徵得學生的同意,和大家分享她昨晚上完「教育社會學——從鑽石競標思考社會結構」的課後心得:
文:高師大楊孟臻國三乙
今天晚上其實滿開心的,而且老師又一次示範了活用的教學可以怎麼做,這個遊戲不管是趣味性、教育性還是上手度都非常合適,在這邊跟老師說抱歉,因為以後要是我能成為老師,這個遊戲一定會被我拿去推廣。
其實在拿到牌,看到遊戲規則後,我就馬上知道老師想要我們從遊戲裡獲得的核心觀念,而我覺得,透過遊戲實踐,會讓我比看〈勞碌人生〉文本更有感覺,因為文本裡雖然提到了種種階級不平等,但很多東西其實我們出社會後才能感覺到,遠不如遊戲帶給我的衝擊實在。我在同組組員抱怨發牌不公平時,就開始思考一個問題,為什麼我們可以在現實生活中接受各種的不平等(諸如:富二代、財團壟斷等)但是在遊戲裡,我們卻格外在意自己是不是被不公平對待,難道真的是因為遊戲比較純粹,而現實過於複雜和無力,所以我們有時候就「成熟」的忽略被不平等對待的自己或他人了?還是說就是因為現實人生實在太多我們無能為力的不平等,所以我們在能自己掌控的遊戲裡,就想得到一點慰藉,抒發自己的沮喪和想贏的心情呢?
這個答案我自己也不知道,但我可以確定的是,老師的目的真的達到了,我們在這樣的遊戲裡的確感受到了資源不平等的無奈感,有錢人會一直擁有資源,並且遊戲規則也隨他們制定,所以最終導致的結果,應該就會是我們如今面臨的一個困境:M型社會──富者越富,窮者越貧,然而我們發現這種不公平,想去反抗時,卻發現留給我們的資源是那麼的少,抗爭要錢要人力要毅力,而多數人的熱情來的快去得也快,我在想,如果老師不節制我們玩遊戲的次數,是不是到最後大家就會漸漸麻木,習慣於勝利組一直有錢拿,而我們要做的是撿他們剩下來給我們的鑽石,沒人會想去挑戰勝利組,和勝利組拚資源,因為根本拚不贏,這就如同社會最後把我們「同化」了,習慣於權威並且不想反抗,因為反抗要耗費的心力實在太多了,我們連自己的生活要過好有時候都很難,誰還去管什麼公平不公平?
這讓我想到前天在臉書上看到的一段珍古德博士的影片,她說,如果她能改變這個世界一件事情,她希望是不要有貧窮,因為唯有人們不再擔心自己不會錢餐不著後餐,才會開始停止掠奪資源,思考什麼是永續,這句話我十分喜歡,並且我認為也符合我們今天所玩的遊戲,因為唯有我們手中的鑽石數目多到一個程度,我們才會開始思考要怎麼去好好運用籌碼,而不是看到只有一塊鑽石,也要用十點的籌碼去得標,因為我們害怕,最後組裡一顆鑽石也沒有。
說實話,其實當初會來上老師的課,完全就是因為教檢必考這科,加上時間剛好合適,所以就選了,而後上課的第一天,老師給我們的開場白讓我腦子瞬間清醒了,我在高師大上這麼多教程課,按照教程以往的慣性,上課不是可以拿來睡覺做自己的事,要不就是拿來小組討論一下,然後還是繼續上課,我真的從來沒上過像老師這樣,必須強迫動腦的課,可以說我生鏽了很久的腦袋又開始轉動了,但是神奇的事我並不排斥,當我意識到這堂課可以讓我學會獨立思考後,我就決定一定要繼續上下去,因為獨立思考對我來說,是現階段的我最欠缺的,這也應證了我個人信以為真的一件事,從來沒有太硬的課,只有不用心的教學內容。感謝老師真的做到了這點,我滿驚喜還有老師會願意花這麼多心思在這樣的教程課,畢竟其實我們都知道,學生會來修有七成以上的原因只是來修個學分的,老師當然可以隨便教分數打很高讓學生涼涼的過,但老師還是很用心的設計了課程,引導我們去思考問題,除了教育熱忱,我不知道還有什麼可以讓一個老師這樣做。
我其實一直到今天這堂玩鑽石拍賣的遊戲才真的喜歡上老師,在這之前也不過是感謝感恩老師的用心,但是今天的遊戲設計,是真的讓我拍案叫絕,這樣的方式真的太好玩又太認真了,是真的「寓教於樂」,我們根本不需要去接觸底層人民就能強烈感受到資源不公平所帶來的不甘與它可能會造成的危險,隨後的討論也變的自然流暢,我相信不只大學生,這放到國、高中學生身上,他們一樣能感受到我們所感受到的東西,設計這樣的遊戲不管是不是原創,都讓我很驚豔,原來課還可以這樣上,這是我之前沒看過的方法,或者說之前國、高中課堂上玩的「和課程連結」遊戲,都無法讓我對社會議題有這麼強烈的共鳴,十分感謝老師願意這樣分享,對以後要做為老師的我啟發甚大,真的很謝謝你。
2016年10月25日 星期二
「教育社會學——從鑽石競標思考社會結構」的課後心得01
徵得學生的同意,和大家分享他昨晚上完「教育社會學——從鑽石競標思考社會結構」的課後心得:
諮復所李育政
在今天的鑽石競標活動過程中,或許可以把這個活動單純視為是一個競爭遊戲,但如果把這樣的競爭遊戲視為整體社會間的階級互動,似乎再貼切不過。我的原因是,每個人生來所擁有的能力資源就不平等(如同有的組別的籌碼就是特別豐厚,或有些人天生就是具有策略性的能力),在競爭的過程中,先天較為弱勢的人即使用盡力氣去想怎麼獲得鑽石,但就是矮人一截。事實上,弱勢階級的人們為了生存下去,倚靠僅存的資源努力地在打拚,但過程中卻不斷遭遇挫敗,漸漸地感到灰心。然而,此時優勢階級卻想著怎麼從這個社會競爭過程中累積更多財富,卻忘了他們的財富都是透過一次次地打敗其他階級而來。進一步地,當國家(設立規則的人)無視這樣的情況,甚至給予優勢階級更多豐厚的條件(如給予勝利組別訂定規則),而優勢階級卻直指弱勢階級,就是因為你們不具謀略、錯失時機,才會無法獲得資源,那麼此時弱勢階級只會有更多的習得無助及相對剝奪感,甚至產生階級對立、仇富或更多的衝突行為。
我可以理解社會資源的分配本來就不會均等,有時也需優勢階級的謀略來帶動與促進國家的發展與競爭力,但國家存在的功能之一,即本該確保競爭的公平性,以及每個階級的人們都能獲得基本生活與福祉的保障,而非全向優勢階級傾斜。換另一角度思考,當一個國家沒有嘗試去理解並尊重弱勢階級需求的同時,也不給選擇地要求所有人都必須參與這場不平等的競爭,何嘗不是一種暴力?於此同時,不也是製造階級對立的始作俑者?
老實說,在晚上時間還要一直動腦,真的很辛苦。對我來說,大學層級的課程幾乎不需要這麼累,但這是我頭一次在課程中看到這麼創新的上課方式,每次上課都是新的碰撞和思考的激發,不斷省思個人的生活經驗和社會制度與現象間的關係。大學時期社會學課程所上到的「社會學的想像」,在此時此刻是如此真實地經驗著。很慶幸自己能有這麼一趟教育社會學之旅,謝謝老師!
諮復所李育政
在今天的鑽石競標活動過程中,或許可以把這個活動單純視為是一個競爭遊戲,但如果把這樣的競爭遊戲視為整體社會間的階級互動,似乎再貼切不過。我的原因是,每個人生來所擁有的能力資源就不平等(如同有的組別的籌碼就是特別豐厚,或有些人天生就是具有策略性的能力),在競爭的過程中,先天較為弱勢的人即使用盡力氣去想怎麼獲得鑽石,但就是矮人一截。事實上,弱勢階級的人們為了生存下去,倚靠僅存的資源努力地在打拚,但過程中卻不斷遭遇挫敗,漸漸地感到灰心。然而,此時優勢階級卻想著怎麼從這個社會競爭過程中累積更多財富,卻忘了他們的財富都是透過一次次地打敗其他階級而來。進一步地,當國家(設立規則的人)無視這樣的情況,甚至給予優勢階級更多豐厚的條件(如給予勝利組別訂定規則),而優勢階級卻直指弱勢階級,就是因為你們不具謀略、錯失時機,才會無法獲得資源,那麼此時弱勢階級只會有更多的習得無助及相對剝奪感,甚至產生階級對立、仇富或更多的衝突行為。
我可以理解社會資源的分配本來就不會均等,有時也需優勢階級的謀略來帶動與促進國家的發展與競爭力,但國家存在的功能之一,即本該確保競爭的公平性,以及每個階級的人們都能獲得基本生活與福祉的保障,而非全向優勢階級傾斜。換另一角度思考,當一個國家沒有嘗試去理解並尊重弱勢階級需求的同時,也不給選擇地要求所有人都必須參與這場不平等的競爭,何嘗不是一種暴力?於此同時,不也是製造階級對立的始作俑者?
老實說,在晚上時間還要一直動腦,真的很辛苦。對我來說,大學層級的課程幾乎不需要這麼累,但這是我頭一次在課程中看到這麼創新的上課方式,每次上課都是新的碰撞和思考的激發,不斷省思個人的生活經驗和社會制度與現象間的關係。大學時期社會學課程所上到的「社會學的想像」,在此時此刻是如此真實地經驗著。很慶幸自己能有這麼一趟教育社會學之旅,謝謝老師!
2016年10月21日 星期五
小男孩的內在冰山
今天第八堂本來沒課,但是同事一直希望我上給她看,她想要知道如何調整課程,我原本一直拒絕,後來才答應。
今天的課程是多元性別的議題。
上課時這個班級有點亢奮,某兩個孩子很浮躁的參與課程,其中一個孩子甚至還被前面的組員投訴他在鬧別人。
我請他到前面講台和我談話,此時其他同學在閱讀文本,只見他不在乎的神情,我問他:「你用東西鬧人家對方會不會不舒服?」
他說他不知道,也沒有感覺到對方不舒服,當下我的情緒就上來了。但是我試著去停頓不要太快做反應,所以只叮嚀他幾句就讓他回座位了。
下課後我請他來找我,突然間我想到他剛剛的動作也許不是在鬧同學吧?也許他是有其他深層的理由?
所以我問了一句,你剛剛是不是希望能夠幫小組回答問題,但是因為對方不理你,所以你覺得很難過?
我才問完這句話,這個小男孩就開始哭了起來。完全止不住淚聽著我的話。
喔!原來是這樣啊!
原來他剛剛在鬧前面組員的模樣,其實是一種委屈,是一種情緒的反應,在他行為背後其實是在乎,對小組的在乎,卻被漠視了!
被拒絕之後他感到生氣、感到難過,卻又不知道怎麼樣處理自己的感受,所以就被組員投訴他在鬧人…
我很慶幸一開始的時候我沒有發脾氣,(主要的原因恐怕還是因為同事在後頭觀課吧?)可是也因為這樣,我當下沒有急著去處理,反而是利用下課時間讓自己整個緩和之後才和孩子做較平靜的談話,才能發現他行為之下真正的動機。
很可惜的是同事似乎還有其他事情,一上完課她就立刻離開了,根本來不及議課,也就無從看見我和孩子的這段談話歷程。
其實像這樣跟孩子私下的談話、互動是課程的必要歷程,我經常在做類似的事,這些是課程之外不為人知的努力,但其實對於課程的流暢與師生關係的建立是非常重要的。
今天的課程是多元性別的議題。
上課時這個班級有點亢奮,某兩個孩子很浮躁的參與課程,其中一個孩子甚至還被前面的組員投訴他在鬧別人。
我請他到前面講台和我談話,此時其他同學在閱讀文本,只見他不在乎的神情,我問他:「你用東西鬧人家對方會不會不舒服?」
他說他不知道,也沒有感覺到對方不舒服,當下我的情緒就上來了。但是我試著去停頓不要太快做反應,所以只叮嚀他幾句就讓他回座位了。
下課後我請他來找我,突然間我想到他剛剛的動作也許不是在鬧同學吧?也許他是有其他深層的理由?
所以我問了一句,你剛剛是不是希望能夠幫小組回答問題,但是因為對方不理你,所以你覺得很難過?
我才問完這句話,這個小男孩就開始哭了起來。完全止不住淚聽著我的話。
喔!原來是這樣啊!
原來他剛剛在鬧前面組員的模樣,其實是一種委屈,是一種情緒的反應,在他行為背後其實是在乎,對小組的在乎,卻被漠視了!
被拒絕之後他感到生氣、感到難過,卻又不知道怎麼樣處理自己的感受,所以就被組員投訴他在鬧人…
我很慶幸一開始的時候我沒有發脾氣,(主要的原因恐怕還是因為同事在後頭觀課吧?)可是也因為這樣,我當下沒有急著去處理,反而是利用下課時間讓自己整個緩和之後才和孩子做較平靜的談話,才能發現他行為之下真正的動機。
很可惜的是同事似乎還有其他事情,一上完課她就立刻離開了,根本來不及議課,也就無從看見我和孩子的這段談話歷程。
其實像這樣跟孩子私下的談話、互動是課程的必要歷程,我經常在做類似的事,這些是課程之外不為人知的努力,但其實對於課程的流暢與師生關係的建立是非常重要的。
2016年10月15日 星期六
分組的理由?
熱愛教學與渴望專業成長的我們參加了很多教學工作坊。
尤其當主辦單位事前告知要採取分組教學法時,我和馬老師更是期待不已,因為我們很想多學習分組教學的引導技巧,希望從其他講師的帶領中獲得更有效、更深刻的方法或心法。
結果往往到了現場,哇塞,真的有分組桌牌耶。
然後往往到了尾聲,竟然,真的只有分組桌牌。
主辦單位和講師完全沒有好好運用分組!?那為何要我們分組?如果只是要我們坐著聽講師上課,為何要分組?或有講師也覺得說不過去,只好為分組而分組隨興進行了一個讓人感到突兀的活動。
這也是我後來這麼厭惡官方舉辦的教專成長研習和分組合作學習研習的主要原因。
因為這些研習中,我參加了幾場都是如此。擔任講座的教授學者專家校長們根本就沒有好好運用分組,根本就不知道為何要採取分組。他們講了一堆理論,現場一堆老師早就低頭各自做事。
這也是我為何開始主動辦理自主研習最大的理由。就算我們沒有任何資源,至少我們願意反省和帶著滿滿熱情想和許多想改變教學的老師分享我們的一點心得和體會。
尤其當主辦單位事前告知要採取分組教學法時,我和馬老師更是期待不已,因為我們很想多學習分組教學的引導技巧,希望從其他講師的帶領中獲得更有效、更深刻的方法或心法。
結果往往到了現場,哇塞,真的有分組桌牌耶。
然後往往到了尾聲,竟然,真的只有分組桌牌。
主辦單位和講師完全沒有好好運用分組!?那為何要我們分組?如果只是要我們坐著聽講師上課,為何要分組?或有講師也覺得說不過去,只好為分組而分組隨興進行了一個讓人感到突兀的活動。
這也是我後來這麼厭惡官方舉辦的教專成長研習和分組合作學習研習的主要原因。
因為這些研習中,我參加了幾場都是如此。擔任講座的教授學者專家校長們根本就沒有好好運用分組,根本就不知道為何要採取分組。他們講了一堆理論,現場一堆老師早就低頭各自做事。
這也是我為何開始主動辦理自主研習最大的理由。就算我們沒有任何資源,至少我們願意反省和帶著滿滿熱情想和許多想改變教學的老師分享我們的一點心得和體會。
不是熱鬧就是翻轉
最近聽到某老師分享同事A的翻轉,讓他感到不可思議。
A老師每次上課都會帶學生玩活動,但學生不明白為何要玩這些活動,甚至也不太明白老師到底在上什麼。
聽到此事,我自己也需要警醒,並不是熱鬧就是翻轉,所謂的翻轉到頭來只是為了幫助學生學習。我走過一小段這樣的過程,但持續的反思讓我沒有走火入魔。
為何反思呢?來自內心的自我質疑。有時,心裡會輕輕的叩問,這樣對嗎?這樣好嗎?
這些聲音通常是輕輕淡淡的,但總是聽得見。以前,會輕視這些隱微的叩問,如今比較懂得珍視這些內在的訊息。
例如某場研習過後,學員的我深深感到困擾。總覺講師忽略了什麼,帶領的過程讓我愈來愈煩躁,一時之間也說不清楚我為何感到困惑與煩躁。
直到剛剛讀到《台灣歷史圖說》(三版),豁然開朗。
作者解釋她為何選擇這些事件來作為理解現今台灣的重要線索。
原來如此。
課程、研習如此,一本書也是如此,我們都需要理解的「背景」。
面對學生和讀者,為了有效傳達我們所關切的議題,不只是將文本呈現出來就好,還要呈現它內在的系統意義。在有限的課程時間內、在有限的書籍頁數裡,我說了什麼或沒說什麼是考量了什麼嗎?我的這些安排能不能幫助讀者或學生更好的理解呢?為何我的讀者/學生應該知道這些事?
寫完這段文字後,心裡還有一些輕輕淡淡的質問,沒關係,我可以慢慢思考和等待。
A老師每次上課都會帶學生玩活動,但學生不明白為何要玩這些活動,甚至也不太明白老師到底在上什麼。
聽到此事,我自己也需要警醒,並不是熱鬧就是翻轉,所謂的翻轉到頭來只是為了幫助學生學習。我走過一小段這樣的過程,但持續的反思讓我沒有走火入魔。
為何反思呢?來自內心的自我質疑。有時,心裡會輕輕的叩問,這樣對嗎?這樣好嗎?
這些聲音通常是輕輕淡淡的,但總是聽得見。以前,會輕視這些隱微的叩問,如今比較懂得珍視這些內在的訊息。
例如某場研習過後,學員的我深深感到困擾。總覺講師忽略了什麼,帶領的過程讓我愈來愈煩躁,一時之間也說不清楚我為何感到困惑與煩躁。
直到剛剛讀到《台灣歷史圖說》(三版),豁然開朗。
作者解釋她為何選擇這些事件來作為理解現今台灣的重要線索。
原來如此。
課程、研習如此,一本書也是如此,我們都需要理解的「背景」。
面對學生和讀者,為了有效傳達我們所關切的議題,不只是將文本呈現出來就好,還要呈現它內在的系統意義。在有限的課程時間內、在有限的書籍頁數裡,我說了什麼或沒說什麼是考量了什麼嗎?我的這些安排能不能幫助讀者或學生更好的理解呢?為何我的讀者/學生應該知道這些事?
![]() |
圖來自:謝侑真老師 |
2016年10月13日 星期四
跑桌與互評:紅點問題設計大獎
昨天前往彰化田中高中分享,讓我有小小成就感的是少數幾位老師原本在滑手機,隨著課程的展開慢慢放下手機參與課程直到最後。甚至還主動舉手發表。
可惜的是這次的分享,時間沒有控制好,晚了十分鐘下課。既然我自己說上課時,要把握課程核心概念,透過適當的課程節奏切換,來維持學生的注意,那麼我自己就該以身作則啊。即便是三小時的研習,核心概念也要精準、要取捨,就像上課,不要貪心,而是讓學生真正學會,能夠舉一反三。
回家後疲累不已,仍然和馬老師討論了研習內容,發現在彰化田中的課程我還是講太多了,應該留白更多的時間和現場老師針對實作內容進行深度的對話。
另一個需要檢討的地方是在引導老師進行小組討論時,有時我的指令過於精簡,雖然大多數小組都能持續討論互相給予回饋,但少數一、二組卻停留在報告自身的想法,無法進行回饋對話。
比較值得一提的是問題設計討論與發表,這段時間我多半採取跑桌與互評的方式。
以昨天情況來說,大約有33位老師。每組四人,分成八組,共同針對女巫城堡設計問題,為了減輕老師設計問題的難度,我不讓小組將問題分成具體、單元、核心三層次來設計問題,而是請小組分別設計出二題以上的封閉問題和一題以上的開放問題就好。果然這樣一來,各組設計問題的時間少很多。
完成問題設計後,請各組老師用手機拍下自己設計問題的海報,以便進行跑桌。每桌變成五人左右,共七桌。原本每組四人共八組變成七桌每桌約5 人。如何跑桌呢?
1、利用撲克牌讓學員來跑桌,準備好四種花色1~7數字的撲克牌(共28張牌),分成七堆。每堆不要出現相同數字即可,每堆發給一組。
2、還有一組沒有拿到撲克牌,怎麼辦?可請該組老師自行決定並分別加入各桌或由講師直接指定加入各桌亦可。
例如第一組的老師,我給他們的撲克牌為:1、3、4、7(隨機),那麼拿到撲克牌1(不分花色)就到第一桌集合,其他各組拿到1的老師也是都到第一桌集合。依此類推。
3、跑桌就定位後,請各組的代表說明自己小組的問題設計內容與脈絡,再請其他各組的代表給予回饋與提問或建議。直到每組都完成報告。
4、先前我準備了小紅點,每個老師都拿到六個小紅點,作為跑桌互評之用。用紅點來給分,你覺得哪一組的問題設計最吸引你,最讓你欣賞,就請你給他們最高分三個紅點,其次二個紅點,最末一個紅點。不能人情給分,一定要分出前三名。
5、最後,再請跑桌的老師回到原本小組,看哪一組的紅點最多。最多者即是今日紅點問題設計大獎的得主。緊接著頒獎。參與研習的老師都知道這份大獎是什麼了,且讓我賣個關子。
關鍵在於為何要跑桌呢?意義為何?
1、學習設計問題時,到各桌互相分享時,每個人都必須介紹各自小組的問題設計,這個表達過程可以幫助老師自我檢視原本的問題設計脈絡是否清楚、完整?
2、再者透過他者的目光來檢視與回饋,我們往往可以察覺到自身不易察覺到的盲點或問題。
3、在有限時間內,每組都有機會獲得更多元的回饋與對話的機會。
這是我最近一個月到各縣市分享學思達課程設計/問題設計採取跑桌與互評的原因。
因為有老師詢問跑桌與互評機制,所以藉由這個機會大略整理成以上文字,提供大家參考。
可惜的是這次的分享,時間沒有控制好,晚了十分鐘下課。既然我自己說上課時,要把握課程核心概念,透過適當的課程節奏切換,來維持學生的注意,那麼我自己就該以身作則啊。即便是三小時的研習,核心概念也要精準、要取捨,就像上課,不要貪心,而是讓學生真正學會,能夠舉一反三。
回家後疲累不已,仍然和馬老師討論了研習內容,發現在彰化田中的課程我還是講太多了,應該留白更多的時間和現場老師針對實作內容進行深度的對話。
另一個需要檢討的地方是在引導老師進行小組討論時,有時我的指令過於精簡,雖然大多數小組都能持續討論互相給予回饋,但少數一、二組卻停留在報告自身的想法,無法進行回饋對話。
比較值得一提的是問題設計討論與發表,這段時間我多半採取跑桌與互評的方式。
以昨天情況來說,大約有33位老師。每組四人,分成八組,共同針對女巫城堡設計問題,為了減輕老師設計問題的難度,我不讓小組將問題分成具體、單元、核心三層次來設計問題,而是請小組分別設計出二題以上的封閉問題和一題以上的開放問題就好。果然這樣一來,各組設計問題的時間少很多。
完成問題設計後,請各組老師用手機拍下自己設計問題的海報,以便進行跑桌。每桌變成五人左右,共七桌。原本每組四人共八組變成七桌每桌約5 人。如何跑桌呢?
1、利用撲克牌讓學員來跑桌,準備好四種花色1~7數字的撲克牌(共28張牌),分成七堆。每堆不要出現相同數字即可,每堆發給一組。
2、還有一組沒有拿到撲克牌,怎麼辦?可請該組老師自行決定並分別加入各桌或由講師直接指定加入各桌亦可。
例如第一組的老師,我給他們的撲克牌為:1、3、4、7(隨機),那麼拿到撲克牌1(不分花色)就到第一桌集合,其他各組拿到1的老師也是都到第一桌集合。依此類推。
3、跑桌就定位後,請各組的代表說明自己小組的問題設計內容與脈絡,再請其他各組的代表給予回饋與提問或建議。直到每組都完成報告。
4、先前我準備了小紅點,每個老師都拿到六個小紅點,作為跑桌互評之用。用紅點來給分,你覺得哪一組的問題設計最吸引你,最讓你欣賞,就請你給他們最高分三個紅點,其次二個紅點,最末一個紅點。不能人情給分,一定要分出前三名。
5、最後,再請跑桌的老師回到原本小組,看哪一組的紅點最多。最多者即是今日紅點問題設計大獎的得主。緊接著頒獎。參與研習的老師都知道這份大獎是什麼了,且讓我賣個關子。
關鍵在於為何要跑桌呢?意義為何?
1、學習設計問題時,到各桌互相分享時,每個人都必須介紹各自小組的問題設計,這個表達過程可以幫助老師自我檢視原本的問題設計脈絡是否清楚、完整?
2、再者透過他者的目光來檢視與回饋,我們往往可以察覺到自身不易察覺到的盲點或問題。
3、在有限時間內,每組都有機會獲得更多元的回饋與對話的機會。
這是我最近一個月到各縣市分享學思達課程設計/問題設計採取跑桌與互評的原因。
因為有老師詢問跑桌與互評機制,所以藉由這個機會大略整理成以上文字,提供大家參考。
2016年10月8日 星期六
分權制衡的目的
對你心中的疑問要有耐心,要試著珍愛這些問題不要急於尋求答案,因為即使給了你答案,你也無法實踐。重點在於,要去經歷教室中的一切,包括經歷極端與衝突,可能你會逐漸地、不露痕跡地沿著漫長的教學軌跡,走進對矛盾統一的理解之中。
——教學的勇氣,頁100。
原寫於2014/10/08
說說看,為何司考監三院重要官員要由總統提名,再讓立法院同意任命?為何不要讓五院重要人事都由人民直選呢?為什麼?
為什麼呢?
好,你說:分權制衡?權力分立?互相牽制?
其他人也這麼想嗎?還有其他想法嗎?
哇,很不錯唷。
第二個問題呢?那為何不要讓五院重要人事都讓人民直選就好呢?為什麼?
因為我們不認識那些人?但我們也不認識總統啊?立法委員也一大堆人,我們也不認識啊...
所以...
另外,老師再問各位。
分權制衡,這麼做的目的是?到底是為了什麼?
讓權力不要集中在少數人身上?
沒錯,但這不是目的啊。是什麼呢?(短暫沉默。)
好,小組討論一下。試著再看看課本的內容。可以了嗎?
好,妳說,讓人民可以擁有幸福?
可以再具體些嗎?哇,太精采了。
太讚了。沒錯,透過分權制衡,讓權力不要集中在少數人身上,也讓政府部門各有權力能互相牽制、互相抗衡,藉此保障人民權利實現的可能。
今天的課堂,我留意到自己不再焦慮於學生沒有給出答案。或許是因為昨晚讀到的這段話吧......
「對你心中的疑問要有耐心,要試著珍愛這些問題不要急於尋求答案,因為即使給了你答案,你也無法實踐。重點在於,要去經歷教室中的一切,包括經歷極端與衝突,可能你會逐漸地、不露痕跡地沿著漫長的教學軌跡,走進對矛盾統一的理解之中。」
2016年10月6日 星期四
【五感心臟病】與桌遊融入教學
為了讓更多老師體驗如何運用桌遊的機制與情境來融入教學當中,我和我家馬老師陸陸續續分享了許多場相關的研習,期待我們的抛磚引玉能讓老師願意嘗試讓自己的教學更活化一些,讓學生的學習更有趣一些,更有效一些。
我們的桌遊融入教學真的是融入教學,與坊間多數的桌遊社團不太一樣,絕對不是開桌讓學生自己玩桌遊,如果是這樣根本不需要教師,就直接請外面的業者來學校帶領學生玩就好。
既然是桌遊融入教學,教學才是主體,桌遊只是一種協助教學的機制或輔助工具。
所以,桌遊融入教學,絕對不是為桌遊而桌遊。它扮演的角色比較是一種體驗的過程,最重要的還是得依賴教學者的引導與課程設計,讓學生在桌遊或活動體驗後,進一步透過教師的帶領反思、觀察、歸納與具體運用,最終學到我們預設的教學目標。
這一直是我和馬老師看待桌遊融入教學的重要觀點。
畢竟我們的角色是教師,不是桌遊玩家,更不是桌遊業者。但我非常感謝許許多多的桌遊玩家和桌遊老師啟蒙了我。
質言之,從桌遊這一端一直到轉化為教學的一端,真的很不容易,至少對我這個學習緩慢人士來說,更是如此。我比較勇敢的地方是當我一發現可能,有轉化的可能,我會非常興奮、很想實踐。
更興奮的是我一旦實施之後有了一些成果,就想和更多老師分享,就算是自主研習的形式,我和馬老師也樂此不疲。去年暑假和今年暑假都舉辦了一次這樣的分享。感謝我們學校英明國中無私提供場地讓校內、校外六十幾位的老師共同參與。
今年我和校內老師分享的桌遊機制正是馬老師設計的五感心臟病。規則很簡單,主要就是運用心臟病的玩法來結合五種感官喜惡。
1、準備好空白名片。同組顏色要一樣。四、五人一組。
2、每人拿六張空白名片。各自在名片上依序寫上:
2-1、姓名/暱稱
2-2、視覺:你最喜歡的一種顏色,愈具體愈好,例如雨後的黃昏
2-3、嗅覺:什麼味道最讓你安心?
2-4、觸覺:你最不喜歡的觸覺?
2-5、味覺:你最懷念的一種食物/你最喜歡的一種食物。
2-6、聽覺:你最常哼的一首歌
3、寫好之後,互相介紹
4、把同組的牌洗勻,再依人數分成幾堆,例如四人一組,就分四堆,每人拿一堆。不可看自己的牌。
5、輪流丟牌和翻牌。翻開時,只要發現桌上有二張牌都是屬於某一個人的五感,就要拍牌,誰速度最快,就可以把牌拿回去。在這裡,可以有各種變體規則。例如,翻牌時,一面喊自己的名字,如果翻開的牌卡果然對應自己的名字,所有人都要拍牌。還有其他各種創意運用。
6、誰的牌卡最多,誰就是贏家。
這樣的五感心臟病很適合用來班級經營或破冰活動。馬老師是用來教作文、小說的書寫。
我則是拿來幫學生運用在社會科的複習當中。最重要的是讓學生學到這些機制運用在自己設計的牌卡上。
希望以上的說明有助於老師們了解個人對於桌遊融入教學的想法。敬請大家指正。
聰明的人才看得懂
昨天觀課老師說,希望看到我如何上國三的課。暫且讓我用文字分享今天上午的課程吧。
連續兩個週三放了兩次颱風假,社會科老師應該會叫苦連天吧。
我還好。
上午的國三班,好久不見。
學生一進教室,我就熱情的和學生打招呼。
還沒上課,全班都坐定位了。感謝大家。好,我們先來複習一下1-1,我先講一下機會成本的定義,幫各位喚起回憶唷。
接下來,請各組拿出小白板想請教各組一個問題:排隊二小時買一元便當,便宜嗎?理由。
給各組二分鐘討論和作答。
時間到,哇,不錯唷,大家都還記得耶。
沒錯,要看情況,如果你很閒,那麼這一元便當就算便宜囉,如果沒空,就很貴。
各組的答案大同小異,你們班超強。是資優班嗎?絕對不是憂慮的憂啦。(學生笑)
好,我們繼續囉。來,請看1-2,我先大概說明這一節的重點唷。現在請每個人先看課本的內容,2分鐘夠嗎?(學生點頭)
我的問題是請用圖說明什麼是需求法則?第二個問題需求法則和預期心理有何異同?相同點?不同點?
開始。
時間差不多了,各組可進行小組討論囉。用小白板作答唷。
好,請亮牌。
哇,好可惜,差一點點。
喂,你們畫得太抽象了啦。老師,只有聰明的人才看得懂。果然是我不夠聰明。(學生笑不停)
好吧,我換個方式問唷。請問需求法則的示意圖是A圖還是B圖?很好,再來,我想問是價格影響數量或數量影響價格?請各組討論一分鐘,並用符號來表示。
喔,不錯唷。中了唷。大家抓到重點了唷。
現在進入第二個問題,需求法則和預期心理有何異同?相同點?不同點?
很好,都是價格影響數量。購買的數量。但有何不同呢?請亮牌。
是的。時間,一個是未來價格的變化,一個是現在價格的變化。
大家理解力真強。
好,1-3。第一個問題是...
就這樣,在全班積極投入與歡樂搶答的氛圍裡,我們攻進了第二課第一小節。
請問,現在你走進了一家咖啡店,首先你會看到什麼?
小胖思考了一下。店員?沒錯,他屬於何種生產要素?人力資源?讚啦。
你還看到什麼?咖啡豆?沒錯,它屬於...?自然資源。帥唷。
那麼資本呢?是收銀機還是錢?
收銀機!
漂亮,居然沒落入我的陷阱中!
比較困難的是企業才能,這是什麼樣的生產要素呢?應該如何說明呢?我問全班。
一節課。我滿身大汗。在提問過程中,我一再的說,有沒有自己覺得需要多練習想自我挑戰的同學?班上那幾個孩子真的都主動舉手了。
這是這節我最開心看到的景象了。遙想國一時,這幾個害怕舉手表達的孩子們,真的長大了。
連續兩個週三放了兩次颱風假,社會科老師應該會叫苦連天吧。
我還好。
上午的國三班,好久不見。
學生一進教室,我就熱情的和學生打招呼。
還沒上課,全班都坐定位了。感謝大家。好,我們先來複習一下1-1,我先講一下機會成本的定義,幫各位喚起回憶唷。
接下來,請各組拿出小白板想請教各組一個問題:排隊二小時買一元便當,便宜嗎?理由。
給各組二分鐘討論和作答。
時間到,哇,不錯唷,大家都還記得耶。
沒錯,要看情況,如果你很閒,那麼這一元便當就算便宜囉,如果沒空,就很貴。
各組的答案大同小異,你們班超強。是資優班嗎?絕對不是憂慮的憂啦。(學生笑)
好,我們繼續囉。來,請看1-2,我先大概說明這一節的重點唷。現在請每個人先看課本的內容,2分鐘夠嗎?(學生點頭)
我的問題是請用圖說明什麼是需求法則?第二個問題需求法則和預期心理有何異同?相同點?不同點?
開始。
時間差不多了,各組可進行小組討論囉。用小白板作答唷。
好,請亮牌。
哇,好可惜,差一點點。
喂,你們畫得太抽象了啦。老師,只有聰明的人才看得懂。果然是我不夠聰明。(學生笑不停)
好吧,我換個方式問唷。請問需求法則的示意圖是A圖還是B圖?很好,再來,我想問是價格影響數量或數量影響價格?請各組討論一分鐘,並用符號來表示。
喔,不錯唷。中了唷。大家抓到重點了唷。
現在進入第二個問題,需求法則和預期心理有何異同?相同點?不同點?
很好,都是價格影響數量。購買的數量。但有何不同呢?請亮牌。
是的。時間,一個是未來價格的變化,一個是現在價格的變化。
大家理解力真強。
好,1-3。第一個問題是...
就這樣,在全班積極投入與歡樂搶答的氛圍裡,我們攻進了第二課第一小節。
請問,現在你走進了一家咖啡店,首先你會看到什麼?
小胖思考了一下。店員?沒錯,他屬於何種生產要素?人力資源?讚啦。
你還看到什麼?咖啡豆?沒錯,它屬於...?自然資源。帥唷。
那麼資本呢?是收銀機還是錢?
收銀機!
漂亮,居然沒落入我的陷阱中!
比較困難的是企業才能,這是什麼樣的生產要素呢?應該如何說明呢?我問全班。
一節課。我滿身大汗。在提問過程中,我一再的說,有沒有自己覺得需要多練習想自我挑戰的同學?班上那幾個孩子真的都主動舉手了。
這是這節我最開心看到的景象了。遙想國一時,這幾個害怕舉手表達的孩子們,真的長大了。
第八堂可以不一樣
今天第八堂讓導生班玩五感心臟病,學生玩好瘋。有些小組還自創玩法,也一樣好玩。
今天加上第八堂共上了四堂課,喉嚨有點啞了。
似乎上得太用力了,是因為沒有調整好週三的上課節奏,還是因為太久沒見到週三的班級而過度興奮呢?
雖然是有段考的進度壓力,但我還是採取小組學思達的教學法。就算是第八堂讓導生玩五感心臟病,也一樣。
因為公民桌遊社的教學和修正,讓我今天在導生班操作五感心臟病/醜娃娃順暢很多。
過去總以為自己是概念認知的學習者,或許不只是如此,內向認知的學習風格確實存在,但到頭來,每個學習者其實都有各種學習優勢潛存在自身,只是過往的學習經驗限縮了我們。
面對教學,我好像變得比較勇敢一些,比較不怕失敗,失敗了就用心思考和修正就好。就像公民桌遊社、就像我第一次開始分組教學、就像我第一次開始上主題式教學、就像我第一次開始將桌遊融入教學當中、就像我決定學習輝誠老師開放觀課真實呈現教學的歷程,我真的好勇敢。
因為有了開始、有了行動,所以我就有可能會失敗和之後的情緒,但這些失敗和情緒都是我的資產。
因此,不久前的公民桌遊社活動的經過和問題,都被我收納在心得中、內心裡,甚至被我帶入夢裡試著梳理和解決。有了這些資產,今天第八堂的導生課,我才能這麼順暢的進行活動。節奏更快了,學生依然投入其中。
也在時間限制下,完整的收尾。透過活動的體驗,帶領學生反思,讓他們觀摩各組的變體規則後,試著歸納出活動的要領,最終(未來幾週)則是結合社會科的複習創造個人的桌遊。
我做,故我在。
教師和學生共同學習,我學習如何教學,學生學習如何學習。
附註:天啊,學生玩得太投入,笑得太瘋了,居然找不到適合的照片,我如果公開這些照片,我會被學生恨死。
今天加上第八堂共上了四堂課,喉嚨有點啞了。
似乎上得太用力了,是因為沒有調整好週三的上課節奏,還是因為太久沒見到週三的班級而過度興奮呢?
雖然是有段考的進度壓力,但我還是採取小組學思達的教學法。就算是第八堂讓導生玩五感心臟病,也一樣。
因為公民桌遊社的教學和修正,讓我今天在導生班操作五感心臟病/醜娃娃順暢很多。
過去總以為自己是概念認知的學習者,或許不只是如此,內向認知的學習風格確實存在,但到頭來,每個學習者其實都有各種學習優勢潛存在自身,只是過往的學習經驗限縮了我們。
面對教學,我好像變得比較勇敢一些,比較不怕失敗,失敗了就用心思考和修正就好。就像公民桌遊社、就像我第一次開始分組教學、就像我第一次開始上主題式教學、就像我第一次開始將桌遊融入教學當中、就像我決定學習輝誠老師開放觀課真實呈現教學的歷程,我真的好勇敢。
因為有了開始、有了行動,所以我就有可能會失敗和之後的情緒,但這些失敗和情緒都是我的資產。
因此,不久前的公民桌遊社活動的經過和問題,都被我收納在心得中、內心裡,甚至被我帶入夢裡試著梳理和解決。有了這些資產,今天第八堂的導生課,我才能這麼順暢的進行活動。節奏更快了,學生依然投入其中。
也在時間限制下,完整的收尾。透過活動的體驗,帶領學生反思,讓他們觀摩各組的變體規則後,試著歸納出活動的要領,最終(未來幾週)則是結合社會科的複習創造個人的桌遊。
我做,故我在。
教師和學生共同學習,我學習如何教學,學生學習如何學習。
附註:天啊,學生玩得太投入,笑得太瘋了,居然找不到適合的照片,我如果公開這些照片,我會被學生恨死。
玉米筍的故事
開店當老闆
各位老闆,你們決定創業了,請問該注意哪些問題呢?請閱讀完課本2-2(第五冊)內容,參考課文的提示,在小白板上寫出你們的店名,並決定你們要販售的商品,如何生產?有何特別之處?鎖定哪些消費者?理由為何?給各組三分鐘開店。
哇,每組學生吱吱喳喳地興奮討論不已,好像真的要創業了。
時間到。
喔,你們要開忍者咖哩店,想當然爾一定是要賣忍者囉。學生被我逗笑。
沒想到店老闆很認真的回答,不是,我們是要賣咖哩飯。但我們的特色是所有服務人員都會穿著忍者裝。
哇,好有特色,我忍不住回話,最高境界是看不到任何一位服務生,才叫厲害。呵呵。
下一組?你們要開什麼店?卡米可咖啡店?為什麼叫卡米可?原來是漫畫的英文?有意思唷。所以賣什麼呢?
就這樣在不知不覺間讓學生明白了生產過程要考慮的三項問題。
好,接下來,要告訴各位老闆一個不好的消息。
在經過多年的認真經營後,你們慢慢發現你們的業績、利潤下降了,為了改善這樣的困境,你們決定就讀企業管理碩士班,讀到了課文2-3的內容,請先閱讀課文3分鐘,之後再共同討論3分鐘,並說明你們的店面目前遇到了什麼挑戰?你們是怎麼解決的?寫在小白板上。
時間到。來,看看各位老闆到底遇到什麼挑戰喔?
你們的商品因為競爭者愈來愈多?了解,所以打算如何解決?繼續研發新口味的商品?不錯唷。可以再具體的說明嗎?請說。
你們呢?你們考慮將店內的cosplay服裝出租出去,真是好主意耶。什麼?你們還打算提供教導大家如何cosplay的技巧,天啊,真是充分運用你們店內的優勢。
請問這是增加銷貨收入呢?還是降低生產成本呢?還是二者都有。理由?
好,下一組。你們決定將店面開到自家樓下?減少租金?喔,好主意唷。但我有點好奇,你們的店面原本沒有使用嗎?請全班共同思考一下,假設我有個店面本來租給人家當理髮廳,每月租金3萬元,現在我想要開冰果室,決定把店面收回來,所以請理髮廳搬家,我這樣的決定真的比較划算嗎?
各組同學紛紛舉手想搶答。好,你說。
老師,我會損失原本的租金3萬元。所以沒有比較划算。
很好。
最後,請各位老闆們看這一頁,請看...
是的。我們完成了第二課。完成公民的段考進度。這一班聽說其他任課老師反應上課「充滿了挑戰」。
是嗎?會不會還有其他原因呢?
2016年10月4日 星期二
一元便當,買的是體驗
昨天讓學生寫了一題申論題,作為第一次段考的平常成績。
看到其中一位學生的回答,讓我驚豔不已。
我的題目是,排隊二小時買一元的便當,便宜嗎?理由。
這位學生的答案:
***
便宜。
兩個小時排隊,倘若利用此時間,可以完成一至二項家事或單調的文書工作,如果從「時間」切入主題,那麼會覺得「一元便當很昂貴」也是合理的。
但是,一元便當這種稀少而特殊的物件,並非常態出現。如果為了一、兩個小時而放棄,隱藏的機會成本便是「失去一次特別的體驗」。
故我認為「一元便當」是值得我去等待的。
***
學生的思考真的就是對老師最好的鼓勵和獎項。
看到其中一位學生的回答,讓我驚豔不已。
我的題目是,排隊二小時買一元的便當,便宜嗎?理由。
這位學生的答案:
***
便宜。
兩個小時排隊,倘若利用此時間,可以完成一至二項家事或單調的文書工作,如果從「時間」切入主題,那麼會覺得「一元便當很昂貴」也是合理的。
但是,一元便當這種稀少而特殊的物件,並非常態出現。如果為了一、兩個小時而放棄,隱藏的機會成本便是「失去一次特別的體驗」。
故我認為「一元便當」是值得我去等待的。
***
學生的思考真的就是對老師最好的鼓勵和獎項。
好書推薦:激發員工潛力的薩提爾教練模式
我們能夠「影響」他人的前提是要能夠「接近」他人。
——激發員工潛力的薩提爾教練模式
最近隨身帶著的書是輝誠老師推薦的《激發員工潛力的薩提爾教練模式》,真的很值得一看。
去參加家族喜宴帶著、開員工會報時也帶著,睡前的讀物也是這本。
很喜歡裡頭的情境對話,只要把主管對員工置換成老師對學生,幾乎可以直接對應。
因為它很具體對我來說很受用。
昨天在電梯間偶遇一位老師,她讚嘆我每天大量的臉書文字。我回她,因為我學習緩慢,需要記錄來反思。
也因為我記性有限,有了文字記錄,過去比較不會消失,過去的我就有機會可以和未來的我對話。我主要是為了自己而記錄,如果我的記錄剛好可以幫助一些老師的教學,就是額外的利益。
就算沒人要看,我還是會習慣的將心裡的思索、看到的疑惑分享在臉書上。
所以這本書的情境對話能實質幫助我檢視我和學生的對話,也更加明白什麼叫引導式的對話。
謝謝輝誠老師的推薦,也和夥伴分享這本書的價值。
http://www.books.com.tw/products/0010694726
——激發員工潛力的薩提爾教練模式
最近隨身帶著的書是輝誠老師推薦的《激發員工潛力的薩提爾教練模式》,真的很值得一看。
去參加家族喜宴帶著、開員工會報時也帶著,睡前的讀物也是這本。
很喜歡裡頭的情境對話,只要把主管對員工置換成老師對學生,幾乎可以直接對應。
因為它很具體對我來說很受用。
昨天在電梯間偶遇一位老師,她讚嘆我每天大量的臉書文字。我回她,因為我學習緩慢,需要記錄來反思。
也因為我記性有限,有了文字記錄,過去比較不會消失,過去的我就有機會可以和未來的我對話。我主要是為了自己而記錄,如果我的記錄剛好可以幫助一些老師的教學,就是額外的利益。
就算沒人要看,我還是會習慣的將心裡的思索、看到的疑惑分享在臉書上。
所以這本書的情境對話能實質幫助我檢視我和學生的對話,也更加明白什麼叫引導式的對話。
謝謝輝誠老師的推薦,也和夥伴分享這本書的價值。
http://www.books.com.tw/products/0010694726
訂閱:
文章 (Atom)
【小改變,大成效:遊戲化情境課程分享】
今天前往嘉義輔仁中學分享「遊戲化情境課程設計——學思達與師生對話」。 整個過程總共90分鐘。 我將課程分成三段來進行。 第一段我只問了一個問題,現場的老師如何在學生學習動機低落的時候,引發學生的學習? 也就是如何讓學生從「被動學習」轉變成「主動學習」? 請現場老師兩兩分組,花...

-
文/郭進成 今天我將上週葉老師和學生互動共同發想的記憶口訣簡化成,大老闆(國稅)和土地公(地方稅)。上午212班聽了我的口訣分享後,幾位學生不約而同自言自語、心有所感的點點頭說,哇,這樣好記很多耶。好可愛的反應。 國稅-大老闆:大老闆要如何經營一家公司的呢?首先他要先決...
-
今天在林鉞的介紹與遊戲教育協會的邀約下,前往鹽埕國小分享。參與的夥伴來自不同的領域,有國中小老師、個人工作室、補教老師。 講題是:撲克牌的1001種玩法。 分享了幾款遊戲: 暖身:hit or miss ,請學員回想玩過的撲克牌遊戲。多數人都知道的遊戲加1分,...
-
2013-04-22 寫 2014-03-06 修 當世界變得愈來愈複雜,就愈來愈不可能有兩個人有完全一樣的經驗。「沒有前人經驗可以參考」的情況會愈來愈常見。獨立思考與解決問題的能力,也愈來愈重要。 --蔡志浩,頁17,人生從解決問題開始,2012,寶瓶文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