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4月17日 星期五

青春第二課:張忠謀

下午自修課,我也帶導生(國二)去學思達教室,繼續閱讀《青春第二課》。


第二篇內容是張忠謀求學的成長故事,我先請每個學生花5分鐘看完文章,然後再花5分鐘找到金句並寫在聯絡簿的週記上面、說明為何這句話讓你有觸動和啟發。

另外,也可以思考「這一篇文章,讓你學到了什麼?」

然後請各組花五分鐘組內討論後,再推派一個代表出來報告一~二分鐘,和大家分享他們的組內討論內容;再請大家共同評分。

請注意報告時間要短一點, 才不會讓學生感覺壓力很大;其次,就算學生真的報告不好,也不會太花時間。

總而言之,就是讓學生慢慢的練習拿麥克風分享。

我也欣賞自己,當學生們沒報告好的時候,我都蠻平靜的等待學生用完他的時間。

事實上,國三任課班小組報告時,我會邀請每組學生要對其他組的報告做評分和文字回饋。(事先已發給各組一張小組評分表,評分依據說明也呈現在表上面。各組的評分表也會算成績。)

節奏大概如下,先讓學生進行兩到三分鐘的報告,然後再留下兩分鐘讓其他各組寫整組回饋。這表示,一組報告完加其他組進行文字回饋,大概只要五分鐘左右,每班共分七組,大概不到40分鐘就可以完成各組報告。台下學生要立即對其他組的報告進行文字回饋,也會比較專注聆聽。

下課時我再將評分表收回來,看了各組的回饋內容,我自己都忍不住笑了,因為學生給的回饋比我的回饋更加完整、精確啊。換句話說,其實學生很有觀察力,都很明白怎麼報告,才是較好的。

只是看到、知道不代表能夠做到!

所以才需要安排這樣的表達練習。這整個歷程,就是在訓練學生好好表達啊!

總之,上述流程再加上我的統整,一節課一下子就過去了。

我在思考還可以怎麼做?

回到張忠謀這一篇文章,我的收穫是什麼呢?就是盡量做好自己的每個選擇。

原本我要講的是,我從這篇文章學到「盡量做好每件事」,但後來還是決定用「盡量做好自己的每個選擇」。

張忠謀雖然聽從爸爸和三叔的建議,可是這畢竟是張忠謀自己的選擇!

在這個地方, 如果時間許可,我會詢問學生說——為何說這是他自己的選擇呢?

我的意思是他可以選擇問別人啊?或者可以選擇不要聽從他們的建議?

那麼,他怎麼會那麼重視爸爸和三叔的意見?

而且他自己最後做了一個重要的選擇——就是他「選擇」聽他們的意見,所以本篇故事絕對不是只是單純「聽長輩的話」而已。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小改變,大成效:遊戲化情境課程分享】

  今天前往嘉義輔仁中學分享「遊戲化情境課程設計——學思達與師生對話」。 整個過程總共90分鐘。 我將課程分成三段來進行。 第一段我只問了一個問題,現場的老師如何在學生學習動機低落的時候,引發學生的學習? 也就是如何讓學生從「被動學習」轉變成「主動學習」? 請現場老師兩兩分組,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