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7月12日 星期三

跑跑清道夫

進成寫在前:2017暑假期間陸續舉辦的學思達增能工作坊:闖關活動課程設計、台文館尋蹤記二場研習,和夥伴的共學與對話漸漸產生令人感動的循環。


文:實踐大學應中系馬琇芬老師

跟著郭老師到處分享教學心得,也有好一段時日了。

向來只有分享,卻不知道參與的老師們研習結束後,做了什麼具體的改變。

這個月的「臺文館尋蹤記」,有幾位老師分享參與後的感想與建議,給予我很大的振奮。

更令我驚艷的是龍華國中的陳彥文老師,馬上將闖關的概念,運用在國中生返校打掃的工作上。

看到彥文老師的經驗分享,才覺得自己的教學分享的確具有影響力啊!

彥文老師擔任衛生組長的職務,她說:「每週都有3-5 個班級的學生會返校打掃,我忍不住在這裡動了開外掛的壞腦筋,讓學生一邊打掃,一邊尋找老師的藏寶;重視衛生組一直耳提面命的打掃細節,就有機會獲得寶物!」



彥文老師為返校打掃的過程,設計6個寶物。

其中5個寶物,搭配5個清潔細節;這個設計可以從活動中,引導學生注意打掃重點,比起老師的耳提面命,似乎更能發揮效用。

最後一個隱藏版寶物,則安排由垃圾車清潔隊員保管;當學生打掃結束,把垃圾送到垃圾場時,學生必須能對清潔隊員表示感謝,才有機會拿到隱藏版的寶物。

透過最後一個寶物的獲得,引導學生「體會並尊重勞動者的辛勞與價值」,並且能因而懂得向協助自己打掃的同學、股長、老師等人,都能保持良好的態度。

彥文老師說,當天一早還沒跟導師打過照面就直接執行了,直到見到導師們,才向他們報備,幸好回饋都支持,也幸好沒有混淆返校打掃的焦點。

彥文老師只花了一個晚上構思和準備,雖然她自謙活動設計初淺,但她的實踐給了我兩個啟示:

一、活動的推動,重點在於「實踐」,而不是設計如何縝密。
二、活動的目的,利他的精神比起知識的傳遞,更加動人。

獲得彥文老師的同意,與各位分享這個實踐的經驗,希望大家也能具有這股衝勁,一起做一些小小的改變。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小改變,大成效:遊戲化情境課程分享】

  今天前往嘉義輔仁中學分享「遊戲化情境課程設計——學思達與師生對話」。 整個過程總共90分鐘。 我將課程分成三段來進行。 第一段我只問了一個問題,現場的老師如何在學生學習動機低落的時候,引發學生的學習? 也就是如何讓學生從「被動學習」轉變成「主動學習」? 請現場老師兩兩分組,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