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像我會遷怒。我會懦弱。我會逃避。我會虛榮。我會耽溺。
正如呂世浩老師談到為何我們要讀歷史時,他說,讀歷史是為了要更了解自己。

也就是試著去思考自己如果遇到曹操、司馬遷那樣的生命處境時,你會如何做?你會處理的比他們更好嗎?或更糟?當我們能夠利用這樣的方法來讀史時,我們或許會看到不一樣的自己。
我的理解則是,我們多數人只是沒被考驗而已。一旦被考驗時,恐怕是更為荒腔走板吧?
我很喜歡觀察和批判別人,也很喜歡批判和觀察自己。
聽人說,釋昭慧法師在從事社會運動的過程中,總將逆境的考驗看成心的錘鍊。起心動念裡,如果更加分明自在,表示自身多少有了點修持。
喜歡也敬佩這樣的人生觀。
我們也許不必要去尋求險峻的考驗,但讀書啊,應該要好好的讀,彷彿我們就置身其中的讀,才會更認識我們自己。
閱讀,悅讀,文本是開放的。
看一場電影,像地心引力。聽一首歌,像山丘。
我們能不能擁有這樣的領悟?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