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12月14日 星期一

對不起上屆的學生

今天有一位外校的老師來觀課,他剛參加完高雄市教師職業工會辦理的兩天翻轉年會。

忍不住問他,有何感受?他直說感動不已,撼動不已。他提到崇建老師的課讓他一直流淚。我說我也是。最早參加崇建老師的工作坊時,我還哭了三小時。

就這樣觀課完,和他議課將近二節課。

他有點訝異,覺得不小心和我說了太多心裡的話。這些話他原本都只和他的太太說。

包括他這一年半實施分組的感動與困惑,他都和我分享了。

我很專注的看著他,對他說,你遇到的問題,我也遇到,也還在學習和思考。

重點是套用黃惠貞老師的話,當我們自覺對不起上屆的學生,這表示我們又成長了。我們是懂得成長學習的老師,這應該也是面對學生最好的身教。

年會和臉友合照。
他還提到為了參加這兩天的年會,還花了一點力氣才順利來參加年會。

是的。這一年多的改變讓他開始相信,他的改變不但可以改變他的學生,也可能改變我們的教育,終將也會改變我們的社會和未來。

他熱烈的向我述說。我對他說,謝謝。我也這麼相信著。謝謝彼此的努力和打氣。

對他說,有時我也會有點迷惑,尤其身體或狀態不太好時,但這時總會出現像你這樣的同行夥伴現身為我鼓勵。很感謝你今天的觀課和分享。

想起昨天書攸的淚水,我也很有共鳴。慢慢的走,有夥伴的我們可以慢慢篤實的走下去。

2015年11月28日 星期六

四種課堂風景

今天來輔導團參加媒體識讀的研習,上午的主題是【媒體素養與媒體監督】。



一面聽著講者分享各種媒體業界的內幕消息時,我一面試著思考他的分享是否確實讓學員了解了什麼是媒體素養以及如何進行媒體監督。

他總共花了3小時來講這個議題。本來預定二小時,但後來他又多要求了一個小時。

其實有點失望。身為一個媒體教育的工作者甚至是媒體教育的教學者,他呈現的投影片(媒體)過於紛亂、訊息過於龐雜。講者似乎一點都不在意製作投影片的基本概念,彷彿只要把文字放入PPT就叫簡報了。於是這三小時,我只看見一大堆我在台下幾乎都看不清楚密密麻麻的簡報內容。

透過三小時的主題分享,學員的我至少應該了解什麼叫媒體素養,以及如何判斷什麼叫優質的媒體。

但聽完三小時分享後,我甚至會以為只要跟媒體有關的事就是媒體素養。然後我們要勇於打電話去檢舉不當的媒體內容就叫媒體監督。但真的是這樣嗎?

而我更關心的是媒體素養到底如何融入教學當中,三小時沒有得到較具體的建議。如他所說,他好早以前就已經無法和國小學生或國中學生對話了。

關心一個議題是一回事。但如何把我們的關心轉換成他人也關心又是另一回事。

我忍不住想如果給我三小時來分享相同主題,除了我沒有他的業界爆料外,我能不能更有效的讓學員了解這個主題呢?

身為一個教學工作者,我不斷提醒自己這個觀念——

如果我希望對方關心我的關心,那麼我應該先關心對方的關心。

以他準備的大量內容來說,他如果能思考如何有層次、結構的安排演講內容應該會讓學員更容易理解吸收,而不是想到什麼就講什麼。然後一直說,啊,(他正在講的內容)我忘了放進去(投影片當中)。或只是要求,再給我半小時,結果是超過一小時。



他說了一句話,我倒是很認同。

他說媒體的惡質幾十年下來始終如此,令人感到悲哀。

同樣的,許多教授對教學的輕視幾十年下來依然如此,真的很令人感到困惑啊。

今天參加研習最大的收穫,應該是想出了這張「課堂的四種風景」象限圖。



畢竟假日願意來參加的老師都很認真,都是準備好的學生。但我這二年到各地分享超過了一百多場,也發現一些學校參與研習的氛圍實在令講者身心俱疲。(每個老師不妨自問,對講者們來說,我們的學校研習氛圍多半是在哪個象限呢?)

所以聯想到每間教室的風景或許都有可能會出現這四種組合吧?而這四種組合,各位又會如何形容稱呼呢?好奇。

2015年11月26日 星期四

媽媽應該喜歡小孩嗎?

媽媽應該喜歡小孩嗎?

洪仲清《找一條回家的路》一書裡提到一個案例,一個根本不喜歡小孩的女子在許多壓力下生了小孩後,諸多痛苦接連而來。更無助的是她完全找不到喘息的片刻。



這時,心理師該如何協助?

***
洪仲清自白:

我當時的經驗淺薄,怎麼可能明白,那種找不到浮木的害怕與悲哀,我緊緊地被那種「全天下的媽媽都喜歡小孩」的迷思困惑住。我不夠宏觀,也沒有看得清楚,原來,幫助不到媽媽,就很難幫到小孩。
***

有些角色無從選擇,尤其家庭。所以家庭裡的傷痕最讓人深刻。許多父母和孩子的互動常是上一代原生家庭的複製。不知不覺的一刀一刃。

這幾天去某校分享時,稍微談到了親子互動話題。一位年紀稍長的男老師認為新聞裡那個因為不能玩線上遊戲就自殺的少年只是個案,沒什麼好談的。我忽然有了情緒。

我忍不住分享自己的心結。要不是成長過程裡還有媽媽撐住了我們兄妹三人,如今會是如何,我不敢想像。

我想說的是,多少孩子放棄了和父母對話、放棄了被大人理解,正是因為大人的自以為是、身段倨傲!

我們是大人,照理應該要能給予孩子一個典範的帶領,讓孩子知道什麼叫穩定的情緒,什麼叫成熟的溝通,什麼叫同理的傾聽。但太多時候我們沒有做到,卻振振有辭。

其實不能做到是難免的,但我們往往還反其道而行,讓問題更加惡化。

真的是個案嗎?自殺的少年?也許。

但,更多放棄和家長溝通的青少年難道也是個案嗎?我真的不這麼認為。

對了,回到那個案例,因不喜歡小孩被罪惡感深深所困的媽媽來找心理師求救時,我們似乎忘了探問爸爸。

他好嗎?在參與家庭照護的工作裡,他扮演什麼樣的角色?

2015年11月18日 星期三

看見學生的深層需求

今天和高雄市國中的教務主任們分享學思達教學流程。



問答時間,一位主任問:如果遇到很在乎成績的學生和家長怎麼辦?

我回她,咦,我好像還沒有遇過這樣的學生或家長?是我幸運嗎?還是因為我和學生的互動方式改變的關係,所以學生比較不在意成績?(後來想起來了,這樣的家長和學生是有的,只是我忘了。)

對我來說,學生在乎成績會不會只是一個冰山表層的訊息呢?我們更該關心的——是不是這代表著他更深層的渴望沒有被看見或被滿足?

當我們可以看見他更深層的需求或渴望時,甚至回應他這些需求或渴望時,他真的還會只在意成績嗎?

如果教師的課堂可以給予學生更多的典範帶領時,讓他看見自身更多的生命可能時,他真的還是只在乎分數和成績嗎?

我猜想會不會是這樣呢?

圖片說明:教學節奏的變換與課堂活動的設計是必要,不是花俏。








2015年11月6日 星期五

罰寫十遍的理由

今天第二堂有五位學生來觀課。

一位是憶婷的女兒,另四位是我的高師大學生,其中一位是中國交換學生。


觀課完,第三堂是議課。話題談到進度與考試時,我說很多時候學生考試沒考好,許多老師往往不會考慮改變教學方法,反而是要求學生罰寫十遍。

中國交換學生一臉的訝異。

我問她,怎麼了嗎?

她回我:我從小讀到現在(大學)還沒遇過這樣的老師。

我問:什麼老師?

她說:就是學生沒考好就要求罰寫的老師。

我立刻問現場另三位師培生,你有被罰寫嗎?

連問三位。每個都說有。

中國交換學生驚訝不已。

我補充說,也可能是你幸運吧。不代表大陸其他學校沒有。

我想說的是很多老師都關心進度和成績,但關心之後呢?學生的學習成效就自動得到改善了嗎?

我們教師很容易會去要求學生改變學習態度或方法什麼的,但我們自己呢?

話說回來,他們今天觀課的班級是我今年剛接的班級,所以我還在努力營造師生對話以及小組討論的氛圍,憶婷女兒觀察到這個班的討論氛圍比較欠缺,甚至閱讀課文也有困難。

這是真的。

但我很有信心唷。只要再給我一些時間。因為我已經看見學生和我之間默契的慢慢磨合與互動的漸漸改善。

雖然開放觀課的班級不見得都是最有默契的,但學生們的表現讓我覺得我是很有福氣的老師。

為何不選最有默契的班級來開放觀課呢?

因為我想和來觀課的夥伴多點議課的時間,所以選了這幾個班。這幾個班的下一堂剛好有空堂。

就這麼簡單。

犯罪現場桌遊

週二第八堂讓學生主持犯罪現場桌遊後,這幾天不斷在構思如何讓活動更加流暢,尤其要讓各組都能參與其中,避免客人的產生。

犯罪現場桌遊——這款桌遊在我心中一直是很有潛力的遊戲,但老實說,我想了快一年了。再想下去恐怕也是徒勞,習慣從做中學、從錯中學的我,決定讓學生直接試玩。

這幾週,我利用第八堂讓國三班學生試玩,這一週甚至還請學生自己來主持桌遊。

現在我想到的可能是將犯罪現場結合推理遊戲來進行。或許比較適合教學現場或學思達課堂吧?



其實在玩這款遊戲時,我發現這款遊戲確實可以培養學生的推理能力。它的本質和課程引導問題其實差不多。差別在於犯罪現場桌遊的卡片(線索卡、兇器卡和提示卡)比較豐富具象,同時可以產生非常多的排列組合。

學生如何根據提示卡回溯命案現場,自然就是一種推理能力的訓練。

加上我的主持引導,相信可以讓學生在較流暢的活動裡獲得較有效果的訓練吧?

期待下週的課堂調整。

2015年10月29日 星期四

價值的繼承

警察世家(Blue Bloods)的編劇真的很強大。

我每集必哭。


有沒有一種繼承不是透過血緣,而是一種價值的交付。

老爸是紐約市警察局長,但兒女們從來不曾得到任何好處,反而是被放大檢視。

兒女們遭受打擊受傷時,老爸唯一能做的只是陪伴。儘可能的不影響子女的判斷。

也不能說完全沒有任何好處,如果把吃苦當吃補的話,局長的子女們真的賺到太多了。

喜歡看局長在各種艱難選擇裡,如何承擔與忍受。沒有衝鋒陷陣的熱血激情,也沒有老謀深算的氣定神閒,比較多是漫長煎熬的等待結果揭曉。

他必須信任他的下屬。如果最終事與願違,他仍然必須走上前面對痛失親人的家屬,安撫他們。

這真的是世上最困難的一份工作吧。

九十三歲的福爾摩斯先生

看完之後,若有所思對馬老師說,不太懂,我需要好好想一想。

九十三歲的福爾摩斯。


他失去了什麼?最後他找回了什麼?

隔天刷牙時,忽然一陣電流通過。

啊,我懂了。

原來他花了幾十年的時光在遺忘之後,總算找到了他要的答案。

當時間終於收服他一輩子最擅長的本事後,他才真正看到了邏輯之外的世界。

邏輯之外的一切。

而五十年前的福爾摩斯也並不只是如他想像中只有優雅從容的智慧,他其實有的更多。他深深關懷著每個來到他身旁尋求救贖的人。

2015年10月21日 星期三

我想一個人就好。

剛剛第二堂校內同領域的老師來觀課。

因為學校規定每個領域每學年至少要有一位老師被觀課,我自告奮勇擔任這個角色。也希望藉由這樣的機會和同領域老師對話。

今天的課堂活動有二,其一是進行段考後分組。其二是上第三冊第三課。

分組時,大致很順暢。直到一位小女孩才卡住。

後頭有五位同仁在看。


我迅速檢視自己的情緒,嗯,還好。很穩定。

在交付好學習任務後,我走過去和小女生站在一起討論。

我問她,怎麼了?

她一直不太習慣分組。尤其是要和人討論這件事。之前有些觀課老師也有看過她在組內討論的情況(安靜的坐在一旁)。

她欲言又止。

嗯,沒關係,妳是不是仍然不習慣和人討論。會有壓力?

她點點頭。然後她接著說,我想一個人就好。

我點點頭。好啊,不過,教室是分組座位,妳還是要先挑一個位置坐,好嗎?但我會跟那一組說,請她們不要強迫妳和他們討論。這樣,好嗎?

她才露出較放心的表情。

如果妳想要討論,分享妳的想法,再加入那一組的討論。這樣,好嗎?

她又點點頭。

後來,她總算坐了下來。

檢視今天和小女孩的互動,雖然和以往每一次分組狀況差不多,但今天比較特別的是在校內同事的注視下,我的心緒不但沒有受到影響,似乎更放鬆了一些。

也許,我也成長了一些吧?

2015年10月16日 星期五

如果,一個老師改變了

接送我到校分享的老師問了一個問題。

我到過許多縣市、許多學校分享,有什麼感受?

他進一步說明,有沒有哪間學校的氛圍特別令我印象深刻?

我想了想,回他以下這些話:

其實每個學校很像一個班級,每個班級裡都有不同類型的人,有熱愛學習的人,有觀望等待的人,也有許多抗拒改變的人。就這一點來說,每個學校大同小異。

我比較深刻的感受是發現自己的許多改變。好像多了點耐心。當然有時,我的習性還是會出現。會忍不住講了一些比較銳利的話。

我繼續對他說:有時會思考我為何想和許多老師分享呢?

想了想,好像是為了自己。為了曾經孤單的自己。

想對仍在孤軍奮戰的同類,分享一些經驗和方法。也為了我傷害過的學生們,做點努力。如果,一個老師改變了,他就能看見每個學生的光亮。進而協助學生找到他們想去的地方。






原本我是這麼想。

但也許這段意外的旅程,就只是一段意外的旅程。比較實質的是遇到許多可敬的老師們。

比如,一路上和這位接送我的老師閒聊,不時讓我眼眶泛紅。

他只因為學生的一句話,決定休學一年,陪學生畢業再回頭唸完研究所,還和學生一起獲得了精神總錦標。

學生讓他決定休學的那句話是......

老師,如果你也離開了,就沒有任何一個從頭到尾陪我們國中三年的老師了。

2015年10月15日 星期四

想去的地方

在校外分享時,我往往會利用這張照片和老師們分享什麼叫帶著走的能力。



照片裡的小孩是我們家第一個出生的孩子,當時小妹自己在北部坐月子。老媽知道小妹生下童童後,竟然就在沒有告訴任何人的情況下,一個人前往新北市要幫小妹坐月子。

從來沒獨自出遠門的老媽就這樣出發了。

看不懂地圖的老媽,看不懂標示的老媽順利抵達目的地。

請問她如何辦到的?其實一點都不難,不是嗎?更該問的是,為何有很多人辦不到?

地理第一冊,就是在教學生如何運用地圖等相關知識來辨識位置,了解自己身處何地。但在考試導向的教學中,我們會不會培養出很會考試的學生,卻沒有能力前往想去的地方?

是的。想去的地方,也可以是一種隱喻。

每個孩子都有他的亮點與弱勢,有沒有可能,我們的學科以及透過我們的教學能協助他們找到自己的長處,發揮他們的優勢,甚至支持原本的不足,讓他前往他想去的地方呢?

在老媽身上,在國小甚至沒有畢業的老媽身上,我漸漸懂得能力的意義。她看不懂地圖,她看不懂標示,但她能問路、能冒險、擁有強大的親和力,更重要的,她懂得運用她手邊的一切資源來解決她遇到的問題。

換句話說,她不太在意她的沒有。相反的,她運用了身邊的「僅有」順利前往她想去的地方。

我忍不住去揣想,有沒有可能這原本就是每個人與生具來的一種天性,直到被扼殺、被剪除了羽翅、直到失去了這樣的可能。

那麼是什麼扼殺了這份可能?

童童現在五歲了,回高雄外婆家最喜歡做的事之一,就是和外婆一起睡覺,然後躺在大床上,追問外婆各種小時候的事。
猜想童童或許遺傳了外婆對生命濃烈的好奇心與一份熱情吧。

2015年10月7日 星期三

每個班都很特別

馬老師和我分享她今天前往台南大學介紹學思達的心得。

她的心情是喜悅的。

我也和她分享我今天的教學困頓。

對她說:好累、好累。

某一班的學習進度原地踏步。

調整了好多教法,設計了許多講義,但不知道為何這個班級大多數同學的學習就是狀況外。

我還在努力中,希望有機會改善這些問題。但今天我上到想哭。

談著談著猛然省悟了許多事。

許多班以前多少有點卡住,如今卻如此順暢。

有些班原本就是參與熱烈,如今卻反而卡關。

我做了什麼或沒做什麼。仔細的思量。

才想起國一時期課堂運作良善的某班一直是一個好動的班級(姑且稱為向日葵班),一年級的公民我基本上都是帶活動來引導教學,所以這個班很願意投入學習。

到了國二,課程比較多是認知的課程內容,會不會因此向日葵班才一直卡住?

讓我立刻聯想到,國二任教班裡他們班似乎是唯一還熱衷在玩鬼抓人遊戲的班級。

幾次經過他們班,很像是無政府狀態。有時一群學生聚在一起,我好奇問他們在看什麼?他們班回我,在看他們班的寵物——壁虎。

今天中午經過他們班,二、三個男生待在大太陽下似乎在觀察什麼,走近一看,原來他們在看蛞蝓,看它如何從豔陽下逃生。

這樣的班級啊。好可愛、很質樸的班級啊。

難怪到了國二,我的公民課不再能夠吸引他們的投入。

另一個國二班,剛好相反(暫且稱為玫瑰班)。

原本國一的玫瑰班對於我進行的許多公民小活動總是會有點拘謹,沒想到進入國二後完全不同,玫瑰班的課堂上永遠充滿著熾烈的討論與探究。提出的問題精采無比,讓我必須忍痛拜託她們不要再問了。因為你們的提問都太精采了,但如果要討論這些題目,我們的課就上不下去啦。

我對馬老師說,我多麼渴望這兩班可以互補一下。

好動的班和探究型的班。

多麼難得、有趣的對照啊。

和馬老師的對話裡,她說了一句,你那特別的班...我忽然接話,哪個班?我每個班都很特別啊。

對啊,在我心裡每個班都很特別啊。孩子也是一樣,每個孩子都很特別。

可惜,我的反應還不夠靈巧善變,能夠足以第一時間進行調整,幸好身旁有個可以隨時對話的靈魂伴侶,讓我能夠看見我的盲點與學生的可能。

接下來,我有個較清楚的目標了。



角色樹劇本創作


第八堂國三班。

我先朗讀上週他們寫好的【自我探索名片】。我一樣匿名唸出大家對自我的觀察和對未來的展望。有些同學直呼好害羞。

之後我拿出角色樹,請學生回顧國一的自己、現在的自己(國三)還有未來的自己(高一),找角色樹的一個人偶分別代表這三個不同的自己。



為他們著上顔色,想想看你為何要用這個顏色來描繪呢?

之後,再請同學利用角色樹的背面空白,就這三個時期各寫下一件最具代表性的一件事。愈具體愈好。


事情發生時,你看到什麼?聞到什麼?聽見什麼?季節?天候?場景?氣味?

慢慢的,我引導學生,對他們說,其實這是一部關於你的電影劇本。

請你為這成長過程,取一個片名。要有哏。

如果你是導演,再請你要想好這部影片的最後一個鏡頭,要如何完成才有力量?

哇,學生每人都認真書寫起來了。

好,下週再給大家時間修改一下自己的劇本。

然後,我們要開始開拍囉。下週各組至少要準備一支手機來拍電影唷。大概三分鐘就好的微電影。

對了,想問大家唷,什麼樣的故事會感動人?至少要有哪些元素?

真實、還要有想像力。

不曉得你們同不同意?

2015年10月3日 星期六

你有多愛這塊土地?

太陽的孩子是一部很可怕的恐怖片。鼓足勇氣才踏入戲院看。

淚流滿面。

第一次在戲院哭得不能自己。

更可怕的是我帶來的面紙完全不夠用。

馬老師問,為什麼叫太陽的孩子?

我回她說,誰不是?

我們都是啊。

我們都是啊。

昨天「外行人磨課坊」聽了宏恩的【環境教育要教什麼】分享,他問了一句話,你有多愛這塊土地?



我眼角濕了起來,因為很心虛也很心痛。

他接著說,大多數人和地球一生的關係都是寄生的關係,有沒有可能透過一點努力讓彼此的關係變成共生共存的關係呢?

如果地球有意識的話,他會如何看待人類呢?他會不會像人類對待許多害蟲那樣的欲除之而後快呢?

如果要讓學生關心教師的關心(環境教育),教師又該如何做呢?

宏恩說感動。要先讓學生感動,對這塊土地有所感動。

怎麼做?

開始介紹許許多多的台灣風景照片嗎?

試著說說流傳在台灣這塊土地的故事?

我想到的不只是這些。

還要關心眼前的學生。他們在意什麼?擔心什麼?我應該先去關心這些。去看見孩子在課堂現場學習的困境和需求,進而調整自身的教學或課程安排,儘可能讓更多的學生都能參與學習。

如果我能做到這一些,我才可能開始讓學生關心台灣的美麗與哀愁。

2015年10月1日 星期四

三權分立的傳說

很久很久以前有一位國王,什麼權力都在他手上,讓他想做什麼就做什麼,動不動就對鄰國發起戰爭,過著非常奢華的生活(王權)。

但是老百姓和貴族都受不了啦。

雖然國王有士兵,有很強大的資源和各種力量,但貴族們團結起來的話,也不是省油的燈呢。

於是貴族集體向國王請求談判,要求國王不可以任意決定徵稅,至少要和貴族坐下來談。並簽訂契約才行。也就是立法權。

就這樣王權有一部分變成由國王和貴族共同討論決定(立法權),隨著時間的經過,慢慢獨立出來交由一個機構來專門行使。

王權仍然保有大部分的權力(行政權),但立法權就不再由國王說了算。

接下來,貴族和貴族如果發生衝突,或許可以由國王任命的第三者來仲裁,但如果是國王和貴族產生衝突又該怎麼辦呢?總要有一個中立公正的第三者來判斷吧?

所以,司法權只好也開始慢慢從國王的手上獨立出去囉。

然後三百多年前,孟德斯鳩大大根據這段歐洲歷史的演變,發現了一個攻略方法,試圖解決一個長達數世紀之謎題,就是如何馴服政府這頭怪獸,簡單來說,就是如何打怪,當他想出來後,立刻和全世界分享他的獨門祕笈。

打怪的必殺技就是...

三權分立。

政府權力千萬不能集中在一個人或一個機構手上啊。至少要分成行政權、立法權和司法權唷。

這樣對人民比較好。

這就是三權分立傳說的由來。

接下來,讓我們介紹這款遊戲的主要角色囉。

總統和五院。

首先,讓我們來看看總統有何必殺技。什麼,死亡之握。誤...


2015年9月25日 星期五

你認識你自己嗎?

國三第八堂和學生複習一下機會成本。

像著魔般,再次邀請學生和我共同思考機會成本到底說了什麼?

什麼時候會有機會成本?

學生:做選擇的時候?

所以,我們如果沒有做出選擇時?是否就代表了沒有機會成本的問題?但有這樣的時刻嗎?

不做選擇的時刻?有嗎?

不做選擇難道不也是一種「選擇」?呵呵,好像太抽象了。

不過,我還是想問問,有沒有這樣的情況?比如有時爸媽或朋友問你,吃什麼好?你說隨便啦...這樣的回答,到底有沒有選擇呢?難道你不是選擇了「不選擇」嗎?

學生點點頭。有位學生為了理解我說的話,甚至跟著唸了一遍,選擇不選擇。

總之,還是做了選擇。也有了機會成本。

是嗎?

但為何我們需要做選擇呢?

誰可以回應我?幾位子路高舉著手。

嗯,大家先討論二分鐘,好嗎?

二分鐘過後,請問誰可以回應我?

舉手的人多了許多。

好,妳來說說看。舉例說明一下。

嗯,很好。但妳的說明裡忽略了一個重點或前提。有誰可以補充呢?

老師,資源有限的前提?對。資源有限,例如時間,例如胃容量。

在這樣的限制下,我們同時又想追求許多美食、嗜好...所以終究得做出選擇。無論願不願意。

談到資源和美食,我想問各位的是,大胃王比賽中,真正讓勝者勝出的關鍵到底是胃容量還是其他的因素?

誰想試著說說看?

意志力。

嗯,我也這麼認為。意志力或許就是他能勝出的原因吧。

那麼意志力算不算是一種重要的資源呢?那麼一般而言,又有哪些是國中生應該培養的能力呢?或者說,應該好好累積的資源呢?

忍耐力?哈哈,有意思。但這個和意志力很像吧?

嗯,老師,溝通力?

哇,很有趣唷,你可不可以再試著多說一些呢?

無論各行各業,我們都要與人相處或合作,但如果不懂得與人溝通,你有再好的才華也無用或無法發揮最大功效。

說得好。

還有人要補充嗎?

老師,我覺得你從以前上課到現在就一直想培養我們這樣的能力吧?

天啊,老師都起雞皮疙瘩了啦。謝謝你的回饋,真的很感謝你。

其他人呢?

老師,挑戰力。

我啞然失笑。什麼是挑戰力?

就是願意冒險、遇到挫折不輕易放棄。

老師,這個不是忍耐力嗎?

嗯,我覺得有點不太一樣,照他所說,挑戰力好像是比較主動型的,忍耐力好像比較被動承受...

還有其他重要的資源嗎?

小真舉手。請說。

老師,還有一種能力,我覺得也很重要。自我衡量的能力。

什麼意思?

就是了解自己是什麼樣的人。

我看向她。太棒了。太精采了。

這樣的能力真的很重要啊。

如果你天生是一個百米衝刺的選手,卻跑去跑馬拉松。

喜歡有計畫慢慢調整呼吸步伐的人,明明更適合跑馬拉松,卻跑去參加百米衝刺。

再多資源也不夠你用。

各位同意嗎?

認識自我,真的太重要了。尤其這個階段。

那麼我很好奇唷。

你認識你嗎?

如果讓你用三句話描述你這家公司,你會怎麼形容你自己?你會如何定義你自己?

而這些特質能不能深遠影響你未來的二十年?或者,如果有機會你能穿越時空二十年的話,你想送給二十年的你一句話,你會寫什麼?一句祝福、一句提醒?

老師想邀請大家思考一下,今天的探索不會是自我認識的終點,只是一個開始。

接下來10分鐘,請各位靜下來和自己對話。

想想看,你是誰。你想成為什麼樣的人。二十年後、十五年後、出社會後,如果你能遇見自己,你是一個什麼樣的人?

成功的人?什麼叫成功?名利?財富?或家人平安健康?




好,現在請各位在空白名片上寫下你對自己的定義,三句話,另一面寫下你想送給未來的你的一句話。

所有人都安靜的書寫著。很安靜的書寫著。

下課後。

老師,什麼時候要分享大家的名片?下週一嗎?

另一位學生提醒,下週一放假啦。

所以下週五?學生立刻再問。

看樣子,雖然我會匿名朗讀大家的個人名片,但大家仍然很期待唷。

2015年9月18日 星期五

讓我們來學「問」

這一節課,讓我們來學「問」。好不好?

請各位打開這兩頁,閱讀完這兩頁,請各組設計二到三個問題。

設計的方向可以是

1、what/when...就是發生了什麼事或何時發生的,但這個層次比較沒有太多思考的空間唷。

2、how...是如何發生的?

3、why...比較有趣的是這個層次囉,為什麼會發生這件事,需要更多的推理能力與思辨...

好,現在請各組閱讀十分鐘,待會再小組討論共同設計問題,設計完問題後,就進行第一輪的問題PK,好嗎?

好,現在請各組將小白貼上去。

大家一起來品味各組自豪的問題唷。

喔,這一組還不錯唷,有讀到重點。

歐洲的宗教戰爭和台灣有什麼關係?

天啊,各位會不會覺得很奇妙,原來這麼遙遠的歷史,我們一直以為的「外國史」,竟然和四百年前的台灣存在某種關係耶。

好,讓我們看看下一組。

哇,我太喜歡這一組的問題了。

為什麼在西班牙的統治下(天主教),荷蘭人依舊信仰基督教(新教)?這個問題實在很值得深入省思與探究啊。

不錯唷,第一輪的問題品味PK,各組的表現都很精采唷。請各組討論一下,進行第一次小組互評。

好,接下來的時間,請各位先閱讀文本,然後再設計六個問題唷。

學生立刻埋頭閱讀苦思。感覺得出許多自視甚高的學生在第一輪的問題PK當中被激起了鬥志,他們的問題設計不如其他組啊。







我忽然有感而發。請同學給我幾分鐘。我有話想對各位說,學習設計問問題真的是很重要的能力,也是老師想送給各位的一份禮物唷。各位,你試著想一想,剛剛大家一起看文本、閱讀相同的資料,有的同學卻能從中找出值得思考與探索的問題,是不是很厲害。

許多人一生中一直在回答別人設計的問題和考卷,但很少能為自己找出真正的問題,說穿了,他也只是考試機器罷了。這時,我忍不住和學生分享了一個故事。說完了,我下了一個主觀的結論,對學生說:在我心中,他因為問了這個問題,讓他不再只是一個歷史學者,而變成了一個歷史學家。

學生聽得入迷。嗯,於是我轉頭同時示意學生繼續設計問題,就在這一刻,一位學生忽然舉起了手,老師,那本書叫什麼名字?

我走向黑板,寫下書名:秦謎。

之後,學生依然專心的閱讀與設計剩下的問題。

下課鐘響,我收回學生們的問題卷。

天啊,我一身的雞皮疙瘩。

荷蘭人反抗西班牙,那為何原住民不反抗荷蘭然後獨立呢?

為什麼荷蘭人能忍受西班牙這麼久?問得好!錯的事,一秒也不該忍耐。

日本人為何稱歐洲人為「南蠻」?(依地理位置日本在歐洲的東南方)

荷蘭和西班牙是如何得知台灣的重要性?(兩地的距離相差很遠)

新港文對台灣歷史的意義?為何它能被延用上百年?

...

就像以上的這堂課,今天下午我持續展開我的教學試誤之旅。

我好像是慢思慢想的行動派。只有在持續實踐裡才能好好思考與修正。

沒有實踐之前,雖然我已經花很多時間去構思模擬操作,但只有真正實施時,我才知道水溫和水流為何。

這樣的效果何在?學生會如何反應?會不會太亂?討論時間?跑桌時間?準備時間?小組回答?指定回答?要使用小白板嗎?需要上台報告嗎?要分發筆記嗎?要準備提問單嗎?報告時,如何讓其他人也能聆聽?他們需要聆聽嗎?

海報紙?要做什麼?方便報告?展示?會不會太浪費?

跑桌由七組變五組?或是七組分兩大組?

學習任務如何調整?如何避免客人?

這些問號在內心裡盤旋,但只有實施後,我才慢慢看到了波光粼粼的河流。

2015年9月17日 星期四

中崙國中入班授課

今天在國教輔導團夥伴的支援下,去中崙國中入班授課。

中崙的小朋友好可愛唷。

唉呦,國一小朋友上台報告時,個個架勢十足。好妙。

上課主題是1-3對生命應有的態度,我用角色樹讓孩子們彩繪三個自己:

1、國小的我
2、國中的我
3、未來的我

畫完後,再請小組互相分享。學生小組討論時,好小聲,超優的。彼此小小聲的討論著。

我到各組去了解,每個學生的想法都挺有趣的。

咦,妳的未來為何在最高點呢?

因為想好好唸書,找到一份好工作。希望未來前途沒問題。

那妳呢?為何顏色用藍色的呢?

我害怕未來找不到工作,有點擔憂。

我忍不住笑著說,吼,你們不是才國一嗎?怎麼這麼多人都在想找工作的事啦。

才一說完,全班一陣笑聲。

很喜歡這一班學生的自然與大方。謝謝中崙國中的團隊安排了這麼棒的班級讓我入班授課。

也期待藉由今天的入班授課,分享一些學思達的操作法提供中崙國中的夥伴們參考。

也感謝三位觀課老師的回饋與對話。





2015年9月14日 星期一

什麼是最佳選擇?

國三經濟生活第二堂,進度1-1。

教師簡述複習:什麼是機會成本?

小偉,你說說看,如果我選擇做木雕,我的機會成本是放棄做衣櫃。相反的話,我做衣櫃的機會成本是什麼?

小偉打哈欠的回我,做木雕。

答對了,很好,如果精神不好,可以起來活動一下。

所以機會成本的價值或重要意義是在提醒我們善用資源以及注意那些往往被我們忽略的代價,什麼代價呢?就是在我們利用資源去做一件事後,失去的其他機會/用途。例如課本提到排隊買一元套餐,表面上,我們好像買到了很便宜的東西,但利用寶貴的假日花了幾小時去排隊這件事,等同是放棄了幾小時去做其他我們更想做的事的機會那樣。這樣的看不見的代價才是最可怕的浪費。

從這個角度來看,一元套餐便宜嗎?

全班有的搖頭、有的回答不便宜。

接下來,我們再來考慮另種情況唷,那如果我做了某個選擇後,所放棄的其他選擇不只一個呢?那哪個才是我做某項選擇的機會成本呢?

請小組看一下課本,再小組討論。

課本定義,做選擇後放棄的機會中,價值最高的那一個。(所放棄的代價中價值最高者)

老師好奇的是什麼叫「價值最高」?

不過,待會再討論。

我們先看課本的例子,對主角小妮來說,依喜好程度,如果她有三個小時的休閒時間可以運用,那麼她最想做的事,依喜好程度是:

跳舞〉打球〉看書


請問,為何她做這三件事的機會成本卻是如此呢?(如下表所示)為何不是把放棄的機會統統加起來一起算呢?



為何她選擇打球或看書的機會成本都一樣呢?為什麼呢?

只有跳舞的機會成本不一樣?


給小組二分鐘進行討論。

好,時間差不多了。老師抽問。請第四組說說看,為何看書的機會成本是跳舞呢?

因為小妮選擇看書的話,其他最大的是跳舞。

什麼「其他最大的」?可不可以再好好說明一下?

就是她選擇看書,放棄其他二項選擇,而這二個選擇價值最高的那個是跳舞。

很好,很清楚。我現在抽問,第七組,請問剛剛第四組說了什麼?還有,為何她選擇打球或看書的機會成本都一樣呢?為什麼呢?

因為不論她選擇了打球或看書,放棄的其他機會中,價值最高的都是跳舞,跳舞是她最想做的事。

我剛剛問,小妮選擇看書時,她放棄了打球或跳舞二個選擇/機會,那為何不是把放棄的機會統統加起來一起算呢?

小智請說。小智說完後,我試著把他的話再整理一一遍:
因為她的資源就只有三小時可以運用啊。無論她做了什麼選擇,她放棄了再多選擇,都是一樣的,就是只有三個小時可以拿來用。(資源有限)

所以,我們只能從放棄的選擇/機會中,找出這些當中價值最大的哪一個。再用這個(真正且唯一的機會成本)來表示做了某個選擇的機會成本。例如小妮選擇看書時,她放棄了打球或跳舞二項選擇。但看書的機會成本應該是「跳舞」而不是「打球」。為什麼?

小華請說。因為放棄的這兩個選項,對她來說,跳舞的喜好程度大於打球。

太棒了。謝謝你為全班所做的說明。現在請同學針對159頁的習題進行練習,請先自己做做看,待會再討論。



小偉,我有注意到你很努力讓自己不睡著,我想謝謝你願意重視和我的承諾。我問你一個問題唷...

好,時間到。請全班看黑板唷。我們一起討論一下習題。全班回答。

但為什麼呢?我抽問唷。...

第4題有陷阱唷。這裡問的是最佳選擇,不是在問機會成本的定義唷。




請問第4題答案為何?好,第六組請說。

剛剛,我還問了一個問題,我好奇的是什麼叫「價值最高」?
做選擇後放棄的機會中,價值最高的那一個。(所放棄的代價中價值最高者)到底是什麼意思呢?

這樣好了,我問大家一個問題唷,請各組拿出小白板試試看:
假設,我想買一塊土地,其中甲地每坪1000元,乙地每坪500元,丙地每坪1500元。如果不討論其他條件的話,請問我買這三塊地的機會成本分別為何?請寫在小白板上。給各組三分鐘時間。

嗯,時間到了唷。請各組亮牌。啊哈,大家的答案好像有些出入唷。好,請問第二組,為何我買甲地的機會成本是放棄買乙地的500元呢?

因為買地,花錢愈少對你來說愈有利。所以,這裡(買甲地)的機會成本可能性有二,一個是乙地、一個是丙地。但買乙地只要花500元,所以比較符合課本對機會成本的定義。

謝謝第二組的說明。現在給各組二分鐘重新思考的機會,真正的答案應該為何呢?是如第二組所說,還是另有答案?

好,老師看到各組都修正為第二組的答案了。現在我們可以歸納了。做選擇後放棄的機會中,價值最高的那一個。價值最高代表的意思,可能是我們得到較多,也可能是什麼?是的,損失較少

好,我們今天的課程到這裡。得分最低的小組請留下來。老師想再問你們幾個問題。

小義走過來。老師,你今天抽問的時候,有點忽略了我們這一組。喔,這樣啊。謝謝你提醒,下次我會多注意。

2015年9月12日 星期六

天下有道,則庶人不議

子曰:天下有道,則庶人不議。

聽完今天的講座,我順道前往人本四樓辦公室購買一直想買的某期札記,沒想到俐雅老師還送了兩樣貴重的禮物給我,把禮物交給我後,她看了我一眼,問,怎麼哭成這樣?

我回她,忍不住。

而且還哭到快頭痛起來。有幾度快淚崩,一直想辦法讓自己分心。

今天下午到人本七樓的會議室參加反課綱巡迴講座,高雄場由金仕起老師和黃惠貞老師來宣講。



講題是【「一個中國」課綱?從台灣看東亞和世界:以學習者為主體的歷史教學】。

老實說,我之所以會報名參加,完完全全是因為黃惠貞老師的緣故。




一開始我沒有邀馬老師前往參加,覺得她可能沒興趣,所以我自己一個人報名,然後還很擔心會不會已經沒有座位了,後來發現人本的簡訊歡迎報名者帶朋友前往時,我才詢問馬老師要不要一同前往,馬老師竟然也願意去。實在太好了。

幸好去了。

真的。

金仕起老師的分享啟發我好多。他很專業也很專注的圍繞在講題上分享。



我在筆記上預擬的問題,金老師在講述的過程中完完全全都回答了。所以在最後的問答座談時間,我已經沒有問題了。好久好久,沒聽過這麼有啟發的講座了。

我在筆記上預擬的問題原本有:

1、何謂以學習者為主體的歷史教學?

2、為何應該以學習者為主體呢?

3、教學現場的教師該如何自處?

金老師在自己準備的投影片以及他所講述的內容,就已經回答我這些問題了。








我的理解是,為何中學生要學歷史呢?絕對不是要培養所有的中學生成為歷史學家吧?而是透過歷史的學習,他們能學會歷史思維,更有能力去面對未來的挑戰,也只有認識了重大且深遠的過往事件,他才更有能力知道未來如何走下去。

所以歷史教學的框架,應該是由近而遠、略古詳今。

台灣史、東亞史與世界史才是中學生學習歷史比較妥切的次序。金老師提醒了一件事,中華帝國的歷史書寫裡,一直忽略了其他族群的歷史脈絡/主體觀點,即便中華帝國始終是異質文化的併存,但文字裡始終只有統治者的治理需求與族群視角。

又比方說,如今的台灣也有來自各國的新移民和移工了,在這樣的歷史教學中,我們依然沒有認識這些可愛陌生人。

讓我想起不久前的一篇文章談到法國是如何編寫歷史課綱的,法國就是如此安排,讓他們的國人和中學生知道法國人是怎麼來的,是如何由多元族群共同建構的。

所以金老師以學習者為主體的角度,建議中學生的學習歷程,應沿著「台灣史——東亞史——世界史」來教授,中國史為何沒有了,其實是把中國史放進這三段歷史當中,會更能了解整體脈絡,而不是忽視中國。

這樣的安排才能培養出學生的歷史思維(系統的、結構的、批判的)與思辨能力。教授的重點應該著重在近五百年的歷史。要以適切的提問來設計課程單元,藉由歷史教學培養學生思辨的能力。

同樣重要的是,歷史教學要能協助學生穿透歷史事件的變換,掌握裡頭的核心本質,例如各個朝代的財稅變革,說穿了只是統治者在找錢,但人民受到何種影響與傷害呢?有沒有可能透過這些歷史事件的學習,學生因此也能對於我們這塊土地發生的相似事件多點敏感與覺察呢?例如高房價問題?大埔農地問題?

喔,天啊,我在聽講的過程中,好幾度頭皮發麻。我好想對著金老師朗誦:

Oh ,captain ,my captain!

可怕的是最後黃惠貞老師在回答問題時,她忽然提到了林冠華而落淚,因為她的落淚以及現場年輕學子的誠摯提問,讓我也淚如雨下。

讓我動容的還有金老師的這句話:

當國家做錯事時,公民一定要發聲。

就算這樣的發聲細小微弱,但身為公民的一份子就應該要表達自己的立場。金老師說著說著忽然問大家:如果孔子活在當代,他會不會參加318學運?

現場有人立刻高喊,不會。

金老師平靜的接話,真的嗎?孔子曾經說過:天下有道,庶人不議。


那天下無道呢?

俐雅老師,這是我今天哭成這樣的原因。

也謝謝妳送我的兩份禮物與期許。

2015年9月8日 星期二

更重要的問題?

國二公民第二堂,上次我們討論了哪些問題?請各組討論兩分鐘。

兩分鐘後,詢問各組。抽問各組。

五分鐘後。就該班較生疏的部分進行深入提問。

請問領海和經濟海域到底有何差異呢?請各組再複習一下。

好,現在請第六組某某某說說看。經濟海域就是捕魚的地方。咦,只是這樣嗎?有沒有較完整的說法。不太確定?沒關係,請各組再討論一分鐘。

好,請問,經濟海域不只是捕魚的地方,比較完整的說法是?

國人獲取經濟資源的地方。很好。那它和領海有何不同?抽到第五組,請說。

(領海)一個比較嚴格,沒有提出申請,不能自由進出。誰?外國的船。另一個呢?來,第三組請說。...

之前,台灣和菲律賓曾發生台灣漁船到菲律賓的經濟海域(或兩國經濟海域重疊區)捕魚的事情,請問如果我們的漁船一直發生類似的事情時,是否還存在更值得關注的問題呢?

這個問題是什麼?請各組思考看看。三分鐘。

老師,是要寫答案嗎?

不是,我是希望你們從這個現象去思考有沒有存在更重要的問題!!什麼現象,我們的漁船一直出現在台菲重疊的經濟海域上或甚至進入對方的經濟海域內,從這個現象去思考是否還有更值得去關注的問題呢?是什麼問題?

三分鐘後。喔,有一組提出了很關鍵的問題。很不簡單唷,這個問題太重要了。

為何台灣漁船不在我們自己的經濟海域捕魚?

這個問題為何很重要?為什麼比去怒罵菲律賓重要?

我希望同學養成一個習慣,看到一個現象發生時,不要急著去跟著大家去批評去亂罵,是否能從這個現象去思考它為何會發生?真正的問題是什麼?更值得重視的問題是什麼?只有找到真正的問題才可能解決問題。

接下來,我們再就主權進行討論。上次,我們提到...

2015年9月4日 星期五

為何要有國家?

二年級公民第二堂。

上次我們談到第一節,構成國家的四要素,來複習一下唷。
請問我們討論了哪些問題?給各組二分鐘喚醒記憶。開始。

二分鐘後。

來,哪組想幫忙提醒的?好,請說。是,我們談到了——
1、人民取得國籍的方式有哪些?
2、領土的意義與範圍?
3、經濟海域是在做什麼的?
4、領海和經濟海域最大的區別是什麼?

太棒了。

最後,我們討論到什麼是主權,以及如何判斷一個國家是否擁有真正的主權,對不對?

更重要的,老師還問了一個很重要的問題唷,為何高雄不算是一個國家呢?以國家四要素來看,高雄少了什麼嗎?再明確的說,各組上次討論幾乎都是認為是主權這個要素不夠符合。

但為什麼說,高雄沒有主權呢?依據何在?誰想說說看?

哇,各組都有人舉手了。太好了。

這樣好了,拿出小白(小白板)來,各組一起來思考看看,將答案寫在小白身上。給各組三分鐘。

三分鐘後。

哇,我已經看到有人寫出重要理由了。真的很不簡單。

請看,這幾組都提到了,因為高雄市仍然必須受到中央政府的控制或影響,請問是不是這樣!

有某組發出嘆息聲,好像是沒有堅持原本的想法。

但第六組的同學問了一個很棒的問題唷,他說,主權對外代表沒有其他國家或國際組織可以干涉,那當一個國家和其他國簽訂國際條約時,就必須遵守該條約啊,這樣還算有主權嗎?

請問大家的看法呢?

第三組教練請說。

因為在簽訂條約時,可以由國家自己決定要不要簽訂啊。這代表它還是有主權。

太精采了。是簽約的國家自發且自願簽訂條約的,而不是被迫簽訂的。所以應該還是有主權。

好,還有其他問題嗎?

現在我們進入第二小節唷,第一節其實總括來說,是在回答什麼問題呢?

好,妳說,回答構成一個國家的要素到底有哪些。嗯,很好。

那麼第二小節,從標題來看,各位猜想,它是想處理什麼問題啊?

來,妳說,為何要有國家?嗯,沒錯。

講到這個,同學可能沒有什麼感受,但老師今天在看敘利亞的相關報導時,忍不住哭了。有人知道這件事嗎?


http://goo.gl/iDnK9a

好,你來說一下。

是的,那名小男童安祥的趴在海灘的畫面讓人悲傷不已。這個國家已經內戰好幾年了,可以說,這個國家名存實亡,造成了可觀的難民潮。

如果各位願意關心的話,回家再上網查一下。或上我們班的公民臉書社群。對了,還沒加入的同學要記得利用這二天加入唷。

課本提了七個目的或理由,說明為何要有國家存在?我不曉得這些理由能不能說服你們,如果可以的話,我想問的是哪一個理由最能打動你?為何要有國家呢?

請大家先自行閱讀三分鐘,仔細了解這七個目的的內容。例如,安全和秩序意義為何,二者很容易混淆唷。二者有何差別?

以及在看的時候,注意一下,為了要滿足或達成這些目的,國家或政府應該怎麼做?由哪個機關來做?

好。開始。

三分鐘後。請問我剛剛的問題有哪些?有誰可以提醒?

很好。現在給各組三分鐘進行小組討論。開始。

三分鐘後。現在我們來討論囉,第一個問題是安全和秩序有何差別?

哇,全班都舉手了。大家都這麼有信心。咦,小毅,你在做什麼呢?有點分心唷。來,老師問你二者有何差別?

沒關係,請你要回神,好不好。其他人?又高舉著手。

嗯,你答得很好,(國家安全)一個是軍隊,(社會秩序)一個是警察。二者不可混為一談。

好,那請問,人權這個目的,主要內涵為何?

請各組組長挑戰一下?可以嗎?

來,請說,由立法機關制定法律?是的,但這不是最重要的,這只是基本而已。課本還說了什麼?有沒有人要補充?

老師換個方式問好了,為了要保障人權,所以要制定法律,制定完法律後,誰必須守法?政府和人民都要,但為何課本特別交待政府要依法行政呢?

為何要特別強調政府要守法?為什麼?

全班又幾乎都舉手了。鐘聲響起。

好,請大家好好思考,下週,我們再繼續討論。老師肚子餓了,相信你們也是。

學生一臉的無奈。不想下課的樣子。

一下課,五個學生立刻包圍我,和我繼續討論。

老師是因為政府要以身作則嗎?嗯,有一點。但不是主要原因唷。再想想。

最後只好趕走她們。

【小改變,大成效:遊戲化情境課程分享】

  今天前往嘉義輔仁中學分享「遊戲化情境課程設計——學思達與師生對話」。 整個過程總共90分鐘。 我將課程分成三段來進行。 第一段我只問了一個問題,現場的老師如何在學生學習動機低落的時候,引發學生的學習? 也就是如何讓學生從「被動學習」轉變成「主動學習」? 請現場老師兩兩分組,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