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www.books.com.tw/products/0010495329

1、
讀河合隼雄的書:心的處方箋。
他是容格學派的心理學者,同時也是臨床心理學家。
這本書也是一本令人激賞的好書。很開心,2014年來讀的書,還沒出現地雷。
身為心理學者的他,絕對是心理專家,但,開宗明義,他卻說,心,是很難了解的。第一篇章的篇名即為:人心不可能知道。
他認為愈是專家,愈不敢輕易表明他看透了心。愈是專家,愈是如此。
以下是我的閱讀心得或理解:相反的,一些不是專家的專家反而想操弄他人的心,或誤以為心的問題是可以立刻解決的問題。
他說:「不迅速判斷而能邊期待邊觀察,過去不知道的可能性會漸漸明朗化,人會漸漸改變下去,這才是美好的事情。然而這需要耗費相當的心力,事情並沒有那麼簡單。反而是很快地認定『明白了』,比較輕鬆。」
那麼老師呢?我想到自己的角色?我該如何看待自己的「專家」角色呢?
我是不是也經常自以為了解孩子的心呢?甚至刻意或下意識的在操弄他們呢?卻以愛為名?
他試著提醒我這樣的「專家」--
「真正了解孩子,是一件非常美好的事。但是,有必要自覺所謂真正的理解是接近不可能的困難事情。與其裝成那樣困難的樣子,不如思考自己該如何活得更確實才是更明智的對策。」
換句話說,我想,要成為孩子的貴人之前,我們每個師長都必須先成為自己的貴人啊。當我們誠摯面對自己的心結與心性時,我們或許才有些許的能量去面對孩子的、或伴侶的、親友的心結或困頓。
推薦給對「心」感到好奇的夥伴們。
2、
一顆心到五顆心推薦的話,我一直在想應該以幾顆心來推薦呢?
因為這本書的文章是有關「心」的認識。而它卻在第一篇章就說,心是不可能知道的。反而和好多時下的書截然不同。好多書冊總是想告訴我們如何掌握別人的心,那個別人或許是愛人,或許是家人、孩子、或許是長官,或許是消費者等等。
而河合隼雄,身為心理學家,臨床心理學家,卻想提醒讀者,人心不可能知道。
這樣的一本書該如何推薦給大家呢?
我們太習慣了很多事或問題,就該有解答。我們太習慣了發生了什麼問題,我們就想要找到誰該負這個責任。但,這樣的思維本身就是很有問題,不是嗎?
而且他為了要好好說明心這個東西,所使用的文字語言在我自己的閱讀過程中,許多地方必須仔細停頓下來,仔細想一想,才能略微掌握他的意思或言外之意。這樣的文字確實有著一定難度。
可是,我還是好想推薦這本書。因為我們每天都在用心。和別人的心相處。即便人心不可能知道,正因如此,我們才該好好仔細梳理自己的心。
新的一年,心的一年。
當我們自以為很了解自己或了解別人時,不妨透過這本書的閱讀,我們稍稍停頓下來,再問問自己,真的嗎?我真的很了解自己的「心」嗎?
嗯,五顆心推薦這本書。
這翻譯本讀起來很不順,讓“心”覺得好煩躁
回覆刪除