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10月20日 星期日

師生對話工作坊的學思達流程

謝謝瓊玉和寓謙接受我的邀請前來擔任「學思達與師生對話初階工作坊」二天(10/19~20)的助教。

更謝謝你們願意接納我的許多提問和建議而調整課程。

這二天工作坊的課程架構是以「學思達教學流程」來設計的,我是主要的設計者。

我請兩位助教在我構思的課程架構上,進行課程的帶領幫助學員認識薩提爾模式以及如何運用這樣的模式來進行師生對話。

舉例來說,第二天的課程脈絡其實就是「一整天」較大型的學思達教學流程,而每一堂課也都採取了學思達教學的流程來進行。




因為第二天的課程目標是希望學員能更理解薩提爾的冰山,並了解如何具體運用正向好奇的對話。所以我先請瓊玉分享她的冰山自我探索,同時也請學員探索自己的冰山。(教師示範與學員自學)

之後,再請每位學員花3分鐘思考並設計三個問題(冰山提問)待會準備上台和瓊玉助教在全班面前進行實際對話演練。(學員自學)

有了要上台的壓力或動機,學員會比較專注,這時我再請三人小組進行統整與討論每人剛剛自己設計的問題,正式準備要上台了。(小組討論)

小組討論5分鐘結束後,我才邀請自願上台的學員上來對話。

由學員當提問者,瓊玉當回應者,進行3分鐘的對話或至少超過10個問句的對話。來檢驗學員和各組剛剛學習的成果,同時也可讓其他學員觀摩與學習如何提問。再由我來回饋與澄清對話的一些基本概念和注意事項。(師生問答與教師總結)

上午結束在這,學員透過大班練習有了初步的學習。

下午一開始,再請寓謙帶領觸發動機的走光譜活動,協助學員回顧這二天的對話原則,結束後,緊接著就是將近二小時三人小組的組內對話。

共有三回合,讓每個人都有機會輪流擔任「提問者/回應者/記錄者」這三個角色,並從中獲得更深刻的學習。

例如在其他場工作坊有學員就如此回饋——

透過具體提問的歷程才知道提問這麼困難,但也學習如何更貼近去關心當事人;擔任回應者有一種被關心的感受,也因為被認真聆聽去思考並挖出自己遺忘片段;擔任記錄者能學習他人的問答方式,也會比較看見問與答的脈絡,反而更能客觀且細緻的察覺回應者的表情變化。

在每一回合的中間,再由我詢問有無任何疑問或想要分享的,或者也由我適時的提點對話的一些細節。

期待以上的說明可以讓前來參與的學員更加了解什麼是學思達的教學流程,也期待學員可以將學思達與師生對話實踐在各自的教學現場中,造福更多學生,也讓師生關係更和諧。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小改變,大成效:遊戲化情境課程分享】

  今天前往嘉義輔仁中學分享「遊戲化情境課程設計——學思達與師生對話」。 整個過程總共90分鐘。 我將課程分成三段來進行。 第一段我只問了一個問題,現場的老師如何在學生學習動機低落的時候,引發學生的學習? 也就是如何讓學生從「被動學習」轉變成「主動學習」? 請現場老師兩兩分組,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