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9月19日 星期二

十全國小李笙帆老師觀課心得

觀課日期:107.9.19週二上午
觀課老師:十全國小李笙帆
授課老師:英明國中郭進成



感謝進成老師願意開放教室,讓我和教學夥伴一同進入班級觀課,雖然素昧平生,但老師仍然很親切地與我們議課交流。

看著學生在老師的帶領下,漸漸習慣「自學」的態度、培養「思考」的能力及愈漸成熟的「表達」,這都不是一蹴可幾的,然而,在老師的堅定下,就是能夠達成這樣的目標。

今天,我感受到了「學思達」的魅力,翻轉教室的能量,更重要的是看到在教育現場辛苦耕耘、不斷精進的超級優秀老師----您。

這難忘而寶貴而受用無窮的經驗,將為我帶來成長,進而回饋給自己的學生,謝謝您的指導,以下是我的觀課回饋。

一、收穫
(一) 課前備課編製引導單:
老師事先設計引導單,讓學生能夠事先預習,且讓上課能夠更加聚焦重點。引導單根據學思達的精神、閱讀理解策略及會考重概念來進行編製,以素養、能力為導向的問題意識引導單,確實能幫助學生學習理解。



(二) 學生討論時,教師各組巡視協助:
老師在指導課堂討論時,能夠幫助較弱勢的同學,甚至會直接坐在學生旁邊給於協助;老師也能兼顧各組,讓大家都能回到問題本身,翻看課本進行檢閱、討論、理解。

有些學習動機較薄弱的學生因為同儕的影響,也會願意打起精神來思考討論。

(三) 善用「計時器」:
老師運用「計時器」,不僅能掌握課堂時間、節奏,更能幫助學生在有限的時間內進行討論學習。

(四) 抽問技巧:(隨機抽問、重點抽問、快問快答)
當各組討論出答案時,老師會讓各組「亮牌」(組長把白板拿起來給大家看),接著讓幾個小組回答,若有不同答案的,也會再讓學生說明澄清。

此外,在各組討論過後,或是老師歸納重點後,老師也會隨機抽點同學回答、快問快答加分,讓所有的同學都能聚精會神學習。

(五)教學策略:(作筆記、畫重點、找關鍵詞、畫樹狀圖、歸納重點……)

在課堂中,老師會教學生學習閱讀策略,在這堂課中,我看到了老師教學生分辨「T圖」、「T表」及畫「樹狀圖」……等,老師也在引導單上刻意畫出不同的歸納圖,讓學生不能只是抄寫,而是要自己理解吸收後才能寫出來。

而「畫重點」這工作,不是老師用念的,是讓學生自己整理、歸納出重點後才畫下來,真的有效培養學生「思辨」的能力。

老師請學生用「一個最精簡的詞」來說明、分辨民主和獨裁政體,有學生提出:主權在民、民意監督……等,老師最後並沒有要求學生一定要寫哪一個,而是告訴學生自己決定筆記,要自己看得懂、能了解的,這能夠將學習的責任回歸到學生身上,這樣的引導技巧非常好,也讓人驚艷。

老師引導學生把「標題縮短」(找關鍵字),原本的四字標題到最後聚焦在兩個字,學生學會抓重點,幫助歸納理解。

(六)學生發表,老師釋疑
學生發表時,老師會比較各組的異同,如果是討論失焦的小組,老師會請學生再次解說,若還是無法理解,在不影響班級課程進行下,會在下課後留下來個別解說,老師盡可能澄清學習迷思。

在同學發表時,老師會說「請大家看著某某同學」,這樣的提醒是很好且必要的。

(七)分組競賽,個別增強
老師運用分組競賽的方式,可以讓小組成員互助合作,彼此激勵;個人回答問題也能得到加分的機會。老師拿具體的「增強牌」加分,是很好的方式。若整組沒有得到六分,必須留下來擦桌子,這也可以提醒學生認真學習。

(八)柔軟而堅定的課堂管理
在課堂中,並不是所有的學生都能有效學習,有的學生甚至會說一些題外話,但老師能夠有好的回應,讓學生在課堂中有安全感,而老師也能管理班級秩序。老師所下的指令都是溫柔而堅定的,會要求而徹底執行,學生因為老師的關懷用心而更願意努力學習。

(九)老師統整歸納重點
在課堂上,雖然大部分的時間是學生自學、討論,但需要澄清重點時,老師會歸納釐清,例如在看一張重點圖表時,老師請學生「手指著圖」,這樣的教學策略可以讓學生更專心、理解重點。

二、疑惑
(一)「引導單」的使用時機?
今天有向老師提出「引導單」使用時機的疑惑,老師說明一個單元製作一張引導單,用共備的方式產出。引導單的設計力求「精簡聚焦」,必須要刪除次要的資訊,幫助學生學習重點;也要以「能力素養」為主軸來設計,培養學生自學的能力。

「引導單」是在課前發下,每次上課都要和課本一起帶著,有許多同學都是直接夾在課本裡,老師上課會搭配使用。

(進成案:課堂引導單的設計,很感謝有公民共備社群夥伴的協助才能產出,讓我知道許多學習弱勢學生的需求,許多課堂的常規問題,很可能就是因為這些學生無法參與課堂所導致。如果學生根本看不懂教科書,如何自學呢?當我覺察到這一點,決定開始將閱讀理解策略放進課程當中,幫助這些學生。目前已經看到一些令人驚喜的改變。)

(二)「板書」使用較少?
在老師的課堂,很少使用板書,學生是將討論的結果寫在白板上作答,而整堂課也以學生自學討論居多,因此板書使用自然少。

(三)是否因各班學習風氣不同而影響成效
每個班級的學習風氣不同,會不會有班級無法使用「學思達」來進行教學。老師認為是不會影響的,首先是老師有清楚說明要求規定,並徹底執行;此外,這樣開放討論的課程,反而有助於學習動機低落的孩子,因為同儕間會互相學習影響。

三、建議
真的不敢給老師建議,以下提供我的淺見當作參考:
(一)是否讓學生站起來回答?
在2016海峽兩岸教學觀摩會時,會中有老師提出疑義,就是大陸的老師會要求學生站起來回答,而台灣的老師則不會要求,因此學生習慣坐著回答。這個議題在當時會議中引起滿大的討論。

我自己經過思考後,認為「站著回答問題」不是要尊師重道的優越感,更重要的是學生站起來回答問題時會更加謹慎專心,因此,經過海峽兩岸觀摩會後,我開始會要求學生站起來回答問題。我並不是所有的問題都要求起立回答,如果個人簡短的生活經驗發表,坐著就可以;如果是經過整組討論後的重要發表,我就會要求學生起立回答或上台發表。
這點可以提供老師參考。

(進成案:謝謝你的提醒,未來會試著這麼做。)

(二)要求學生回答「完整的句子」:
在學生回答問題或發表時,我發現有些學生沒有用完整的句子,會缺少「主語」。建議老師可以參考溫美玉老師開發的「觀點卡」(我認為…因為…、我的觀點是…因為…、我質疑…因為…、我推斷…因為…、我同意…因為…、我不同…因為…意、我預測…因為…),用這樣的方式或許可以鷹架學生的發表。

(進成案:很棒的建議,很受用。)
    
(三)下課時說「謝謝老師」:
 老師教學認真又辛苦,建議老師說「下課」後,讓同學回應「謝謝老師」,同學可以不必制式化的站起來行禮,但可以讓學生學習到感恩感謝。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小改變,大成效:遊戲化情境課程分享】

  今天前往嘉義輔仁中學分享「遊戲化情境課程設計——學思達與師生對話」。 整個過程總共90分鐘。 我將課程分成三段來進行。 第一段我只問了一個問題,現場的老師如何在學生學習動機低落的時候,引發學生的學習? 也就是如何讓學生從「被動學習」轉變成「主動學習」? 請現場老師兩兩分組,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