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4月9日 星期四

如何形塑探究文化的課堂?

今天是《核心問題》書會第六次聚會的樣子?

我邀請所有夥伴針對第六章的內容分享3個你最有收穫的地方。

我分享的部分是126頁提到教師在探究文化的課程裡面,扮演什麼樣的角色?

這些提醒對我很有幫助,書裡面提到——

教師應該扮演所謂的協助催化者角色,這個角色有四個挑戰:
第一個是盡量不給答案;
第二個是盡量不評斷答案;
第三個盡可能要求自己成為有用但不產生干擾的交通警察;
第四個是注意學生目前對話內容裡面的新角度、矛盾、不一致或有落差的地方,老師再進一步提出問題。
前三點目前我大都可以做到,還有挑戰的是第四點,但也正在慢慢的學習。

其實對話原則和課堂原則是很相近的,只要我能夠內在安頓好,我就能夠心平氣和的專注聆聽學生的討論和回答。

那麼老師如何追問呢?

在書裡面的127頁, 提供了許多很值得參考的問句範例:

例如,你怎麼會這麼想呢?你可以說說看你之所以這麼想,是因為書裡面或文章裡面的哪一個部分呢?

這些問句其實就是「正向好奇」,這樣的問句可以讓學生在沒有被威脅的感覺下,持續的進行思考並且試著把自己的想法充分的表達清楚。

第六章第二個讓我覺得很有收穫的是129頁引述了Google總裁史密特的一段話,他說:

「我們經營公司,靠的是問題,而不是答案。」

這一整段話讓我想到可以把它抄錄下來放進講義裡面,幫助學生了解為何要有問題意識!要有思考問題的習慣!

更重要的是讓問題成為課堂的主軸,而不是以為標準答案才是課程的核心。

在進行這一段討論的時候,我想到可以先請各組學生針對Google公司提出他們的聯想,也就是提到Google這一家公司,你們會想用三個詞彙來描述呢?分別會是哪三個?

那麼有人知道為什麼這家公司會這麼成功嗎?

透過以上的引導,學生應該會對Google公司產生濃厚的好奇,這時再邀請他們看講義Google總裁史密特的這段話,學生應該會更有感。

或許學生就會對於我希望讓課堂進行探究文化的種種做法更加認同吧。

這一章第三個讓我很有收穫的地方是139頁。

它提到了要注意把教科書變成我們的資源而不是所有課程內容!

但進一步來講,該如何看待教科書呢?

這裡提供了許多檢核教科書的要點,非常的實用、非常的精彩:
1、 哪些章節是應該強調的重點?哪些瀏覽過即可?哪些可以整個跳過?
2、 這一章當中,哪些段落是應該強調的重點?哪些瀏覽過即可?哪些可以整個跳過?
3、 這一章當中,哪些部分需要補充多元資料,來強調另類不同的觀點看法、當代議題或「混亂的」問題?
4、在這段圓滑善辯的總結文字底下,潛藏著什麼重要的問題?
5、想要探討這個核心問題,這一章當中,欠缺哪些相關的資料訊息?
6、當教科書的考試題目只重視學生要精熟的內容時,我們必須設計什麼樣的評量方式來檢核學生對於核心問題的理解?
讀到第6點的時候,我突然想到三年級的全球化,有一個核心問題,也是108課綱非常重視的「媒體識讀」,接下來可以如何引導。

對於這一個核心問題,我想在第一次段考之後持續的探索,我想運用愛思客曾經帶領的「鑽石分層活動」——

針對武漢肺炎的相關媒體報導,我會找出9個新聞標題,讓各組學生進行排序分層。

藉此了解他們是否能夠看得懂,這些新聞標題裡頭所隱含的價值判斷跟事實真相的區別?


最後想說的是我們的核心問題書會從上學期持續到這學期已經有五、六次了吧?

這本書前前後後我個人也看了三、四遍,每一次看都有很大的收穫,我想再過個一兩年之後,我應該還是會再回頭來看。

另外,邀請有興趣加入書會的夥伴可以和我私訊聯繫。

我們下一次聚會的時間是五月7號週四下午2點在高雄市英明國中霑雨樓五樓的學思達教室。

我們除了要把《核心問題》第七章讀完以外,也會開始讀另外一本新書: 劉世雄老師的《素養導向的教師共備觀議課》這本書的第一章。

歡迎願意精進教學的夥伴加入我們的書會。

也感謝這半年來持續參與的夥伴們,有一位書友每一次聚會都要騎摩托車將近一個小時來到英明國中,讓我非常感佩。

感謝這群書友們的共同學習與精彩對話。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小改變,大成效:遊戲化情境課程分享】

  今天前往嘉義輔仁中學分享「遊戲化情境課程設計——學思達與師生對話」。 整個過程總共90分鐘。 我將課程分成三段來進行。 第一段我只問了一個問題,現場的老師如何在學生學習動機低落的時候,引發學生的學習? 也就是如何讓學生從「被動學習」轉變成「主動學習」? 請現場老師兩兩分組,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