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3月5日 星期三

讓學生上台報告的好處

2013-04-22 寫
2014-03-06 修

當世界變得愈來愈複雜,就愈來愈不可能有兩個人有完全一樣的經驗。「沒有前人經驗可以參考」的情況會愈來愈常見。獨立思考與解決問題的能力,也愈來愈重要。


--蔡志浩,頁17,人生從解決問題開始,2012,寶瓶文化。



今天四堂正課,備課三堂,我發現自從上學期進行活化教學的課程改變後,我真的好需要備課時間。甚至連下課時間都不夠我用!每節下課才十分鐘,就有平均三組以上的報告學生來找我,或被我約談。換言之,當一個老師實施分組教學或學習共同體,大概會如何辛苦,我算是有個底了。

嗯,我想,如果沒有足夠的誘因或動機,應該是沒老師想這麼搞剛(麻煩的台語)!像今天我請這些來找我練習報告的學生,讓他們一個一個在我面前練習一分鐘,然後再一個一個給予指導與回饋。有的安撫,有的小小斥責一下。同時還一直觀照自我的情緒狀態,嗯,沒有動怒。還好。

雖然這是很累且自找的課程安排,可是我還是希望能慢慢要求學生上台報告。因為學生上台報告,絕對會學到更多能力。

我試著想了一下讓學生上台報告,學生應該可以從中(從準備報告到上台報告)學到以下這些能力:

1、口語表達的能力:包含音量和語調變化以及眼神和肢體語言的收放學習。最重要的是將課本較正式的文字要轉化成適合口語報告的形式。也就是學生要能以自己的話來表述課程內容。

2、時間掌控的能力:必須在一定的時間下有效表達課程重點。

3、學習工具的運用:透過這次報告,我讓學生開始接觸並使用xmind心智圖軟體,或直接動手畫也可以,再來我也要求學生必須使用ppt來報告,以任務型的課程引導方式讓學生學習整合資訊工具以及學習工具。

4、蒐集與整理資訊:有一個小組從一開始直接將網路上下載的投影片直接丟給我,到今天完成報告,總共報告了三次。也慢慢懂得去蕪存菁。今天的報告超棒的,充分感受到學生的反省與成長。

5、分工合作的能力:我們都不是天生懂得分工合作的,很多時候是有「分工」但至於合作嗎?則是不知如何去進行。透過分組報告的過程,產生一個平台讓學生去學習與試誤。教師再從中去引導。簡單而言,學生之所以不懂得如何合作當然是因為平常沒有機會去嘗試呀!

6、後設認知的培養:藉由以上課程報告的參與,教師比較能說明何謂學習。讓學生有機會去自我評估報告的過程裡,為何我們的報告好或不好。如何讓自己的報告更出色,以及我可以從別人的參與/表現中學到什麼?尤其當學生被我要求重新報告時,我會試著就他們的表現加以提點,並告知希望他們重新報告的原因,再請他們上台二度或三度報告。時間允許,我也會讓學生看自己的報告影片。

7、課程內容的學習:這一點是我原先比較顧慮的。但我採取先由我以心智圖來帶課程架構,再由學生小組報告的方式,並且我也要求個人必須畫心智圖,加上學生報告時的新鮮感,台下學生聽課的興緻也比較高。同時我也能藉由各組報告了解學生的相關迷思藉以重新講述,基於上述種種,所以現在我比較放心這一點。

8、學習提出好問題:我還要求每組報告時,都必須準備詢問台下學生的問題,讓學生試著根據課程內容去設計提問。有些小組問的問題是封閉性的,但至少讓學生去練習,令人訝異的是也有不少組的學生問了很多不錯的問題。在引導學生設計提問這點,我也學習到許多,相信未來我的引導會更能幫助學生去提問。

綜上所述,實施至今快兩個半月的分組報告課,就培養學生「獨立思考與解決問題的能力」來說,我認為絕對比由教師在台上傳統講述式的教學要來得更有可能!

就上所述,較理想的教學流程或許是一堂先由教師來講架構並進行蘇格拉底的提問式教學,另一堂則由學生上台報告。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小改變,大成效:遊戲化情境課程分享】

  今天前往嘉義輔仁中學分享「遊戲化情境課程設計——學思達與師生對話」。 整個過程總共90分鐘。 我將課程分成三段來進行。 第一段我只問了一個問題,現場的老師如何在學生學習動機低落的時候,引發學生的學習? 也就是如何讓學生從「被動學習」轉變成「主動學習」? 請現場老師兩兩分組,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