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10月31日 星期二

《大貧民》體驗課程

謝謝今日來觀課的夥伴。

謝謝自己為了要完成這個體驗課程設計《大貧民》(學生的命名,謝謝孩子的回饋,在不到十分鐘內就發想了許多有趣且有深意的名字),刻意公開宣告邀請夥伴來觀課,給自己一個更強烈的動力。

終於。

因為宣告後,才發現這一週我站導護,才發現我的課務和其他事務這一週如此之多、之重。我居然還請觀課老師先到宅配家休息,等我站完導護再議課。

發想過程裡,有好多創意,但也一一捨去或修正。

上課時,學生的參與還算投入。反而是我的設計和引導仍然有好多問題。這個課程實踐對我來說是第一次,我很貪心想帶入許多「體驗目標」。

令人興奮。

果然還是要實踐行動才行。一口氣又讓自己的經驗值上升很多。


例如,上次看過心儀的課堂實踐後,就一直在思考如何讓「共好」的思維種進學生的心中。

與其說「共好」,不如說是我希望學生能體會到個人與集體的系統連結。

所以我在腦海裡、書房裡翻箱倒篋找尋各種可能的點子。

終於。

我想出了一個機制和配件:職業卡的設計。

就是當有災民住院(每回合結束沒有足夠的瓶裝水)的同時,必須揭露自己的身份。

他可能是警察、他可能是重器具操作員、他可能是護理人員或送貨員,因為他住院了,所以職業卡會這麼敘述:

下回合瓶裝水送貨量將減少一半。

也就是一個人的生病會影響到其他人,只是我們經常看不到這樣的存在,但不代表它不存在啊。

課程的最後,我帶學生進行焦點討論。在決定性問題,我請學生也為這個體驗課程設計一張職業卡:

有學生寫:救難人員/沒有他,每回合增加3名災民。
有學生寫:公民團體/沒有他們,弱勢者無法尋求管道協助。(這張職業卡也太催淚了)
有學生寫:農夫/沒有他,我們就沒糧食吃,糧價暴漲,要花更多錢買糧食,每人減20元。
有學生寫:電線維修人員/沒有他,全體交易時間少一半。
有學生寫:商人/沒有他,災區的水資源會減少。

天啊。

學生看見了。這實在太迷人了。

好開心我這麼衝動。即便在這幾週這麼忙碌的情況下,仍然讓自己從觀摩者變成行動者。即便在課程仍然充滿不確定性與各種問題狀況下,我還是衝動的邀約大家來觀課。

希望我這樣的衝動可以鼓勵更多夥伴打開自己的課堂,讓彼此在這樣的教學現場上進行更深入的對話。

謝謝公民跨校共備社群的共學。

謝謝前來觀課給予回饋的夥伴。

我迫不及待想進行再一次的課程實施。因為一定會愈來愈好。我應該來借課,利用三年級的第八堂來上這個課程。哈哈。

2017年10月29日 星期日

敘利亞沒有愛因斯坦嗎?沒有郭台銘嗎?

今天學思達公民共備工作坊的最後,我問了一個問題。

美國慈善家決定捐贈一批龐大金額的愛滋病藥物給非洲某國,但顧問回他,這是沒有意義的。

慈善家納悶的問,為什麼?

顧問說,因為這些藥物必須按時服用。

慈善家還是不解。

大家覺得是什麼原因?

我讓夥伴猜想。

為何會問這個問題呢?

因為我們針對《政府的經濟職能》一課共備時,一位夥伴詢問「為何很會賺錢的人必須被課累進稅率?或必須被課較多的稅?公平嗎?」

隨著大家的討論與思考,我和夥伴試著整理成這樣的提問「如果郭台銘擁有同樣的企業才能,卻生長在敘利亞這樣的國家,是否還能擁有現今的企業規模?如果可以,理由?如果不能,是少了什麼?」

這個問題的背後思考是,成功是個人努力或社會環境?二者之間的比重為何?

例如一個人很會讀書考試,完全是靠他的努力嗎?我們可不可以共同思考,這樣的學生換了一個環境,給了他更艱難的條件時,又會如何?

敘利亞沒有愛因斯坦嗎?沒有郭台銘嗎?是個人努力不夠,還是社會環境太差?這些人一直都在。甚至就在我們眼前。

有時是戰亂帶走了他們,但沒有戰亂的社會裡,又是什麼原因讓一些地方的人才不斷誕生,有些地方卻不是如此?會不會是填鴨的教育體制更日常的磨滅他們與生具有的靈光?

例如,共備坊上午的「末日危機」體驗課程。扮演居民的夥伴感覺到談判的過程裡,主角居然是政府與企業,而不是深受影響的居民。

居民在談判過程裡沒有任何籌碼。心中有無比的沮喪、氣餒。

人民不是主人嗎?

怎麼會這麼虛弱?人民難道沒有權力、沒有金錢時,就什麼都沒有?真的嗎?

人民可以團結!人民可以自學!人民可以勇敢!

當然可以,可以在面對這些權與錢時,活得理直氣壯。但需要真正的公民教育。


不是這些迎合主流價值升學考試至上的填鴨或翻轉。

不是嗎?

2017年10月27日 星期五

台東公民科教學策略分享

週二(2017/10/24)在臺東縣教師研習中心的分享,感謝台東社會領域召集人王中興校長的整理與回饋,讓我了解參與研習老師的心得。希望未來能找到更充份的時間辦理工作坊和台東老師分享完整的課程設計。


此次台東的研習分享,讓我最印象深刻的地方是中興校長的熱情與積極。例如,在研習之前便和我確認講題與課程內容,也讓我了解台東夥伴的實際需求與困境。讓我可以深入準備更貼近教學現場的課程內容。
一直相信能成為一位公民老師是無比幸福的事。我們可以影響這麼多生命,有機會為台灣的未來培育出更多勇敢的公民,這是多麼讓人熱血的事啊。能和更多夥伴分享這樣的想法自然也是一件很美好的事。
1.時間:106年10月24日(星期二)08:50-16:20
2.地點:臺東縣教師研習中心
3.講題:公民科教學策略
4.講師:高雄市立英明國民中學郭進成老師
參加人員20人,回收問卷17份。


研習心得
1. 桌遊如何運用在教學上,沒有上到覺得可惜。
2. 老師提供很多的資訊非常棒,且講學生動活潑,對教學很有幫助。
3. 剛開始以為跟計畫的授課內容不同,有一點不舒服,後來覺得教學的方法才是學生是否肯學習的關鍵。
4. 生活實踐比學科知識重要,不要只教學生死讀書。
5. 有機會進行增能研習真的很棒,收穫良多。
6. 訓練學生的思辨能力,找出真相比填鴨考試重要。
7. 認識更多有效的教學方法、策略,視野也不同了,感謝。
8. 提升學生的公民意識很重要;現場教書的老師有公民意識,但卻對目前的待遇有苦難言。如不能強迫老師上第8節,但「良心」卻綁架了老師,達不到減C的目標,憑什麼要求福利呢;老師都無法表達自己的公民意識,學生怎麼會有呢?
9. 活潑且實用的教學分享,讓參與人員獲益良多。
10. 淺顯易懂、生動、獲益良多,謝謝。
11. 老師很熱血、活動有趣,令人有學習動機,有省思!獲益良多。
12. 方法論—用正確的方法就能把學生邀入課堂;哲學觀—薩堤爾—強大老師心智力量;閱讀理解策略—老師先下功夫,學生打基本功;網路課程—加入共備,突破東部非專盲點;被鼓舞的公民教師魂。
13. 老師分享很多棒的教學策略。
14. 很實際的教學法。
15. 非常有幫助的一場研習,謝謝承辦學校及講師。
16. 非常精彩的講座,對教學技巧及專業知識提升很大。
17. 理論跟實務結合,講解仔細,值得實際操作。
18. 用一種批判、效率的模式去帶社會課……Yes!

2017年10月26日 星期四

為什麼現代多數國中生不太知道親屬稱謂?

幫同事代課國一。請學生打開課本,看四格漫畫。你看到哪些重點?聯想到什麼?有沒有問題?試著把剛剛看到的重點轉化為問題?

問題:為什麼現代多數國中生不太知道親屬稱謂?

各組寫下可能的原因。

少子化
小家庭
...

喔,請問這二者有何區別?

沒想到小國一某生真的答出來了。好棒。

「少子化」是孩子生得少。
「小家庭」是家裡只有爸媽和孩子,小孩也有可能生很多呀。

幾霸分。

讓各組簡單表達想法後,我在黑板畫了這張圖。最後一圈,我刻意留白讓學生自己思考應該填上什麼。



請大家不妨將這張圖放在腦海裡,個人問題和家庭相關,而家庭的問題與這個大環境相關。不要只從個人層次來看問題。

那麼大家再想想看,這個問題「為什麼現代多數國中生不太知道親屬稱謂?」,有沒有可能從社會層次來探討呢?

嗯,學生開始思考的表情真的很迷人啊。

你想讓誰看這部影片?

這次去台東分享時,我使用了防制校園槍擊影片結合焦點討論法帶領將近20位的社會非專長老師進行討論。

我的問題設計如下:

Objective
哪個畫面讓你印象深刻?

Reflective
影片讓你想到什麼?
最讓你驚訝的地方是…?

Interpretive
如果由你取名,你會幫這部影片取名為…?

Decisional
看完這部影片後,你的教學會有何改變?
你想讓誰看這部影片?

這些問題個人覺得很有感的是最後幾個。

如果由你取名,你會幫這部影片取名為…?
看完這部影片後,你的教學會有何改變?
你想讓誰看這部影片?

台東的夥伴也很投入,認真的思考、討論與回答。

有老師說,他想放給家長看。這個答案讓我很有共鳴,學校舉辦親師座談時,真的可以這麼做啊。讓所有家長共同思考什麼是情感教育?什麼是全人教育?

去各地研習分享時,這樣的對話真是莫大的享受。也提供各位夥伴參考。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tzwXmEE6A04

69%的衝突是無法解決的

羅志仲老師上次在【課堂師生對話練習工作坊】中,提到一個很有意思的數據,69%與31%。

根據國外研究,親密關係裡有69%的問題或衝突是無法解決的。

甚至當我們愈想努力解決這些問題的結果,反而會導致更多的問題產生。這個數據似乎讓現場的許多夥伴感到很療癒。(大家好可愛,都是這麼認真的老師。)

志仲接著說,親密關係如此,或許師生之間的衝突或某些問題也是如此吧?

我實在太好奇了,所以試著去找尋相關資料。

找到了這一篇。

這篇文章的這段話也讓我受用甚多:

「與其試圖想要解決這些根本無法解決的問題,更重要的是伴侶能不能對這些根本歧異的問題進行對話。」(we concluded that instead of solving their perpetual problems, what seems to be important is whether or not a couple can establish a dialogue about them.如果翻譯有誤,敬請大家指正。)

讓我想到之前在薩堤爾書裡讀到的話:

問題本身不是問題,面對問題時的態度才是問題。(The problem is not the problem. The problem is your attitude about the problem.)

這段話也在最近我和學生的互動裡獲得一些印證。有時,我真的不明白一些孩子的言行怎麼會如此激怒我(反而其他會讓別的老師生氣的學生言行,我倒還好。),以往我會慣性暴怒而做出不太恰當的行為。如今,我會先探索與核對自己的內在,同時也會試著探詢與核對學生的想法,雖然沒有進一步做出任何反應或解決問題的企圖,但衝突卻反而少了很多。

我只是好奇自己怎麼會這麼生氣(甚至過了一段時間,一回想當時的情境,無名火又會冒上來),也好奇學生為何會這麼說/這麼做。有時仍然不理解,但不再過度追究,問題也不再太困擾我了。

很奇妙。

以前總覺得問題發生了,就一定要試著解決它。但現在可以稍微轉念,問題發生了,也許只是一個對話的機會。如果不能好好對話,也可以先讓問題存在。

69%的衝突(問題)是無法解決的。

摘:When thinking about conflict in a relationship, it is important to ascertain whether a problem is solvable or perpetual. Our research has shown that 69% of relationship conflict is about perpetual problems.

…In our research, we concluded that instead of solving their perpetual problems, what seems to be important is whether or not a couple can establish a dialogue about them.

原文連結

2017年10月22日 星期日

苗栗觀課:心儀的國三班課程【錢進伊克納美克】

上週五(10/20)和跨縣市公民共備社群好夥伴約定好前往苗栗三義高中觀課。

心儀國三的課。

這個約定讓我好期待,甚至比童年去郊遊還期待。


細心的心儀提醒大家要準備外套,苗栗天氣涼了許多。

到了當天,虹妏開車到台中高鐵接我們一起前往苗栗,一路上我們聊著教學和生活的許多事。這樣的時光好悠閒啊。

第一次來到心儀的學校和課堂。一踏入校內,我就大口呼吸著這裡的空氣,很沁涼的秋意。好舒暢的校園。


心儀進行的課堂活動叫【錢進伊克納美克】(economic),透過體驗課程讓該班學生實際操作和省思經濟活動如何運作。

學生在老師的引導下,開始了互動與談判。

我很訝異的是在沒有太多的說明指示情況下,學生仍然可以進行活動,但話說回來,我似乎也不用訝異,因為自己的經驗也經常如此。

應該反思的是其他教師能不能像心儀這樣,多點設計的課堂活動讓學生參與呢?

往往就可以發現學生在活動中,展現他們的創意和能力。

另一方面,教師教學的專業成長如何可能?在自己的觀課與被觀課經驗裡,我慶幸自己願意打開教室,讓更多夥伴可以前來觀課,另一方面自己也到其他夥伴的課堂進行觀課,在這些觀課學習中,自己成長更多、更快。


透過彼此教學現場的觀課與議課,就能看見彼此的亮點與盲點。

亮點是好的,盲點也是。盲點更可能是自己原本沒有看到的亮點。

尤其教學做為一門專業,只有在教學現場才能看到更完整的脈絡與細節。

張輝誠老師幾年前倡議開放觀課,真的大大提升台灣教師社群的教學專業發展。


在心儀的課堂設計中,結合有效的焦點討論,帶領學生進行對真實世界經濟活動運作的初步體會,並藉由問題引導學生觀察、歸納與反思。

真的很精采。

結束觀課後,我們五人進一步針對課程活動設計進行討論與精練,經由幾個小時的議課後,讓我很想立刻回到自己的班級實施此課程啊。


是啊,再多的對話、再多的學習與省思,只有經由實踐與行動才會成為自己的一部分。期待經由自己的落實後,可以分享給更多夥伴參考。

像陀螺不停的旋轉

這段時間自己像陀螺不停的旋轉。

10月16日週一前往岡山國中帶領薩堤爾對話基地班。

10月17日週二前往新竹社會領域分享桌遊融入教學。

10月19日週四在英明國中和跨校社會夥伴進行共備。

10月20日週五和跨縣市公民夥伴前往苗栗觀課共學。

10月21日週六到台南和順國小分享情境式教學設計。

10月22日週日主辦羅志仲老師的課堂師生對話練習。

結束這週的行程,自己都有點驚訝。我怎麼會答應這樣的行程?

甚至懷疑我一定還有另一個人格,當初排訂行程的我應該是另一個我。無論如何,這些事都是我很喜愛做的事,也是我很關心的事。

這樣不習慣而忙碌的生活裡,也有許多夥伴來信詢問一些問題或提出觀課需求,有些被我忘記了,有些則是被我婉拒了。因為這段時間公假調課或幫忙同事代課,這些課務的調整,調到自己都不太確定哪一天哪一節要上什麼課。很擔心造成對方的困擾。


沒想到,已經發生了。

剛剛得知一位認真的好夥伴今天上午要來觀我的課,結果撲空了。

因為連我也忘了今天二年級戶外參訪,早上到校準備上課才發現這件事。也忘了先前答應他來觀課。所以根本無法通知對方別白跑一趟。令我有些不安的是好夥伴還是從很遠的地方到來。

我無話可說啊。因為我不是故意的,卻在自己的忙亂中,造成了對方的困擾。他一定有些生氣吧?也有些失望吧?

我呢?反省過後,希望自己第一時間可以將相關訊息登記在google行事曆中。

但,試著觀察自己的內在情緒後,發現我似乎沒有太大的慌張。不是不在意自己的疏忽造成對方的困擾,而是我知道有時再努力、再注意還是有可能會發生類似的事。

例如,這段時間我盡力告知想來觀課的老師,等到12月份後再來觀課。我通知了所有登記在行事曆上的夥伴。

我能接納自己的犯錯。前幾年也發生過這樣的事,當時我內心感受是很大的震驚。

但我現在真的不在意自己的犯錯嗎?如果不在意,怎麼又寫了這麼多文字呢?

最重要的是想藉這篇文章向今天撲空的好夥伴道歉,也提醒其他夥伴,如果我有答應你什麼事,而我沒有履行,請你再向我詢問一次。

我絕對不是故意置之不理。

一點點對話就好

每天都有著想做的事,和實際完成的事。更多的是想做而未完成的事。

例如,想練習每天寫小說。例如,想好好讀一些書。例如,想走更多的城裡小路。例如,想好好設計一些公民桌遊課。例如,想把這幾年許多夥伴提問的問題整理成文字仔細回答。

但終究,我只是一個人,終究在許多取捨裡,做了選擇。

這些選擇的背後是許多的感受和觀點。

還有期待。



例如,剛剛看了參加研習夥伴的回饋文字,心裡就有了淡淡的微笑。

***
今天最大的收穫是就像進成老師說的,羅老師的示範是人的示範,崇建老師的示範是神的示範。

我在今天的課程裡面,透過實際的操作演練與小組兩人的練習,我們練習不同說的方式,並去感受聽的人的感受是不一樣的。另外,小組演練的過程,我也可以分享與聆聽對方教學挫折與應對過程帶來的收穫(我聽到的是學生跟老師說要退童軍社團,以及老師的應對方式),所以今天一天下來,我覺得羅老師的時間安排很從容,我在小組裡面也能夠好好練習,並能帶走演練後的收穫回家。

因此,今天的研習我感到很開心,一來是快手搶到了一個很棒的免費研習計畫。二來是我從中可以很人性的好好練習一次課堂裡如何面對學生很多突發的狀態(上課很無聊,課堂不討論,沒帶課本…等等),以及如何開口詢問讓雙方(學生跟老師)都得到舒服的狀態,老師不用高高在上的威嚴,學生也不用以防禦姿態來面對老師的詢問。

三來,謝謝郭老師主動把這樣的研習資源釋放給非基地班的夥伴,讓我也可以練習與內探與反思之前在課堂上自己的不愉快,是什麼樣的情境與原因。

今天是個端了一杯心靈雞湯給自己的過程,美好且愉快。
***

這些文字讓我有了踏實感。

我做的事幫助了許多夥伴,似乎也朝自己的目標更接近了一些。

我是不是主講者,或是不是主辦人,我探索自己與核對自己的內在感受後,不是很在意。



我的目標是讓更多夥伴(包括自己)懂得對話。這是我幾年前接觸崇建老師後深深的撼動與祈願。

如果更多老師懂得對話,更多家長懂得對話,許多悲劇就能消失。許多哀傷就能拭去。

我知道。

一點點對話就好。

就像志仲老師和他父親在養老院裡的閩南語對話。

爸,我來看你,我真歡喜唷。你有歡喜嗎?

就像崇建老師和想自殺孩子的對話。

也許你覺得沒有人愛你,但請你記得,至少你還有我。不論你在天涯海角,你都還有我。我在這裡深深愛著你。

這些話裡有著很強大的穿透力。即便我只是打字,都忍不住落淚。

前段時間,宅配書會共讀金瓶梅第一回,看著武松和潘金蓮的對話,恍然大悟。集體創作的文本裡,對話的脈絡呈現了我們文化底蘊的根本框架。

觀點不同、期待不同,有沒有可能仍然可以試著好好相處,不用傷害對方甚至毀滅對方?不使用言語暴力或肢體暴力?

問題是在我們成長的歷程,有誰提供了另種故事的發展可能呢?

也許,就從我們開始。

2017年10月1日 星期日

焦點討論法的課程設計

暑假的八月下旬,我和一群基地班夥伴前往台中快雪時晴作文班觀看羅志仲老師的作文課。

現在回想起來,發現他的這堂課和焦點討論法的結構不謀而合。

1、客觀性層面(Objective)/處理信息和感官的覺察;

這堂課的作文主題是膽小鬼,所以志仲先講述了一個有關膽小鬼的故事,在故事中,也會提出問題讓上課的孩子猜想,接下來的情節會如何發展。

另外,這個故事也是學生習作的材料。

2、反應性層面(Reflective)/有關個人的反應和聯想;

在講故事的過程中,志仲也會不斷就主角的情感進行許多具體與細節的描述。同時也會邀請孩子思考,如果換成你是主角遇到類似的處境,你會怎麼做?

3、詮釋性層面(Interpretive)/關於意義、重要性和含義;

故事說完,讓孩子思考什麼叫膽小鬼?有時膽小鬼不是膽小,而是謹慎;有時一個人並不是膽子大,而是懂得掩飾;有時膽小鬼的定義可能是因人而異,因境而異,那麼你呢?你心中的膽小鬼是...?

4、決定性層面(Decisional)/關注解決方案;

最後才讓學生開始動筆寫作文。

和志仲老師議課的過程中,志仲說他是依照崇建老師給他們的課堂範式來操作與調整,這兩天我在閱讀《關鍵在問》一書時,試著運用書中內容來回溯當天的課堂流程,發現志仲的課和這本書敘述的流程有諸多相同處。


忽然想到或許一堂有意義且能夠引發學生學習的課堂其實不難架構,可以參考ORID的脈絡來設計,應該就很容易達到效果了。

為自己的發現感到興奮,也和大家分享。

【小改變,大成效:遊戲化情境課程分享】

  今天前往嘉義輔仁中學分享「遊戲化情境課程設計——學思達與師生對話」。 整個過程總共90分鐘。 我將課程分成三段來進行。 第一段我只問了一個問題,現場的老師如何在學生學習動機低落的時候,引發學生的學習? 也就是如何讓學生從「被動學習」轉變成「主動學習」? 請現場老師兩兩分組,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