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1月31日 星期三

香港聖道迦南書院觀課

今天行程是前往基督教中國佈道會聖道迦南書院觀課。香港學校國中每堂課似乎是35分鐘,不過通常都是兩堂課連上(一科),意味著有70分鐘的上課時間。今天的授課老師是江斌老師,教授的科目是通識科,大約等同台灣的公民科。

課程主題是「全球在地化的意義與影響」。

一上課,江老師便使用奧語與學生對話,正苦惱語言不通的我,坐在我身旁的副校長徐老師立刻幫我即時翻譯,讓我可以全程順利觀課。真是太感謝了。

江老師的第一個問題是「提到麥當勞,你會立刻想到什麼?」,透過邀請讓幾個學生逐一回答。這個問題讓我聯想到「焦點討論法」的Objective/客觀事實的問題,也就是詢問學生的直接觀察與想法,最常見的就是問「你看到什麼?」,可以在很快的時間內蒐集到學生對某主題的基本印象或想法。



這個階段的訊息蒐集對課堂教學是很有意義的,一方面讓教師了解學生的學習起點,另方面也可以引發學生的熱烈參與,怎麼說呢?這個問題難度不大,基本上每個學生都可以說出自己的看法,教師只要適當鼓勵就可以引導學生表達自己的看法;而對通識課來說,這個問題也是一個很好的教學工具,讓學生有機會看見多元。一個麥當勞,有不同的認知或觀點。

緊接著江老師又問,你印象中特別記得麥當勞的什麼產品?

到這裡上課十分鐘了,這時江老師才發下「課堂工作紙」(學習單/課堂引導單),而不是一上課就把工作紙發下去,有何差別呢?其實是有差別的,如果一上課就把工作紙發下去,反而會讓學生無法專注的進行剛剛的課堂活動,有些學生會開始分心閱讀工作紙。所以我對江老師的課程節奏掌握與安排非常佩服。

請小老師發完工作紙後,江老師說明接下來要進行的課程活動。

他準備了兩則不同國家的麥當勞廣告,讓六組學生觀看。這六組共分成A、B、C、D、E、F組。其中坐在教室前方的A、C、E三組負責第一個廣告的問題與討論,坐在教室後方的另三組則是只就第二個廣告工作即可。這樣的分組工作分派再次讓我驚豔不已,連續播放二個廣告讓全班一起觀看,看完後為了節省時間則指定前三組與後三組只要針對其中一個影片來工作就好,真是很值得學習的分組任務安排方式。一起觀看所有影片,才不會讓全班討論時,沒有共同語言;各組只要工作一個影片即可,不用討論完所有影片,又可以大大減少討論時間。引發我的好奇,這樣的安排是江老師一人的發想嗎?

江老師在議課時回答我,這是通識科老師們共備的結果。原來如此,聖道迦南書院通識科有這樣的共備社群著實讓人羨慕。

另一個讓我眼睛為之一亮的地方是江老師的課堂問題設計和「課堂工作紙」內容,實在太符合「焦點討論法」(ORID)的脈絡了,讓我忍不住詢問也是共備社群有意安排的設計嗎?沒想到江老師坦率的回答,只是大家經過討論的結果。議課時經詢問才知香港國中通識課是沒有教科書的,只有校訂課程,基本上由教授通識課的老師們共同備課討論並決定教授內容,這或許也是通識科老師必須共備的原因。

總之,原來關注學生學習的老師最終都是殊途同歸的,我原先也不知道什麼是「焦點討論法」,自己只是依據課堂的觀察、想滿足學生的學習需求而不斷摸索前進,最近才知道「焦點討論法」的存在,卻也發現自己以往的問題設計早已具有類似的脈絡了。

當然因為知道了「焦點討論法」後,課堂引導問題設計就更得心應手了。

今天這堂課讓我受益甚多,讓我也好奇一起觀課的同校同工(同事)有何觀察呢?楊老師和副校長徐老師不約而同的說,讓他們最受益的是江老師的節奏很緩慢,讓人很自在,而不是在一種趕課的氛圍裡。琇芬則說,讓他最驚豔的是學習文本的多樣性與穿插,影片觀賞、理論概念文本、父子對話文本等等,又多樣又貼近學生生活經驗,學生自然不易感到乏味。



在彼此分享各自看到的亮點下,議課時間居然一下子就超過預訂時間,讓我忍不住要求可否再多點時間呢?實在太令人意猶未盡了。謝謝江老師和聖道迦南書院的安排,讓我有機會前往觀課,給了宅配夫妻一個美好的上午,希望未來還有機會進一步交流與對話。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小改變,大成效:遊戲化情境課程分享】

  今天前往嘉義輔仁中學分享「遊戲化情境課程設計——學思達與師生對話」。 整個過程總共90分鐘。 我將課程分成三段來進行。 第一段我只問了一個問題,現場的老師如何在學生學習動機低落的時候,引發學生的學習? 也就是如何讓學生從「被動學習」轉變成「主動學習」? 請現場老師兩兩分組,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