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10月16日 星期二

導師的家庭作業

經美女同事們提醒,昨天我們班有個學生考試時狀況較多,例如忘了將答案填寫在答案卡上。又例如,考卷發下去時,請大家檢查有無問題,結果他快下課時,才發現他多拿了一張一模一樣的考卷,少拿了另一張。

今天一早和他對話,了解情況。

他是反應較慢的學生。但從表情看得出來,他很在意這些事。主要是擔心爸爸責罵,也生氣自己沒有注意到這些事。

我問他,你是故意的?或不小心的呢?

他回答,是不小心的。

嗯,這樣啊,那至少你已經學到考試該注意的事了,是嗎?下次再注意一點,就好。

這段時間和學生相處,我常被學生許多的小狀況弄到哭笑不得。

但想起《覺醒父母》裡的話,我這段時間又何嘗不是發生了許許多多的小狀況呢?

差別只是這些學生有導師,我沒有導師。

那麼當我做錯事、說錯話了,我希望別人怎麼對我呢?

是無止盡的責罵嗎?碎碎唸嗎?或立刻被處罰?

如果我自己都不想要這麼被對待,我也該對學生多點包容,適度引導學生,協助學生找出自己犯錯的原因,避免下次再犯就好。

只是很難啊,正因為很難,這才是我的功課。學生們的狀況正是讓我得以好好練習的功課啊。


我希望學生好好面對自己的功課,不要因為困難,就選擇逃避或作弊,那麼我當然也要這麼應對。

雲林品格英語學院林老師動人的回饋

謝謝雲林品格英語學院林老師這麼動人的回饋與肯定:

【讓你有感的三個畫面】

1.每次轉到後面時,就會看到輝誠老師坐在後面微笑點頭地聽著大家的分享。

2.馬老師和郭老師兩天的帶領,除了豐富的課程以外,也充分展現出一個老師的內在穩定的力量,還有不疾不徐的語速讓大家很舒服安心的被帶領著,以及充滿自信卻溫和的態度,讓我非常欣賞。



3.感謝自己非常非常投入兩天的課程,沒有一絲的分心或疲倦,筆記本裡滿滿的紀錄是我最滿足的收穫。


【主要學習與收穫】 

1. 魔鬼藏在細節裡

在學院的任務編組裡,一直是課程設計組的成員,對於問題的設計雖有一些概念,但經由老師們循序漸進的帶領,讓我更開拓如何問好問題的視野。過程當中會一直注意老師拋出來的問題,除了放在簡報上的示範問題之外,讓我一直有茅塞頓開感的是老師口頭拋出的問題,或是在看似平常的活動題目中藏著周全的設計,例如:「你們有沒有發現我在什麼時候發下便利貼?」;或是第一個活動藉由走30步一直到碰腳來讓所有人流動,並在圖片中平均分配各類型的題目等等,每一個細節的用心處理和到位,為的是讓參與的夥伴可以走向課程的學習目標,也讓我看到一個成熟的老師應該具備的臨場應變能力。



2. 體驗的重要性

幾乎在每一個主要課程前,老師都會帶領一個體驗活動,在有趣輕鬆的遊戲後透過老師拋出的問題來思考剛剛的體會,也藉由夥伴的分享來刺激腦袋去思考很多自己沒想到的面向,教學相長是我在這兩天感受到最棒的氛圍。

3. 足夠的時間/清楚的教學指令/完整的課程架構/適當的壓力/安心的陪伴/有建設性的回饋/具深度與廣度的討論/接納的態度/共備的力量/做對的事情的堅持與熱情。這些是我在這短短兩天的感動,實在很想要每一點都詳細說明,但好像太多太多講不完,只好用小標題呈現,但我會提醒自己感動是一時的,要練習與落實,這些很棒的東西才會變成我自己的,我們都要加油!



【疑惑建議與欣賞感謝】 

當初知道我們可以上學思達的課程時,學院夥伴是跳起來尖叫的,超級期待與興奮,因為我們知道雖然不是體制內學校,但我們想要孩子更好的心是不會比體制內老師還要少的。

第一天輝誠老師說學院沒有課程進度和學業成績的壓力,反而有得天獨厚的條件可以做這件事,真的是大大的一劑強心針,雖然學院有既定的課程與教學方式,但學思達的出現也許是我們檢視課程一個很好的時機,甚至可以地毯式掃描每一堂課的問題與討論,是否需要修改或增減。非常謝謝三位老師的帶領,我真的超喜歡這樣的上課方式與增能。

2018年10月13日 星期六

對自我慈悲

10/13日週末在苗栗大同高中帶領師生對話工作坊,我分享了自己學習薩堤爾對話的心路歷程。

一位學員有感而發寫下這段文字:

「感謝講師的分享,講師透過平日與學生對話的例子來說明對話如何進行,並提到即使前一刻有很棒的深刻對談,下一刻也是很有可能被學生的舉止惹怒,這是日常,讓我不會有學了薩提爾所以不能怎樣,或是應當如何的認知,比較沒有壓力。」

這是對自我的慈悲,當我能對自己多點寛容時,我的內在才能多點空間去包容眼前的學生。

很感謝學員的回饋,我愈來愈覺得如何能夠對自我慈悲是一件很重要的靈性作業。

*圖出自《當下的教養》一書



苗栗大同高中師生對話工作坊學員回饋


【最有感的三個畫面】

孩子對無表情父母的敏感、理性馬術師騎情緒馬、自我生命經驗冰山探索。

***
自己在角色樹裡不同情境下的角色模樣、色彩與位置;冰山事件的感受、渴望、覺察;學習利用觀察及傾聽等模式,經由他人的言語、行為,來進行深層的內在探討。



***
1進成老師的外在樣貌對應的身體狀況
2角色樹的傾聽練習
3兩匹狂奔的馬

***
1.播放「無表情的媽媽」的影片。
2.練習「傾聽」不予回應。
3.冰山實作練習。

***
1.琇芬老師分享自己的冰山故事,當老師試圖感受她的母親其實是期待女兒能陪伴她時。
2.大家分組練習傾聽與核對,時間總是一下子就過了。

***
1.夥伴在講小時候坐在樓梯上哭,我練習提問,覺得我好像真的看見那個畫面了。
2.研習的告示小黑板,很有創意,很有動能,很喜歡。
3.夥伴問答結束,我在回饋時問了一個問題,看著夥伴,我感到難過,夥伴眼淚就流下來的時候。

***
聆聽練習時,我從對方眼神中感到溫暖;童年故事冰山讓我深刻認識自己;當我試著只關心學生感受時,他們確實有著不同於往常的反應。



***
1、琇芬老師分享童年故事時,從有一點哽咽的感覺、忍住,到後來終於忍不住時,現場有很多夥伴也被觸動(當然也包括我),流下了眼淚(好想衝上去抱抱琇芬老師,只是不知會不會被進成老師打?)
2、進成老師分享小花對小竹霸凌案的對話內容,一步一步幫助自己釐清與核對自己平時跟學生對話時的盲點與困難
3、媽媽與嬰兒實驗的影片,真的每看必流淚,覺得被面無表情對待的孩子,內心是孤獨的,每次看都會被觸動,但不擅長表達情感的我,好像經常會不自主的這樣,真是羞愧

***
1.琇芬的真誠動人眼淚
2.每個練習時刻,大班熱烈討論的畫面
3.小組分享時,夥伴真誠關懷的眼神


主要學習與收穫

腦部科學知識的加強,幫助認識到一些行為有多麽正常,過往經驗的自我覺察,幫助我安定自己。

***
學習如何傾聽及好奇的切入方式;放慢步調、節奏、音量、語氣,練習覺察自我的生心理反應,探討自我內在的需求及想什麼。

***
1回到內在
2關注、好奇對方
3表達欣賞、鼓勵與肯定
4情緒對我們的影響,比我們想像深遠
5從心開始

***
學習如何有效傾聽,與人對話時不要害怕冷場或停頓和瞭解自己的冰山。

***
真心的關注對方,對自己也要慈悲。我們都在學習,會有卡住的時候,會有生氣的時候,會有做錯的時候,試著覺察自己,先把自己安頓好。

***
1.琇芬帶領冰山,讓我很驚艷。又看到進化,很是讚嘆。
2.除了自己的冰山,也試著寫出對方的冰山,讓我有不同的感受和觸動,也對小時候的事件有了新的理解。
3.試著和長大後的事件連結,對我來說是全新的練習。

***
1對話練習得刻意去做,不然很容易回到慣性。
2對話中要隨時提醒自己覺察自己的內在情緒。
3我要忍住給建議,做個認真的傾聽者。

***
即使已經經過多次研習與練習,但還是很難擺脫慣性的說話方式與姿態,我想,就像進成老師說的,我不必一直執著在高難度的學生身上用薩提爾,該找幾個普通難度的學生用薩提爾聊一聊了。今天的課程主要讓我學習到,放慢速度,有助於自己先覺察自己的情緒,以減少師生衝突的機會。



***
1.透過琇芬的分享,讓我對於大腦的運作又有了更清楚的脈絡
2.學到具體回溯的技巧
3.透過小組對話練習,對自己有了更多的覺察

***
(1)原來我是個不太探索自己深層內在的人,通常只關注表面問題,導致我也無法好奇別人的內在。

(2)對於越親近的人,我會用著更嚴格的標準要求對方。


疑惑建議與欣賞感謝

感謝讓我有練習對話的安全場所。疑惑是,我遇到我不喜歡的孩子,無法真心好奇時,我該怎麼應對。

***
謝謝兩位講師由自我的事件與成員分享,讓自己學習如何破冰的練習;看見自己慣性的思維,學習鬆動自我。

***
謝謝2位老師
你們詳細、層次的分享,
讓自己再往前繼續學習與練習,
再有能量回到課堂。
您與琇芬老師真的需要好好休息與照顧,身體的表達是非常真實的提醒。

***
介紹冰山理論時,謝謝講師以自身經驗分享。但是當自己實作時仍然容易流於聊天。要如何在理性聊冰山與感性對話間取捨,不容易。

***
感謝講師的分享,講師透過平日與學生對話的例子來說明對話如何進行,並提到即使前一刻有很棒的深刻對談,下一刻也是很有可能被學生的舉止惹怒,這是日常,讓我不會有學了薩提爾所以不能怎樣,或是應當如何的認知,比較沒有壓力。

***
謝謝進成和琇芬的帶領,如沐春風,再度帶來新的能量。這次除了學習,也更注意整個課程的設計安排,速度節奏的進行,很是讚嘆欣賞。

***
超理智的我,其實有時不是真的想知道學生怎麼了,我只想快快解決問題,讓一切運作正常。上完這兩次課後,我現在比較會追問學生的問題,希望貼近他們,試著和他們一同感受他們的感受。但這條路對我而言既遙且遠,不過現在有找到堅持下去的動力。真心感謝進成老師的帶領,讓我的教室也能灑下一方陽光,期待教室裡的每間心房都能暖暖的。

***
自己對於叫名字2個字這件事,還是很難克服,在下午三人小組的練習中,才發現原來我不是唯一一個有這種困難的老師,哈!

***
感謝琇芬老師的冰山示範,願意在大家面前坦露自己的情感,讓我們有學習的機會,那很不容易,我是個連掉眼淚都要偷偷擦掉怕別人知道的人,真的很ㄍㄧㄥ,尤其在學生面前,更是如此,但……回頭想想,我到底在ㄍㄧㄥ什麼呢?因此,我更欣賞琇芬老師了。

***
欣賞:
1.進成在角色樹的刻意停頓深呼吸的練習,對於平靜緩和自己情緒,非常有幫助。
2.琇芬重新拆解過後的課程,對於初學者而言,脈絡更清楚,也更容易理解了。

疑惑:
琇芬利用于美人事件帶領辨識情緒的期待是?

以我自己的感受而言,師生的情境脈絡似乎較能讓初學者的老師體會到前後差異。親子的情境涉及更親近的家人,在情感的帶入似乎會更加的困難。




2018年10月12日 星期五

雲林品格英文學院莊老師的精采回饋

看了好感動的回饋,謝謝雲林品格英文學院莊老師的精采回饋:


【讓你有感的三個畫面】

1. 老師在我們教案講解完畢時,立即口頭給予我們這組正面的回饋,甚至邀請我們把檔案整理好,他可以分享到幾萬名老師的學思達群組

2. 在Hit or Miss進行中,大家此起彼落激動地進行答辯,而老師卻還異常沉穩又有條理地繼續帶領討論。

3. 老師說即使分享到現在,我還是每次都會講到好像要腦充血,熱情的力道太令人難忘。


【主要學習與收穫】

1.設計好問題-
ORID之前在我們自己學院內部算是行之有年的學習,但這次老師帶到問題設計的概念真的很精彩,尤其是Hit or Miss這樣以小組進行討論與答辯的方式,以及具體、單元、核心問題的介紹&差別這兩個部分,讓我們從學院課程教案中較制式的ORID問題設計框架,跳到一種原來問問題可以反覆層層疊上的境界。

(活了一百萬次的貓繪本問題的設計和馬老師循序漸進地引導討論真的很讚!)

2.講師以身作則的示範-
如同我們教品格,強調老師在品格展現上的榜樣示範;我發現三位老師在談吐應對,很能夠接納每一種回答;但也能專注在問題的發展方向,不會因為學員的回答岔出軌道而拉不回來,這是主持的功力。


工作坊的文本選取有連貫性(例如:第一天可口可樂廣告影片-不以貌取人;第二天活了一百萬次的貓繪本開始前,就有一個以外貌判斷這隻貓個性特質的問題討論),但老師不明說讓我們從中去體悟,這些都是課程設計的功力。

馬老師提到學習問題設計,他和郭老師曾接連去參加一個五天的工作坊,總共去了三次就是為了把這個學問完全搞懂、熟練,然後接著說下一頁PPT就是最精華的部分(當下心裡想說,哇,我們會不會太幸運)這是自學能力中的堅持與認真。

老師樂意將上課內容分享給有寫工作坊回饋的夥伴,不知花多少時間設計出來的心血檔案,不藏私的分享,這是sharestart的精神。

3.跟夥伴彼此激盪出來的學習成果-教案博覽會
由於雲林學院因補強工程緣故,下學期整學期將暫停5天4夜的品格營隊,工作方向將改為到報名的班級學校上品格課程。

面臨現在時間緊迫的壓力,剛好這次全部夥伴共同產出的八份教案意外成了我們課程產出可運用的參考資源,這真的是這次秋訓最驚喜的收穫了!!

(進成案:真的太令人振奮了,完全可以了解這樣的喜悅啊,將發想的教案加以實現!)

 【疑惑建議與欣賞感謝】

1. 從學思達網站發現在雲林鎮東國小有位老師開放教室,若有機會也很希望可以和團隊夥伴一起去觀摩老師上課。

2. 幾年前投入體制外的品格教育原因是對於自己投入現行學校中能不能實現我的教育理念以及對於自己在中學的教學能力感到質疑;學思達點出亞洲填鴨式教育的問題,讓我深有感觸,但最令我驚豔的是,學思達所提出的解決之道真的是可行的,只是看教育者有沒有決心跟毅力想要改變跟堅持。

3.感謝老師,讓我比較明白了學思達的技巧跟精神,也謝謝老師對我們所有的回答、產出展現極大的包容跟支持。

**德不孤,必有鄰** 這次的工作坊讓夥伴們很受激勵!!

Thanks Sharestart. 

When SHARE starts, Learning never stops. 

(進成案:哇,有押韻耶,也好有深意,謝謝你。)

最後一個問題:

關於如何設計出好的問題,請問老師有沒有那些推薦的閱讀書目?

(進成案:關鍵在問、精準提問的力量、核心問題)

2018年10月11日 星期四

品格學院學思達課程設計工作坊回饋

謝謝輝誠的推薦,有機會前往宏達文教基金會協助培訓品格學院的老師進行學思達課程設計。


以下是學員的回饋內容:

【讓你有感的三個畫面】

破冰時收集了10個微笑與問候、撲克牌的互換和記分表上分數的變化、這兩天中每一個學員認真投入時的閃亮星星眼

***
1.夥伴產出的熱情分享
2.講師的認真引導
3.輝誠老師分享學思達


***
運用影片吸引大家上課專注力,透過影片引導大家思考問題,藉由影片延伸到品格

***
整組共同努力得到大家的鼓勵,看到白板上的藍點紅點陸續增加時,感到欣慰。在九宮格時,大家很努力的在擠出充滿創意他人意想不到的面向,及公佈解答時,其他組期待且專注又擔心的種種神情。在玩樂透猜數字時,馬上就和隔壁的猜到同樣的數字,雖然是結束遊戲,但反而是充滿驚喜的讚嘆彼此間的默契。

***
1.下課時間大家依然認真討論的畫面
2.輝誠老師分享學思達的熱情畫面
3.大家臉上露出享受學習的畫面

***
1、就定位看到各學院的老師
2、學思達三個字在螢幕出現
3、我的小組的標題得到最多藍點與紅點

***

Share star .看到大家為了教案而努力的樣子.撲克牌活動看到都無私幫助別組夥伴覺得很感動

***
1.大家離開自己的舒適圈,踏出去接觸人。
2.因著大家互相幫忙,從零分到五十分的記錄表。
3.專注且發光的眼神。

***
1.大家熱絡討論到連下課都沒想到。
2.院長也很認真的參與,十分上進。
3.學院的老師們都很熱情溫暖,真的是符合教授品格的最終目的,許多品格交織在一起發光發亮。


***
看到輝誠老師,最少的時間內創作一個品格課程,夥伴分享活了一百萬次的貓繪本中提出了一個很細的小發現。

***
1. 大家沉浸在討論教案欲罷不能 
2. 看圖答題活動,過程中大家有秩序地排隊依照指示(碰手肘、腳尖......等)進行 
3. 教案博覽會

***
1.大家一起為共同目標努力 
2.夥伴願意交換自己的撲克牌 
3.下課都還在教室討論

***
兩位講師在台上分享時的溫暖、柔和氣質及風範(也讓我好奇起自己上課時的樣子)、大家認真專注討論的樣貌、兩天下來雖然有些疲憊但是大家眼神依然閃爍發亮。

***
輝誠老師說從國中到高中的傳統/學校體制像監獄
撲克牌遊戲的結果
課程博覽會每個人各司其職又炯炯有神的神情

***
第一次的訓練看到最多夥伴在休息時間仍投入在學習中;小組內雖然有些成員不是很擅於表達卻可看到她們盡力的想貢獻自己;撲克牌活動彼此互助的畫面很感人。

***
1.夥伴一起設計教案
2.張輝誠老師眼睛發亮的回答學員的提問
3.學思達與自學的實踐方式

***
學習金字塔.玩hit miss的那個記分板,最後時大家都大幅增加了.課程博覽會的各組分享


【主要學習與收穫】

對於什麼是學思達有了更明確的概念,並在技巧和細節上有更多認識,尤其是共備的活動帶來了更多的活水。

***
透過小組組員與夥伴的討論分享與回饋,讓我突破了許多的個人盲點,了解自己必須增能的地方。

***
勇於開口說,尊重他人,仔細聆聽,透過討論方式,更認識自己的組員。

***
其實本身是課程設計與潛能開發科系畢業的,對於課程設計有非常高度的興趣,但也從沒想過可以變成這麼完整有架構的系統,也從中去體會到有這樣的模式更能夠迅速的把自己想傳達的分享給更多的人;目前也是擔任花蓮學院對外分享課程的一員,也好期待且充滿希望的,希望可以循序漸進去用這樣的模式推廣品格給更多的老師。

(進成案:謝謝你的肯定與欣賞,我們這二天的工作坊課程是夥伴彼此對話與持續共備的成果,有社群的扶持與共學真的很美好。)

***
看見不同的教育生態與教導方式,發現與學生對話互動的重要性,讓翻轉教育變成可能。一個老師可以影響許多學生,一份堅持可以創造無限可能,只要願意就從分享開始。


***
學習思考傳達,sharestart,真好。改變教育從你我做起,雖然這個技術我目前還只是略懂,需要多學習、體會、練習、實際演練,但已經往前踏一步了,相信未來的我會更好,也相信整個社會會因為我們學思達的理念而改變。

***

第一次了解到學思達,也才知道原來教育可以這麼操作和改變,也讓我更知道為了在面對孩子時應該用什麼方式去教育他們。

***
這兩天不只有聽,而是整整動了兩天的頭腦,每組創作出一個教案,很不可思議。也了解到交流的可貴,每個人提出一點,就創造出無限的可能。

***
大家其實在教學上的創意令人驚艷,從別組身上認識到,我還有許多在教學上該努力的地方,開心。

***
互相競爭互助學習,腦力激盪,激情火花,學思(達)從小;學思(達)不老。

***
學習到提問的層次,讓我知道在調整題目或設計題目的時候有一個大概的方向。

***
實際透過活動討論,課程有趣,也更了解學思達的慨念和對於學習者的益處,讓我收穫滿滿。

***
對於學思達有更深入的認識與了解,並且也在這兩天學習過程中不斷的去進行自我檢視以及去思考學院中的課程有哪些其實有運用到了學思達的概念、那還有那些是我們可以再去改進的。而在小組討論過程中也不斷的去發現自己的不足,去了解了自己需要再去加強、增能的地方。

***
1.老師第一天上半天的整體課程安排,令我學習到如何讓課堂的參與者有效且自願的融入到課程中。老師經由遊戲吸引人的要素,具體、不確定性、立即回覆、反覆性與意外性,這些特點都能將學員凝聚在一個共同學習與分享的場域。最後再用遊戲的結果向大家證明分享能產生更大的加乘效果,這個遊戲不僅增加了學員往後兩天參與課程的參與感,使學員更願意分享。
2.刻意控制使人失去活力與動力,隨機創造彈性與創新。
3.問題設計的三個類別,情境教學的繪本引導與核心本質問題的探討。
4.微型咖啡館與課程博覽會都讓所有參與者全部參與在課程中,沒有人可以搭便車,也沒有人能一直在小組裡扮演永遠主導者,在活動中輪流扮演主導、輔助、學習、回饋的四種腳色,每個人都能從四種角色與角度中觀察並且得到收穫。

(進成案:謝謝你這麼用心的回饋以及精準的觀察。)

***
認識一本很棒的繪本,學習了提問的技巧,可以運用在跟自己孩子共讀的時間。在設計教案時,從微型咖啡館得到的回饋,曾經覺得該教案不可行,想放棄了,大家再度集思廣益、突破困難點,產出的結果比預期好,並且相信是可執行的。

(進成案:這是共備最令人著迷的地方,透過對話交流獲得更多啟發。)

***
學思達是可以執行的學習模式,也是大有成效的學習方法,透過學思達的學習脈絡,學生自然呈現亦合作亦競爭的節奏,十分令我欣賞。

***
需要很多專注來體驗,如何從活動中帶領想讓學生學習的議題,相對地老師本身就要做足很多課程相關的準備。很希望有機會可以多參加類似的活動,激發更多的腦力與創意。

(進成案:這就是學思達老師不斷自我進修的動機啊,因為看到學生參與的投入,就更期待能學到更多相關的能力,這也是很真誠的身教。)

【疑惑建議與欣賞感謝】

謝謝郭老師和馬老師的認真規劃,讓這兩天的課程與活動充滿細膩和溫馨,在你們身上我看到了堅持最動人的力量。

***
總在透過老師活動前的引導,與活動後的解說後,讓我有豁然開朗的感覺。

(進成案:很開心我們的課程設計原本的用意能被看見與欣賞。)

***
上課方式很生動、活潑,而且要常常運用大腦思考老師丟出來的問題。

***
想請問在花蓮有哪位老師也是學思達的成員,能夠接受開放教室嗎?想要找個機會真的到有在教育現場執行的老師班上學習且拜訪,並藉由我的看見,再去分享且推廣學思達和品格之間的共好,期待能在花蓮區域能夠創造更多新的火花。非常感謝三位老師們的分享,我願意用我的投入和行動,來去回饋你們這兩天無私的分享,也同時讓花蓮的孩子受惠。

(進成案:花蓮新城國中的賴錦慧老師,面對偏鄉的孩子,運用學思達與薩堤爾持續陪伴,令人動容。他很歡迎夥伴前往觀課對話。)

***
很欣賞學思達的教育方式,讓孩子有更多的可能被看見,更讓人感動的是老師們想翻轉教育的行動力與熱忱,謝謝老師們的用心和無私的分享,讓改變成為勢在必行。

***
學思達在我踏入工作坊之前還只是一個模糊概念的名詞,這兩天的聽課、討論、分享,讓我更了解學思達,也覺得我可以是其中一名對台灣教育有影響力的人。感謝也感動台灣有這樣的人才會有這種想法產生、更感動的是越來越多人努力的把學思達推廣並實作下去,願台灣更好。

***

我覺得這次的活動真的讓我收穫滿滿,這兩天的課程對我來說是很新鮮的,謝謝老師們在這兩天的分享。

***
我很感動可以看見一批滿了熱忱的老師,對台灣的教育無私的付出,因為有你們,帶給台灣孩子們無限的希望。

***
學院為了在各地都要保有一樣的教學內容,所以教學內容都盡量採取一樣的模組,但其實各地的民俗風情及學生程度都不盡相同,能否有讓老師像這次一樣,只給予主題,例如負責,但卻可以讓老師自由發揮內容及活動的可能呢?

(進成案:我會將你的提問轉給學院唷。)

***
感謝老師們設計的引導方式 讓我不知不覺中不斷思考與參與,探索自己的想法發現他人的創意。

***
以前還是學生的時候就接觸過幼稚教育裏頭的主題教學和角落教學,學思達對我而言是比較適合幼稚教育以上的開放式教育,但概念是相近的,就我知道的台中愛彌兒幼兒園就是走這方向,也小有名氣。

經過這次的活動我也更加清楚自己要加強的能力有哪些,感謝老師們帶來的活動與指引。

***
不同的課程活動搭配巧思設計,讓在場老師們有高度的課程參與度,期待能夠學以致用。謝謝你們 辛苦了

***
謝謝郭老師以及馬老師這兩天這樣認真地分享,也謝謝你們不斷的在注意我們的情況並且進行調整,希望這兩天不是只有我們有所學習及收穫,如果從我們的回應甚至是產出中也可以帶給你們一些想法或是收穫,我們定然也會非常開心的:)

(進成案:我真的從各位身上學到很多,大家發想的教案以及投入設計教案的專注,都讓我深深撼動。)

***
老師們將遊戲、理論與實務恰到好處的融合在一體,讓我們在工作坊中體驗、感受學思達的概念,學思達是內化的學習知識的過程,讓學習變成最有趣的事。

***
很喜歡兩位老師的教學風格,上課的節奏適中、帶領的活動很有趣,設計教案的學習對我們的學院老師很有幫助。
因為知道11/3將開Satir研習時,11/3當天已安排事務,無法調整行程,以致無法參加,深感可惜。不知能否在2019年初再開辦Satir研習,讓這次無法上Satir的夥伴能夠前往學習?十分感謝。

(進成案:我會將你的期待轉給學院參考。)

***
1.這課程可以很活用遊戲做為媒材,再切入要探討的議題與核心架構。
2.某部分是否也有體驗教育的概念在裡頭呢?
(進成案:是啊,我和琇芬的課程設計受到體驗教育的影響甚多。)

2018年10月5日 星期五

如何面對孩子的犯錯——看見內建的「爸爸app」

個性幾乎完全是與生命中重要人物互動的產物。

—— 蘇利文(Harry Stack Sullivan)

昨晚睡前看了《覺醒父母》第16章:孩子犯錯了,怎麼辦?


這本書根本是導師養成路上的寶典啊。

這二週,我愈來愈回到以往的慣性上,對學生犯錯愈來愈嚴格,這時忽然看到這篇文章。

深深觸動了我。

「想要孩子能從錯誤中學習,首先就必須讓孩子能夠對犯錯免於恐懼。」——《覺醒父母》,257頁。
「過錯不需要被視為某種必須長篇大論地訓斥或受處罰的事,而是通往學習的一扇窗戶。」——《覺醒父母》,258頁。
孩子犯錯是學習的機會,但我常常讓學生帶著恐懼。

為什麼我會學到這樣的觀點——

不論是無心或故意,犯錯都是不可以的,需要被嚴肅提醒、指正或處罰。

為什麼我和他人相處時,只要對方犯了點錯,我會難以容忍?

因為我就是成長在這樣的環境中——

一點小錯,甚至我已努力避免犯錯仍然還是會被爸爸們(成長過程中的多數大人)大吼斥責。

爸爸們老了或消失了,很少人對我如此了,但童年爸爸們教我的應對姿態卻在我的內在駐紮下來了。

我的內在已經有了一個「爸爸app」常駐。

當我逐漸明白自己的觀點如何養成時,內心升現了許多複雜的感受。

一種釋懷。

一些悲傷。

憤怒少了。

對爸爸們的憤怒少了許多。

這是我的錯——我看見了是我用慣性的觀點和應對姿態來對待學生的犯錯

「每當我們犯了錯,首先要做的是原諒自己,以慈悲心對待自己,然後放過自己。」——《覺醒父母》,258頁。

因為,我們就算成年之後仍然不斷在犯錯啊。但我們願意別人用嚴厲的方式來對待我們的犯錯嗎?

「換句話說,我們做了數不清的錯事,卻要我們的孩子在他們年輕的生命階段『不要』去做這些事,僅僅因為我們告訴他們這些事是錯的!我們怎麼敢以如此高傲和盛氣凌人的姿態去評斷他們、告誡他們呢?只因為他們做了我們正在做的事,而我們只是沒有一個家長不斷盯著我們、等著斥責我們嗎?」——《覺醒父母》,258頁。

更重要的是,當我以這樣嚴厲的方式對待學生時,青春期的學生會「築起高牆把自己的感覺圈圍起來,不讓我們接近」(和學生失去連結),但在此同時,孩子也深深受傷和無助。

「如果孩子將自己的無助感轉向內在,很可能會縮進保護殼裡,將自己是『壞』孩子的信念內化;反之,如果他們的無助感往外發洩,可能會想要以牙還牙,霸凌就是這麼來的。一個會霸凌別人的孩子,就是在成長過程中感受到力量被剝奪的無力感,而將它深藏在心中又是如此令人難以忍受,導致他們去欺負那些比他們弱小的人,讓對方也感受到自己遭受的折磨。孩子霸凌別人的原因,往往都是因為他們自己的內心也充滿了痛苦。」——《覺醒父母》,260頁。 
孩子霸凌別人的原因,往往都是因為他們自己的內心也充滿了痛苦。

這段文字讓我喃喃不已。

我想起了任教多年許多孩子的身影,尤其當我看見他們的父母到校晤談時,才恍然大悟。更艱難的是許多不願意到校晤談的父母們。

原來我和許多父母一直是加害者。

「年輕人的暴力行為是源自於在親子互動中感受到的無力感。」——《覺醒父母》,260頁。


那麼未來我該如何做呢?

1、以身作則
「孩子會藉由觀察我們面臨壓力時的反應,學習如何處理自己的情緒。每一天,我們都有許多機會以身作則,為孩子示範如何自在地面對自己的不完美。這意味著我們要接受創痛、過失及所有的言行舉止,在相當大的程度上都是出於無意識這個事實——無論我們有多麼地自以為是在覺知的狀態下。」——《覺醒父母》,261頁。
「我們要讓孩子知道,生活再怎麼糟糕、不如意,都有機會在情感及靈性上挖掘到寶藏。一旦孩子明白這一點,就不會害怕失敗,並能接受犯錯是人生裡不可避免、甚至是不可或缺的一個面向。」——《覺醒父母》,261頁。
2、將心比心
「當孩子做錯事時,考慮怎麼處理之前,先想想如果換成做錯事的是你(父母、師長),你會希望朋友們怎麼處理?我們會想要被當成三歲小孩,不停受到斥責或說教嗎?」——《覺醒父母》,261頁。
3、正念覺知
「在幫助孩子探索導致他們犯錯的原因時,我們必須先讓孩子跟自己的過錯拉開一點距離,退一步來看。有覺知的做法是等待個幾分鐘,直到所有情緒化反應都平息下來後,再帶著慈悲心與孩子一起安坐,以完全不帶評斷的方式處理孩子的過錯,並告訴他們如何從中汲取教訓以供未來運用。」——《覺醒父母》,262頁。

「幫助孩子了解『原因』,是教導他們寛恕的最有效方法,因為了解犯錯的原因能給予孩子做出改變的力量。遺憾的是,我們在處理孩子的負面行為時,通常沒有耐心去釐清行為背後的原因,反而忙著處理『事件』。然而,只有透過了解箇中緣由,我們才能幫孩子打造出一條通往改變的道路。...或許犯錯的原因是短視或同儕壓力,或許只是單純地資訊不足或做出了差勁的判斷。我們不必對這件事窮追猛打,只要單純地觀照它,然後繼續往前走。」——《覺醒父母》,262頁。

【小改變,大成效:遊戲化情境課程分享】

  今天前往嘉義輔仁中學分享「遊戲化情境課程設計——學思達與師生對話」。 整個過程總共90分鐘。 我將課程分成三段來進行。 第一段我只問了一個問題,現場的老師如何在學生學習動機低落的時候,引發學生的學習? 也就是如何讓學生從「被動學習」轉變成「主動學習」? 請現場老師兩兩分組,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