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5月5日 星期六

5/5日第三次心靈書會週末班:真正的聆聽

很多人致力改善世界,經常付出可觀的時間和精力為自己喜愛的人道目標努力。但我們眼前就有一個正面影響世界的機會。為人父母之路給了我們一個讓世界更美好的可行機會,也就是把孩子教養成有自覺、關懷別人的成人。
—— 《當下的教養》 ,208頁。


今天書會一開始,我請書會成員一一分享第三部、第四部閱讀範圍有沒有哪一個研究或實驗,讓你很有共鳴或感受?例如讓你感到驚訝?讓你感到好奇?



一位夥伴說他非常驚訝作者引用了許許多多的數據、臨床資料與相關研究。感覺作者不只是一個諮商師,他似乎具有更宏觀的關懷、站在國家整體社會的宏觀視野去思考童年創傷的深遠影響,或者說如果國家能夠提供更多對弱勢家庭足夠的支持,最終反而對社會的長期發展是有利的。



「如果能根絕全美國的兒童虐待問題,憂鬱症比率將可降低一半以上,酗酒問題將減少三分之二,而自殺、注射毒品和家暴問題將可減少四分之三,解決兒童虐待問題也將大幅提升職場表現,以及大量降低監禁需求。」(《心靈的傷,身體會記住》,162頁。)
「這些國家(犯罪率遠低於美國的歐洲國家)都已經致力於推行全民醫療照護、確保最低工資、為父母提供有薪的育嬰假,也為職業婦女提供優質的托兒服務。」(《心靈的傷,身體會記住》,182頁。)



聽到夥伴提到書中的這一點實在讓我這個公民老師很激動,接著他很有感慨地說他所能做的應該無法像作者這麼偉大,他最多只能好好的照顧陪伴自己的孩子、照顧陪伴自己的學生就很不錯了。



聽完他的分享,我回饋我的想法。




這一段時間看了一本書《當下的教養》,作者說每對父母親只要能將自己的孩子栽培成才其實就是對社會很重要的貢獻,也絕對是一件很有社會參與的大事。能夠把自己的孩子栽培成才,讓他對自己、對家庭、對社會有所貢獻,難道還不夠嗎?我向現場的父母和老師說,我們做的事絕對是一件很重要、很有價值的事。



另一位夥伴則對於書裡的一個研究感到驚訝:



「兒童早期遭父母忽視或受到嚴厲對待,會造成學校中的行為問題,而且可以預期他們日後將難以和同儕相處,也會對別人的不幸缺乏同理。這便形成一個惡性循環:他們因為長期喚起再加上缺乏父母的安撫,於是變得搗亂、反抗、好鬥。搗亂和好鬥的孩子不受人歡迎,於是引發更多來自照顧者、老師和同儕的拒絕與處罰。」(《心靈的傷,身體會記住》,175頁。)



他很坦白的說,在沒看書前,他一直認為許多學生的狀況(過動)應該是天生如此,他沒想到原來學生受原生家庭在童年的照顧影響這麼大,但他也同意他遇到的許多較棘手的個案,確實有出現家庭失能的現象,只是他之前沒有聯想在一起。



聽完夥伴分享,我也分享我的想法。事實上,夥伴引述的這段話正是幾個月前直接影響我想帶大家讀這本書的原因。



在學習學思達與師生對話的過程,我愈來愈驚覺過往的黑色教育(打罵教育、聽話教育)對我的影響這麼大,但忍不住想成長尚算幸運的我如果仍然受影響這麼大,那麼其他人呢?他們會不會就像書中提到的相關研究那樣,更加辛苦呢?



在原生家庭已經得不到足夠的愛與支持,來到學校又陷入讓自身處境更加艱困的惡性循環中,這些孩子後來怎麼了?(正如書裡的這個問題:一個充滿希望、未來有無限可能的新生嬰兒,為何在三十年後變成酗酒的遊民?《心靈的傷,身體會記住》,157頁。)好多的情緒忽然湧上來,讓我想做一些事。對我來說,適合我的行動,就是帶領書會。



所以我才下定決心辦理這樣的書會(一學期共辦了8場書會,分成週一班和週末班各4場),想影響更多的老師和家長接觸這本書,了解書中提到的許多極具啟發的觀念,那麼更多師長或許就能理解這些被原生家庭傷害或疏視的孩子處境。



幸好,我想做的這件事,遇到貴人相助,英明國中的陳志明主任、七賢國小的王靖雯主任協助我找到場地讓我可以帶領書會。



所以,當今天新加入的夥伴主動分享了這一段很讓人開心的,覺得自己這幾個月帶領書會的辛苦是有意義的。



一位夥伴則對依附理論感到好奇,也因此他開始觀察身旁發現的親子互動。好奇這些孩子的內心或原生家庭或許發生了什麼事。



「鮑比認為依附關係是孩子探索世界的安全堡壘,之後五十多年來的研究也證實安穩的港灣可以加強孩子的獨立與自信,並使他們同情、幫助身旁受苦的人。從依附連結的親密給予和接受中,孩子學到別人的感覺和想法會與他們相同,但也會與他們不同,換言之,他們漸漸與環境和周圍的人『同步』,並且發展出自我覺察、同理心、衝動控制和自我動機,進而成為對社會、文化有所貢獻的人。」(《心靈的傷,身體會記住》,122頁。)



另一個夥伴則分享並朗誦這段話——



「你知道的,貝塞爾,我知道當個好的治療師對你而言有多重要,所以當你說出這種愚蠢的言論時,我通常由衷感謝你,畢竟我是亂倫倖存者,我被訓練去照顧成年人的需求,危險的男人。但經過這兩年,我對你已經有足夠的信任,我要告訴你,你的那些言論讓我很痛苦。沒錯,你說的都對,我下意識就把身邊人碰上的所有壞事都怪在自己身上,我知道這樣不理性,也覺得這種感覺真的很蠢,但我就是會這樣。你試圖叫我理性一些的時候,我只會覺得自己更孤單,更孤立,這會讓我更加覺得世上沒有任何人能了解我的感受。」(《心靈的傷,身體會記住》,140頁。)



這段話讓我很共鳴啊。我們太習慣給建議,而忘了專注的聆聽。



因此我回饋夥伴,也朗讀一首詩——



###

薩提爾的【聆聽】


我請你聽我說 你卻開始勸告我

我請你聽我說 你卻勸我不該那樣去感受
我請你聽我說 
你卻覺得該為解決我的問題做些什麼
你並沒有做我請你做的事
其實 我只是請你聆聽 不是說或做
只是聽我說


如果.........

你為我做 我需要為自己做的事
那麼 你會增添我的恐懼和懦弱
但 如果你能像承認一個簡單的事實那樣
承認我感受的 是我的真實
那麼 我才能去理解
這份感受的背後 隱藏了什麼


情感有靈 值得尊敬

只要我們明白什麼藏於它們的身後
對於某些人 祈禱是靈驗的
也許 可能是因為 上帝是啞巴
不會勸告或試圖調整一切
樂於傾聽的人 傳達出這個訊息:
「我相信 你能夠自己求自己」


所以 請聽我說 別出聲

你如果想說 請稍待片刻
等輪到你說 我定會仔細聆聽


如果 我是我 是因為你

而你是你 是因為我
那麼 你不是 我也不是
如果 我是我 是因為我
而你是你 是因為你
那麼 我是 你也是


我想要愛你 而不抓住你

感激你 而不評斷
參與你 而不侵犯
邀請你 而不要求
離開你 而不歉疚
批評你 而不責備
而且 幫助你 而不侮辱


如果我也能從你那邊得到相同的

那麼 我們就會真誠的相會
而且 豐潤了我們彼此


###



最後的一小時,我和以往一樣帶夥伴進行對話練習。很高興今天新加入的幾位夥伴回饋我,他們很有收穫,很希望回家就和家人做這樣的對話練習。但我也提醒大家,一定要讓對方有拒絕對話的自由,不要強迫,不然我們書會反而變成破壞家庭和諧的兇手了。(現場夥伴笑)



謝謝今日參與的夥伴,因為彼此的分享與對話,讓我受益甚多。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小改變,大成效:遊戲化情境課程分享】

  今天前往嘉義輔仁中學分享「遊戲化情境課程設計——學思達與師生對話」。 整個過程總共90分鐘。 我將課程分成三段來進行。 第一段我只問了一個問題,現場的老師如何在學生學習動機低落的時候,引發學生的學習? 也就是如何讓學生從「被動學習」轉變成「主動學習」? 請現場老師兩兩分組,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