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9月15日 星期六

教師的自我接納

昨天在苗栗大同高中帶領學思達與師生對話工作坊時,有夥伴好奇我和學生的談話,怎麼常常可以觸動學生,讓學生落淚呢?



答案是沒有落淚的對話,我沒有分享在臉書上。

笑。

對我來說,對話不是為了讓學生落淚,而是我想了解學生。好奇對方。想讓學生知道我的關心。

想貼近學生的內心多一些。

所以,我只是日常的進行師生對話,持續的練習。有時學生掉了眼淚,有時學生紅了眼眶,有時學生封閉心門。

對話卡住時,常常會自責,怎麼沒有在下課十分鐘就觸動學生呢?(天啊,我多麼苛責自己。多麼不切實際的期待。)

慢慢的,我開始能夠接受各種對話的過程。

因為我和大家都是普通人,會有情緒、身體狀況不佳的時候,也都有各自的工作,或許是導師、或許是專任教師、或許是行政,但在這麼忙碌的導師工作中,我仍然願意改變以往和學生的對話模式,就算只有下課10分鐘的師生對話,仍然這麼努力而專注和學生對話,我實在該好好欣賞自己與接納自己。

一旦我能這麼自我接納,那麼我才可能在這有限時間裡,專注的陪伴學生、傾聽學生、好奇學生、欣賞學生。

容我改寫《覺醒父母》書裡的一段話,和大家分享:

*我接受自己在成為教師之前也是普通人。

*我接受自己也有局限及缺點,這沒有關係。

*我接受自己不是每次都知道該怎麼做。

*我接受自己經常羞於承認失敗。

*我接受自己經常茫然失措,而且比我學生曾有過的狀況還要糟。

*我接受自己在面對學生時可能會出現自私與考慮不周的情況。

*我接受自己在教師這方面有時會笨手笨腳、跌跌撞撞。

*我接受自己並非總是知道該如何回應學生。

*我接受自己有時會對學生說錯話、做錯事。

*我接受自己有時會因為太累而頭腦不清楚。

*我接受自己有時因為有心事,無法在每個當下與學生同在。

*我接受自己正在盡力做到最好,這已經夠好了。

*我接受自己的不完美與不完美的生活。

*我接受自己對權力與控制的渴望。

*我接受我內在的那個自私的小我。

*我接受自己對保持覺知的渴望(儘管我經常在即將進入這種狀態時搞砸)。


謝謝各位老師這麼努力而認真的想改變和學生之間的對話模式。

2018年9月13日 星期四

聆聽與界限

最近在讀《關係界限:解決人際、愛情、父母的情感糾結症》,裡頭提到:


說道理或一味勸人正向思考其實就是對他人界限的侵犯。

我們多數人很欠缺對自身界限的敏感與維護,原本以為是某些角色的緣故,後來想了想,其實和角色(導師、父母)沒有太大關係,而是我們普遍沒有尊重彼此界限的習慣,太習慣講道理、或喊口號。

習慣侵犯他人的界限,美其名為,我是為你好。

上學期去某宗教團體分享薩堤爾對話,結束後裡頭一位志工對我說,他終於明白他內在的許多情緒是怎麼了?

為何他會對裡頭某些人的言語感到煩躁,他終於明白了。

太多道理。

但內在的感受卻被忽視與壓抑,讓他愈來愈不舒服。

這也是我這麼想要分享【學思達與師生對話】的初衷。

【聆聽】薩提爾的詩

我請你聽我說 你卻開始勸告我
我請你聽我說 你卻勸我不該那樣去感受
我請你聽我說 你卻覺得該為解決我的問題做些什麼
你並沒有做我請你做的事
其實 我只是請你聆聽 不是說或做
只是聽我說

如果.........
你為我做 我需要為自己做的事
那麼 你會增添我的恐懼和懦弱
但 如果你能像承認一個簡單的事實那樣
承認我感受的 是我的真實
那麼 我才能去理解
這份感受的背後 隱藏了什麼

情感有靈 值得尊敬
只要我們明白什麼藏於它們的身後
對於某些人 祈禱是靈驗的
也許 可能是因為 上帝是啞巴
不會勸告或試圖調整一切
樂於傾聽的人 傳達出這個訊息:
「我相信 你能夠自己求自己」

所以 請聽我說 別出聲
你如果想說 請稍待片刻
等輪到你說 我定會仔細聆聽

如果 我是我 是因為你
而你是你 是因為我
那麼 你不是 我也不是
如果 我是我 是因為我
而你是你 是因為你
那麼 我是 你也是

我想要愛你 而不抓住你
感激你 而不評斷
參與你 而不侵犯
邀請你 而不要求
離開你 而不歉疚
批評你 而不責備
而且 幫助你 而不侮辱

如果我也能從你那邊得到相同的
那麼 我們就會真誠的相會
而且 豐潤了我們彼此

【小改變,大成效:遊戲化情境課程分享】

  今天前往嘉義輔仁中學分享「遊戲化情境課程設計——學思達與師生對話」。 整個過程總共90分鐘。 我將課程分成三段來進行。 第一段我只問了一個問題,現場的老師如何在學生學習動機低落的時候,引發學生的學習? 也就是如何讓學生從「被動學習」轉變成「主動學習」? 請現場老師兩兩分組,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