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6月14日 星期四

【界限】:先自己,後他人

自從聽志仲提到人我界限這件事後,我開始好奇這個議題。

我的界限是什麼?我清楚自己的界限嗎?

如何明白自己的界限,又如何能適當維護自己的界限呢?

《關係黑洞》,一書提到,想了解自己的界限,要先覺察自己的內在狀態,也就是要先了解自己的冰山,包括自己的情緒、觀點與期待。愈能覺察自己的內在,或許就比較不會把別人的冰山扛在自己的身上。


除非這是自己的刻意選擇。

界限的模糊,或說過度同理對方,常常會讓自己也容易陷入對方的情緒當中,也就是當對方因自身的觀點與情緒而混亂時,我們又不設限,原本想幫助對方的我們,到頭來是自己也一團亂,甚至和對方一樣陷入相同的情緒與觀點中。

用一個比喻來說,飛機安全宣導說明,都會提醒一旦發生亂流等危險,氧氣面罩落下請大人一定先戴好面罩後,再幫小孩戴上。

先大人,後小孩。

界限的設立或許也是如此吧。

先自己,後他人。

不論我們想幫誰,都要學習先照顧好自己的內在後(先覺察自己的情緒與滿足自己的需求/設立界限),再去照顧別人。否則最終兩人只會一起陷入情緒亂流中,共同昏迷吧。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小改變,大成效:遊戲化情境課程分享】

  今天前往嘉義輔仁中學分享「遊戲化情境課程設計——學思達與師生對話」。 整個過程總共90分鐘。 我將課程分成三段來進行。 第一段我只問了一個問題,現場的老師如何在學生學習動機低落的時候,引發學生的學習? 也就是如何讓學生從「被動學習」轉變成「主動學習」? 請現場老師兩兩分組,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