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5月23日 星期三

和自己說話(期待)

我被學生小力的一句話激怒了。

我注意到自己的情緒,試著讓憤怒有一個存在空間。此時此刻,我意識到我想破口大罵眼前這個孩子。但我沒有,取而代之的是以下的表達:

小力啊,你這樣對老師說話,我很不舒服啊。我有些生氣。你不該這樣對我說話。很不恰當。你知道嗎?

我其實知道小力為何會講這些話,他是好意,但沒有考慮到我的感受和立場。這不就是學生嗎?

雖然如此,我可以為自己的感受和立場有所表達,我可以先照顧好自己的感受。

這是我對自己內在感受的照顧。我表達了自己的需求和感受,但也試著不要太傷害學生,我生氣了,因為我覺得我的界限被小力侵犯了,但我可以選擇如何回應。

當下,我為自己的情緒爆炸感到自責,覺得自己怎麼又生氣了,為何不多照顧小力的感受呢?

試著對進成說說話。

進成啊,你選擇多照顧自己的感受,有什麼問題嗎?雖然你是老師,但你也是一個有感受、有情緒的個體,每個人都要先照顧好自己的感受和需求,懂得捍衛自己的界限。這件事本身沒有太大問題。

進成啊,讓我好奇的是你對自己有什麼期待呢?

進成:我希望自己能多照顧學生的感受和需求。

進成,我了解。那麼一旦你能多照顧學生的感受和需求,你可以得到什麼呢?

進成:我才是一個好老師。

進成啊,我注意到你回答時,眼眶有些淚水,怎麼了?

進成:我覺得有些難過、悲傷。

進成,我知道你難過、悲傷。你願意說說看這些難過和悲傷嗎?

進成:我發現我對自己很嚴苛。明明我這麼努力了,怎麼還給自己這麼大的壓力。

進成,看起來,你看到了自己的狀態。現在你有什麼感覺?

進成:嗯,覺得自己放鬆了許多。我沒什麼好自責的。未來我會像今天上午這樣,懂得適當表達自己的立場和感受,但也會試著不要太傷害學生的感受。

2018年5月22日 星期二

國昌國中李貞儀老師開放觀課

貞儀這學期接受基地班的邀請,願意開放基地班共備成員前往觀課。

對他來說,這是一件很不容易的事。他不斷的說他壓力很大,很緊張。

但因為我們都是英明國中跨校社會基地班的社群成員,所以我們先透過觀課前的共備過程,大家一起協助貞儀準備課程,進一步我也邀請他,如果他願意的話可以先來觀我的課,或許可以帶給他一些想法。

他真的很積極立刻行動,前來我的課堂觀課。議課時,他回饋他看到我運用課堂引導單來協助學生學習,和他的上課有些不同。好奇問他有哪些不一樣嗎?


他表示他在上課的時候多半是由他自己講述再搭配簡報和學生互動,而我的方式是不斷透過講義(課堂引導單)問題的引導來協助學生去學習與思考。另一個讓他印象深刻的地方是我和學生互動幾乎沒有講到任何題外話,而是不斷圍繞在課程的核心概念進行教學與學習。

這樣的上課方式和他原本的習慣有很大的差異,但也觸發他去省思。所以他考慮也像我這樣設計講義並調整一些課堂流程。

好奇他想改變的理由?

他回答以往他上課會有比較多的講述和提問,課堂師生互動也很熱絡,但他有點擔心學生真正的學習狀況到底如何?往往要等上完課了,考完小考甚至段考後,他才發現學生的學習狀況與迷思概念在哪裡,但這時如果要再調整並進一步講解也有些來不及了。

很感謝貞儀這麼深入的課堂觀察與自我剖析,我也坦白相告自己的課堂調整也花了好幾年的時間,才漸漸調整成較符合自己期待的模樣。對我來說,前幾年自己的備課重心是課堂情境活動設計,一直要到這學期才開始思考如何編寫課堂講義,老實說,這個過程很漫長。但我也學著去接納自己慢慢調整改變就好,畢竟不存在完美的課堂或教學,我只能邊做邊學邊修正調整。

很珍惜夥伴來觀課,我自己因為隨時開放觀課,經由這樣的歷程,讓自己成長很多。包括自己的內心與看待自己的目光都改變很多啊。貞儀最後對我說,他今天真是來對了,他有許多收穫。

我也相信一旦我有機會進入貞儀的課堂,我也一定可以學到很多。

等到前往國昌國中的那一天,拿到他的講義,我發現他編寫的講義更好了,包括問題的設計、迷思概念的澄清,他都能夠為孩子著想到!令我驚豔不已。


還有更多值得我學習的地方,例如他運用不同版本的教科書內容來作為學生思考與討論的補充資料;例如他將問題仔細切割,避免一個問題包含太多問句,可以更有效的引導學生閱讀與思考。這些都啟發了我,未來我也想這麼效法。

結束觀課後,驚豔不已的我好奇地詢問,如果不是這一次答應讓大家來觀課,他會做這樣大幅度的調整嗎?


他微笑著說:他猜想自己可能會把他看到的、想做的先放在心裡面,但不見得會採取行動。

我對他說,聽起來這(開放觀課)似乎是一個正向的壓力,幫助你進行一些正向的調整與改變。

另外讓我好奇的是進行了這個改變,實際上完一堂課之後,這樣的改變你的心得是…?

他接著回答他覺得似乎還不錯。和以往相比,只有投影片,講完之後學生聽過去是不是就代表他真的了解了,這是很難判斷的。但現在至少透過這樣的講義設計與課程安排,學生可以自行找尋資訊並和組員共同討論,他就可以從學生的回答中,了解學生的學習情況。

那有沒有什麼擔心?

他當時還沒想到。後來他在線上共備時提出了一個疑問?他擔心的是進度會不會太少?夥伴回應他還好。

擔任輔諮教師的這二年,多次帶領各校的課程共備、觀課與議課,我有一個深刻的體會。我的體會是當教師自主透過這樣的公開觀課進行專業對話,對彼此的成長專業提升真的會有直接且明顯的影響。

回過頭來真的很感謝全教總、高雄市教師職業工會以及教育部成立這樣的基地班共備社群計畫。老師們得以展開互信友善、支持陪伴的互動,才能慢慢地打開更多老師的內心、降低老師們的疑慮與擔心,最後自然能讓彼此走進彼此的教室互相學習。

2018年5月20日 星期日

30件被拒絕的事

昨天對話工作坊志仲讓我們書寫30件被拒絕的事件,無論大小、無論時間久遠,在書寫的過程裡,一時之間我勉強只想起六件事,好像我被拒絕的次數似乎很少。

一開始覺得自己彷彿是幸運的,這意味著自己提出的要求大部分都被滿足了,另一方面漸漸覺得會不會是我根本很少提出可能會被拒絕的要求和想法?也就是我根本是害怕或者是恐懼被拒絕吧。



當別人拒絕我或我以為被人拒絕時,我會感到受傷與難過,胸口像是缺了一個大洞。受傷意味著我失去了很在意、很珍惜的事物。那麼我失去了什麼?

直接聯想到的是每一次當我被別人拒絕時,我或許就認為自己被否定一次吧?也就是這些拒絕象徵著:自我是沒價值的、別人不看重我(冰山的渴望層次)。

很有意思,這個練習讓我看到更多以往自己沒意識的部分。那麼值得探尋的是這份恐懼和害怕的背後到底是什麼呢?以及這一份恐懼或害怕的背後是怎麼來的呢?

怎麼了?

我怎麼無法從自己的內在去肯定自己呢?我為何必須從他人是否接受我的請求或者是透過他人對我的看重,來肯定自己呢?這份內在的感覺是什麼時候開始的?似曾相識嗎?

這時童年的一個圖象浮現了。這個圖象太鮮明了。想起這個圖象,眼睛會熱起來。

另一方面透過這個書寫活動讓我訝異的是從這些被拒絕的背後,我也察覺到自己的某種正向特質。

比如說當年教甄考了3年,從第一年的自信滿滿卻慘敗不已到第二年患得患失戰戰兢兢仍然失利到最後一年的考取榜首,我考上的第一念頭居然是想回母校分享自己的教甄心路歷程來協助學弟妹準備教甄而不是出國去玩或把自己的資料上網出售,即便如此,母校似乎認為我是補習班招生代表而拒絕了我回去分享,我居然又想方設法透過自己認識的人脈最後才順利回母校分享。

回顧自己這一路走來,真的很好奇,我怎麼會這麼熱於和人分享呢?即便許多時候,遇到一些讓人洩氣的事或讓人質疑我的初衷,我仍然想和人分享呢?

對話練習時,夥伴Lisa好奇我。我也好奇自己。



這個進成從童年開始就是如此,很大的受傷有一部分也是來自於童年的自己想幫助別人時,而被自己的爸爸狂罵、羞辱潑冷水。

進成受傷了,他仍然想幫助別人。

天啊,我好想和童年的進成說說話,小進成啊,你怎麼做到的?

Lisa繼續問我,家裡的大人也有類似的特質嗎?

有啊,我的媽媽,媽媽一直是家族或鄰居裡的太陽,他很容易就讓身旁的人感染到他的溫暖。但有一部分是我天生的人格特質吧。

未來,我應該還是會因為被別人拒絕而受傷,只是受傷時會比較輕微,但我還是想和更多人分享自己的所學與幸運吧。

2018年5月18日 星期五

第三次心靈書會回饋:最大的學習與收穫

第三次心靈書會回饋:最大的學習與收穫

1、把自己莫名的悲傷放下,更能面對自己,調整對他人的看法及願意信任別人

2、了解書中所提到的各種心靈創傷帶來的成人影響

3、獨學而無友是最讓人感到寂寞和孤單的。參與書會,除了可以強迫自己讀完這麼大部頭一本書之外,還有人與人之間的互動和連結。我最喜歡的是當在書會中我藉由書的內容進而提出自己的想法,並且得到書會夥伴們的共鳴時,那種彼此想法與想法之間的同鳴共感,彷彿我不再是一人獨奏,而是交響樂團中的共伴協奏,彼此激盪出更美妙的音樂。 
雖然進成是藉由這本書讓我們聚在一起,但除了書本的內容知識、夥伴之間的解惑說明之外,我們一起討論對談、我們情感也藉由這樣的良性互動而連結。 
我不由得想起書中所說:「對依附的需求永遠不會減少。大部分的人都無法忍受任何一段時間完全不與他人互動,……任何方式都好過與他人毫無關係或完全疏離的淒涼感受」、「孩子會不計一切代價讓自己感覺到被看見、與他人有連結」(126頁)人是群體動物,人的大腦構造和思維方式都是為了群體生活而誕生發展。 
以書為起點,但我們卻有更多的依附和連結,更深的情感互動,更頻繁的對話練習,更好的充電療癒,更飽滿的正向能量,讓我們回到各自的生活圈和工作領域得以面對更多想和我們連結的人,把書會的美好體會迴相給他們。

4、更快理解書要表達的意思

5、學會更多的傾聽與對冰山理論的初探

6、太精彩了,收穫好多,希望本校的讀書會也能帶起來。

7、為了參加書會,所以勉強自己去看這麼厚厚厚的一本書,大家的討論及分享讓自己有了更寛廣的視野,謝謝大家! 對於進成老師引導傾聽及核對活動時,描述事件利用角色樹這張可愛的圖來選定對方和自己的姿態、位置,更容易揣想對方的內在;並看看自己的內在以及對未來的期待,更清楚整個架構及方向,我想對於不善表達的我及孩子而言,有了這張圖比較知道可以從何說起,很謝謝您這個超棒的分享!

8、先了解自己,進而去幫助別人,每次的與會,都讓腦袋很脹,問題不斷浮現,然後不停地想為什麼,可以怎麼做比較好。

9、知道自己缺很多很多,然後期望一點一滴補起來

10、這麼厚一本書,藉由讀書會,我才能加速完成。在讀書會中聽到的觀點,有互相交融,也看到自己未曾留意之處,還有同組分享了彼此生命狀況,刺激許多連結,真是感激這樣的聚會。 
最大的收穫仍是薩提爾的冰山理論,還有郭老師讓我們練習的「傾聽」與「核對」這真是不容易。但和夥伴練習過一回後,讓我這個緊繃的家長,感受到接納與被理解的溫暖,想把這樣的美好經驗,在心中撐出多空間來多善待關愛孩子。謝謝自己願意踏出參加,真心感謝參與的夥伴分享,更謝謝郭老師無私推廣這麼好的聚會! 

11、參加進成讀書會第三次的心得,在讀書會之前一個小時,我使用上次老師用「我、你、他」人稱換位的方式,檢視一個學生的心理狀況。 他上週被我抓到謊報成績、又欺騙師長的作為,在多方核對後確認學生的意圖及行為,與導師、輔導老師商談是否該生有特殊狀況後,被我依校規記過。 
我的第一時刻想的是,他為什麼要這麼做?既然在意成績,為何不好好念書,證明自己的實力?後來,我想的是,冰山底下的其它原因是甚麼?是因為家裡對他的期許VS.他不想表現差VS…… 在面談之前,我說我不想用說教的方式跟你談,請你用「我、你、他」的敘述方式,聊聊你這段時間經歷的感覺。因為之前的自白書顯示表達力不是很好,所以,我請他都用書寫的。 
過了一些時間,檢視他寫好的回應是:「我不小心……」、「你不重視……不能辜負導師的辛苦奔波」、「他很衰……」,嗯……坦白說,我當下看到是很難過的,尤其是最後「他很衰……」,因為被我抓到所以很衰嗎?我覺得當下的感覺是,我的輔導諮商技巧不夠,無法可以成功輔導他的觀念偏差,他的表情木然,消極的態度也讓我無法繼續下去,只想整個自囧人囧。我最後說了幾句勉勵的話結束。 
接著下午就來七賢國小畫了角色樹,1.是孩子,趴在左邊地上,紫色的內在咖啡色的外皮混雜,代表他混雜的思緒下有著一個很有創造力的內在; 2.是我,站在最高的樹上插著腰,整個人在事發當下紅通通,頭上黑色花媽髮型的線條代表阿砸,又生氣又要告訴自己理智抽絲剝繭處理四層人事對話。 3.是我對自己的期盼,我希望自己是柔和的有活力的膚色,一顆大大的幫浦十足的愛心支持、有三隻眼睛(像二郎神楊戩可以看到看不到的事)、頭頂時刻散發鮮活(淺藍色)、睿智(綠色)、包容(深藍色)、雙手有力扶著、頂著他一把前進。 
不過後來想想,諮商輔導本來就是一條漫長的路,用陪伴一個生命的態度來看待,而不是想求速效立即妄想矯正成功,我們自己要改正一個觀念都要時機成熟了,更何況是觀念偏差不成熟的孩子,把自己放在至高點來看、看看進成的文字和其他讀書會同學的會饋,心裡會好很多。 這是我昨日最大的即時心靈補給了! 至於讀書的部分,內容很多印證到我與他人的相處狀態,以前覺得很怪很怎麼樣的事情,在書上很多都有解答,也不會去責怪對方為何有冷漠、忽視、反應遲鈍或著沒反應的狀態,和同伴聊聊,會有不同的火花,再繼續同理、驗證下去吧!突然覺得太晚讀這本書了,謝謝進成、毓秀的陪伴! 好多火花!BROVO!

12、雖然年假已經很拮据,還是報名了這個讀書會,結束後更加確定這是正確的選擇,雖然這二天又跟孩子有衝突,也質疑自己的能力,但細想進成老師要付出的時間精力壓力更甚,成本更高、犠牲更多,同學們(書友們)甚至有很多是為了學生,我是為了自己,為了孩子,不能放棄。非常謝謝介紹我的同學媽媽,也非常感動老師的付出。

13、1.平時因為各類事務繁忙,雖然有很多書想看,但很難可以專注下來看,參加書會,一來鞭策自己不得不看,再者有許多人可以共同分享討論,對於書的內容能有更深一層的理解,有些原本看不懂的地方,透過討論,也能有一些觀念上的釐清。 2.這次的書會有一個傾聽與核對的練習,雖然之前在其他工作坊曾練習過,但仍須不斷的實作才能變成習慣,透過這個練習,可以讓自己更理解「對話」的真正意義。

14、參與書會每次都有學習與收穫。 我很喜歡聽夥伴的分享,常常在夥伴分享書中的段落心得或是延伸的個案中,我心裡常常也在呼應著「對呀我也是這樣的感覺」「是啊我也碰過這樣的個案」,那種互相被了解和一起認識原本陌生的領域,是我很喜歡的感覺。 
我也很喜歡進成在帶領書會的時候總是在適當的時候停頓下來,幾句簡單的引導卻常常深刻的觸動我的內在;我這次最喜歡最感動的是,這次提到父母在教育養育我們的過程,也曾經在我們身上留下一些印記或創傷,我在讀這本書的過程心裡也會有一些痛感或吶喊,而且常常很難受甚至生氣⋯,但是進成說,我們的父母都是窮盡他們最大的心力在愛我們,我們可以在真正理解父母之後,繼續發自內心的尊敬他們~這幾天腦子只要出現這句話眼淚就不由自主的流下⋯,這樣的心靈交會是我最不想錯過書會的原因。

2018年5月15日 星期二

宅配夫妻工作坊

常和琇芬到各縣市分享,主辦單位有時會擔心費用無法支付兩人的鐘點費,我會直接請對方放心,如果只能支付一人鐘點費,沒有助教費也無妨。

有時甚至只是想要和大家分享我們的學習心得,完全無償帶領一整天的工作坊。 http://fiansekuo.blogspot.tw/2018/01/blog-post_13.html http://fiansekuo.blogspot.tw/2018/01/blog-post_14.html http://fiansekuo.blogspot.tw/2018/01/blog-post_26.html 5/12日週末兩人去雄中共同帶領師生對話工作坊,也是只支領一人鐘點費。 http://fiansekuo.blogspot.tw/2018/05/blog-post_12.html 我們兩人輪流分享,另一人則是擔任助教與觀察員,再適時給予回饋與提醒,但實際上只有支領一人的講師費,宛穎覺得我們這樣的分享模式很特別,對學員、對講師也比較適當。因為可以切換節奏讓學員維持較高的注意力與學習效益,講師的專注力也會比較好。 除此之外,這學期帶領書會課程共8次,分成週日班和週一班,也是無償義務分享。 http://fiansekuo.blogspot.tw/2018/04/blog-post.html http://fiansekuo.blogspot.tw/2018/05/blog-post_14.html 是啊,不只是我們夫妻帶領工作坊如此,我在辦理其他工作坊時,也都會這樣和夥伴商量與思考。 幸好,大家不介意支領微薄的鐘點費,共同促成一場又一場的工作坊。 謝謝身旁的貴人們。願意共同為教學與對話的改變而努力。 但有時主辦單位仍然積極為我們爭取助教費,實在很感謝。

2018年5月14日 星期一

5/14日第三次心靈書會週一班:由內而外的改變

今天去七賢國小帶心靈書會,結果出現二個意外,第一個意外是書會第一次出現我們學校的家長前來參加。

太有趣了,我在英明國中帶了幾次書會,都沒有自己學校的家長來參加。反而是附近學校的老師和家長前來參加。

好奇問這位爸爸如何得知訊息的?

他說前兩天瀏覽我們學校的網頁,才意外發現居然有英明國中的老師在帶讀這本書。

再好奇問他,怎麼會想要參加這個書會?

他說,他有兩個孩子,一個是男孩,一個是女孩。他用以往教養哥哥的方式來教養妹妹,沒想到開始發生許多衝突。

所以,他主動跑去參加崇建老師的講座,才開始接觸到薩提爾。讓他很震撼,想進一步學習。謝謝我願意臨時讓他加入書會。

很敬佩這位爸爸啊,這是多麼令人動容的即知即行。願意先改變自己,而不是強迫孩子改變。

第二個意外是,今天是週一下午,居然有24個夥伴前來共學,原本報名17人,實在令人開心,希望未來的書會可以人數愈來愈多,影響更多人接觸對話。



還有幾位我不太認識的媽媽,一下課特別前來對我表達感謝。感謝我持續在心靈書會line群組分享許多訊息和閱讀心得,讓他和其他媽媽朋友們很療癒、很受用,謝謝我的分享。

我其實不太明白,我分享了什麼內容讓他們那麼受用。但這些書的推薦與閱讀心得確實是我很有共鳴的,如果對我和學生的互動有幫助,或許也可運用在親子之間吧?

總之,未來我應該會持續義務帶領這樣的書會,作為自己幸運接觸學思達與薩提爾的深深感謝與回饋。

最後,尤其要感謝靖雯主任和七賢國小的無償提供場地與協助。未來貴校只要需要我帶領師生對話或學思達講座,我都可以無償協助。

今天收到一位夥伴的回饋,謝謝彼此的對話與分享,讓書會如此美好:

進成老師,謝謝您昨天在七賢國小帶領的讀書會,我從來沒有過參加過一個研習會數度紅了眼眶,忍到最後看到小孩只想跟父母吃頓飯的影片,再也無法控制自己。很享受夥伴們深度對談的氛圍,有點可惜的是捨不得離開,卻有要接小孩的時間壓力。

回來之後,晚上就把感動跟學校的圖書館組長分享,也跟她討論老師讀書會的可能性,我想,進成老師這麼熱情無私帶領讀書會,演講,開放觀課...一定是有種不得不分享的動力與使命感吧,這份熱情與專業,我感受到了,也分享給我的同事好友們,進成老師的能量與影響力很大啊!!

已經開始期待下次的共學了,非常感謝!!

2018年5月12日 星期六

學思達與師生對話——雄中場

「原來我們一直在使用無效的對話方式與學生、孩子們溝通,難怪越溝通問題越多,如何訓練自己跳脫慣性,用一致性的方式去處理人際關係,將是我要練習的課題,當然也要再加強進修如何轉化提問及對話方式。謝謝進成老師及琇芬老師分享薩提爾的冰山理論的學習及應用。」
「1、前幾天剛好跟一位學生有所衝撞,當下我們都很生氣,我氣得叫他去外面反省,學生則是生氣地跑掉。隔一天,當我們的情緒都冷靜下來之後,我竟然可以和這個學生有非常流暢和深入的對話。我帶了這個孩子兩年,聊過無數次吧!這是孩子第一次可以講這麼多。今天上午聽到進成說的理性腦在受到威脅時,會把開關關掉,對外失去連結,我突然恍然大悟!是啊!難怪孩子會跑走。透過這些理論的說明,也讓我更能理解孩子的戰、逃和僵呆的反應,而自己生氣的情緒也跟著不見了。2、學習到如何把課堂上的「感受」和「規則」分開處理,進成提供了很具體的流程和示範,讓我知道只要語氣平和地把規則說一次就好,這真的是我要多練習的地方。3、今天一開始的活動,要寫下今天工作坊的期待,我寫的是「接納自己可以不完美、學生也是」,這是我最近覺察到自己的冰山。今天在活動中,我就這麼剛好地成為那個讓活動中斷的人,當下的感受真的是「啊!完了」,但是在我要開始自責之前,我想起那張字卡,於是就告訴自己:「你很仔細觀察了,也很努力想幫忙喊一個數字啊!大家一定不會怪你的。」然後,下一回合我又重新挑戰了一次,而且這次有成功喊了一個數字。很神奇的是,我的自責真的不見了,這一次我可以欣賞自己了。」
「專注聆聽的練習,除了內容還要同理,才會有更深的理解與連結。透過心口不一加深了解應對姿態的覺察。應對姿態的角色練習很深刻,感覺到互動中的彼此落差!進成老師願意分享自己練習歷程的方法與擺盪歷程,很被支持。改變為什麼的問句,看到夥伴們思考角度的差異,很努力想同理學生,很感動!」 
「一直以來,我用了錯誤的對話模式,讓學生與自己有許多負面情緒,甚至歸結是學生不受教而放棄對話,原來是我沒貼近學生的內心。與同事互相抱怨、訴苦,只是取暖,對學生問題還是束手無策。今日研習,懂得該如何與學生對話,找到解決師生對立關係的一線光。謝謝進成老師、琇芬老師,真的很感謝!!」


今天前往自己的母校雄中分享「學思達與師生對話」,結束分享後,夥伴的一些文字回饋讓我很有感。

我常想——如果師生對話的目的是幫助學生,那麼過往的對話模式是否真的能幫到學生呢?

老實說,我以往和學生的對話不過只是單向的訓話與聽話而已,哪來的對話呢?

因此,當今日參與的老師能獲得上述的這樣體會,我真的覺得今日的分享很有意義。

比較讓我訝異的是有好夥伴認為我們今天的分享還是太深入了些,初學師生對話的老師可能仍然會跟不上。

謝謝好夥伴的建議,真的有可能如此。學習對話的我已經快四年了吧?如今的些許心得和體會也是自己不斷刻意練習的成果,在我看來或許簡單的對話能力對許多初學者應該都存在一定的難度。

這也是我的期待,為何要在學思達共識營分享自己的對話簡報和課程模組?為何要經常在許多場合互勉共學師生對話的我們要成為一顆種子?因為我們花了許多心力學到的這些對話觀念和方法,如果能帶給身旁的家長和同事,可以造福多少學生和孩子?



我們的所學有限,但願意的話,哪怕只是傳遞百分之一取代原有無效的對話方式,這些百分之一日積月累、愈來愈多人熟悉並運用在日常對話當中,將可能產生多大的擴散效果?

就像志仲說的,或許有一天這樣臨在(正覺)而溫暖的對話方式將變成一場宛如民初的白話文運動那樣擴散呢?

謝謝宛穎的邀請,讓我有機會回母校分享。

2018年5月5日 星期六

5/5日第三次心靈書會週末班:真正的聆聽

很多人致力改善世界,經常付出可觀的時間和精力為自己喜愛的人道目標努力。但我們眼前就有一個正面影響世界的機會。為人父母之路給了我們一個讓世界更美好的可行機會,也就是把孩子教養成有自覺、關懷別人的成人。
—— 《當下的教養》 ,208頁。


今天書會一開始,我請書會成員一一分享第三部、第四部閱讀範圍有沒有哪一個研究或實驗,讓你很有共鳴或感受?例如讓你感到驚訝?讓你感到好奇?



一位夥伴說他非常驚訝作者引用了許許多多的數據、臨床資料與相關研究。感覺作者不只是一個諮商師,他似乎具有更宏觀的關懷、站在國家整體社會的宏觀視野去思考童年創傷的深遠影響,或者說如果國家能夠提供更多對弱勢家庭足夠的支持,最終反而對社會的長期發展是有利的。



「如果能根絕全美國的兒童虐待問題,憂鬱症比率將可降低一半以上,酗酒問題將減少三分之二,而自殺、注射毒品和家暴問題將可減少四分之三,解決兒童虐待問題也將大幅提升職場表現,以及大量降低監禁需求。」(《心靈的傷,身體會記住》,162頁。)
「這些國家(犯罪率遠低於美國的歐洲國家)都已經致力於推行全民醫療照護、確保最低工資、為父母提供有薪的育嬰假,也為職業婦女提供優質的托兒服務。」(《心靈的傷,身體會記住》,182頁。)



聽到夥伴提到書中的這一點實在讓我這個公民老師很激動,接著他很有感慨地說他所能做的應該無法像作者這麼偉大,他最多只能好好的照顧陪伴自己的孩子、照顧陪伴自己的學生就很不錯了。



聽完他的分享,我回饋我的想法。




這一段時間看了一本書《當下的教養》,作者說每對父母親只要能將自己的孩子栽培成才其實就是對社會很重要的貢獻,也絕對是一件很有社會參與的大事。能夠把自己的孩子栽培成才,讓他對自己、對家庭、對社會有所貢獻,難道還不夠嗎?我向現場的父母和老師說,我們做的事絕對是一件很重要、很有價值的事。



另一位夥伴則對於書裡的一個研究感到驚訝:



「兒童早期遭父母忽視或受到嚴厲對待,會造成學校中的行為問題,而且可以預期他們日後將難以和同儕相處,也會對別人的不幸缺乏同理。這便形成一個惡性循環:他們因為長期喚起再加上缺乏父母的安撫,於是變得搗亂、反抗、好鬥。搗亂和好鬥的孩子不受人歡迎,於是引發更多來自照顧者、老師和同儕的拒絕與處罰。」(《心靈的傷,身體會記住》,175頁。)



他很坦白的說,在沒看書前,他一直認為許多學生的狀況(過動)應該是天生如此,他沒想到原來學生受原生家庭在童年的照顧影響這麼大,但他也同意他遇到的許多較棘手的個案,確實有出現家庭失能的現象,只是他之前沒有聯想在一起。



聽完夥伴分享,我也分享我的想法。事實上,夥伴引述的這段話正是幾個月前直接影響我想帶大家讀這本書的原因。



在學習學思達與師生對話的過程,我愈來愈驚覺過往的黑色教育(打罵教育、聽話教育)對我的影響這麼大,但忍不住想成長尚算幸運的我如果仍然受影響這麼大,那麼其他人呢?他們會不會就像書中提到的相關研究那樣,更加辛苦呢?



在原生家庭已經得不到足夠的愛與支持,來到學校又陷入讓自身處境更加艱困的惡性循環中,這些孩子後來怎麼了?(正如書裡的這個問題:一個充滿希望、未來有無限可能的新生嬰兒,為何在三十年後變成酗酒的遊民?《心靈的傷,身體會記住》,157頁。)好多的情緒忽然湧上來,讓我想做一些事。對我來說,適合我的行動,就是帶領書會。



所以我才下定決心辦理這樣的書會(一學期共辦了8場書會,分成週一班和週末班各4場),想影響更多的老師和家長接觸這本書,了解書中提到的許多極具啟發的觀念,那麼更多師長或許就能理解這些被原生家庭傷害或疏視的孩子處境。



幸好,我想做的這件事,遇到貴人相助,英明國中的陳志明主任、七賢國小的王靖雯主任協助我找到場地讓我可以帶領書會。



所以,當今天新加入的夥伴主動分享了這一段很讓人開心的,覺得自己這幾個月帶領書會的辛苦是有意義的。



一位夥伴則對依附理論感到好奇,也因此他開始觀察身旁發現的親子互動。好奇這些孩子的內心或原生家庭或許發生了什麼事。



「鮑比認為依附關係是孩子探索世界的安全堡壘,之後五十多年來的研究也證實安穩的港灣可以加強孩子的獨立與自信,並使他們同情、幫助身旁受苦的人。從依附連結的親密給予和接受中,孩子學到別人的感覺和想法會與他們相同,但也會與他們不同,換言之,他們漸漸與環境和周圍的人『同步』,並且發展出自我覺察、同理心、衝動控制和自我動機,進而成為對社會、文化有所貢獻的人。」(《心靈的傷,身體會記住》,122頁。)



另一個夥伴則分享並朗誦這段話——



「你知道的,貝塞爾,我知道當個好的治療師對你而言有多重要,所以當你說出這種愚蠢的言論時,我通常由衷感謝你,畢竟我是亂倫倖存者,我被訓練去照顧成年人的需求,危險的男人。但經過這兩年,我對你已經有足夠的信任,我要告訴你,你的那些言論讓我很痛苦。沒錯,你說的都對,我下意識就把身邊人碰上的所有壞事都怪在自己身上,我知道這樣不理性,也覺得這種感覺真的很蠢,但我就是會這樣。你試圖叫我理性一些的時候,我只會覺得自己更孤單,更孤立,這會讓我更加覺得世上沒有任何人能了解我的感受。」(《心靈的傷,身體會記住》,140頁。)



這段話讓我很共鳴啊。我們太習慣給建議,而忘了專注的聆聽。



因此我回饋夥伴,也朗讀一首詩——



###

薩提爾的【聆聽】


我請你聽我說 你卻開始勸告我

我請你聽我說 你卻勸我不該那樣去感受
我請你聽我說 
你卻覺得該為解決我的問題做些什麼
你並沒有做我請你做的事
其實 我只是請你聆聽 不是說或做
只是聽我說


如果.........

你為我做 我需要為自己做的事
那麼 你會增添我的恐懼和懦弱
但 如果你能像承認一個簡單的事實那樣
承認我感受的 是我的真實
那麼 我才能去理解
這份感受的背後 隱藏了什麼


情感有靈 值得尊敬

只要我們明白什麼藏於它們的身後
對於某些人 祈禱是靈驗的
也許 可能是因為 上帝是啞巴
不會勸告或試圖調整一切
樂於傾聽的人 傳達出這個訊息:
「我相信 你能夠自己求自己」


所以 請聽我說 別出聲

你如果想說 請稍待片刻
等輪到你說 我定會仔細聆聽


如果 我是我 是因為你

而你是你 是因為我
那麼 你不是 我也不是
如果 我是我 是因為我
而你是你 是因為你
那麼 我是 你也是


我想要愛你 而不抓住你

感激你 而不評斷
參與你 而不侵犯
邀請你 而不要求
離開你 而不歉疚
批評你 而不責備
而且 幫助你 而不侮辱


如果我也能從你那邊得到相同的

那麼 我們就會真誠的相會
而且 豐潤了我們彼此


###



最後的一小時,我和以往一樣帶夥伴進行對話練習。很高興今天新加入的幾位夥伴回饋我,他們很有收穫,很希望回家就和家人做這樣的對話練習。但我也提醒大家,一定要讓對方有拒絕對話的自由,不要強迫,不然我們書會反而變成破壞家庭和諧的兇手了。(現場夥伴笑)



謝謝今日參與的夥伴,因為彼此的分享與對話,讓我受益甚多。

2018年5月3日 星期四

教學共備社群存在的理由:雅雯的堅持

教學共備社群存在的理由

謝謝雅雯答應我們的邀請,前來和我們分享他擔任社會共備社群召集人的心得。

我為何想找他前來分享呢?雅雯好奇地問我。

對我來說,他在臉書上分享許多他帶領社群的經驗和想法,很讓我好奇。讓我想更進一步了解與學習,也確信我可以有所獲得,於是在徵求夥伴的同意後,就請這次共備的主辦人虹妏邀請他。


雅雯的分享中,讓我最有感的是他的堅持。堅持每位前來參與共備的夥伴都要有心理準備,可能會被抽到上台分享15分鐘,這樣的想法對參與者是有挑戰的,但他仍然堅定不移。他不擔心可能會有成員離開,畢竟這是一個共備社群,是一個成長社群,如果我們都是老師,既然都在教學現場工作,卻找不到課堂的一個亮點上台分享15分鐘,身為教學工作者的我們難道不應該省思一下,發生什麼事了?我們如何面對自己的學生?如何面對自己的課堂?

在雅雯的堅持中,我看到一個社群召集人、帶領者的理念。令人觸動也令人省思。

另一個讓我驚豔的地方是雅雯還特別為他的分享,設計了兩個小活動與我們社群成員互動。給了我一些啟發,思考著未來如何轉化運用在自己的課堂上或分享上。

例如其中一個活動是雅雯請我們每人先在一張白紙上,寫下參與這個社群的理由,之後再把紙摺起來後,由另個夥伴來揣測對方為何會參加這個社群,然後再交換角色。這個小活動讓我想到志仲帶我們做的核對活動與傾聽練習。

雅雯的分享結束後,就是我們基地班社群自己的分享。由我、士賓和心儀各分享20分鐘。很有收穫的一日共備。

謝謝主辦人虹妏的接送與行程安排,謝謝洛晴協助安排了這麼舒適的場地,讓我們這群跨校公民夥伴可以擁有這麼美好的一日共備體驗。

2018年5月2日 星期三

對自己的接納才能開啟真正的對話

對話是理解與雙向。
冰山脈絡是一個探索脈絡,以一個新的,有別於過往思維的路徑,更真誠地探索對方,不走原本生存模式的路徑,而是讓成長模式重新建立。因此冰山脈絡,也要用來探索自己,當孩子不交功課,我的內在發生了什麼?有什麼阻礙了我的內在,才能運用於他人對話。因此一致性是為自己,而非為他人。

——李崇建

今天下午連三堂,我的情緒比平常煩躁許多。

原本有許多自責。

但試著靜觀其變。嗯,想和進成說說話。

你的煩躁是什麼?

天氣變熱了,段考前的最後一堂?沒有把課好好呈現?

天氣變熱的影響是兩端,其實你和學生都受到影響。

你覺得自己好像又走進了原本的街道,其實沒有,以往這時的你會大聲指責學生,甚至帶著較多否定的情緒字眼,今天你確實說了,但少了許多啊。

課堂有幾個孩子也有些煩躁,你沒有立刻反應,而是「選擇」回應。

你等到了下課,才請他們留下一一談話,而下個班級學生已經等在門口準備進教室,你仍然緩緩安住自己後,才和這幾個孩子談話。



進成啊,這不是容易的事。你怎麼做到的?你在趕課,又連三堂、天氣炎熱、學生也浮躁許多,你怎麼還願意在唯一可以休息的下課時間十分鐘分別和二個孩子好好說話?

是啊,終於到了第三堂,你的內在更加浮動,你似乎感受更多的壓力。你覺得自己的情緒似乎在積累著,第三堂課,你的停頓或卡住次數更多了,你對學生的指責也變多了,你忍不住這麼想著:我真的不是好老師。

進成啊,我很好奇,你怎麼對自己這麼嚴格?

這段時間,我陪著你,你每堂課分分秒秒都在努力引導著學生學習,我沒看見你浪費什麼時間和學生說到課程以外的事。你在課堂上,沒考過任何一張坊間測驗卷,即便你這麼用心準備課程,最後仍然必須趕課,這樣你就對自己失望了?

每堂課下課,你總是試著記錄學生的反應和學習情形,持續修改著課堂講義,為明年做準備。看見一些學生的學習出現了困境,你會反省自己的講義或引導是否還可以再修改,這是我親眼看到的,進成,你怎麼還是覺得自己不是好老師?甚至,你還關心這些孩子,好奇這些孩子,想著下次談話還可以如何進行。

即便下課時間這麼有限,你仍然盡最大努力去和孩子對話,你怎麼會覺得自己不是好老師?

進成啊,我想對你說——你現在對這群學生所做的許多事,我很感動。沒有人這麼要求你,你卻這麼努力。這麼努力想讓更多學生參與學習。

進成,我覺得你做的還不錯啊。

【小改變,大成效:遊戲化情境課程分享】

  今天前往嘉義輔仁中學分享「遊戲化情境課程設計——學思達與師生對話」。 整個過程總共90分鐘。 我將課程分成三段來進行。 第一段我只問了一個問題,現場的老師如何在學生學習動機低落的時候,引發學生的學習? 也就是如何讓學生從「被動學習」轉變成「主動學習」? 請現場老師兩兩分組,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