沒有任何家族發生上述現象。

我想,經由這樣小小的活動,學生或許也比較能記得與理解中央政府如何產生與他們之間的職權關係、如何互相制衡。

【小改變,大成效:遊戲化情境課程分享】

  今天前往嘉義輔仁中學分享「遊戲化情境課程設計——學思達與師生對話」。 整個過程總共90分鐘。 我將課程分成三段來進行。 第一段我只問了一個問題,現場的老師如何在學生學習動機低落的時候,引發學生的學習? 也就是如何讓學生從「被動學習」轉變成「主動學習」? 請現場老師兩兩分組,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